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

李廣利一行被新豐官吏們戰戰兢兢的引領到縣衙正廳坐了下來。

“君候,張侍中片刻便到,請您在此先休息片刻……”

耳中聽着一個小吏的聲音,李廣利沒有怎麼在乎,只是揮了揮手,自顧自的在這縣衙的正廳裡巡視起來。

託幾位前任的福,新豐縣縣衙修的挺不錯。

但在李廣利眼中,卻是不值一提。

他曾在大宛王國,見過用黃金用裝飾的神廟,也曾在輪臺王國,見過當地的蠻夷,將珠玉陳列在先王的遺骸之中,作爲神明供奉,他甚至聽說過,在遙遠的大夏,佔據大夏的月氏貴族們,用黃金給泥塑的雕像粉漆,並日夜頂禮膜拜,禱告讚美。

與這些所見所聞相比,這新豐官衙,不過爾爾。

但,讓李廣利動容的卻是這官衙四面牆壁上,懸掛的那幾幅堪輿。

只是看着這幾幅堪輿,整個新豐境內的亭裡、道路、河流與民居,幾乎一目瞭然。

更讓李廣利的驚訝的是——這幾幅堪輿的繪製技術和精度,竟比他在軍中所用的堪輿還要精細。

“看來,這位侍中官,果然有些能耐!”李廣利喃喃自語着,作爲一軍之主,手握數萬精銳,在居延和張掖與匈奴對峙的漢軍大將。

李廣利當然知道一副好的地圖的重要性!

當年,第一次打大宛,就是因爲不瞭解當地地理,漢軍吃了不小的虧。

等第二次大宛戰爭時,李廣利就高價僱傭了幾十個大宛商人做嚮導,於是勢如破竹,直逼大宛王都,陣斬了大宛國內最極端的反漢貴族鬱成王。

其他部將也都是看着大廳裡的地圖堪輿,紛紛點頭。

“聽說,這位張侍中與尚書令張安世等人,最近一直在暗中籌備和計劃繪製‘大漢一統天下寰宇圖’,作爲給陛下明歲三月登基御極四十七週年之獻禮……”有消息靈通的部將低聲說着:“如今看着新豐堪輿,這位侍中官果然在測繪地圖堪輿之上有着奇技!”

“這還不止!”令一位穿着校尉服的武官道:“我聽說,這位張侍中曾經帶長孫殿下去見過故浚稽將軍趙公,邀請趙公加入‘大漢一統天下寰宇圖’之繪製工作……”

“能令長孫主動邀請一位德高望重的武臣參與如此大事,這位張侍中可謂功在社稷矣!”

其他人紛紛點頭。

對於大漢軍方而言,其實,自元封五年,大將軍長平烈候薨於長安後,最大的敵人就已經從匈奴轉爲了活躍在太子據身邊的那些儒生們。

特別是那些嚷嚷着‘莫如和親便’的儒生。

簡直就是一生之敵!

軍隊上下,不知道多少人擔心,萬一有朝一日宮車晏駕,新君即位,詔命與匈奴議和、罷戰。

那大家該怎麼辦?

邊塞的百萬軍民,又該何去何從?

是服從新君詔命?

還是……

起義師清君側……

每一個人都清楚,無論選擇哪一個,軍方和國家都會吃大虧。

所以,近些年來,邊塞軍隊之中,已經隱隱有着風潮了。

有關扶蘇與蒙恬的故事,更是風行在居延和酒泉之間的軍民身邊。

甚至還衍生出了許多個版本的蚩尤戲。

有人私底下說:向使當初扶蘇拒亂命而不從,蒙恬起大軍而趨咸陽,板蕩中國,清除佞臣,則秦社稷未必傾覆,而宗廟可得安寧,新秦中之地(河套)則不必蒙胡腥百年。

醉翁之意,已是昭然若揭!

但偏偏,邊塞軍民都深以爲然,對長安的太子系,深惡痛絕。

這其中,既夾雜着國仇家恨,更夾帶了無數人的利益!

對匈奴戰爭,持續至今幾近三十年。

無數利益鏈、無數家族,都依靠着戰爭而生。

你長安說停就停?

真當邊塞二十餘郡的官吏軍民是吃草長大的?

他們可是喝着鮮血,吃着胡虜的血肉長大的!

