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鑄幣

“去哪裡找一個穩定的財源呢?”劉德踱着步,思考着。

無疑這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概因自劉邦開始,漢室的國策就是無爲而治,與民休息,但凡法律所不禁止的,民間隨便怎麼玩,官府都不會管。

於是,工商業迅猛發展。

大商賈不斷涌現。

這些人憑藉着手裡的財富,靈活的頭腦和官府的縱容,幾乎搶佔了所有能賺錢的行業。

他們開山鑿石,冶煉鐵礦,煮海做鹽,行商天下。

商人羣體的強大,甚至連後來司馬遷著史記都要單獨給他們作傳。

無疑,興盛的工商業,給劉德開闢財源帶來了麻煩。

基本上,現在所有暴利的行業都已被商人們勾結官員給瓜分了。

劉德想要虎口奪食是有難度的。

而且,就算橫下一條心,跑去跟商人們搶生意,劉德也不覺得他能競爭得過哪些商人。

因爲資本是骯髒醜陋的。

像是現在最賺錢的食鹽跟鐵器買賣。

那些商人完全就沒把他們僱傭的工人和奴僕當人看過,在許多的礦山跟鹽池中,這些商人所僱傭的監工是用鞭子和屠刀強迫着工人勞動,而那些工人勞作一天,所得的卻及其微薄,甚至黑心一點的商人,連報酬都不會給,只會管兩餐。

如此,他們的成本自然是大大下降。

但劉德卻不可能這麼幹?

不僅不能虐待手下的工匠,甚至還得厚待,優待。

這樣一來,同樣的東西,劉德的成本就比商人們高出無數倍了,可謂輸在起跑線上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些商人現在過的瀟灑快活,卻是不知,早已親手爲他們自己掘好了墳墓。

前世,劉徹上臺後,一刀刀全部都砍在了商人們的身體上。

不經意間,劉德看到了一枚訂在牆壁上的錢幣。

那是一枚八誅錢,乃是呂后時期所鑄造,現在已經不怎麼流通的錢幣。

劉德走過去,將那枚錢幣拿在手裡掂量了一下,忽然笑了:“和尚摸得,道長難道就摸不得?”

他知道,他已經找到了一個穩定的財源。

漢室的金融政策,現在還是很混亂的。

當年劉邦登基做了天子,大漢朝廷開國後乾的第一件事情是分封功臣,第二件事情就是改革錢幣。

但是,劉邦當年不過是秦國的一個亭長,文化並不高,起兵反秦後也一直是在馬上與人交鋒。

所以,什麼經濟金融他是一概不懂的。

只是作爲一個當年的亭長,對於秦國的錢幣的可惡情況,劉邦是知道的,秦國發行的錢幣叫半兩錢,長寬一寸兩分,重十二銖。

這種半兩錢又重又大,兜裡都放幾個就有些沉重了,要是遇上大宗交易,通常都是用牛車拉錢,對民衆使用極爲不便。

於是,馬上天子劉邦大手一揮,一拍腦袋就做出了決定,改秦代半兩錢十二銖爲三銖,這樣一來,錢幣的大小與重量就下降了,老百姓應該會開心也很樂意使用了吧。

可惜,劉邦做出的這個決定罔顧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他將錢幣的重量跟大小改了,卻沒改幣值,重量只得秦錢四分之一的三銖錢,在幣值上卻依然沒變,還是將它當半兩錢來用。

老百姓又不是傻子。

怎麼可能使用這種錢幣?

而且火上澆油的是,劉邦爲了收買人心,竟然把鑄幣權開放,准許私人鑄幣。

資本家是個東西?

爲了利潤,資本家能出售絞死他們的繩索!

於是民間大大小小的鑄幣作坊應運而起,爲了賺錢,黑心的商人們在本來就已經很悲劇的新錢裡摻雜鉛、鐵,搞的鑄出來的錢幣不僅僅輕的可憐,還薄的要命。

所以,經濟危機忽然來臨。

漢家的財政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以至於開國的那最初一段時間裡,連劉邦都湊不齊六匹顏色一樣的馬來給他拉車,蕭何曹參居然是坐着牛車上朝的……

