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節 匈奴公主(1)

黃昏將近,長安卻依舊熱鬧非凡。

走出考場的士子們,三三兩兩的聚集在一起,或以學派或以地域,各自抱團,探討着考舉過程中的心得。

這個時候,也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嗓子:“匈奴公主的陪嫁隊伍到了灞橋了!”

呼啦啦的人羣,立刻向潮水一樣朝着灞橋方向席捲。

這忽然的變化,嚇壞了負責維持長安治安秩序的內史官員與南軍將領,連忙緊急調動大批士兵維持秩序,疏導人羣,甚至在灞橋附近拉起了人牆。

但是,不管官方怎麼疏導人羣,怎麼驅散人羣。

灞橋附近依然是人山人海。

放眼望去,整個渭河兩岸,密密麻麻的都是人。

好奇心強烈無比的年輕人們,爬到屋頂,爬到樹上甚至,爬在馬車上,大家都想一睹嫁過來的那位匈奴公主的芳容。

畢竟,一直以來,都是漢室嫁宗室女給匈奴,匈奴人反過來嫁公主,這還是頭一遭。

當然,對於這個嫁過來的匈奴公主,士子們因爲政治傾向不同,態度也自各不相同。

“哼!果然是禮樂崩壞啊,連夷狄之女,都能嫁入天家了!”有人一邊眺望着從灞橋北邊過來的匈奴送嫁隊伍,一邊憤憤不平的發泄着。

不用看,此人必定是來自魯地的儒家派系。

魯儒在漢室諸多的儒家派系中。屬於最保守的原教旨主義者,魯儒的名聲,即使是在儒家內部。也是臭名昭著!

尤其是燕詩派系和新近崛起的公羊派、穀梁派,是恨不得食魯儒之肉!

爲什麼?

因爲就是這幫傢伙長久以來上跳下竄,嘴上不把門,搞的儒家五十多年來,竟然沒有出過哪怕一個重臣!

這也就罷了!

這幫傢伙自己當不成官,還不讓別人當官!

當年,叔孫通投太祖高皇帝。高皇帝不喜叔孫通穿的儒袍,甚至非常厭惡。

叔孫通立刻換下儒袍。穿上高皇帝喜歡的短衣,於是,高皇帝龍顏大悅。

結果,魯儒門不幹了。各種噴和看不起叔孫通。

當年,叔孫通因爲受命高皇帝,起草漢室的各種禮儀和制度,考慮到魯儒派系是最懂周禮的人羣,叔孫通狠下心腸,把臉皮丟掉,低三下四的上門去請教。

結果,這幫魯儒張嘴就是:公所事者十主,皆面阿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後可興也!吾不忍公所爲,公所爲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

表面上這幫傢伙說的冠冕堂皇。其實,任何人只要翻開史書。就能看到,這幫傢伙其實只是在發泄自己心裡的怨氣。

怨氣從何而來?

一者,劉邦當時剛剛舉兵數十萬,包圍魯地,狠狠的打了他們的臉。

二者,在一年前,這些傢伙剛剛灰溜溜的從長安滾回去。

此刻見了叔孫通身居太常,食祿兩千石,心裡頭滿滿的都是酸水呀!

但,偏偏這幫傢伙掌握着儒門的道統,而且人多勢衆,就算是儒門內部,其他派系再怎麼對他們不滿,也只能幫着打圓場。

畢竟,要是把魯儒們的皮給拔了,不管是燕詩派還是公羊派,都討不到好果子吃!

當年叔孫通就說了: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是真不知變通嗎?

這就只有魯儒們自己知道了。

反正,這五十多年來,魯儒們就是儒家內部最頑固最保守的循古派。

他們什麼事情都想往上古扯,甚至還有人鼓吹井田制,認爲只要採取井田制,那麼今天的一切罪惡與社會矛盾肯定立刻消弭。

只是……

這些傢伙的鼓譟,跟後世公知們的胡扯差不多。

基本上誰信誰倒黴!

