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節 廟算(4)

“臣亞夫等拜見陛下!”

周亞夫帶着郅都與李廣,走到殿中,屈身一拜,說道。書迷樓

“給丞相、執金吾、衛尉賜座!”劉徹對着身旁的王道吩咐一聲,然後對三人笑道:“諸卿應該已經知道了吧,烏孫在胭脂山被伏,基本已經滅亡,匈奴人的氣焰,恐怕又要高漲起來了,朕請卿等入宮,就是商議這應對之策!”

這是幾乎不用想的。

匈奴人上一次滅了月氏後,就立刻迫不及待的跑來長安炫耀武力,訛詐漢君臣。

正是那一次訛詐後的和親,讓漢室把中行說這個傢伙送給了匈奴。

此事,至今讓漢家上下咬牙切齒,引以爲恥。

如今,軍臣打了這麼大一個勝仗。

以其騷包的性格和內心中想要超越其父祖的心理。

他要是不跑過來訛詐一番漢室,那是不可能的。

面對匈奴人必然會來的訛詐,漢室要不要挨這一刀,就值得思慮了。

從結果上來說,漢匈之間必有一戰,而且,這場戰爭距離爆發,已經不遠,遲則五六年,快則兩三年,完成戰爭準備的漢軍必然出塞。

那麼,現在捱上一刀,以進行戰略欺騙,似乎就沒什麼大不了的。

只是,在戰爭之前,國家還低三下四的給人低頭,屈辱性的用錢帛女子賣平安。

但凡有點骨氣的人,都會念頭不通達。

這還只是其一。

另外,匈奴人素來得寸進尺,貪得無厭。

太容易就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可能會讓這幫傢伙以爲漢室好欺負,進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大規模入侵。

這也是不可不防。

劉徹可不相信,匈奴沒有入侵漢室的預案。

對於居無定所,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來說,柿子撿軟的捏。永遠是沒錯的。

丞相周亞夫入座後,奏道:“啓稟陛下,臣以爲,匈奴素來色厲內荏,若陛下示之以弱,臣恐彼輩得寸進尺,擅起邊畔!且兵法曰:強則示之以弱。弱則示之以強,今匈奴氣焰囂張。陛下當示之以強,以絕彼輩貪婪之心,無有擅動之意!”

李廣更是迫不及待的隨後道:“臣請外放爲一邊郡之守,爲陛下守禦邊牆,匈奴但敢挑釁,臣必取其首級,以報陛下!”

郅都也道:“夷狄禽獸,素來無信,且戰國教訓。殷鑑不遠,臣亦認爲,不當屈服!”

好吧,劉徹其實早就知道,問這三個傢伙等於白問。

作爲目前漢室軍方鷹派在朝廷裡的代表人物,所謂屁股決定腦袋,哪怕周亞夫等人自己願意妥協。他們也不會說出來的。

更別說,底下的將軍和列侯們,早就覺得自己的大斧已經**難耐,迫不及待想要建功立業,光宗耀祖的人,數不勝數。

在這個思潮影響下。指望軍方來主持和平,就好比波音公司去呼籲和平一樣,絕對是妄想啊!

作爲國家的暴力機器,軍隊這幾年,在劉徹明裡暗裡的鼓動和跳動下,早就成了一臺暴躁不堪的機器。

劉徹笑了笑道:“既然丞相等都以爲朕當以強硬對待,那朕便以強硬對待。自高皇帝以來,我漢家飾女子財帛以賄單于,這樣的屈辱日子,朕也不想再受了!”

“請丞相代朕傳旨諸軍,諸校尉、都尉,諸部曲司馬:用兵之法,不勤不教,將帥之過也;宣明教化,不能盡力,士卒之罪也!將軍、列侯、校尉、司馬,爲諸軍之率,當身先士卒,宣明教化,勤練兵法,教訓士卒!詩曰:赳赳武夫,國之干城!將軍、列侯、校尉、司馬,當明知朕意!”

