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節 骯髒的政治

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劉徹正在熟睡。

忽然,門口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

劉徹立刻醒覺,翻身起來:“發生什麼事情了?”

“回稟陛下,出事了……”殿外,王道的聲音傳來:“太常急報:平陸與紅候子弟,忽然闖入太廟!”

劉徹的睡意瞬間就消失得乾乾淨淨。

闖廟?!

宗廟在先秦兩漢,甚至在整個中國封建時代,都是一個王朝最神聖和嚴肅的地方。

劉徹就記得清楚,武帝朝時,因爲一次太宗陵園陪葬的夾錢被盜。

最終導致了一位丞相,一位御史大夫,一位丞相長史,以及數百個人頭落地。

其中,就有着現在劉徹的親信張湯的大名。

漢家甚至有着天子不謁廟,等於非君的說法。

歷史上昭帝駕崩,霍光迎立劉賀。

最終,因爲霍光跟滿朝文武,都容忍不了劉賀,將之廢黜。

而廢黜的藉口就是:宗廟重於君,陛下未見命高廟,不足以承天序……

當然,那是高廟,是劉邦的神廟。

此番出事的是劉太公的太廟。

而且,此時的漢室,也還沒有確定天子即位必須謁廟的制度。

但宗廟在此時的地位,依舊無比崇高。

蓋因爲漢室標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孝字當頭之下,列祖列宗的陵寢和神廟,相當於皇帝和國家的臉面。

別說是太廟了。

就是惠廟之中的香火出了點問題。

朝堂之上,立刻就要有大動盪。

果然,只過了片刻,王道就又稟報:“陛下,司馬門校尉急報:丞相、御史大夫及在京九卿列侯,皆脫帽長跪,謝於北闕城樓之下!”

劉徹此時已經在侍女們的服侍下,穿戴好了衣物。

漢室體制,孝字當頭。

那皇帝通過什麼樣的辦法和制度,來告訴自己的大臣與天下的士大夫,自己確實是個了不得的孝子?

答案就是,通過確立以丞相和御史大夫負責,由太常、宗正,少府交叉管轄和監督的祖宗神廟檢查、管理制度。

兩個被明確記載在史記上的故事,能清楚的證明這個體系和制度的存在。

第一個,就是歷史上太宗廟陵園陪葬錢被盜,時任丞相莊青翟與御史大夫張湯私底下協商約定一起去謝罪。

因爲丞相負有‘四時行陵園’的責任。

出了事情,丞相首先負有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

莊青翟的想法很不錯的。

拉上張湯這個御史大夫,這個皇帝的親信,一起去謝罪,皇帝大抵是不會嚴懲,最多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那成想,張湯表面答應的好好,回頭就把莊青翟賣了。

按照史記的說法是: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當謝,湯無與也,不謝。

這次的出賣,直接導致了莊青翟狗急跳牆,誣陷和栽贓張湯,致使張湯自殺。

當然,張湯也不是善茬。

臨死一道遺表,在把自己兒子張安世送上青雲路的同時,也讓莊青翟一夥一起與之下地獄。

而另外一個故事,就更有代表性了。

元鼎五年,一百零六位列侯所獻給祖宗宗廟助祭的黃金斤兩與成色不符合規定。

武帝一口氣將他們全部打落塵埃。

而時任丞相趙周,更因此被牽連,下獄自殺。

這兩個故事,都充分說明了,在漢代,宗廟地位的嚴肅性和不可侵犯性。

陵園裡陪葬的夾錢被盜,就讓一個丞相一個御史大夫先後論死。

獻給祖宗祭祀的黃金成色不足,就讓一個丞相自殺,一百零六位列侯奪爵。

甚至就連祖宗神廟的瓦片被風吹走一塊,都可能導致一位九卿鞠躬下臺,回家種田。

乃至於洪水沖垮某位先帝衣冠出巡的橋樑,使其不能按時出巡,負責當地治安和管理的所有官員,統統都要去廷尉大牢走一遭。

現在有人闖入了供奉和祭祀太上皇的太廟。

驚擾了祖宗的安寧。

這丞相、御史大夫、九卿,該當何罪?

