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

太學之中,張越與劉進被請到了明堂之內,安坐於上首。

董越笑意盈盈的將幾個年輕人帶到了張越面前。

“太學生貢禹……”一個二十來歲的年輕人,有些拘謹的出列,在張越面前俯首敬拜,眼中閃爍着無數星星,就像後世的追星族看見了自己的愛豆一般:“敬拜長孫殿下、張侍中……”

對於貢禹來說,今天在博望苑的見聞,簡直是讓他熱血沸騰,至今依然感覺壯懷激烈。

談笑間,左傳灰飛煙滅。

這就是真正的文人偶像啊!

年輕的貢禹,現在幾乎已經徹底被張越所折服了。

在貢禹眼裡,張越就是他的榜樣,未來要成爲的對象。

張越聽了,卻是眼皮子一跳:貢禹?久仰大名啊!

話說,當初還用過此子的書簡來喂瑾瑜木呢!結出的玉果,還挺大的!

更關鍵的是,回溯了史書的張越知道,貢禹在未來將官職三公,成爲宣帝朝的名臣!

“太學生王吉……”一個年紀比貢禹大個兩三歲,看上去風度翩翩,卓爾不凡的太學生走上前來,恭身拜道:“敬拜長孫殿下、張侍中……”

張越聞言,心花怒放。

王吉?

這是買一贈一嗎?

歷史上,貢禹與王吉可是一對好基友,兩人攜手,留下了成語王陽在位,貢禹彈冠。

不過,他更出名的還是身爲昌邑王劉賀的大臣,在劉賀被廢后還能活下來。

簡直是奇蹟!

而他能活下來,與他的爲人正直有着極大關係。

史書上,貢禹與王吉,都是著名的廉吏。

一身清廉,辦事能力也有。

尤其是王吉,是典型的從基層爬上去的幹吏。

他歷任縣丞、縣尉、縣令、郡尉、諸侯王中尉,又轉任博士官,執掌太學。

雖然說話辦事什麼的,迂腐了些。

但能力是有的。

而且,現在王吉和貢禹都年輕,三觀是可以塑造的嘛。

“太學生曾勝……”

“太學生楊可……”

“敬拜長孫殿下、張侍中……”

又有兩個年輕學生出列,走到張越和劉進身前長身而拜着。

只是,這兩個人就沒能留名青史了。

大約不是中道夭折就是捲入了什麼事情裡灰灰了。

畢竟,從現在到未來二三十年間,漢室將動盪不安。

各個集團紛紛廝殺,倒下的人,數之不盡。

四人齊齊擡頭,並排看着張越與劉進,滿懷激動的拜道:“願請爲張侍中左右幕僚之臣,拾遺補缺……”

張越聽了,高興不已。

這四人中有兩個留名青史的大人物,這含金量,簡直是碉堡了!

而現在,他們卻願意來給自己當幕僚,光是這份成就感,就已經是爆棚了!

他看了看劉進,問道:“殿下以爲如何?”

劉進看着這四個年輕人,當然不無不可。

漢家太學生,任意一個捻出來,都是頂級人才。

整個長安城,不知道有多少公卿,做夢都想要一個太學生去輔佐!

“一切由張侍中決定……”劉進笑道:“孤沒有意見!”

聽着劉進的話,董越臉上都快笑開花了。

長孫與張侍中如此親密!

這意味着,公羊學派的未來,一片光明啊!

“張某何其幸也,能得四位賢達相助,願與諸君共勉之!”張越立刻起身拜道。

劉進也隨之起身,朝四人禮拜:“孤素德薄,四位俊纔不以孤德薄,大義來助,孤謹謝之!”

這也是漢室的傳統。

臣拜君,則君拜臣。

連天子也不能免俗。

尤其是在公羊學派興盛的今日,天子雖然身爲天下之主,萬乘之尊。

但三公九卿的任命,統帥大軍的大將,乃至於地方兩千石都要鄭重的拜之,委託以軍國之事!

這不僅僅是對大臣的尊重,也是對皇權本身的尊重,更是對天下的尊重!

