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變色龍

張越再次醒轉的時候,是一陣喧譁聲所吵醒的。

“張夫人,奉上官之令,某家特來曉瑜貴府:貴府今歲的芻稾之稅該交啦!”一個刺耳的沙啞男聲傳入張越耳中:“若是逾期不繳,誤了上面的大事,夫人恐怕吃罪不起呀!”

不知爲何,聽到這個聲音,張越內心就煩躁不堪,有種想要殺人的衝動。

“知道了……”一個略帶疲憊的女聲輕聲說道:“還請秦公回去回稟有司:還請諸位明公寬限些時日,給些時間,讓我家籌措芻稾……”

“是嫂嫂……”聽到這個女聲,張越內心無比愧疚。

這是張毅留給他的情感與記憶。

在張毅的記憶裡,自亡兄病故之後,這個家就是靠着嫂嫂一個人撐起來的。

這兩年,嫂嫂既當姐姐,又做母親,辛辛苦苦的操持着家中內外的大小事務。

每日天還沒亮,嫂嫂便一起在廚房忙碌了,到了半夜,她房中的油燈也未熄滅,那是她在連夜縫製衣服或者織絲。

原本張毅還幻想着,若能得到貴人賞識、擡舉,富貴後一定要好好報答。

然而,長楊宮的變故,讓他的這個願望永遠變成了願望。

“這……夫人,此縣尊之令,某家也是沒有辦法啊……”那個男人似乎有些無奈的說道。

“這……恐怕是第一波打壓……”張越在心裡暗歎一聲。

“當然,也可能是此人聽到了些什麼風聲,所以跑來……落井下石來了……”

都不需要想太多,張越心中就已經跟鏡子一樣明白了。

按照《田律》規定,土地稅分爲田稅、芻賦、稿賦。

自卿以下,每年十月,按照土地數量進行徵收。

其中,田稅的標準是三十稅一。

而芻稾的徵繳,則按照土地面積計算。

一般來說,每頃土地(無論山陵還是水澆地),都要繳納芻稾各一石。

但這只是給國家的。

就跟八九十年代的中國農村一樣,漢代基層政府的開銷和用度,也是要攤入百姓的負擔之中的。

類似於統籌款。

依照法律規定,頃出芻兩石,稿三石。

律法上稱爲芻賦與稿賦。

在扣掉每年十月那次繳納的芻稾後,每頃土地還得負擔芻一石、稿兩石。

所謂芻稾,指的其實是乾草與秸稈。

這在封建時代,是騎兵作戰的必須物資,類似於石油,屬於國家的戰略資源,是軍隊進行軍事活動的必需品。

只是,在實際上來說,真正需要繳納芻稾的,也就是每年十月那一次。

剩下的,百姓可以選擇交錢或者用其他物資替代。

然而,真正可怕的不是這個,而是律法規定,地方縣一級政府,可以選擇在每年的任意時候徵收這部分芻稾,作爲自己的辦公費用或者用來修葺衙門、城市、道路。

用屁股想都能知道,地方官肯定會與豪強勾結起來,利用這個規定來魚肉百姓。

每年秋收之後,地方官肯定不會徵收芻稾。從而逼迫農民不得不賤賣自己辛辛苦苦收割的芻稾,而等到冬季或者春耕之時,芻稾價格高企,要命的稅吏就來了!

不止如此,地方官和豪強們,還有一套與之配合的組合拳。

爲的就是盡最大可能的逼迫農民去借高利貸。

高利貸這種東西,只要沾上,基本上一個家庭就徹底毀了。

所以,有文人憂心忡忡的言道: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攘草耙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稿芻,鄉部私求,不可勝數。【漢書。貢禹傳】

然而……

這是關東的套路,至少也是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治下的地方纔有這樣的套路。

南陵的情況特殊。

幾十年來,都沒有聽說過,有那個不開眼的敢在南陵縣玩這種套路。

“你如此跳出來,就不怕捅了簍子,吃不了兜着走嗎?”張越在心裡嘆了一口氣,爲那個男人的愚蠢感到有些好笑。

後世只要有些歷史功底的人都知道,西漢關中有一個叫三輔的機構。

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

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也都是認爲,整個關中,都應該是這三輔衙門的管轄範圍。

但,有着張毅記憶的張越卻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自劉邦定都長安開始,關中,就一直有些地方,不歸屬於正常的官僚機構管轄。

無論是從前的內史,還是後來的左右內史、三輔大臣,都不曾有過對南陵縣的具體管轄權力。

因爲,南陵縣是陵邑縣。

屬於太常直領,與高帝的長陵、惠帝的安陵、太宗的霸陵、先帝的陽陵、今上的茂陵,從設立開始,就不是文官們所可以插手的地方。

在這些地方,連法律以及制度、規矩,都與其他地方有所異同。

因爲所有的陵邑縣,存在的目的只有一個:供奉和保衛老劉家的列祖列宗的陵寢、神廟。

基本上,漢代的陵邑縣,就類似後世的特別行政區。

在陵邑縣轄區內,太常會時刻關注。

稍有風吹草動,太常就會立刻前往視察。

因爲,這直接干係太常本人的烏紗帽甚至性命!

