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節 怪獸出籠

劉武走了,帶着些不捨和眷戀。

但劉徹沒有虧待他,劉武前腳剛出函谷關,後腳就有宗正官員持節宣旨。

以樑王血親,又有功社稷,匡扶幼主的名義,賜天子旌旗,加黃屋。

這種不要錢的榮譽,讓劉武非常感動,東宮更是滿意無比。

東宮開心,很多事情,馬上就變得可以商量了。

一直被東宮那邊卡着的許多事情,頓時就順利了起來。

劉徹於是趁熱打鐵,趁機推出了他蓄謀已久的一個政策。

元德二年十二月十三,劉徹在請示了東宮後,下詔明令天下:蓋聞古之聖王治世,三代不同法,五帝不相復禮,所由殊路而建德一也。是故仲尼對定公以淶遠,哀公以論臣,景公以節用,非期不同,所急異務也。司馬法曰:忘戰必危,好戰必亡。今中國雖安然四夷未服,前有衛氏朝鮮,勃亂狂妄,擅殺漢臣民,又有匈奴,陳戈長城,河套之地,陷於匈奴之手,至今已七十餘年,凡忠臣孝子,無不痛心疾首!

詩云:赳赳武夫,國之干城!

今武夫衛國,保全家邦,奮勇殺敵,而多有傷殘、伇於王師者,然所得撫卹,上不能安養父母,下不能撫育妻小,朕甚閔之。

詩不云乎:憂心慘慘,念國之爲虐。

其遣謁者、侍中、繡衣,巡行天下,存問因王事傷殘、陣亡之士,曰:皇帝使臣等謁問忠臣孝子,賜帛布錢米。傷者人月米三石,殘者倍之,亡者加布兩匹、錢五百。有冤失職,使者以聞,縣鄉督查,毋有所遺。

又亭長、里正,居於鄉里,導民以禮,風之以樂。今禮樂崩壞,朕甚閔焉!而退役將佐,傷殘之士,久在軍旅,其令郡國:自今往後,凡亭長、里正之選,先以因王事而傷殘者充之,次以退役之士,以褒忠臣之心。

此詔,元德二年冬十二月甲申。

這個詔書的意思,簡單易懂,下達之後,朝野一片歡呼雀躍。

雖然有人憂心忡忡的指出,從此以後,恐怕就是武夫當國,斯文掃地了。

但沒什麼人鳥他。

因爲,現在的漢室,本質上就是一個半軍國主義半封建制度的政權。

當政諸公,從上到下,基本上人人都有軍旅經歷,就連外戚貴族也不例外。

後世龐大無比,連皇權都要低頭的文官集團,此刻不過是個依附在列侯外戚利益集團下的小不點。

他們的聲音,基本上沒什麼人關心。

況且如今的形勢,在吳楚之亂後,武將集團,就再次興盛。

朝廷之中,三公九卿,有七成都是武將背景或者家族有人是武將。

剩下幾人,如袁盎、晁錯,他們的盟友也主要是武將集團。

只是……

詔書下達後,劉徹自己也有些後怕,對記錄詔命的尚書令汲黯感慨道:“朕怕是要放出一頭可怕的怪獸了,卿且幫朕看着些,拾遺補缺,不可鑄成大錯!”

漢室自太宗孝文皇帝中元年後,就一直致力於向文官政府邁步。

尤其是以晁錯的輸粟捐爵政策爲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都旨在削弱和降低武夫的力量以及地位。

但劉徹這道詔書,卻是一腳把原本已經開始向文官政府前進的漢室,踢回了軍國主義的懷抱。

而且,劉徹做的比秦朝還絕。

亭長、里正,雖然看似不起眼。

但,稍微有點見識都知道,這地方的亭長、里正,等於是一個旱澇保收的金飯碗。

只要稍微用點心,必定能讓一個家庭從此過上小康生活,手段厲害些的,甚至就是地方的土皇帝。

從前,這些職位,都是郡守、縣令等層層官員私相授受。

基本都是由各自的親信心腹乃至於狗腿子擔任。

也是各級官員,丟出去激勵手下的胡蘿蔔之一。

而劉徹此詔之後,亭長、里正等職位,就要被武夫集團包圓了。

那些列侯、將軍乃至於都尉、校尉,誰沒有個親兵或者過命的兄弟?

