第三百四十節 三世發展理論(2)

張越微微附身再拜道:“回稟陛下,以臣觀之,所謂據亂世者,治起於衰亂之間,此高帝斬白蛇伐暴秦,創立漢室基業,太宗、先帝,施仁政,布大德,嘉於四海也!”

“故治從亂中生,及至陛下臨朝,更化國政,易服色,改正朔,北擊匈奴,伸春秋之義,南服三越,東取朝鮮,天下已然至昇平世矣!”

爲了怕這位陛下誤解了自己的意思,張越趕緊補充道:“昇平世,既孔子所謂小康之世也!”

“只是如今,尚處於昇平世之初,是故天下百廢俱興,有所磨難和挫折……”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天有大任,將於劉氏漢季,亦如是哉!”

嗯,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這個理念和信念,張越不止要說給君王聽,還要講給士大夫們聽。

不要動不動就覺得,劉家沒救了,俺要去找新王。

上蒼早有安排,咱們應該發揚‘強勉’精神,盡人事行天命。

那麼,太平世一定會到來!

天子聽着,臉上的笑容,漸漸濃郁起來,讚道:“卿之奏,朕深以爲然矣!”

他很清楚,只要他還活着,或者匈奴人還沒有滅亡。

士大夫們就會一直支持他和劉家。

他也有能力控制局面,掌握局勢。

但問題是……他百年之後呢?

太子的性格,根本不像能夠控制的住那些滿腦子‘致太平’‘興太平’的士大夫們。

長孫雖然可以期待,但長孫終究羽翼未豐,而且萬一中間有變數呢?

秦始皇建不世之功,但秦二世而亡,教訓深刻!

特別是秦亡後,秦始皇被天下人不斷鞭笞,唾罵的現實,讓他無比恐懼。

而張越的這個解釋和釋義,算是公孫弘後,最讓他滿意的解釋了。

若這個理論被天下人接受,那麼劉氏起碼可以續命一百年。

至少可以續命四代。

只是……

“以卿之見,何爲太平世?何爲昇平世?”天子終於忍不住問出了這個當年他問過董仲舒的問題,可惜沒有得到確切的答案。

董仲舒說的非常含糊。

只是拼命慫恿他改制,改元,改服色、正朔。

按照董仲舒的解釋是——是故漢之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不可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他進一步指出——古人云: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今臨政而願治七十餘歲而不可得,不如退而更化。

於是他從善如流,於太初元年,改漢德爲火德,色尚赤,數用五,更頒佈太初曆,改歲首爲正月,以符合公羊學派的理論——春秋王正月,大一統。

可是……

然並卵……

所謂的大治壓根就沒有出現,老天爺也沒有給他什麼獎賞。

再去問董仲舒,這老貨就裝啞巴了。

逼急了就開始罵人,懟天懟地懟君王。

反正錯的不是他,而是這個世界。

至於什麼太平世和小康世,翻來覆去,也只是孔子的那套解釋。

太平世——天下爲公,大同!小康世,天下爲家!

除了這個沒了。

反正,皇帝你就照着這個方向去努力吧!

張越聽了,卻是心裡暗喜。

當世儒生答不出來這個問題,其實不是他們不想去思考,思考不出來,而是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

對於穿越者來說,這個問題簡直太好回答了。

更別提,張越還曾是一位接班人……

在他四歲那年,老師就告訴他了——將來,這個世界,這個天下,將由你來繼承,我們的事業,最終會在你手上實現!

年幼的張越曾一度深信不疑。

他甚至沒有多想,就拜道:“回稟陛下,如今乃昇平世之初,小康之治之始!”

“所謂小康之世,以臣之愚見,分爲初級、中級與高級,三個階段……”

“小康之治之初級階段,孟子曾經有曰: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

“若漢室能至於此,則小康之治初治之盛也!”

天子聽着,卻是嚇了一跳,心裡面嘀咕着:“這張卿的標準也太高了吧!”

但心裡頭卻是沉靜了下來。

有標準,總比沒有標準強,對嗎?

“至於小康之治的中級階段,臣以爲,當如老子之所言:至治之極也,雞犬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當其之世,民戶皆有田畝之教,無飢寒災害之憂,縱有七年之水,三年之旱,民不必破產流亡,天子垂拱而治,畫衣服而民不犯,非其無惡人,實無可行惡之動機!”

“而小康之世臻於極盛,謂之高級階段,其時天下混一,海內併爲一家,幼有所教,老有所養,百姓自生至死,皆由聖王照拂,其貧窮者,可得天子津貼,以養其兒女,其富貴者,獻財帛以助天子教化、恩養萬民!”

“當其之世,百姓無分男女,皆可受九年之教,有名師教之,授之以謀生之技,修之以道德之術!”