如今,長孫漸漸傾向主戰和堅持對匈奴用兵的態度,浮現於水面之上。

這個事情傳到軍隊裡,不知道多少人淚流滿面,欣慰無比。

時刻緊繃的神經,也終於能鬆懈片刻,緊握在刀柄上的手,也終於能鬆開少許了。

李廣利聽着左右的議論,心裡面也是有些沉悶。

他不知道,這位素未蒙面的侍中官,將給他的命運帶來怎樣的改變。

他甚至很清楚,對方的所作所爲,其實與他的訴求南轅北轍。

但,他現在卻不得不爭取對方和其身後的勢力的支持。

理了理衣襟,李廣利在腦子裡整理一下回朝這些日子以來,所見所聞所知的這個侍中官的信息。

據說他是南陵人,學黃老之學於驪鄉黃冉處。

今年大約十八歲,有說身高丈二的,也有說溫文爾雅的。

但,根據李廣利自己得到的宮廷情報說:張侍中年不過弱冠,高不過七尺,貌如婦人好女,有君子之風。

但長安市井之中,卻都傳說,張毅張子重,號爲張蚩尤,有萬夫不敵之勇,有千鈞之力,能生撕虎豹,亦能於萬軍叢中取上將首級。

半月前,曾有刺客,攜帶大黃弩,刺殺這位侍中。

結果刺殺不成,竟被其單人匹馬,徒手反殺五人,生擒三人。

主使者江充惱羞成怒,親身來刺,被弓弩射殺於新豐城中。

蓄養刺客的太原白氏,爲執金吾所破,白家家主倉皇之中企圖帶着家奴逃亡匈奴,卻被太原尉王義捕殺於太原北。

全族上下兩百餘人和家奴三百多,全部被格殺,首級被石灰浸泡,正在送來長安的路上。

這就讓李廣利更加好奇了。

這位張侍中,看上去似乎相貌與體格,乃是文弱書生,宮裡的人甚至說其貌似趙婦,膚白勝於女子。

但,無數的證據和事實,卻都證明着這個侍中官志在疆場,欲建功立業於沙場之上。

可現在又看到了眼前的這些堪輿圖,這似乎又證明,這位侍中官似乎是個類似留候一樣的幕僚智囊。

他所獻給天子,然後由天子下令傳給邊塞軍官閱讀的所謂《戰爭論》,似乎也證明了他更接近於類似張良、蕭何般的謀士。

“世上難道真有文武全能,上馬可斬將奪旗,衝萬軍之陣,下馬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人?”李廣利在心裡喃喃念着,對此表示深深的懷疑。

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九百節 異變(1)第六百九十四節 財政危機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七百七十五節 老將軍的託付第一百五十四章 鼓舞第五百八十三節 演技派(1/3)第六百一十三節 面聖【補更1/4】第七百八十四節 戰爭準備(2)第一百八十六章 官僚(1)第五百一十三節 貪婪的工商署(1)第九十六章 一起去當伯樂吧第一百一十九章 黨同伐異(2)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安世(3)第八百零五節 張子重必須死!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無所有張子重第七百四十五節 公主駕到(1)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三百八十節 狐鹿姑的選擇第八百二十節 異變(1)第五百二十三節 難題(2)第七百二十六節 誓言第三百三十七節 君前對奏(1)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三百九十二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七百三十節 義無反顧的長孫第三百六十八節 求情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與故事【求月票】第一百七十七章 部署(2)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六百五十五節 共識(1)第四百零三節 新豐產業園(2)第七百四十八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2)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四百二十二節 大戎未至預先御之第四百五十六節 心軟的天子第五百零九節 諸夏(1)第三百五十一節 長樂宮宴(2)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二十一章 鄉中毒婦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一百八十七章 官僚(2)第七百七十一節 端正態度第八百四十七節 別離(2)第三百六十六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3)第二十三章 餘波 (1)第六百五十七節 天子的下馬威第四百六十六節 祖傳絕技——反覆橫跳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三百一十七節 富民第六百七十五節 驕傲的小昆莫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兩百四十五節 反應(2)第兩百一十六節 陽石公主第兩百零三章 帝王心術(2)第三百九十二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八百九十五節 都是戲精(2)第七百七十七節 虎父犬子(1)第四百五十五節 影帝張子重第六百零二節 生當五鼎食第三百五十六節 巫蠱之禍?(3)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兩百四十三節 兵主?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三百零九節 碾壓(1)第七十二章 風雲(1)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三百九十節 迷茫與振奮的人們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節 匈奴的北遷第兩百四十九節 開疆拓土漁政局第三百七十六節 漢!外交官!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八百二十九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1)第四百八十三節 負荊請罪(1)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二十九章 鄉黨第四百三十四節 競賽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七百六十一節 穩打穩紮第兩百四十七節 江充末路(2)第四百四十二節 恐怖的少府(3)第七百一十節 郡兵(2)第四百五十三節 吾何執?吾執射第兩百五十八節 天子來了(1)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黨同伐異(1)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四百五十七節 轉危爲安第八百三十四節 馬仔(2)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九百零一節 異變(2)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八百五十三節 犯錯誤了第三百六十五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2)第一百九十五章 託付 【爲萌主又陽晨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