戰場上刀槍無眼,難保傷殘乃至於陣亡。

以前,傷殘士卒、陣亡同袍,大家最多隻能給其爭一爭撫卹待遇,關係近的,最多照看一下後輩,接濟一二。

像周亞夫,他的俸祿和封地食邑之錢,大半都是拿起接濟陣亡士卒的遺孤以及傷殘者的生活了。

而現在,此詔一下,周亞夫恐怕也要按耐不住,光明正大的給自己的手下謀福利了。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而隨着地方上的亭長、里正,逐漸爲傷殘、退役士卒將官把持。

整個漢室,也就將變成一個比秦王朝還恐怖的戰爭機器。

劉徹對此有着無比清楚和清晰的認知。

但他也沒有辦法!

中國自古就是皇權不下鄉。

像秦王朝那樣的怪胎,只得一個。

就連漢室,其實基層的官府也只到鄉一級。

再下去,就要仰仗三老和地方鄉紳的配合。

甚至,就連兩千年以後的那個天朝,當王朝統治到了六十年以後,也要重提‘鄉賢’一詞。

所謂的鄉賢是什麼?

任何對歷史有所瞭解的人都不會陌生。

這幫人,就是吃入不吐骨頭的惡魔。

所謂的王朝週期律的締造者,一半是老天爺,一半就是這些人。

劉徹不願意自己統治的國家,成爲‘鄉賢’的樂園,就只能放出軍國主義這頭怪獸。

至少,劉徹覺得,軍國主義比起地主鄉紳率獸食人好太多了!

而在另一個方面,以退伍傷殘軍人作爲地方最基層的管理者,旁的不說,起碼在尚武這一點上,是沒錯的。

更何況,傷殘退伍軍人,經受過軍隊的磨礪後,無論眼光還是見識,肯定要強過哪些宅在鄉村的土財主。

姑且不論他們的良心是否會比地主鄉紳們好一點。

但至少,有見識的人跟沒見識的人,那是兩個級別的存在。

而且,三五年後,劉徹的佈局完成,地方基層的亭長與里正都換成了退役傷殘軍人,到那個時候,就可以頒佈動員法,實現真正的全民皆兵!

雖然有着如此多的打算和計劃,但劉徹還是覺得不安。

武人勢力太強勢,所有皇帝都會本能的不安。

但轉念一想,劉徹就曬笑了起來:“比起武將集團,文官集團纔是真正的怪獸,朕即以考舉放出了文官集團,若不放出武將加以制衡,未來的漢室,豈非要變成軟腳蝦了?”

這樣一想,劉徹心裡就舒服多了。(。)

第841節 殲滅第132節 殿問第492節 燕王的重禮!第799節 戰前(3)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1363節 三個世界(2)第1526節 作戰方案(1)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161節 征途(1)第1161節 征途(1)第837節 軍臣的條件(1)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182節 狗咬狗第909節 換俘(2)第1502節 擔憂第101節 挑撥第456節 三越第1475節 見聞(1)第1286節 匈奴‘神騎’(2)第692節 制度(1)第126節 考舉中的大魚第681節 法度第1295節 帝國的毀滅(4)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775節 承諾(2)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871節 覲見(2)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391節 馬政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697節 天坑裡的人們(1)第331節 第二次考舉(2)第398節 清醒清醒第457節 契機第1360節 新的利益集團第945節 自取滅亡第567節 風暴(3)第1132節 王道主義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953節 黃老派的反應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40節 考舉?科舉?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140節 家宴第1182節 講道理(3)第198節 緣由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904節 少府的成果(3)第1326節 怎麼辦第27節 定策第31節 相信第383節 詔諭第1544節 不對稱的戰鬥(1)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1320節 爲難第102節 抓捕第1176節 儒墨和解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56節 宰肥羊第1112節 屈射第975節 陌刀威武(3)第1554節 官制改革(3)第1311節 忠勇軍的理想第1310節 協議第465節 大朝儀(5)第1511節 毀滅與征服(1)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1246節 義民第985節 忠勇的樓煩人第425節 冬小麥(2)第1275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2)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594節 忠臣第987節 動員(2)第39節 張湯的野望第1364節 可怕的漢室列侯集團第246節 太子劉德(2)第1211節 儒家的反擊(1)第461節 大朝儀(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09節 設計第795節 動員(2)第1171節 友邦驚詫第590節 新世界(6)第1283節 山寨(1)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652節 誘導(2)第1448節 決策第1439節 龍城大會(1)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546節 血流成河(2)第277節 忽悠天子第264節 西漢袁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