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節 南越迴歸(2)

“南越王深明大義,朕甚爲欣慰!”劉徹也懶得去想到底趙佗爲何這麼快就跪了的問題,這麼好的機會自然也抓住!哪怕塗了毒藥也得吞下去再說!

“其賜王旌旗節符,朝服冠冕,如長沙故事!”劉徹想了想,又道:“其冊南越王世孫胡爲南越王太孫,以臺候絹爲南越王世孫少傅!”

趙佗聞言,微微一愣。

臺候梅絹?!

久遠的記憶,重又浮上心頭。

梅涓是越人中的英雄,同時也是漢家天子鉗制南越與閩越的王牌。

自漢室定鼎以來,梅絹就常年駐守在臺嶺,震懾南越與閩越。

梅絹統帥的軍隊,上可越橫浦關,入閩越,下可走臺嶺,入南越。

他扼守在此,爲漢家看門將近六十年。

無論是在南越,還是閩越,其國中都有無數人爲他立祀,如同神明一般膜拜。

這是因爲,梅絹的名氣和戰功,爲吳越族羣中的當之無愧的第一。

他曾經跟高帝並肩作戰,共入關中,滅亡秦庭,也曾受命於楚懷王,受封二十萬戶候,更曾統兵北上,與項羽會獵於江東。

即使如今,梅絹已八十多歲。

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猛虎雖老,餘威尚在。

這樣一個英雄豪傑,一旦進入南越,想必,就絕不會老老實實做個王世孫少傅。

人家有名望,有地位,有實力,還有大義名分。

必然很快就能在南越國內拉起一個親漢的派系出來。

甚至都不用去考慮太多。

趙佗覺得,自己的那個孫子趙胡,都不用別人慫恿跟鼓動,保準成爲這個派系的領頭羊。

不過……

這樣也沒什麼不好。

南越的疆域,本就是始皇帝下令,要求征服和併入中國疆域的土地。

如今,完璧歸趙。也是應有之理。

更何況,趙佗已自感自己時日無多了。

能在自己活着的時候,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子孫後代。奠下萬世富貴之基,就已經是個很不錯的結果了。

不然,以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恐怕一旦自己蹬腿,南越社稷和江山。馬上就要傾覆於內憂外患之中。

趙佗很清楚,自己的孫子趙胡,不是什麼開拓之主,甚至守成之君,都夠嗆。

這樣想着,趙胡就伏地謝道:“老臣謹奉詔!”

這讓其他百官列侯勳臣看了,無不目瞪口呆,難以置信。

許多人心裡,更是一聲:“臥槽!”

自高帝以來,遊離於中國之外。割據一方,在呂后時,爲患邊關,在太宗時,曾稱帝用黃屋左纛,霸氣凜凜的自號‘南越武帝’的趙佗就這麼降了?

逗我吧?!

雖然,趙佗入朝,就已經代表了南越王國會選擇臣服長安,從外藩變成內藩。

但是……

不是應該先來演上幾齣戲嗎?

譬如說,趙佗先到長安。感慨中國富強,天子聖明,孺慕之心油然而起。

自己等人再在旁邊趁機勸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於是,趙佗幡然醒悟,上書天子,請爲內臣,永爲漢奴婢。

這樣,天子得利。自己得名,而趙佗得實惠,三方皆大歡喜。

這劇本原本不就應該如此嗎?

怎麼忽然之間,就跳過了這些程序了?

這讓許多原本準備刷聲望的傢伙,大失所望,在心裡憤恨不平。

多麼好的一個撈取資歷、名聲跟功勞的機會啊!

“這南越王,果真夷狄,不知變通啊!”有人在心裡跳腳。

但他們哪裡知道,這纔是趙佗想要的。

這個好處,給了漢家大臣,譬如某個文臣謀士貴族,那固然可以給趙氏留下點香火情,往後在朝中也有人能罩着。

但,曾經在秦始皇身邊侍從左右的趙佗,更清楚。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靠山和最粗的大腿,除了天子外,就沒有其他人了。

討好劉家皇帝,在其心中留下一個恭順懂事的形象,遠比交好幾個文臣貴族更加實惠。

有劉氏皇帝在上面罩着,他的子孫後代,就會無憂無慮的過上世代富貴生活。

反之,幾個大臣貴族的交情,在真正關鍵時刻,有屁用?

皇帝該治罪,還是會治罪。

當然,更重要的事情是——趙佗已經確認了,中國如今的這個年輕天子,能讀懂他的這個舉動的意思:我們趙家可是放棄了很多,爲陛下文治武功,增光添彩。

這投桃報李,陛下可不能忘啊!

不然,趙佗也不會選擇這樣直接,畢竟,要是中國天子笨一點,讀不懂他的意思,他豈非是把媚眼拋給瞎子了?

再擡頭微微一瞥攆車上的天子。

天子果然是一副龍顏大悅的模樣。

這讓趙佗立刻就喜不自勝,心知自己已經賭對了!

這以小國侍大邦,決策很重要!