你可以試想一下,一個連兩千石都不尊重的皇帝,會尊重平民百姓嗎?會將天下人的禍福放在心裡嗎?

儘管當今,在事實上,其實已經不是很尊重文官了。

動不動就喜歡殺全家。

但表面的形式與傳統,還是要尊重的。

貢禹等四人見了,立刻就長身而拜:“臣等敢不爲殿下效死?必盡心竭力,輔佐張侍中,爲殿下守牧新豐!”

張越與劉進連忙又拜。

四人也再拜。

於是,就完成了禮儀,從此刻開始,這四個太學生就算打上了劉進和張越的標籤了。

上下關係一確立,四人就自動起身,走到張越和劉進兩側,像臣子一樣低頭垂目,恭身靜立。

張越看着他們的樣子,心裡面得意不已。

只是……

新豐縣是一個大縣,有五鄉四十餘亭,還有一個縣城,戶口過萬,而且五方錯雜,勢力盤根錯節。

只靠這四個太學生,是難以掌握的。

哪怕再算上已經徵辟的趙過、胡建、陳萬年等人,也依舊是捉襟見肘。

況且,四個太學生,頂級的精英文官,就放在身邊當幕僚太浪費了。

張越想了想,就問道:“諸君皆天下之才,在毅身邊當一個幕僚,太屈才了……”

“若諸君不棄,可願去地方鄉亭,爲薔夫、遊徼乃至亭裡之長?做一任親民官?”張越看着四人問道。

在張越看來,沒有地方基層經歷,沒有具體處理百姓事務,面對面的與百姓交流的經驗的官員。

基本上很難做出什麼正確的抉擇。

道理很簡單,你連國家的基層現狀都不知道,就想着做出決策?

那不是拿老百姓和天下當遊戲嗎?

四人聽了,都是一楞,連董越都有些不明所以。

太學生,何等金貴!

去鄉亭當薔夫、遊徼,甚至亭長里正?

這不是牛刀殺雞嗎?

但張越卻根本不給這四人拒絕的機會,笑着道:“諸君既然不反對,那就是同意了!”

他起身拜道:“君等心繫百姓,吾謹代表新豐縣上下黎庶拜之,願君等日後,恭身下民,察知疾苦,以會己身!”

“吾輩士人,正該如此!”

“所謂,我注詩書,詩書注我,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

董越開始還想勸阻,但聽到後面,卻是一楞。

“我注詩書,詩書注我!”他把玩着這句話,眼睛裡滿是小星星,只覺得腦子裡彷彿被打開了一扇窗戶。

一個全新的世界在向他招手。

“知而行之,行而知之,知行合一……”他又咀嚼這句話,小心臟撲通撲通的跳起來。

似乎大概好像,這兩句話,都足可編成兩本經義了?

與這段話相比,四個太學生去基層亭裡鍛鍊一下,好像也不無不妥啊!

公羊學派沒有穀梁學派那麼輕賤基層官吏。

而貢禹等人,也是聽着這句話,感覺有些熱血沸騰。

年輕人嘛,總是容易被感性所驅動的。

雖然下基層做遊徼什麼的,確實有些掉價。

但……

爲了天下,爲了黎庶,爲了胸中的道義和理想,似乎,也可以嘗試嘗試啊。

張越看到董越和貢禹等人沒有反對,卻是得寸進尺,對董越拱手說道:“董先生,太學之中諸生,平日皆白首詩書,雖然滿腹經綸,但卻缺乏實際理政經驗,往日若受命爲君父,以牧萬民,若因缺乏經驗,而致有所差錯,豈非愧對君父?”

他靠近董越的身側,輕聲拜道:“不如,新豐縣與太學結成一個學習聯盟?”

“往後太學生將肄業之前,皆來吾新豐,當個半年或者一年的地方親民官?”

