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節 有錢就是罪

劉徹的御駕抵達長樂宮後,首先去給竇氏請安。

照例問安後,竇太后就主動提起了宣曲縣的事情。

“皇帝,哀家聽說,你派了使者去河南郡巡查?”竇太后顯然給劉徹留了面子,非常委婉,沒有直奔主題,但意思嘛……不是聾子,都知道是個什麼意思了。

以兩宮製爲基礎的漢室政權,基本上,呂后以後,東宮干預朝政的方法,都是通過對皇帝施加影響和壓力來達到目的。

東宮對某個政策不爽了。

通常不會直接跟朝臣表達意見,而是把皇帝叫過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訓斥。

再由皇帝去罵具體的執行大臣。

總的來說,這個遊戲規則,目前運轉情況良好。

劉徹聽着,自然明白該說什麼。

★tt kan ★¢ 〇

他微微恭身道:“回稟皇祖母,確有這麼個事情……”

組織了一下語言後,劉徹解釋道:“是這麼回事,去歲,河南郡郡守郅都上報朝廷,處決人犯三百七十二人,緝捕七百餘人,另外完爲城旦者二百餘人,朕擔心,郅卿執法太嚴,催逼太甚,有所疏漏,或有疑案,故此遣使者王溫舒持節巡視河南各縣,各鄉,若有疑案,命其查找資料、案由,然後回京後交付廷尉、御史大夫及少府共議;若有冤案,倘若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即可便宜行事;倘遇地方豪強不法,殘民、虐民,或圖謀不軌,即以節發滎陽兵……”

聽着劉徹這麼一說,竇太后臉色和緩了起來,不再板着一張臉了。

劉徹的說法,跟這些日子以來,那些天天進宮跟她哭訴、告狀的老臣們的說法完全不同。

但一個是孫子,一個是外臣,選擇相信誰。不言而喻。

更何況,劉徹的說法合情合理,有理有力有節。

郅都殺人確實殺的有些多,派個使者前往河南郡巡視和檢查。理所應當。

巡視地方,當然不能只找地方的錯漏,重要的工作還是拾遺補缺,以天使持節,幫助地方郡守。處理一些郡守不好處理或者不敢處理的人或者事。

譬如當年,留候張良的兒子張不疑,夥同自己的門大夫,謀殺了楚國內史。

楚元王根本不敢處置,只能上書朝廷,請求廷尉、內史、御史大夫共審。

這樣思慮着,竇太后就回過味來了。

竇太后可不是什麼錦衣玉食,不知人間疾苦,何不食肉糜的人物。

她可是在呂后身邊伺候過,跟着太宗皇帝。一路從代國,入主長安,經歷了無數風風雨雨,見過了數不清的明槍暗箭的女強人。

很多事情,根本不必跟她說透,只要點一下關鍵,人家立刻就知道原因出在哪裡了。

“是河南郡請求的天使巡視?”竇太后心中疑惑着。

假如是這樣,一切都能解釋的清楚了。

河南郡郡守郅都,遇到了他很難解決,或者說不好解決的事情。

於是上書天子。請求天使巡視。

簡單的來說,就是郅都覺得,以自己的能耐,搞不定某人了。而某人又是非除不可,至少,不除掉他,就沒辦法正常施政。

只能請求朝廷出面,用天使來查處此人。

這很好理解,河南、河東、河西、河內這些地方上。遍佈着漢家列侯家族。

這四個郡,也是經常請求天使巡視的四郡。

在竇太后看來,這事情很顯然就是河南郡搞不定任家了,就想了這麼一個辦法,讓天使去搞定。

而且,必然還有了確鑿的證據。

只是,那些老臣們說的話,似乎也好像也很有道理。

任家是太宗皇帝表彰過的,天下地主的楷模,就這麼拿下,置太宗皇帝於何處?

在竇太后看來,任家這樣的地主,無非就是多佔點土地,多蓄點奴婢嘛,沒什麼大不了的。

又不是跟吳楚或者其他居心叵測的傢伙一樣,私蓄甲兵,圖謀不軌。

於是,竇太后道:“是這樣啊,那皇帝跟哀家說說,這使者去了河南郡後,可有所獲?”

這就又是一個說話的藝術了。

現在皇帝已經是大權在握了,即使竇太后都必須承認,這個孫子上臺不過一年多,就已經掌握了大局。

朝野各方勢力都是服服帖帖的,關中的民望也是達到了太宗皇帝后的頂點。

對於這樣的一個能幹的孫子,竇太后是即高興又擔憂。

高興的是這劉氏江山穩固,這樣,百年後與太宗九泉相見,也不至於無顏以對。

但擔憂的卻是自己的地位和威權。

老太太眼睛瞎了,對權力這東西,就更敏感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女強人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竇太后這麼說,其實就是一個試探,看看皇帝孫子對自己這個瞎眼老太婆是個什麼態度。

另外呢,也是不想因此引起皇帝孫子的牴觸心理。

年輕人嘛,難免氣盛,萬一要是因爲這外人的事情鬧得祖孫不快,那就不合適了。

劉徹微微一笑,跪坐到竇太后身邊,道:“回稟皇祖母,孫兒剛剛得到河南郡八百里加急快報,天使王溫舒與河南郡郡守郅都、滎陽令竇融,一併拿下了任氏全家上下……”

聽到滎陽令三個字,竇太后的臉上終於是喜笑顏開。

竇融是她的侄子,竇嬰的同產胞弟。

雖然在長安城的時候,竇氏上下都覺得,其不如竇嬰遠矣,不過就是些有小聰明。

但終究是姓竇嘛。

皇帝既然讓竇融插手進去,那就說明,皇帝對她對竇氏還是非常尊重,非常親近的。

這就夠了!