嚴肅一點的話,全部鞠躬下臺,乃至於下獄論死,也是可以的。

所以,丞相、御史大夫以及九卿和列侯們的反應,一點也不爲過。

恰恰相反,這纔是漢室大臣們最好的選擇。

因爲啊,在中國,歷朝歷代,無論過去未來現在。

所謂律法,所謂制度,其實只是一個笑話而已。

尤其是那些針對貴族和大臣的律法制度。

那板子是高高舉起,輕輕落下,還是君王一怒,流血漂櫓。

全然取決於皇帝的喜好和心情。

旁的不說,當年晁錯爲了自己下班方便,給太廟鑿了個口子。

換了其他人,即使不被夷三族,至少也要殺全家。

但晁錯屁事沒有,不過是個相當於‘記大過’‘留職察看,以觀後效’這樣不疼不癢的懲處。

現在,晁錯觀後效,已經觀到了御史大夫之職了……

至於後世就更誇張了。

無數的例子,都在用事實告訴和教育人民:法律就是個****,官僚和磚家們想怎麼打扮就怎麼打扮。

…………

半個時辰後,劉徹提着綬帶,出現在了跪滿了公卿大臣的司馬門之外。

一個個衛士,舉着火把,將在場的數百位公卿列侯大臣的模樣,照的清清楚楚。

所有在長安的列侯及兩千石以上大臣,全部到齊了。

人人脫帽頓首,見到劉徹後,痛哭流涕。

“請陛下治臣等之罪!”丞相周亞夫首先說道:“臣身爲丞相,督管不力,致使太廟受驚,死罪,死罪!”

太常竇彭祖也爬着爬到劉徹面前,哭着道:“身爲太常,掌宗廟社稷,祖宗受擾,臣罪該萬死,伏請陛下致法!”

其他大臣也紛紛頓首而拜:“臣等無德,不能佐陛下,致使太廟受擾,請陛下降罪!”

劉徹看着這些臣子,環顧了一圈,然後道:“此中諸事,朕已知之!”

“百官之非,宜由朕躬,天下治亂,在朕一人而已!”劉徹解下自己的天子冠琉,抽出那柄天子劍,割下自己額前的一縷頭髮:“今朕以發代罪!”

“諸卿百官之罪,之過,皆由朕而代之!”

太廟受擾。

而且是跑進去人。

這種事情,是不可能嘴皮子一碰就能解決的。

必須要有人流血!

而且是三公九卿之中有人流血。

甚至,必須由丞相流血!

但劉徹不想看到自己好不容易維繫起來的朝野局面有失,更不願意看到周亞夫被迫自殺謝罪!

於是,學習阿瞞故智,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劉徹將自己的那縷頭髮展示給羣臣看。

頓時,無數人放聲痛哭。

周亞夫更是被感動的稀里嘩啦。

在當世之人看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有所損毀。

不然就是不孝!

現在,漢室最殘酷的刑罰,不是肉刑,不是宮刑,甚至不是桀璨!

而是所謂的髡刑!

當然,這是針對士大夫貴族而言。

基本上,一旦有士大夫貴族感覺自己要被施加髡刑了,那他們就肯定會千方百計的尋死。

因爲在士大夫眼中,髡刑是比死還慘的刑罰!

死了,都要沒臉面去見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

而髡刑,其實不過是剃個難看的短髮髮型罷了……

對劉徹而言,剃頭髮算什麼?

穿越前,他光頭都剃過……

但公卿大臣們可不這麼看。

在這些人眼裡,當劉徹剃下自己額前的那一縷頭髮時,他們的內心是感動和崩潰的。

感動是因爲覺得自己真真是運氣好,有這麼好的一位天子!

而崩潰則是因爲,主辱臣死,根深蒂固的報國情懷和致君堯舜上的樸素理念,使得很多士大夫貴族無法接受皇帝待臣受過。

劉徹擡起手,將那縷頭髮放到王道手上,後者立刻就跪在地上,匍匐着恭敬着向捧着珍寶一樣接住。

“太廟受驚,祖宗神靈受擾,朕之後會親自齋戒沐浴,告罪太廟!”劉徹看着羣臣說道:“但,現在,朕要立刻前往太廟!”

“羽林衛何在?”

“虎賁衛何在?”

“臣羽林衛都尉,車騎將軍縱,侯詔待命!”一排排長槍豎起,義縱身着甲冑,長拜在地。

“臣虎賁衛都尉孟,敬候君命!”劇孟也帶着數百人,全副武裝趕來。

“立刻封鎖太廟附近全部街道,不可讓一隻蒼蠅飛出去或者飛進來!”劉徹果斷下令:“再命京輔都尉,即刻關閉通向武庫與戚里的所有通道!”

“諾!”義縱與劇孟立刻領命而去。

瞬間,未央宮的各個宮門打開,駐屯在未央宮內的禁衛軍,立刻就整裝出發。

“太廟,祖宗神靈所在,太上皇衣冠及神主牌,具在其中,不容有失,沒有朕的命令,任何人不可有動作!”劉徹緊接着下達第二道命令。

“諾!”羣臣不疑有他,紛紛頓首領命。

這也是常態。

太廟雖然不如高廟、太宗廟和仁宗廟。

但,到底是太上皇的神廟。

是劉氏天下的源頭。

高皇帝在世之時,尚且要五日一朝太上皇。

子孫後代,豈敢對其有半分不敬?

不客氣的說,哪怕是太廟裡的花花草草這次有所損毀,天子和羣臣,也要背鍋!

甚至,明年冬十月,祭祀先祖時,天子可能都要在高廟之中,對高皇帝脫帽謝罪!

卻無人看到,在黑暗中,劉徹嘴角露出的那一絲冷笑。

出了這麼大一個簍子,東宮方面,怕是沒辦法下臺了!