因此,他不說還好,一說,就立刻暴露了自己的政治屬性,馬上,各種各樣的冷嘲熱諷就來了。

“蠢貨!周室當年就已經與戎狄通婚過了!”這是打臉的。

“匈奴不嫁公主,我漢家就要嫁宗室,你難道想要天子嫁公主給匈奴嗎?”這是憤青。

“漢家歷代天子,都曾有下詔:嘉與士大夫更始,甚至先帝還曾明確下詔:與民更始,更始是什麼意思,你難道不懂嗎?”有人上乾貨質問道:“易雲:通其便,使民不倦,詩曰:九變復貫,知言之選。回家且好好讀書吧!”

此人的話,立刻就引起了許多法家學子的叫好聲。

說句實話,論起辯論,當今世界,還真沒有那個學派辯得過吞併了名家後的法家。

對魯儒,看得慣的人非常少。

這個莽撞傢伙,很快就陷入了羣情洶涌的討伐之中。

就連其他學派的儒家學子,這個時候也保持了沉默。

畢竟這裡是關中,是法家和黃老派的大本營,儒家的力量微乎其微!

但是,他也不是沒有盟友。

漢室的政治生態中,有一個奇怪的地方,那就是,儒家的原教旨主義者和黃老派在許多問題上的立場,都很契合。

馬上就有幾個黃老派的人出來打圓場,道:“都別吵了,難道你們想在匈奴人面前上演全武行,丟我漢家丈夫的臉!?”

嗯,這個藉口,真是高大上,許多人立刻就閉嘴了。

但,這個世界總是有人喜歡生事。

那個魯儒派的士子,一看有人聲援,以爲是自己人,當下大喜,肆無忌憚的道:“正是!一幫不識大體的北人!”

頓時。他就捅了馬蜂窩了。

北方的士子,那可不比南方齊魯的儒家士子,幾乎每一個北方的士子。哪怕是儒家的士子,那也是騎得了駿馬,喝得了烈酒,拉的開硬弓的猛人!

這些傢伙中有很多可是具備了隨時專職成遊俠乃至於武將的強人!

這個魯儒立刻就倒黴了。

只見一個鐵塔般的大漢擠進人羣,像抓小雞一樣,抓起這個傢伙,舉到空中。一對銅鑼般的大眼睛,盯着他問道:“你剛纔說什麼?再說一遍看看?”

那人張了張嘴。發現沒有人站出來給自己打抱不平,再對比一下敵我雙方懸殊的身體素質,只能灰溜溜的道:“沒什麼,沒什麼……”

這鐵塔一樣的大漢嘴角蔑笑一聲。道:“真是無趣,難怪當年連叔孫通都瞧不起你們這幫軟蛋!”然後就將他放下來,畢竟,這周圍可是有着全副武裝的軍隊在維持秩序,那些丘八可是有着格殺勿論的權力的!

這漢子的這話,頓時就引起了無數人的鬨堂大笑。

那被放下來的男子立刻就跑到士兵們組成的警戒線附近,然後,問道:“敢留下姓名嗎?”

這大漢哈哈大笑,道:“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陽陵王溫舒是也,汝若有本事。儘管來找某!”

他這一報出名頭,周圍的人,立刻就嚇得讓出了一條道。

許多人更是用着敬畏的眼神看着他。

陽陵王溫舒,這可是關中最近新崛起的遊俠頭目之一,傳聞此人殺人不眨眼,尤其喜歡把人殺了以後挖個坑埋了。真正是死無對症。

沒想到,這樣的一個猛人。居然也來參加考舉了。

王溫舒即來,那麼,其他遊俠巨頭,會不會也參加了這次考舉呢?

學而優則仕的,可不僅僅是讀書人!

遊俠們也流下,闖出名頭後撈個官做做。

特別是劇孟以後,這股風潮是越演越烈。

關中和關東雒陽一帶的遊俠,幾乎都是人人摩拳擦掌,想成爲第二個劇孟,出入宮廷,任爲兩千石天子近臣。

這可是比列侯、將軍還要光榮,還要有前途的工作啊!