說句老實話,一個地方土財主的死活,與東宮又有什麼干係,與她又有什麼干係?

要不是元老勳臣日日哭訴,又幹繫着太宗顏面,竇太后才懶得去管呢!

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好好的宮裡面聽幾回《道德經》,讓人好好講講黃老無爲,清淨自然。

這下子好了。

既然有着竇融也參與進來,更是有着河南郡郡守郅都背書,那這任家犯得罪,肯定是證據確鑿了。

這樣老臣們再來哭訴,她也有辦法回絕了。

漢法威嚴,豈應人情而變?

當初,開國功臣,公認功勞排名第一的瓚候蕭何,犯法,尚且要去一趟監獄,何況其他人?

劉徹卻是覺得不太保險,接着道:“皇祖母,此乃河南郡郡守郅都、滎陽令竇融,及王溫舒的聯合奏疏。孫兒,念給您聽:累計收繳黃金,四千七百五十金,各色制錢,柒仟伍佰餘萬枚,清查田畝,三仟一佰餘頃,牲畜數以千計,查實任氏命案數十起,傷人者無數,另外,其家族倉儲之中,尚有海量財富以及各種糧食,尚未清點完畢……”

竇太后一聽,臉都綠了。

媽蛋,黃金四千七百多金?

一般的諸侯王的王宮所存的黃金儲備,也不過如此了吧?

且按照如今漢室侍死如奉生的傳統,歷代任氏先人下葬後,陪葬的財富又該是多少?

更別說那些土地、銅錢以及牲畜等財富了!

這麼富裕的一個土豪,別說是有罪了。

就算真是所謂的良善人家,積善之家,朝廷抄了他,也是應該!

你一個地主商賈,沒事攢這麼多財富在雒陽附近,還千方百計,百般推脫,不肯來長安。

你是想幹嘛?

而且還把名聲刷的這麼響亮!

真是居心叵測,圖謀不軌。

豈不知,就連蕭何都要自污名聲,來表明自己絕無異心的態度。

真是作死!

“若是如此,讓廷尉去審理此案吧……”竇太后淡淡的道。

這等於是判處了任氏的死刑。

在封建社會,有錢本身就已經是天大的罪過了!

有錢又沒抱緊皇帝的大腿,那就更是找死了!(。)

PS:聽說賊道三癡先生去世,真是百感交集。

雖然我基本沒跟三癡兄打過交道,但三癡兄的作品上品寒士卻是我曾經很喜歡的一本書。

哎,只能說,命運弄人。

希望三癡兄的家人能節哀順變吧。

第422節 狗腿子(2)第465節 大朝儀(5)第536節 洗腦(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342節 背鍋俠(2)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1143節 團結(2)第709節 思慮第159節 三個條件第937節 西進的匈奴第650節 嘗試(2)第446節 博弈(2)第198節 緣由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1260節 動員(2)第1583節 戰前(1)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18節 認可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1575節 流血的單于庭(3)第249節 從今天起做太子第151節 軍議與蝗災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019節 好奴才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1334節 戰場第781節 魔鬼交易(1)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1513節 戰略(1)第122節 過繼(3)第962節 官員倒逼戰爭第1007節 小麥的推廣問題第1128節 波瀾(2)第385節 殺使第1597節 太初曆第853節 影響(3)第80節 不作死就不會死第588節 新世界(4)第635節 新學派(4)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743節 忽悠第275節 新思維(4)第1216節 墨家的表演(1)第1339節 官僚的戰爭第1390節 權貴下場第1533節 敲打第1482節 唯政績論(1)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563節 猛虎出籠第1444節 歸一(1)第1288節 上谷之戰(2)第1393節 畫大餅(2)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509節 禍事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461節 大朝儀(1)第99節 水軍第1438節 司馬遷的疑惑(2)第1156節 合縱(2)第606節 決斷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381節 殖民(1)第849節 武夫當國(2)第1549節 富貴君子與貧賤小人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27節 定策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462節 大朝儀(2)第1126節 南越內附(2)第756節 命名第1285節 匈奴‘神騎’(1)第1396節 悲哀的商人第138節 自作聰明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1490節 皇室教育(2)第556節 儒家的改變(1)第847節 金融與內政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89節 佈置第15節 目標第1404節 忐忑第1407節 裁決(1)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18節 改革的計劃第572節 戰和(1)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669節 鮮卑人的算盤第391節 馬政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463節 大朝儀(3)第408節 考舉(1)第719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2)第888節 醫學的未來(2)第1250節 調整(2)第270節 收編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