劉邦死後,呂后臨朝稱制。

呂后對劉邦的金融政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

首先就是鑄造八銖錢,用以取代劉邦鑄造的三銖錢。

同時爲免劣幣驅逐良幣,頒佈了錢律和金布律規範金融市場,更禁止私人鑄幣,凡私自鑄幣者,一律處以死刑,甚至連窩藏、知情不報的人也要受到懲罰。

這才穩定了金融經濟。

到呂后死時,漢家的府庫已經變得充盈起來,國家的財政情況大爲好轉,甚至能有餘錢訓練新的軍隊,組建騎兵了。

但是,諸侯大臣共滅諸呂,扶着劉德的祖父劉恆坐上天子之位後,情況又發生了變化。

因爲天子之位是諸侯大臣給的,一度劉恆都只是個傀儡,國家大政被周勃、陳平把持着。

要改變這種情況,掌握真正的權柄。

就必須要收買人心,給大臣諸侯們甜頭。

於是,廢八銖錢,改四銖錢,廢盜錢令,允許私人鑄錢。

這大漢金融重新回到了劉邦時期。

只是這一次資本家和諸侯貴族們吸取了先前的慘痛教訓,沒有在錢幣太過狠的摻雜鉛跟鐵,基本上鑄造出來的錢幣,看上去都是銅質的。

既然諸侯王能鑄錢,貴族能鑄錢,甚至就連商人也能鑄錢。

那劉德自然也可以鑄錢了!

鑄錢的利潤有多高,不問自知。

像是吳王劉濞的吳國,常備軍隊十萬以上,堅兵利甲稱雄南方,腳提東越,拳打南越,儼然是南方諸侯霸主。

劉濞的吳國,並不是膏腴之地,否則也輪不到他去做吳王了。

那他拿什麼養他的那龐大的軍隊。

答案就是鑄幣跟食鹽。

靠着這兩個暴利行業,吳王劉濞不止養着十萬大軍,還養着無數的強盜土匪。

只是這鑄錢也是有講究的。

現在市面上流通的大部分是秦代的半兩錢跟先帝規定的四銖錢。

半兩錢太重,雖然信用高,但是流通少。

而四銖錢又太輕了一些,質量也不咋的,因此信用也相對的低一些。

“就學一下劉徹吧!”劉德盤算着,前世劉徹所鑄造的五銖錢,可謂是漢室金融的經典案例,五銖錢一出,配合禁止私人鑄錢的法令,幾年時間裡就把原先的四銖錢、半兩錢統統趕出流通市場。

甚至到了南北朝時期,五銖錢依然流通!

這五銖錢的好處在於,它比四銖錢重,又比半兩錢輕,即兼顧了交易流通的需求,又不會讓百姓擔憂貶值。

………………

第一更送上,這兩天恐怕都得晚更了~

主要是丈母孃要來了,而且丈母孃過兩天大壽,這個你們懂得,哄好丈母孃,老婆纔會高興。

嗯,晚上還有2更~

第1013節 衛道的法家(1)第1250節 調整(2)第996節 廟算(2)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207節 調查(1)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1290節 崩潰的開始(1)第174節 最兇殘的敵人是叛徒第764節 我注經典與經典注我第298節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520節 條件(1)第875節 安北都護府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1307節 嬰兒潮第1261節 居庸關第766節 轉變的想法第42節 長漂第1111節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804節 馬邑之戰(1)第1278節 戰前(2)第6節 推恩(中)第1163節 雄心(1)第802節 入關第204節 章德的新使命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379節 關門,放司馬第197節 垂釣汾脽邊第304節 真假楚王(2)第1244節 暴跳如雷的軍臣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1305節 問題第686節 平律(1)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530節 帝國主義(1)第1436節 戰鬥力爆表的商賈(2)第968節 安排第560節 加稅?第649節 嘗試(1)第75節 爲政第269節 要保持神秘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1420節 作死的劉榮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1164節 雄心(2)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948節 整頓(3)第401節 法統(1)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2)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488節 移民(1)第416節 匈奴公主(3)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2)第299節 西漢版中顧委第713節 安東都護府第361節 微服(4)第1569節 攪局者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051節 國家力量(1)第657節 南巡(2)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691節 文治(2)第1章 復活第1020節 秦直道!第1189節 明主(2)第1539節 驚慌的世界(1)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895節 風起南國(1)第1471節 在安東(3)第458節 趙佗!第741節 中亞與印度(2)第6節 推恩(中)第1357節 乞和第1219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2)第579節 視察(1)第1474節 衆智(2)第674節 暖冬第495節 歸心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181節 講道理(2)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724節 統一戰略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616節 投石問路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03節 政治第854節 封賞(1)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156節 合縱(2)第1061節 強弩會算術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