想當年,戰國之時,衛國果斷無節操跪舔秦廷。

因爲跪的及時,舔的得當。

所以,秦雖併吞六國,但任留衛國社稷,保衛君富貴。

像其他什麼魯、鄭、宋這樣的國家,不識時務,於是,甚至都不需要秦人動手,其他列國就將這些王國夷滅。

在目前的情況下,趙佗既然選擇了內附,以保子孫富貴,自然就會學當年的衛君榜樣了。

抱着這個想法,趙佗就再次拜道:“老臣再請陛下,遣博士官吏,督導南越上下士民,教之以中國禮儀、制度、王化!”

這老劉家歷代不就最愛這一口了嗎?

果不其然,趙佗就聽到,攆車上的天子,龍顏大悅,微笑着對他道:“南越王之請,朕豈無不許之理?”

“請太常遴選儒法黃老,諸子百家各派名望博士,輪流前往南越,宣講先賢之書,明教中國製度!”

太常竇彭祖立刻出列拜道:“諾!臣謹奉詔!”

“丞相,請收南越王所獻地圖戶籍,錄入丞相府……”劉徹又道。

“諾!”周亞夫滿臉歡喜的出列拜道。

南越獻土,這是周亞夫自任爲丞相以來的最大事件。

有了這麼個閃光點在,哪怕百年後,他去九泉之下了,太宗與先帝問起來,託付給他的江山社稷與幼主如何,他也能拍着胸膛,給出一份完美答卷了。

青史之上,更會在他的傳記記下一筆:亞夫爲相,南越來獻,海內混一。

這對周亞夫,簡直就是天籟!

“南越王請上前來……”劉徹端坐在攆車上,微笑着說,又朝江都王劉閼招手:“江都皇弟,也請上前來!”

等這兩人,走到攆車前,劉徹指着自己的弟弟,對趙佗問道:“南越王請看,吾弟何如?”

“江都王儀表堂堂,進退有度,可稱君子矣!”趙佗看了看劉閼,拜道。

對這個江都王,趙佗自然聽說過一些他的事情。

據說,此人乃如今漢家天子胞弟,在其諸多兄弟中,素來與天子最親。

漢家歷代天子,也多有一個捧起一位兄弟,向天下昭示,天家有愛的傳統。

太宗有淮南厲王,先帝有樑王。

如今這位就有江都。

趙佗自然也是個聰明人,他當然知道,漢家天子,不會無的放矢。

他更聽說了,如今江都王,王后失缺!

這可是一個好機會啊!

歷來,劉氏都有將某一部分的區域大權,交託給自己的手足兄弟的傳統。

太宗時期,淮南厲王就曾經負責三越之事,曾帥師伐國,滅亡南海。

先帝時的樑國就更不用說了。

兵甲之強,在諸侯王中堪稱頂級。

如今,更是隱隱有了漢家宗伯的地位。

他的一個兒子甚至已經坐穩了未來朝鮮王的位置。

自然,江都王的王后位置,就成了無數人覬覦的目標。

這樣想着,趙佗立刻就道:“老臣恰有一孫女,年方二八,溫柔賢淑,堪稱佳麗,若江都王不棄,願許王爲枕蓆之妾!”

劉閼聞言,雖然有些不太樂意,但,皇帝哥哥已經打過招呼了。

他再是不願,也只能捏着鼻子,在表面上作出一個樂意至極的模樣,長身而拜:“老大人在上,請受閼拜!”

趙佗聞言,哈哈大笑,道:“賢婿無須多禮!”

能撈到一個江都王后,日後有江都爲奧援,自己的子孫,基本無憂了!(~^~)

PS:

今天起碼還有2更~至少一萬字保底!

本來今天想爆個一萬+的,但奈何,今天泰山老大人五十大壽,所以,只能寫個1w左右。

嗯~本月還剩下五天~

但我已經寫了20+萬了。

這是從未有過的記錄啊~

第1223節 前進吧!墨家!(2)第1588節 異子之科第217節 兄弟第636節 新學派?(5)第903節 少府的成果(2)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1128節 波瀾(2)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538節 無題第916節 哭廟(2)第1035節 大戰之前(2)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909節 換俘(2)第1463節 裁決第117節 李廣難封(2)第510節 綠茶婊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006節 繳文第1581節 籌備(1)第544節 項羽的詛咒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658節 南巡(3)第214節 拍馬屁第428節 戰爭!第413節 考舉(6)第1590節 博弈(2)第971節 戰爭的腳步(2)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579節 視察(1)第744節 趙佗入朝(1)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909節 換俘(2)第1594節 戰起(1)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366節 第三世界第883節 賣國者與愛國者第688節 吊打文青(1)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464節 大朝儀(4)第541節 酷吏(1)第307節 神器(2)第933節 廣關(2)第444節 劉徹的問題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501節 驚喜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357節 乞和第79節 竇太后的改變第1338節 龍!第1367節 句犁湖單于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728節 佈置第1136節 封神請假條第414節 匈奴公主(1)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944節 萌芽第729節 圈錢第1289節 上谷之戰(3)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1229節 儒生的問題第194節 麻煩第929節 探尋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219節 一箭三雕第14節 表演第285節 坑貨外戚們第944節 萌芽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927節 封王第624節 隔閡第1300節 戰略判斷第428節 戰爭!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1116節 培育第91節 舊恩第57節 證據第772節 瘋狂的學區宅第60節 微服(2)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112節 劉啓教子第1473節 衆智(1)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457節 契機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936節 刺史之制(2)第1343節 屍山第398節 清醒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