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節 教育列侯

於是大傢伙把視線集中在了少府令岑邁身上。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位少府令,現在把自己的全部身心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凌煙閣’的籌備事宜中。

整個少府的日常工作,交給了下面的少府監。

但少府監顯然不夠格參與這樣重要的會議。

於是,大家就只能讓這位在實際上已經去職,就等着交割政務給新少府的岑邁出來負責了。

岑邁,卻是不急不慢的站出來,接受命令。

“臣邁奉詔,不敢有違!”岑邁叩首接命,讓無數人驚掉了下巴。

在漢室,接受了命令,就必須完成。

完不成,就等着掉腦袋吧!

岑邁敢接詔書,這就說明,少府的庫存裡,起碼有個百萬石鹽,幾百萬斤鐵的儲備。

沒有這個底氣,少府絕不敢接受這樣的命令。

倒是丞相周亞夫與太僕袁盎還有大將軍竇嬰等人,都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樣。

周亞夫是想到了去年他在上林苑見到的那些高爐。

那些一日鍊鐵上千斤的怪獸,要是全力運作,不計成本和損耗,區區百萬斤鐵,不是難題。

更何況,現在,張湯已經在南陽郡紮根下來。

那麼,那個天子所說的年產生鐵數百萬斤的鍊鐵基地,也應該開始建設了。

因此,少府現在已經不需要特別儲備生鐵來應付突發事件了。

要知道。在去年,少府的開支,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兩萬萬錢。幾乎與去年漢室軍費相差無幾。

這樣的一個龐然大物,有個百八十萬斤生鐵儲備,是很正常的事情。

更何況,還有蜀郡的兩位外戚,程鄭氏和卓氏的全力配合和幫忙。

只是,鹽的問題,讓周亞夫百思不得其解。

五十萬石鹽。恐怕,整個少府去年。全年在各地鹽池的產出,也不過如此了。

而少府產出的鹽,是要供應兩宮,軍隊和各官署的。

向來不外賣。

周亞夫很好奇。少府到底要用什麼辦法,玩什麼法術,變出五十萬石鹽來。

因此,周亞夫不免好奇的問道:“敢問陛下,鹽鐵,從何而來?”

其他人也紛紛伸長了脖子,等待回答。

自從鹽鐵官營在關中實施以來,大量的平價鹽鐵,開始充斥市場。

大農令下的鹽鐵衙門。在長安九市之中的五個,開設了鹽鐵售賣基地,每隔三天一次。無限制的敞開向市場供應。

一石鹽的價格在五百到七百錢左右,一斤鐵的價格,在十錢左右。

這大大低於市場價。

鹽鐵衙門成立數月,弊端大家暫時沒看到。

好處,卻是人人都嚐到了。

每逢鹽鐵售賣之日,長安的列侯勳臣。各個衙門的巨頭,以及關中的各大豪族。都派了自己的家人,奴僕,運着一車車的銅錢,甚至直接拿着黃金,在各個售賣點蹲點。

鹽鐵衙門供應的平價鹽鐵,就這樣,被各個家族、勢力和利益集團,用着這樣光明正大的手段,一口氣全吃了下去。

普通百姓想要買到平價鹽鐵,幾乎是做夢!

這些人買了鹽鐵後,通常加價三到五成,轉手就能賣給百姓。

一個個都是賺的盤滿鉢滿。

甚至有些聰明人,發現隨着時間的推移,長安城的鹽鐵不好賣了。

他們就運去關中其他縣,加價一倍,照樣賺的滿嘴流油。

最近這段時間,做這個倒賣生意,賺的最多的列侯,甚至賺取了超過了他的封國租稅的財富。

真是讓人羨煞!

於是,鹽鐵官營政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擁護。

在列侯和官僚們看來。

這鹽鐵官營,簡直就成了天子給大家派發福利的政策。

自己只要趟在家裡,派個奴僕,帶着錢,蹲點,就能獲取前所未有的利益。

這比冒着犯法的風險,去盤剝、欺壓農民,貪污受賄,來錢更快,甚至比長安城裡的子錢買賣的來錢速度還要快。

畢竟,子錢買賣,還存在本錢無法收回的風險。

但這個買賣,卻是隻要用着自己的名頭和社會地位,就可以平白獲得好處。

甚至有些沒節操的傢伙,買了鹽,回家自己摻土、摻泥,然後照樣能賣出去!

