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節 微服(2)

“老丈好福氣!”劉德聽了也讚道。

“不知老丈有田多少?”劉德也坐到河邊的一塊青石上,問了起來。

“老漢家中有田三頃,可惜只有一頃半是上田,餘者都是中田和下田……”老農答道。

劉德點點頭,看了這個老農的家庭應該是屬於此時典型的自耕農階級。

所謂上田、中田、下田,劉德還是知道的。

上田土地肥沃,不需要休耕,可連年耕作,因此是農民最喜歡的土地,可惜,這種肥沃的土地並不多,而且因爲農業技術的侷限,許多上田在連年耕作之後,土地肥力漸漸枯竭,淪爲中田甚至下田。

至於中田,耕作兩年,就必須休耕一年,否則,土地中的地力不夠,種下去的作物根本長不好。

下田,耕一年休一年。

不過,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也不知是誰先發現了,在休耕的土地上種植大豆不止不會浪費地力,還能有效的給土地增肥,因此,一般休耕的土地,都會種上大豆。

只是,漢人最重粟米,當此之時,連小麥都是土地裡的異端,並不是主食,就更別說大豆了。

一般而言,像小麥跟大豆這種農副產品,是不值什麼錢的。

小麥嘛,最低層的貧窮人家可能會在災年將之作爲食物,但大豆在此時除非實在是年景不好,否則一般是作爲牲畜飼料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劉德也知道。

原因很簡單——這是烹飪技術與美食文化的落後所導致的。

在此時,廚師們的烹飪技術相對很原始,基本除了烹、蒸、煮之外,沒有別的花樣。

而且,像什麼磨坊什麼的,此時也沒被髮明。

所以像什麼包子、饅頭、麪條、米粉、豆腐、豆腐腦,在此時統統都不存在

不管小麥大豆,想要食用,都只能靠煮。

而小麥大豆煮熟之後食用的口感有多差,吃過的人都知道!

特別是大豆,食用之後會導致肚子脹氣……

所以,劉德那位堂叔劉安發明的豆腐,真真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發明!

“老丈,田地收成怎麼樣啊?”劉德又問道:“家中可有什麼困難?”

“託聖天子的福,去歲老漢家裡的收成還不錯,一畝地收了四石多粟米呢!”老農說起去年的收成,嘴巴都樂都合不攏嘴了,只是,隨後就有些苦惱的道:“可是去年粟米一石只能賣40錢……”

劉德聽也是漠然。

漢室的農業技術與土地畝產相較戰國時期,可以說是有了一很大的進步。

戰國初年,李悝在魏國變法時曾說:今一夫狹五口而治百田,歲收畝一石半……

到了漢室之時,農田的畝產就普遍提高到了三石,像先帝之時,晁錯就曾在那篇著名貴粟疏中道:今夫農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兩人,其能耕者不過百畝,百畝之地歲收三百石。

漢室農業畝產比之戰國時期足足翻了一倍之多!

只不過,農業技術雖然進步了,但是,農民遇到的問題還是李悝當年遇到的問題。

穀賤傷農,谷貴害農。

豐收了,但糧食價格卻下跌了,因此,農民到手的錢還不如尋常年景。

遇到災害了,收成不好,糧價高漲,農民買不起糧食和種子,只能賣田賣地賣兒賣女最終破產。

在整個中國漫長的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之中,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能人異士,在這個難題上想破了腦袋,費勁了心思,但都只能治標不治本。

劉德當然不可能超過那些一個個閃耀於歷史長河中的偉大名字。

不過,劉德是站在這些巨人的肩膀之上的。

因此,他看的更遠。

在充分吸收了歷代政治家的思想後,在經過前世十幾年的錘鍊,劉德此時隱約已經找到了一條能最大限度的緩解此問題的辦法。

於是他安慰道:“老人家也不用難過,聖天子時刻都關注着天下蒼生的疾苦,已經在着手準備處理穀賤傷農的事情,將來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真的?”老農眼睛都瞪出來了,但漢家天子的信譽還是槓槓的,因此他立即就歡喜的道:“真是這樣的話,老漢就放心了,聖天子果然還是向着我們的啊!”

劉德聽了卻是有些感傷。

生活在腳下這片土地上的農民,永遠都是支撐着這個國家與民族的脊樑。

但從古至今,真正將農民的疾苦與百姓的生活放在心裡的統治者卻是很少很少的。

就像後世,天天喊着爲人民服務,究竟幾人真的將人民放在心裡?