想想看,劉徹作爲皇帝,削髮謝罪,羣臣在北闕城樓下脫帽請罪。

東宮的兩位太后,難道就能置身事外?

尤其是太皇太后,她豈能無罪?安能無過?

當然了,這些事情,是不能擺到檯面上來說的。

更不可能被提出來的。

但,不管是劉徹也好,還是羣臣也罷。

從今以後,都有了理由和藉口,不再聽命東宮。

東宮自己也會自知之明。

從今往後,東宮再想幹政,甚至像過去那樣,把劉徹叫過去,訓斥乃至於訓誡,都要想想今天,想想他們現在捅出來的簍子!

這就是政治!

殺人於無形,奪權柄於無聲。

在外人眼裡,可能風平浪靜。

但在局內人眼中,卻是驚濤駭浪,風起雲涌。

“移駕太廟!”劉徹抽出天子劍,說道:“朕倒要看看,元王的子孫,是否已經忘記了元王的教訓,真的要做亂臣賊子!”

“諸卿,與朕伐之!”劉徹抽劍向前。

頓時,羣臣都站起身來,脫去朝服,換上武士戎裝。

在他們眼裡,平陸候和紅候的子孫們,此刻已經與亂臣賊子和逆黨劃上了等號。

驚擾祖宗神靈的安寧,這是罪一。

致使天子削髮代罪,還要告罪太廟,這是罪二。

牽連大家,差點要掉腦袋,這是罪三。

有此三罪,不殺光他們,怎麼對得起列祖列宗和天子以及自己?

劉徹登上攆車,站在車頭,在羣臣和軍隊的簇擁下,奔向太廟方向。

只有他知道,爲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

若他沒有削髮代罪,最後,平陸候和紅候的子孫們說不定能得逞。

他們哭廟這一招,不能說走錯了。

在實際上,他們走對了。

哭廟,傾訴委屈和冤枉在太上皇之前。

他們只要撐到天亮,長安百姓醒來,天下人的目光聚焦過來,皇帝心腸稍微一軟,有所內疚,就會下詔安撫。

可惜,他們遇到了劉徹。

他們被動的捲入了未央宮與長樂宮的政治鬥爭和傾軋。

所以,他們成爲了炮灰。

冤嗎?

當然很冤!

但這就是政治!

骯髒而黑暗,噁心而齷齪。

史書上的偉光正的詞彙下,埋葬了無數人的哭泣和血淚。

“要怪就怪,你們生於帝王家……”劉徹的心裡平靜如水:“要怪就怪,你們懷璧其罪!”

生於帝王家,本身就是罪過,捲入政治傾軋之中變成炮灰,自然很正常。

更何況,那楚國三郡五十餘城,劉徹流着口水想將此地變成郡縣,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在劉禮和劉富死後,他們這些元王子孫實際上已經是如同小兒持金於鬧市,必然引來無數覬覦的眼光。

當然……

楚元王和楚夷王,有功天下,遺德甚厚。

所以,劉徹不可能下死手,最多殺一兩個帶頭的。

剩下的人,最多圈禁和軟禁。

歷史上,劉戊造反身死,他的子嗣也沒有被趕盡殺絕,就是因此。

在漢室,楚元王劉交,相當於宗周的衛康叔。

是國家的招牌和臉面,沒有皇帝會對他們趕盡殺絕。

甚至於,等這風頭過了,劉徹目的達到,過個一年半載,劉徹還會假惺惺的從元王子孫裡選擇一人,封到其他地方去繼續奉祀楚元王楚夷王的香火宗廟。(。)

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454節 城頭變幻大王旗第1156節 合縱(2)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329節 安排第91節 舊恩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28節 竇嬰第1121節 影響(1)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318節 運動戰(2)第1187節 鼓舞第338節 天子的安排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145節 經濟(2)第590節 新世界(6)第1046節 戰河陰之強敵(1)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16節 決裂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第75節 爲政第84節 籌劃第1304節 張湯回京第1265節 戰略(1)第505節 種子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305節 問題第234節 選擇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1152節 安排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2)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594節 忠臣第578節 夢兆(1)第99節 水軍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369節 流血的撤退(1)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142節 團結(1)第495節 歸心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552節 誘餌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683節 壓力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00節 網第1124節 赦與罰(2)第1066節 屠殺(完)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081節 勇者無敵(2)第53節 條候第1075節 一漢當五胡(1)第1066節 屠殺(完)第507節 無題第426節 換皮第932節 廣關(1)請假條第334節 滅亡(2)第59節 微服(1)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908節 換俘(1)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第75節 爲政第426節 換皮第383節 詔諭第1468節 細柳獸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005節 殺雞第436節 收買(1)第1163節 雄心(1)第1193節 公示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398節 雜家官僚(1)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72節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851節 影響(1)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586節 兵家復興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206節 安排第182節 狗咬狗第1393節 畫大餅(2)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425節 冬小麥(2)第495節 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