“當其之世,天子之法,雖詳盡萬萬字,網羅所有,以聖人之行,垂爲天下典範,而民皆知而不爲煩憂也!”

“當其之世,百姓有疾病、送葬之事,而天子之恩垂之,縱其孑然一身,無依無靠,猶可得藥石之治,既不幸死,有吏員持天子詔而葬之,四鄰皆哀……”

“當其之世,聖王之法,垂於天地,明教世人以天地之法,順陰陽四時之教,既不幸有水旱湯蝗之災,天子一令可降雨露,可散烏雲,可驅暴風,能知地動之時,能測不測之事!”

“至治於此,小康至矣,漢之治將垂於萬古,歷萬年而不衰!”

天子聽着目瞪口呆,更是心潮澎湃。

張越描述的那個世界,尤其是最後的小康之治的高級階段的描述,讓他神往不已。

若真的能做到那個地步,劉家的基業,一定可以穩固萬萬年。

誰會反對,誰又可以反對呢?

“至於太平世……”張越深深的吸了一口氣,奏道:“當小康之世,臻於極致,則太平臨矣,當其之世,因治已至極,米麪肉魚,無窮無盡,油鹽柴米,用之不竭,民無三餐之憂,唯憂今夜夜宵食何?王無政事之煩,唯煩天下無事矣!”

其實,這就是他盜版的社會主義三個階段和共產主義世界的描述。

當然做了些微調,以符合當世世人的三觀。

一拿出來,別說天子了。

就連站在旁邊的宦官和太醫都是目瞪口呆,然後在心裡面幻想着那樣的世界。

別說是那個所謂‘米肉魚面,無窮無盡;柴米油鹽,用之不竭……’的太平世了。

就算只是那個小康世的高級階段!

不!

即使只是中級階段的描述,都足以讓他們頭皮發麻,血脈僨張,恨不得自己能生於那樣的時代,在那樣的社會,享受那些聖王聖制。

天子更是收斂笑容,鄭重的起身,對張越拜道:“願卿教朕,何以臻治於此!”

這樣的世界,這樣的社會,對於如今的漢人,簡直是致命的吸引!

哪怕是君王,也無法拒絕,無法不同意。

因爲,漢人自認自己受命於天,承擔了世界之責。

而當今更是無比深信,自己就是那個承擔了天命和職責的帝王!

張越卻是被嚇了一大跳,他想不到,這忽悠的效果居然有這麼強!

他連忙誠惶誠恐的匍匐在地,奏道:“臣竊聞荀子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故萬里之行,始於腳下!臣前奏曰:當世處於昇平世之初,治世之始,故當以小康世初級階段爲目標!”

天子聽着卻是微微有些不太滿意,覺得張越的追求也未免太低級了些吧。

不說那個高級階段,這漢家現在起碼也得超中級階段努力吧?

畢竟,這個小康世初級階段,按照張越的那個解釋,屬於孟子見梁惠王所言的那個世界。

在從前,他或許會覺得那樣的世界也很不錯了。

但現在聽了張越的描述,他卻有些看不起了。

比起其後那些神話版的天堂世界,孟子追求的那個世界,確實太low了!

只是冷靜下來,他也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確實應該慢慢來。

但,有一點他很明確——有了張越所獻的這個版本和解釋,劉氏哪怕只是做到那個初級階段的世界,恐怕就已經可以功邁三代,德配五帝,甚至能與三王之治相提並論!

於是他壓抑住自己內心的狂想,輕聲問道:“那卿以爲,朕當以何行,而臻於此?”

此刻,他確實是真心實意的向張越請教了。

“陛下,臣年少學淺,見識不足,難以說此天下之事,不過……”張越俯首拜道:“以臣之見,即使只是小康世之初級階段,也當分爲數個步驟,逐次推進……”

“臣愚以爲,如今漢室,當以民皆有五十畝之田,兩畝之宅,種兩桑、半畝葵,五十本蔥、家養二母彘、十雞……”

這是張越在宣帝朝名臣,同時也是公羊學派少見的治世大臣龔遂的勃海郡治理政策的基礎上改進而來。

龔遂是公羊學派甚至可以說整個西漢儒家大臣中少見的實踐派!

他治渤海,就親自下到基層,發動士大夫貴族帶頭,發出了‘人人都種一樹榆,百本薤、五十本蔥、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雞。’的號召。

更難得是他沒有打嘴炮,真的讓他辦到了!

史載,他到任前,勃海郡‘渤海左右郡歲飢,盜賊並起,二千石不能禽制。’,當他離任時‘秋冬課收斂,益蓄果實菱芡。勞來循行,郡中皆有蓄積,吏民皆富實。’

確實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更是戰鬥力爆表的大能!