王溫舒他來參加考舉,固然是受到劇孟的榜樣力量指引,但更多的原因卻是,他本身就是官宦世家!

他父親和祖父,都做過弋陽的官,尤其是他的父親,曾經官至弋陽縣縣尉。

他十七歲時,就被以父萌做過弋陽的亭長,可惜,後來得罪了上司,被趕回家裡種田了。

正巧當時關中的遊俠巨頭季心被今上趕出關中,關中的遊俠羣龍無首,許多地方都出現了權力真空,他就利用者父輩的人脈,趁勢而起,短短半年,就在關中混出頭了。

所以,王溫舒參加這次考舉,完全是有備而來。

別看王溫舒人高馬大,但其實他心思極爲細膩,他來參加這次考舉,心中的把握,起碼有八九成!

他的父祖,都是官場中人,而且是具體的執行官員,對於漢室的各種律法和法令,王溫舒早就背的滾瓜爛熟了。

這也是他在遊俠中迅速崛起的關鍵:不怕流氓有武功,就怕流氓懂法律!

論起鑽律法空子,王溫舒堪稱遊俠中的專家!

只是,做了半年遊俠以後,王溫舒還是感覺,當遊俠,雖然瀟灑快活,但卻沒有權柄,還要跟老鼠提心吊膽的擔心官府的緝捕和鎮壓。

還是當官好!

因此,這次考舉剛剛放出風來,王溫舒就開始準備了。

他不止把父祖留下的筆記和書冊全都翻出來複習,還利用考舉前的時間,威逼利誘,甚至綁架了一些他所知道的知名學者,通過日夜苦讀和學習。

王溫舒現在不敢說他肯定能進考舉的第三輪,但,最起碼,前兩輪以他的知識儲備來看,王溫舒覺得應該是毫無壓力的。

只是,這遊俠做久了,許多習慣就很難改了。

譬如說,一言不合就開幹……

王溫舒此刻見到許多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他身上,他連忙心道一聲不好。

樹大招風的道理,他自然懂得。

爲了防止他的黑歷史傳到某些大人物耳朵裡去,他連忙找了個藉口,擠出人羣,消失不見。()

第1296節 帝國的毀滅(5)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207節 撕逼!(3)第1309節 宅地法案第871節 覲見(2)第964節 省親(1)第809節 匈奴的對策第929節 探尋第342節 背鍋俠(2)第678節 決定未來的朔望朝第610節 胸甲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41節 科舉的土壤第14節 表演第412節 考舉(5)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13節 橄欖枝第1066節 屠殺(完)第1527節 作戰方案(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506節 遊說(1)第716節 龍城大會(3)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1086節 安東的狂歡(2)第1376節 黑科技第16節 決裂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1447節 如癡如醉第1221節 崩潰的士大夫(2)第638節 轉折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1)第587節 新世界(3)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1303節 匈奴的部署(1)第1394節 談判(1)第585節 新世界(1)第1403節 繼任者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828節 十面埋伏(2)第595節 抉擇第1491節 深海(1)第218節 認可第737節 王者歸來——墨家(2)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1591節 統治(1)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652節 誘導(2)第1604節 說服(1)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905節 進擊的公羊派(1)第521節 條件(2)第499節 問題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500節 我的大斧已經飢渴難耐(1)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1463節 裁決第783節 捕鯨業奠基第632節 新學派?(1)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1498節 兩個任務(1)第1213節 儒家的反擊(2)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216節 基本盤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116節 培育第1582節 籌備(2)第488節 移民(1)第925節 授田第391節 馬政第162節 內王外霸第802節 入關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895節 風起南國(2)第532節 帝國主義(3)第397節 津關第175節 神器!第682節 籠子第881節 設計(2)第43節 貓膩第606節 決斷第455節 坑第108節 衆生百態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1593節 統治(3)第1491節 深海(1)第509節 禍事第686節 平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