只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大家都知道了這麼個發財的路子。

於是,發財的途徑,就變窄了。

特別是,當竇氏和陳家、薄家也下場的時候,大量不夠分量的人,被驅逐出了這個市場

基本上,現在不是朝臣,連進去分杯羹的機會也沒有。

甚至就是列侯,也擠不進這條食物鏈了。

漢室列侯,現在還有名有姓有封國食邑的,差不多有百五十人。

而在長安常住的,幾乎佔到了列侯總數量的一半。

自然,在長安,列侯這個名詞,是會貶值的。

但在另外一個方面,列侯階級,卻擁有着一般人很難想象的大量財富。

中國的地主和貴族,向來,都很喜歡積蓄。

像明朝,大量的白銀,就被地主老財們藏在自己的地窖裡等着發黴。

而漢代的列侯階級,則儲存了海量的黃金。

這些黃金,絕大多數情況下,最終會隨着這些列侯,深埋地下。

另外,作爲列侯,他們還佔有了大量的土地。

尤其是在各自的封國,土皇帝一樣,有着超然地位的列侯家族,幾乎就是當地的霸主。

他們的糧倉裡。同樣儲存了大量的穀物。

通常情況下,這些傢伙是寧肯自己家的倉庫發黴,也不願意將糧食拿出來賑濟災民的。

而關中實施了糧食保護價後。這些列侯們,就再也沒有從自己的封國裡運糧來長安了。

關中的糧價已經無利可圖,精明的列侯們當然會選擇將自己的糧食存在封國的倉庫裡,甚至,有些更聰明的傢伙,選擇將自己封國的奴婢和家臣家眷,也帶到長安來吃便宜的糧食。

可這樣子做。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列侯們肯定不願意自己的糧食被賤賣,而運糧到關中。又無利可圖,那麼,這些糧食,就只能在家裡發黴。

糧食不像黃金。隨便丟個地方藏起來就好。

糧食會腐爛,會發黴,會變質,長期儲存,更要成本。

而假如賣不出去,就只能白白丟掉,甚至還要搭上不菲的管理成本。

在以前,列侯們也沒辦法,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封國的倉庫裡。大量的糧食發黴變質。

別說是他們了,朝廷的官倉裡,這樣的情況。最近這些年,也不斷髮生——甚至連串錢的繩子都腐朽了。

這樣的情況不斷持續,很多列侯,心裡面其實都是焦急的。

每天看着自己的糧食不斷腐爛,這樣的心情,就跟後世資本家。把牛奶和咖啡倒到大海里是一樣的。

他們亟需給自己的財產找到一個保值的途徑。

還有什麼比這次天子開出來的條件和政策更保值、增值的方法?

對掌握了大量特權和財產以及土地的列侯來說,將糧食從封國。運去彭城,根本不是問題。

他們有着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就算是食邑幾百戶的列侯,家裡面也養着幾十上百的奴僕。

這些人平日裡,閒着也是閒着,倒不如去運糧,還能增加收入。

而將那些在倉庫裡等着發黴的糧食,運到彭城,轉手就拿到堪比黃金一樣的硬通貨的鹽鐵。

別說是一百石糧食換十石鹽,兩百斤鐵了。

就是兩百石換這樣數量的鹽鐵,他們也有的賺!

至於朝廷會不會賴賬不給?

列侯們就更不擔心了。

三年前,吳楚之亂,長安的子錢商人無鹽氏貸款五千金給竇嬰和周亞夫當軍費。吳楚之亂平定後,無鹽氏連本帶利,賺回了十倍的收益。

連子錢商人的債,朝廷都不賴。

就更不會賴他們這些國之功臣,休慼與共的列侯的帳了。

他們唯一擔心的只是:鹽鐵的數量,到底夠不夠?

要知道,隨便一個列侯,都可能拿出上萬石的糧食出來。

萬一要是糧食運了去,結果回頭少府說:哎呀,君侯可能要等上半年一年,等俺把鹽鐵生產出來。

那就慘了!

誰不知道,少府最擅長的就是拖?

拖你個三五年,甚至七八年也是可能的。

畢竟,單個的列侯,也無法去跟九卿之一的少府打官司——也打不贏。

假如要是少府真的能一次性拿出這麼多鹽鐵來……

許多列侯,甚至大臣,都在心裡計算起了自家的糧食儲備。

跟着天子政策走,有肉吃。

這是最近一年來,長安貴族大臣們總結出來的心得之一。

譬如去年,天子將小麥納入糧食保護價政策,提前收到消息的列侯貴族們,在關中甚至關東,大量收購廉價的小麥,轉手賣到少府,多的賺了五成,少的也賺了兩三成。

然後,天子又推廣水車。

大家咬咬牙,出了錢,在自己的莊園裡架起了水車。

結果,下面的人欣喜的稟報,許多本來已經要休耕甚至已經因爲地力已盡,淪爲下田的土地,都成爲了上田,莊稼長的特別好。

而通過水車架設,從內史那裡得到的‘退稅額度’,又免費的購買到了許多便捷先進的農具。

這些農具好用的很,大大提高了農莊的生產效率。

譬如以前,要耕一百畝地,需要四個男人,足足三四天的功夫。

現在。兩頭牛一具犁,一天就能耕兩百多畝!

許多貴族大臣,因此受益無窮。

這次。若是真有那五十萬石鹽,一百萬斤鐵。

大傢伙覺得,就不用麻煩天下的商賈和地主了。

自己內部就能解決!

區區五百萬石糧食而已!

閉着眼睛都能湊齊啊!

劉徹輕輕敲擊着手指,微笑着回答周亞夫的問題:“少府去年,在江都國開了鹽田一百頃,如今,僅僅在廣陵城裡。就已經有着不下一百萬石的鹽儲備……”

這話一出,無數人都是被震的七葷八素。

鹽田?