既然龔遂可以通過自己的奮鬥,實踐了理想,那麼張越覺得,公羊學派的其他儒生們也要應該都學習一下。

想要太平盛世,只靠嘴炮和對君王伸手,怎麼可能有?

說到這裡,張越就對天子深深拜道:“臣願爲天下先,以三年之功,令新豐全縣,踐此目標!”

“然後以五年,使關中踐此目標!”

“二十年,天下大半踐此!”

說完,他就深深一拜,道:“臣願立軍令狀!”

“若不能,提頭來見!”

他當然有這個自信,可以做到。

龔遂兩手空空,一窮二白,上任渤海,接受一個爛攤子,都能做到!

而他現在既有空間之力,還有天子和劉進支持,憑什麼不能?

更不提,他還能搞出無數先進工具,拿出大量先進的工具。

起步基礎和資源,十倍、百倍甚至千倍於龔遂!

而張越相信,只要他在新豐做到了那個目標,再將關中也變成他所描述的那個世界。

那麼,公羊學派的士大夫們有什麼理由拒絕他的領導?

天子見了,卻是一拍手,道:“卿真忠臣也!”

若非不是忠臣,焉能如此?

若非不是真的爲了他家的利益着想,豈能如此?

於是,他越看張越越喜歡,心裡面只覺得滿滿的都是歡喜。

“果然不愧是神君指引之良才啊……”他不無得意的想着,於是拉着張越的手,道:“朕在此溫酒以待,待卿功成之日,朕當不吝以春秋之賞!”

這就是發出,要將張越作爲未來漢室,在他之後的掌權人和領袖來培養的信號了。

所謂春秋之賞,不就是酬之以封國嗎?

而無軍功而封侯的人,只能是丞相!

當然了,他更願意讓張越去馬上取功勳,立不世之功!

張越見到這個情況,知道自己賭對了!

只要天子能接受他的理念和想法,那麼天下人遲早也會不得不接受。

他知道,自己終於踏出了影響世界的第一步!

對於任何一個穿越者來說,都難以拒絕這種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塑造和改造世界的誘、惑!

這幾天我會在個人微信“公衆號、要離刺荊軻上持續更新有關公羊學派思想和前世今生的文章,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在微信搜索‘要離刺荊軻’並關注~

第六百五十三節 協商(2)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六百一十四節 中央集權第八百五十九節 有良心的歷史發明家(1)第兩百零八節 學潮 (2)第一百九十九章 准許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六百七十五節 驕傲的小昆莫第八百四十八節 蚩尤化胡(1)第一千三百二十節 使團(3)第一十七章 大鬧天宮(2)第七百二十七節 大漢軍人第四百一十五節 耍賴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八百節第一百一十五章 利誘(1)第三百六十三節 儒墨合一第八百五十三節 犯錯誤了第五百七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兩百三十一節 公務員考試(2)第五百四十九節 蚩尤之怒(4)第七百四十節 銀河帝國第五百九十節 橫掃宵小(4)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兩百四十二節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打打第七百二十節 巧取豪奪第六十三章 崩塌第九百節 異變(1)第一百六十章 衆生百態第四百六十七節 多才多藝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兩百五十八節 天子來了(1)第五十七章 士林風骨第兩百二十五節 畫餅第九百零一節 異變(2)第六百六十二節 張布斯(2)後記(1)第五百六十七節 白手套第七百四十一節 膨脹的長孫第七百九十七節 霍光的手段第六百五十八節 變天(1)第三百九十八節 嬰兒保衛戰(3)第五百零六節 烽火逐塞(2)第三百一十三節 公無渡河(2)第八百一十八節 技術人生(2)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安世(1)第五百零九節 諸夏(1)第四十九章 氪金(2)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四百四十七節 自古劉氏出逗逼第七百四十二節 手持斧鉞,口銜仁義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八百一十二節 決定第四百五十四節 危機第五百零四節 矯正(3)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六百二十三節 快去抱大腿!(補更2/4)第五百六十節 鄂邑公主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兩百七十一節 軍訓(1)第四百一十八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2)第四百零九節 悲喜兩重天第三百四十九節 羌人問題(2)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後記(1)第三十四章 有朋自遠方來(2)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八百七十三節 橫掃(1)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四百九十五節 奇蹟(1)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五百七十一節 合輯百越第一百六十一章 恩怨分明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七百四十八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2)第五十二章 土豪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八百三十九節 浪潮(2)第八百四十三節 茂陵第兩百六十七節 推薦信第三百節 天樑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四百零二節 新豐產業園(1)第三十九章 戰爭論(2)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八百七十四節 橫掃(2)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六百零五節 不幸與幸運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六百一十一節 回京第三百二十節 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