這是一道再明顯不過的下令全國機動和野戰部隊,進入準戰爭狀態的命令,甚至可以說它是一道戰爭動員令,這道命令一下,漢室的機動和野戰部隊,就必須進入戰備狀態。

丞相周亞夫立刻就露出嚴肅的面容,站起身來,跪拜受詔:“臣謹奉詔!”

然後,周亞夫擡頭道:“陛下欲整軍備戰,宣明教化,臣亞夫謹奉詔而行,只是……這軍費……不知如何開支……”

劉徹一聽,就知道,周亞夫又盯上了他的私人小金庫。

劉徹的小金庫,這兩年雖然花出去了許多。

但賺的更多啊!

僅僅是去年和今年,在鹽鐵這一項上,劉徹的小金庫就起碼入帳接近十萬萬錢。

另外,去年少府通過大量收購小麥,結果今年在麪粉技術發展起來後,大賺特賺,盈利接近三倍。

還有今年的新化魚乾,到現在爲止,少府起碼從新化得到了超過三千石以上的魚乾,市值起碼幾千萬。

再加上鑄錢的利潤。

目前少府內庫的資金,甚至比起先帝在位時還多了……

這真是讓朝野上下看的眼花繚亂,許多人都不明白,這個魔術到底是怎麼玩的。

太宗以來,漢家天子辛辛苦苦,勤儉節約,連個亭子都捨不得修攢起來的老婆本,今上只用了兩年,就花掉了一半多,然後又賺回了一倍於此的資金。

雖然不懂爲什麼會這樣,但,這一點都不妨礙周亞夫跟劉徹伸手要錢。

劉徹當然也不是什麼守財奴。

事實上,歷史告訴劉徹,戰爭雖然大多數時候會拖累經濟,但有時候,卻會發生戰爭經濟盛世。

一場大規模的戰爭,必然會帶動相關的產業迅速發展,甚至促進整個社會革命。

歷史上,小豬統治時期的對匈奴戰爭,雖然耗盡了漢室的國力。

但也不是沒有好處。

正是戰爭,使得中國徹底進入了鐵器時代,漢武之後,全國主要地區,基本實現了鐵器化,並徹底淘汰了青銅器。

同樣也是戰爭,迫使北方的農業不得不放棄粟米作爲主要糧食,轉而發展小麥種植。

那還是在無意中造成的。

如今,通過提前佈局和統一部署,劉徹確信。這場戰爭,最起碼在爆發前和前期,可以成爲漢室工業和技術的發展動力。

“朕會讓少府每歲額外列編戰爭經費,明歲開始,至少增加三萬萬錢以上的訓練經費,另外還將下撥至少兩萬萬錢的換裝經費!”劉徹淡淡的道:“還有,新化的魚乾。朕將會下令,大半充作大軍食用之費!”

一口氣就是五萬萬錢以上的軍費增長。

這個好消息。差點震得周亞夫都有些站不穩了。

要知道,過去,全年的軍費,可能也不過如此了。

漢軍,目前實行的是徵兵制,所有兵源皆來自於義務服役的百姓。

在士兵的俸祿上面的開支,幾乎無限接近於零。

也就是今上登基後,開始關注起了基層士卒的待遇問題。

先是下詔,增加士卒每日供給的粟米數量。同時還增加了每月五到數十錢不等的所謂津貼。

其中地方的駐軍和非野戰軍團,每人每月能拿到五錢的津貼,而長城駐軍、邊關駐軍和野戰軍團的軍人,則會視戰兵、輔兵的不同,得到十五到四十錢的津貼。

這些津貼全部都是走的少府的帳,由蘭臺尚書、謁者和侍中聯合監督,每半年。集中發放一次,地方駐軍,由當地的監察御史聯合軍隊的主官,共同點名唱諾,逐一發放,而野戰和長城、邊塞駐軍。則是由蘭臺的尚書和當地的郡守、將軍主持發放。

不單士卒有補貼,軍官們也有所謂的津貼。

從伍長開始,在其原本的俸祿外,視其等級,給予相應的津貼。

正是這兩個政策,讓今上徹底收攏了天下軍心,下面的士卒對今上真是感恩戴德。感激不已。這也是爲什麼前不久列侯串聯,雷聲大雨點小,被天子無壓力碾壓的緣故了。

僅僅是這兩個政策,少府在過去兩年,就支出了將近打盡,這個政策實施後,劉徹就可以裝逼的對人說:天下英雄已盡入吾甕中矣。

至於反對者?