“如此,太學諸生,既胸有經義,也能熟知地方,未來無論是出仕爲官,還是著書育人,皆能胸有溝壑,不至於閉門造車……”

董越聽着,好像似乎有道理啊……

想了想,他道:“此事,吾考慮考慮,不過,縱然吾應允了,陛下那邊……”

張越聽了,拍着胸脯道:“陛下那邊,下官去上書,只要董公這裡應允就可以了……”

董越聽了,卻是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自己的師兄,那位曾經威震天下,幾乎被以爲是他父親最好的接班人的吾丘壽王。

吾丘師兄無論是學問、人品還是眼光、見識,天下無雙。

可惜……

因爲一直在中央爲官,缺乏地方經驗,後轉任地方時,竟落入小吏們的陷阱之中,以至被誅。

他父親因吾丘壽王之死,傷心欲絕,痛不欲生,晚年常常嘆息說:吾喪壽王,若仲尼之喪子路,悲乎!悲乎!

在過去,董越將此歸咎爲胥吏奸滑,刀筆吏狡詐。

但反過來想想,若當初吾丘師兄能有地方經驗,有基層履歷,就如鬍子門下公孫弘師兄一般,胥吏還能陷害他嗎?

這樣想着,董越就道:“如此也好,太學諸生也是該去地方看看,經歷一下,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太學生,國家棟梁,負社稷之望也該勞苦勞苦……”

當然,董越做出這個決定,也有張越的影響在其中。

特別是那一句‘我注詩書,詩書注我’,使他下了這個決心。

有了董越的話,這事情就這麼定了。

在太學,他一直說一不二。

張越聽了,高興的就快跳了起來了!

這個事情意義重大!

若能將此事辦成,還成爲一個傳統,何愁未來天下缺乏能吏?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節 使團(2)第一百三十六章 暗流【求訂閱】第七百八十七節 淫祀(1)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五百三十節 彈劾太子!(1)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七百節 入我甕中(1)第三百六十七節 gdp狂魔第五百四十三節 對手(1)第三百九十八節 嬰兒保衛戰(3)第六百四十節 東南問題(3)第七百八十一節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1)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六百一十五節 任務第七百六十一節 穩打穩紮第九十一章 暗流(2)第四百零二節 新豐產業園(1)第五百四十五節 基層冗官問題第七百七十七節 虎父犬子(1)第八百八十九節 塞下的變遷第三百六十節 粉碎巫蠱(2)第五百七十六節 新的培育方法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一百六十章 衆生百態第七百八十五節 誘之以利(1)第兩百二十七節 大棒(2)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七十章 陷阱與死心第三百八十六節 邀請第三百四十九節 羌人問題(2)後記(1)第五百五十二節 財政問題第六百六十一節 張布斯(1)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與故事【求月票】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三百三十八節 君前對奏(2)第六百零五節 不幸與幸運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七百七十九節 紅臉白臉第五百八十七節 橫掃宵小(1)第七百五十節 淳于文的野望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兩百零九章 風暴(1)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四百節 富商雲集第一百七十三章 鄉校(1)第七百六十四節 拍馬大策(1)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1)第四章 神奇的空間(1)第八百二十節 異變(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七百七十九節 紅臉白臉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五百七十節 世無背鍋俠第六百五十二節 協商(1)第六百一十六節 世界線變動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三百六十九節 獻寶第三百二十二節 延年公子(1)第八百四十節 公羊未來(1)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兩百一十節 風暴(2)第四百七十一節 帝國主義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四百零一節 忐忑的商人們第三百八十七節 拒絕?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與故事【求月票】第二十二章 親人第一百五十一章 針鋒相對(2)第八百二十節 異變(1)第六百二十六節 匈奴人眼裡的張蚩尤(1)第六百二十八節 匈奴的陰謀第三百七十二節 天子的難題(2)第三百九十五節 勃勃野心第三百七十九節 佈局樓蘭(2)第九十九章 蒐羅人才(1)第兩百六十六節 金錢面前人人平等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八百零三節 太孫(1)第兩百六十六節 金錢面前人人平等第七百九十八節 野心第六百五十八節 變天(1)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七十二章 風雲(1)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節 來自丞相的鼓勵(2)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第兩百五十三節 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