鹽還能種?不是煮或者滷製的嗎?

大家紛紛感覺腦子有些不夠用了。

但劉徹不想講太細了。

暫時來說。國家需要壟斷曬鹽技術和高爐鍊鐵技術,以斂聚財富。

只有等到下一個穩定的財源出現,纔會放開此類技術的限制。

當然了,僅僅只是放開而已。

國家對鹽鐵的管控和強力控制還是需要的。

鹽。關乎國計民生,鐵是戰略基石。

這兩者,不管在什麼時代,都還是以國家爲主體來控制和推動比較好。

讓民間去自由發展和管理,那註定了只會變成一個悲劇!

少府令岑邁也微笑着道:“今年以來,敖倉中的鹽儲備,也已經接近了八十萬石!”

這就是一百八十萬石的總儲備了!

無數的大臣貴族的呼吸都變得急促了起來。

既然連鹽都可以像變魔術一樣變出這麼多,那區區百萬斤鐵,更是不在話下了。

現在。大家的想法,從少府有沒有這麼多鹽鐵,變出了。少府能不能多給點鹽鐵啊?

天下鹽鐵的缺口何其大!

這五十萬石鹽和一百萬斤鐵,別說整個天下了,就是關中,都能消化掉!

將家裡沒地方去的糧食,變出馬上就能換成錢的鹽鐵。

對貴族列侯和大臣來說,這簡直是一個無法拒絕的誘惑!

劉徹看着這些眼巴巴的望着自己。一臉討好模樣的大臣貴族們,在心裡面也是笑了起來。

列侯們的財富和人力物力。在實際上,也是漢室國力的一部分。

只是在和平時期,這些力量,都白白的浪費掉了。

更麻煩的是,這些傢伙,沒有什麼投資概念,他們就像一個守財奴一樣,守着自己的財富和資源發黴,最後一起帶着這些東西,去地下腐爛。

這樣的情況,在封建社會非常常見。

譬如明朝時期,大量的美洲白銀涌入中國,但明政府卻偏偏鬧起了銀荒,這真是哭笑不得。

漢室也一樣,整個上層擁有大量的黃金。

這些黃金要是利用好了,足夠推行金本位。

但偏偏,從皇帝到下面的貴族,大家更愛把黃金帶到地下。

也就後來王莽玩了一次不成功的黃金-銅錢兌換機制。

這次,劉徹打算,好好給這些傢伙上一課。

讓他們知道,財富只有流通起來,纔有力量。

不能流通的財富,充其量,就是一堆無用的金屬。

同時,也讓法家知道,盯着土地,已經不在能富國強兵了。

新的時代,力量的源泉,來自於工業和人力的結合,是鐵與血的組合。

ps:王莽新朝改革,有一個歷史性的決定,就是規定黃金與銅錢的兌換率,黃金一斤值錢一萬。

但,這然並卵。

基本沒有起任何作用。

因爲上層的貴族,纔不需要銅錢呢。他們自己就能鑄錢!

更麻煩的是,經過王莽這麼一鬧,到了東漢,廣大的貴族和精英階級們覺得,錢這個東西,真是萬惡之源!

於是大家一拍屁股,決定從今天起,咱們都不用錢了!

於是,東漢政府在前中期,廢除了錢幣……

改用了布匹、糧食作爲一般等價物。

於是,東漢政府的權力和力量,大大削弱。

第1208節 諷刺第457節 契機第127節 馬屁第892節 改造石家(2)第709節 思慮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047節 戰河陰之強敵(2)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506節 遊說(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263節 上谷第1468節 在安東(1)第1523節 劉榮之死(2)第513節 鼓譟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881節 設計(2)第1195節 紛紛擾擾(2)第603節 魚海!魚海!(3)第385節 殺使第1066節 屠殺(完)第1246節 義民第560節 加稅?第462節 大朝儀(2)第421節 狗腿子(1)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75節 神器!第1137節 朝覲者第803節 出關第1444節 歸一(1)第1358節 自作孽第1355節 最後的白狼騎(1)第1521節 悲劇的劉榮(2)第974節 陌刀威武(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17節 暴怒的天子第1255節 軍功制度(2)第49節 厚顏無恥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77節 上林苑第626節 溫言在口(1)第660節 公孫弘入京第45節 鑄幣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1164節 雄心(2)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940節 狗大戶們第1467節 期許第790節 背叛與忠誠(1)第885節 和親確定(2)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759節 帝國的轉折(2)第488節 移民(1)第1260節 動員(2)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223節 將軍們,請寫書吧第24節 做個出頭鳥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1590節 博弈(2)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1305節 問題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871節 覲見(2)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47節 陽弋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408節 考舉(1)第1538節 恐怖的軍隊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655節 無奈第750節 南越迴歸(1)第353節 太子之怒(2)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576節 決定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1016節 戰前準備(1)第328節 選秀(完)第1235節 世界從此改變(2)第12節 忽悠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171節 投名狀第498節 閱兵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658節 南巡(3)第296節 迷霧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1083節 撤退第1089節 漢朝人太可怕了(3)第767節 軟弱的官僚(1)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339節 不稱職的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