自有漢以來,因爲陵邑出事而丟官罷職甚至自殺謝罪的太常卿,十個手指已經數不過來。

今上即位後,對於祖宗們的態度,更加恭謹、嚴肅。

太常卿們的壓力,更是大增。

十餘年前,就是在南陵縣不遠的地方,時任太常汾陽侯靳石,就因爲忘記及時修葺當地道路橋樑,而遭彈劾罷免,連侯爵都丟了。

但靳石還是幸運的。

至少他保住了命!

而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自建元以來,死在太常卿任上的太常,已有數人之多。

甚至還有兩個丞相,一個御史大夫,直接或者間接因爲太常之事而死!

著名的飛將軍李廣的兄長李蔡,還有赫赫有名的酷吏張湯,都是受害者。

所以,在陵邑縣內,官府的態度,一直就是一切以維穩爲重。

任何可能激化矛盾的事情,絕對不會去做。

任何可能激怒民衆的事情,更是打死都不會去做的。

原因很簡單,萬一惹怒了人,人家拼着一死,搞個大新聞。

那天子震怒,板子打下來,可不會管你出發點是什麼?

當今天子,生平最不怕的就是殺人了!

是故,幾十年來,南陵縣裡的大小官吏,上下其手,甚或剋扣盤剝的事情,雖然一直都有。

但,在這春夏之交,青黃不接的時候,跑上門打秋風,乃至威嚇、要挾、逼迫的事情,卻是沒有人敢幹的。

萬一惹出亂子,如何是好?

所以,諸陵邑地區的百姓,日子普遍要比其他非陵邑縣的百姓要好。

談不上有多好,但至少盤剝和攤派要少許多。

只是……張越卻還是有些擔心。

此人的手段與套路,談不上多好。

但……

“但願嫂嫂能夠識破……”張越在心中祈禱着。

他知道,自己的嫂嫂,沒有念過書,自十四歲嫁到張家以來,連長水鄉都沒有出去過。

見過的最大世界,也不過是這長水鄉的十里八亭。

別說什麼漢家制度了,能搞清楚長水鄉到底誰最大,都有些困難。

若被此人輕易試探出張家的底細,甚至敲詐得逞。

那麼……

毫無疑問的,張家就會變成一塊吸引着各種惡狼禿鷲的肥肉。

從此以後,各種刁難與打壓,甚至是攻擊,都會接踵而來。

這些人會將張家上下,吃的乾乾淨淨!

卻聽嫂嫂的聲音說道:“這樣啊……小婦人也不敢爲難明公……”

聽到此處,張越的心已經沉了下去了。

若嫂嫂被此人敲詐得逞,高價去買了芻稾。

只要消息傳出去,那麼,整個南陵縣的胥吏豪紳都會激動起來。

一個柔弱無力,不懂保護和捍衛自己的利益的地主?

這就是一塊擺上砧板的肥肉啊!

更何況,這個地主家裡還有個年輕人,狂妄的開罪了當朝貴人和秉政的儒生。

肯定不會有人出來給這家人做主。

那還等什麼?

分而食之吧!

“只是……”就在張越已經近乎絕望的時候,嫂嫂的聲音卻陡然拔高了一個音調:“還請明公容小婦人派人去知會一聲長水校尉衙門……”

聽到這裡,張越的心情便陡然拉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終於能夠放下心來了。

因爲……

長水校尉,就是張家的保護傘。

當年,張毅之父,曾在長水校尉衙門做事,雖然只是一個文書,但……卻與長水校尉之中的諸多官吏有着不錯的交情。

張毅的父親去世時,張毅還年少,但卻依然記得,當時,時任長水校尉任安曾經派人來弔唁、慰問。

張毅的兄長亡故後,當時的長水校尉公孫遺,同樣派了家臣來弔唁,還往稅黃金兩金(漢代白事吃酒包紅包稱爲往稅,史記之中有記載)。

此事,整個長水鄉之中,人盡皆知。

正是有着連續兩任長水校尉的面子,張家才能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社會立足。張毅這個愣頭青,也才能拜入驪山隱士黃恢門下——不然,黃老學派的人就算再落魄,也不會收一個寒門子弟入門。

雖然說,其實,張毅也不知道,自己父親與長水校尉衙門的那些大人物,究竟有什麼交情?這些人能不能靠得住?

但,至少,有了這塊招牌做擋箭牌,一般的阿貓阿狗,也不敢逼迫太甚。

長水校尉,那可是兩千石的大員。

更是當今天子的心頭肉。

歷次對外戰爭,長水校尉都是衝鋒在前的精銳!

雖然那兩位曾經派人來弔唁的長水校尉,如今都已經卸任,但是,他們可沒有退休致仕,更沒有靠邊站。

任安現在已經高升爲北軍護軍使。

至於公孫遺,坊間傳聞,他將接替將要致仕的廷尉卿韓常,出任漢家廷尉,執掌司法大權!