就像如今,便宜老爹的心思恐怕更多的是在關東諸侯而不是百姓身上,就是劉德自己,做這個事情,大半也是爲了給自己刷聲望,並未真的將百姓疾苦視爲自己疾苦!

但是底層的老百姓,卻一直都將高層的統治者視爲自己的救世主,直到統治者的信譽耗盡,人民再也無法忍受被欺壓被欺騙。

“將這個事情好好辦好吧!”劉德想着,態度也發生了變化。

“還未請教老丈貴姓?”劉德拱手問道。

“賤名不足入尊耳!”老農灑脫的笑道:“只不過貴人想知道,那老漢也不敢隱瞞,賤姓何,世代都居住在這關中……”

告別了何姓老農,劉德在張湯的陪伴下,又走訪了幾戶農家。

看到的情況,有好有壞。

但家境最好的農戶家庭,也不過是家裡有耕牛,加之勞動力多,因此多了些存糧。

而家境差的人家,則是慘到了極點。

譬如說一戶農家,丈夫服徭役之時,受了重傷,回來後勉強養好身子,卻落下了殘疾,從此家中的一切重擔都落在妻子身上,也虧得那戶人家的妻子頗爲勤勉,含辛茹苦的將三子兩女拉扯大了,但,家裡卻是家徒四壁,還欠下了一千多錢的債務,一般來說,農民一旦欠債是很難還清的,遲早要淪爲他人的佃農或者奴僕。

劉德實在看不過眼,兼之從後世帶來的習慣,因此,他命人取來了一千多枚銅錢,交給那農婦,讓其還清債務。

那戶人家自然是感恩戴德,一個勁的磕頭,甚至那農婦還有意將其幼女送給劉德,只是被劉德拒絕了。

出了那戶人家,劉德的心情頗爲沉重。

要知道這裡是關中,天子腳下,歷代漢家天子都很勤勉的收買着人心,輕徭薄賦,不斷減輕農民負擔。

但農民就是如此的脆弱,一個意外就可導致一個幸福的家庭毀滅。

正如這戶人家,本來一切都還好,可是一朝家裡的頂樑柱倒下,全家立刻就是滅頂之災,錯非那人的妻子撐了起來,否則,早就是賣兒賣女的節奏。

“張湯……”劉德扭頭問道:“你說,我幫了他們,他們的情況會好起來麼?”

“殿下仁德,此家的情況定然會大大好轉,不出數年,定是一個小康之家!”張湯低着頭道。

“呵呵……”劉德知道張湯誤會了,這張湯以後肯定會對這戶人家給予特殊照顧,免賦免役什麼的。

對此,劉德懶得去管。

只是,有個問題縈繞在他心裡。

“我能幫的一家,幫的了十家,卻幫不了這天下啊!”

……………

呼呼,感謝大家,已上歷史分類推薦榜00

另外,告知大家一個好消息,目測下週有強力推薦00

嗯,誰又催更了,**我上癮了?

第825節 腹黑第598節 軍臣的決斷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1208節 諷刺第31節 相信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476節 虛僞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275節 新思維(4)第323節 疑慮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458節 趙佗!第51節 競爭對手第561節 左勾拳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1251節 策劃戰爭(2)第857節 撫卹(2)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292節 挖坑(1)第775節 承諾(2)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571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803節 出關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099節 軍臣回師第1000節 法家也要順應時代第850節 武夫當國(3)第401節 法統(1)第1361節 演技派們第1237節 開萬世之太平(2)第395節 無題第55節 燕飲(上)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066節 屠殺(完)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482節 視察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9節 蝴蝶效應第1387節 聯盟(1)第594節 忠臣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1173節 真正目的第485節 假象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382節 殖民(2)第460節 新政與殺人第624節 隔閡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1446節 正確的道路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590節 新世界(6)第157節 仁德無雙第262節 賞賜與福利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912節 樓船的腦洞(3)第1194節 紛紛擾擾(1)第388節 展示肌肉(1)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028節 狂歡(2)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404節 無題第984節 俘虜的改造(2)第694節 制度(3)第830節 十面埋伏(4)第798節 戰前(2)第351節 誰家馬蜂?第862節 新時代的序幕第1162節 征途(2)第700節 主爵都尉第1028節 狂歡(2)第383節 詔諭第1246節 義民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497節 身毒真相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489節 移民(2)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601節 修改戶律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1332節 攘外必先安內第632節 新學派?(1)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224節 你行的!第1515節 局勢第472節 鹽鐵官營(3)第478節 引導第484節 作死的人第1334節 戰場第623節 立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