不會有什麼反對者!

漢室民間尚武之風極烈,上至公卿,下至販夫走卒,甚至就是印象裡文弱不堪的書生,都掌握着武器和殺人技術。

漢室的民間持有弓箭和刀劍的比例,甚至比後世米帝的持槍率還要高。

老劉家雖然沒有憲法第二修正案,但人民持械的權力,依然得到了包括皇帝在內的大部分人支持。

這個時候,增加一個特殊的階級騎士,沒什麼大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這還符合君子們的自我要求。

君子六藝,不也要講一個御嗎?

時移勢遷,將御變成騎,合理合法。

“諾!”周亞夫三人自然沒有異議,這是一個很偉光正的命令。

道理很簡單,能養得起兩匹馬,還能讓一個人脫產學習騎術的家庭,起碼也是中小地主家庭,也就是所謂的良家子。

漢室朝野最喜歡的就是良家子了。

“另外,爲了鼓勵士大夫勳貴尚武,學騎,朕意欲在長安,設一賽馬場,廣邀天下豪傑來此一展身手,丞相看着去辦!”劉徹趁熱打鐵說道。

周亞夫對此沒有意見,點頭稱諾。

但劉徹心裡面卻樂開花了。

又一個聚寶盆,打造成功了。

想想看,列侯勳貴富商們能爲了一場鬥雞,以千金相博。

一場讓人心跳加速,腎上腺素暴增的熱血賽馬,他們該用多少錢去賭博呢?

若倘若這個賭博是朝廷許可的,合法的,那他們又該怎樣瘋狂呢?

想想後世明珠的賽馬經濟,劉徹就忍不住口水直流了。

嗯,等賽馬場建成後,就讓少府去管理,一年下來,要是沒有個幾萬金,幾萬萬錢的收入,劉徹敢直播剁屌。

然後,馬球聯賽,也可以在賽馬場裡玩起來,這叫拓展經營,再來個馬球採,賺的必然更多。

劉徹也是沒辦法,要打仗,就要拼命找錢。

他現在恨不得掘地三尺,把勳貴和富商的每一個仔都榨出來。(。)

第3節 薄皇后第172節 前世的女神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797節 戰前(1)第683節 壓力第1486節 儒法分道之因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313節 賞賜(2)第1585節 戰前(2)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68節 早朝(1)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215節 漢鼎!第1208節 新法家(1)第78節 天子的任務第1422節 作死小能手第592節 少府令劉舍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024節 恐怖的安東(1)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340節 丞相的人選第686節 平律(1)第500節 法統第371節 統治就是忽悠第1310節 協議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306節 神器(1)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1123節 赦與罰(1)第48節 忠臣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09節 設計第1605節 說服(2)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342節 背鍋俠(1)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740節 中亞與印度(1)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607節 定策(1)第1497節 委派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1174節 矯正(1)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690節 文治(1)第405節 賄賂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520節 條件(1)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352節 決戰(4)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1423節 兒單于的設想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1415節 變遷第270節 收編第456節 三越第273節 新思維(2)第169節 祥瑞(2)第879節 構想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873節 腦洞第1058節 大鐵礦第1265節 戰略(1)第161節 對海洋的野望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225節 棉花有着落了第562節 教育列侯第1080節 勇者無敵(1)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730節 國情諮文(1)第476節 虛僞第308節 囑託第755節 鯨川海第198節 緣由第1209節 新法家(2)第319節 投機第100節 網第638節 轉折第1265節 戰略(1)第995節 廟算(1)第630節 溫言在口(5)第852節 影響(2)第3節 薄皇后第1506節 遊說(1)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1149節 絕望的匈奴人(1)第786節 洗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