雖然說,很可能,這兩位巨頭,當時其實只是做做樣子,實際上甚至可能都不記得張父是哪一位。

只不過是聽說曾經與自己當過同僚的某某家出了事,就順手讓下人過來意思意思。

然而,誰又敢保證,那兩位就真的與張家沒有半分交情?

你得知道,長水校尉的大營,就在長水河下游。

萬一,張家真與長水校尉有着什麼香火情,騎兵從長水大營出發,不過半個時辰就可以殺到南陵縣縣城。

而長水騎兵,基本都是烏恆義從,甚至有人的父輩,當年還曾經跟着大司馬冠軍侯霍去病打穿了整個匈奴,封狼居胥山。

這些人,不講理的很!

惹毛了他們,才懶得管你是誰,打了再說!

果不其然,一聽到‘長水校尉衙門’的名頭,那個男子立刻就悻悻然的道:“不敢……不敢……”

然後,他彷彿沒話找話一般的問道:“在下聽說貴府小郎君日前偶感風寒,不知如今可已經好了?”

“勞明公掛記,我家叔叔,如今已經大好……”嫂嫂淡淡的答道:“興許等到七月,或能去長水校尉大營,做個文書……”

“貴府郎君真是吉人自有天佑……”許是有些拿捏不住,那人笑着說道:“至於芻稾之事……縣道催的也不是太急,鄉里鄉親的,某家身爲薔夫,能幫的必定會幫,還請夫人放寬心,安心照顧小郎君……”

“變色龍……”張越聽到這裡,在心中搖了搖頭。

在後世,這樣的小人,在機關單位裡隨處可見,有便宜就打蛇隨棍上,咬住便不鬆口。

他們就像毒蛇和豺狼。

是標準的機會主義者和食腐者。

如今,看似將之逼退了。

但實則,這只是一個開始,此人也不過是一個探頭的卒子罷了。

一旦他們弄清楚了張家的虛實,或者得到了更多的底氣,那麼,成羣的豺狼,就會蜂擁而上,將張越以及整個張家撕成碎片!

張越知道,自己必須抓緊時間,想出對策。

不然的話,自己恐怕剛剛穿越,就得gg了。

第七百二十九節 跨國婚介第五百九十七節 砍瓜切菜(2)第四百二十八節 潛流(1)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四十七章 珠算(2)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七百六十一節 穩打穩紮第四百八十六節 釣魚執法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三百六十一節 粉碎巫蠱(3)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2)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三百八十節 狐鹿姑的選擇第七百一十六節 諸子齊聚(2)第五百六十一節 都閃開!別攔着我裝X!第六百三十九節 東南問題(2)【補更1/6】第二十四章 餘波(2)第八十章 面聖(1)第兩百一十節 風暴(2)第七百九十一節 閒聊(2)第七百八十九節 蚩尤第七百零一節 入我甕中(2)第六百六十節 雕版印刷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六百五十二節 協商(1)第三百六十三節 夏侯始昌的驚訝第十二章 遇挫而歸第八百六十四節 強勢(1)第七百八十六節 誘之以利(2)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六百七十二節 變化第八百二十七節 組建班底(2)第八百四十一節 領袖(1)第四百四十五節 掀桌子(1)第七百三十七節 民兵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六百二十一節 軍事大家張子重第七百二十九節 跨國婚介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五十五章 圓周率?這麼巧!第兩百九十四節 面聖(1)第五十五章 圓周率?這麼巧!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四百五十三節 吾何執?吾執射第四百三十五節 調虎離山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四百七十九節 震撼(3)第八百五十二節 宏圖大志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五百六十七節 白手套第五百二十五節 開導(2)第一百八十二章 豪強、商賈(2)【感冒復發了】第六百一十二節 無雙割草趙充國第兩百一十八節 新豐隧營第八百七十五節 鎮壓(1)第五百一十五節 大鍊鋼鐵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四百四十七節 自古劉氏出逗逼第兩百九十八節 爾虞我詐(1)第八百九十一節 楊孫氏的野望(2)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六百五十六節 共識(2)第八百六十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1)第三百六十九節 獻寶第五百九十六節 砍瓜切菜(1)第八百四十八節 蚩尤化胡(1)第六百四十六節 靈感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四百三十五節 調虎離山第九十五章 上船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兩百零一章 美食【求月票】第八百九十一節 楊孫氏的野望(2)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七百一十六節 諸子齊聚(2)第九百零一節 異變(2)第六百九十四節 財政危機第四百七十節 開除左傳儒籍第六十八章 朋友!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一千三百二十節 使團(3)第一百二十六章 同氣連枝第六百六十八節 交易(1)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五節 蚩尤吐哺第八百八十四節 天下需要你的腎第八百八十四節 天下需要你的腎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五十九章 再臨門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弊第八百四十九節 蚩尤化胡(2)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