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節 八方英才匯長安(1)

丁亥年夏五月乙卯。

夏天來了,長安城開始變得炎熱了起來。

先帝駕崩的餘波,漸漸消散。

只有少數的長安居民,纔會在偶爾的時候,緬懷先帝在位時的日子。

現在,長安的百姓,俱都被兩件事情,吸引住了。

其中一件,是朝廷下詔,下個月重開考舉,這一次,免除貲算限制,所有讀書人或者自認爲自己是文化人的,都可以參考,只要通過總共三輪的考試。

就可以成爲光榮的漢室官員了。

雖然絕大多數的人,都可能得從百石的吏員開始幹起。

但,這次錄取的規模,將空前的龐大。

根據小道消息,這次,天子要錄取三千人以上的官員,用來充實關中各縣的衙門以及九卿有司。

一個很明顯的預兆就是,前不久,天子制詔,收回了關中七十二縣,所有縣令任免亭長、廧夫、遊繳、刑曹吏員和稅吏的權力,今後,這些官吏,將由左相國太尉周亞夫以及御史大夫晁錯、太僕袁盎、內史田叔共同商議委派。

雖然說,很多讀書人,都是衝着上次考舉的士子們如今光明的前途而來,沒幾個真的願意去做什麼地方上的吏員和有司衙門的屬官。

但對沒什麼根基,也沒什麼背景,更無名師指導的多數芸芸衆生,中小地主家的孩子們來說。

有個官當就不錯了!

還挑三揀四做什麼?

反正,如今的長安城,可謂是人滿爲患。

盯着天子近臣位置的諸子百家傳人以及貴族世家子弟,和能混個官職回家交代或者想‘賭一把’的草根階層,紛紛雲集長安。

一時間,長安城之大,都有點擁擠了。

每天,各條街道,車水馬龍。

來自五湖四海,準備備考的士子們,往來穿梭,拉關係的拉關係,走後門的走後門。

至於草根們,也自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方式。

他們或穿梭在那些貴族名家弟子的身邊,拍馬屁的拍馬屁,逢迎的逢迎,有志氣的,也不會拒絕一位貴族子弟高價開出來的招募條件,暫時給這些傢伙打工,或整理文案,抄寫各種文稿、書信,或做一些賓客、食客的工作。

但更多的草根,就沒那麼好運了。

他們只能在長安城裡,找一份臨時工作,靠着帶來的微薄的盤纏,艱難度人。

有人堅持了下來,也有人不得不放棄。

但,對所有人來說,考舉,都是一個美夢,一個改變他們人生未來前途的機會。

在這樣的喧譁之中,公孫弘,帶着兩件簡單的行禮,來到了長安城。

他舉目四望,只見長安城中,到處都是擁擠的人羣。

一輛輛穿梭往來,一家家店鋪的招牌,迎風招展。

整個長安,到處都有維持秩序的衛兵,以及巡邏的軍隊。

“當年晏子說,臨淄城揮汗如雨,揮袖蔽日,今日長安,恐怕更甚當年的臨淄!”公孫弘讚了一聲。

然後,他就尋思了起來。

“老師命我來了長安以後,去尋當今天子的潛邸大臣顏異顏師兄投靠,可這顏師兄住哪裡呢?”公孫弘不禁犯難了起來。

臨行前,他從未想過,長安城竟會如此的大。

到了長安,他才知道,這個城市,果然不愧是漢家神京,天下第一城。

想要在這茫茫人海中,找到顏異的家,恐怕有些難度!

這時候,他忽然看見了一個熟悉的人影。

“晦氣!”公孫弘搖搖頭,連忙避開那個人。

誰叫那個傢伙是他的師叔董仲舒的弟子呂步舒呢?

對於師叔董仲舒,公孫弘沒多少尊重的意思。

“子不語怪力亂神,師叔偏偏怪力亂神,奈何奈何!”這個時候的公孫弘,還是很有正氣的,對於心中的道理,也很堅持。

在公孫弘看了,董仲舒走的那條以春秋災異來解釋歷史的道路,何止是離經叛道,褻瀆聖學!

完全就是異端啊!

所以,他很不喜歡董仲舒這個師叔,恨屋及烏,連呂步舒也討厭起來,不願意與之相見。

只是一不小心,公孫弘就撞上了一個人。

一個衣衫襤褸,但揹着許多竹簡的中年人。

公孫弘這一撞,將他揹着的竹簡撞的掉落了許多在地上。

“抱歉,抱歉!”公孫弘連忙道歉道:“對不住先生,實在是抱歉!”

公孫弘也是個窮人家的孩子,他知道,一個窮人家的人,想要堅持讀書,要付出多少代價。

他當年爲了求學,放過豬,牧過羊,幸得恩師垂青,收錄門牆,纔有幸得窺大道。

因此,對於這位中年人雖然貧窮,但依然向學,他很是敬重。

“沒關係……”那位中年人,雖然衣衫襤褸,看着就是個窮光蛋,但聲音出奇的好聽,雖然帶着濃濃的吳地口音,但卻也很懂禮貌,只聽他道:“先生不必爲此道歉,也怪吾不太小心!”

公孫弘幫他撿起書簡,微微掃了一下,居然是《公羊春秋》的兩卷殘卷以及一套《論語》。

這就讓公孫弘頓生好感。

大家都是儒家的嘛,一家人!

最重要的是,對方在看《公羊春秋》,這就更是一家人了!

嗯,只要不是偏向董仲舒的那套歪理邪說的異端,公孫弘就決定,與此人結交一番。

恩師也說過嘛……

天下儒門,要團結,要共同對抗黃老派和咄咄逼人的法家。

更重要的是,要把今上從墨家思想的污染解放出來!

公孫弘頓時就感覺責任重大,任重道遠啊!

對儒家來說,敗給黃老派,可以說是非戰之罪,讓法家坐大,雖然不會很舒服,但捏着鼻子也就認了——當年不是沒被法家騎在頭上過……

但倘若墨家坐大,那儒家可就真正是要傳承斷絕,失去所有地位了!

同樣,儒家要是坐大了,嘿嘿,黃老派和法家都可以放過,唯獨墨家,要趕盡殺絕!

這是印刻進所有儒家士子骨髓中的信念!

“先生治《公羊》”公孫弘故作隨意的問道。

“當不得治,只是偶爾得到這兩卷書,甚爲喜歡……”那中年男子笑着對公孫弘拱手道:“鄙人會稽朱買臣,敢問先生尊諱?”

公孫弘也拱手道:“區區齊國薛縣公孫弘……”

“幸會,幸會!”兩人相視一笑。

“相逢即是有緣,朱先生可願與某對酌一局?”公孫弘提出邀請道。

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283節 五銖錢!(1)第360節 微服(3)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1283節 山寨(1)第858節 我的父親是個大英雄(1)第77節 上林苑第631節 全新博士體系第878節 世仇第307節 神器(2)第707節 淘金浪潮(5)第679節 儒法合流?第156節 宰肥羊第606節 決斷第787節 馬邑會戰(1)第928節 孤竹之遺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439節 收買(4)第431節 廟算(3)第548節 猶豫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1356節 最後的白狼騎(2)第412節 考舉(5)第1158節 合縱(4)第418節 忠犬該怎樣養成第832節 匈奴的未來(1)第31節 相信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531節 帝國主義(2)第116節 李廣難封(1)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833節 匈奴的未來(2)第1116節 培育第1267節 悲劇的樓煩貴族第1608節 河西!河西!(3)第1206節 撕逼!(2)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章 復活第7節 推恩(下)第656節 南巡(1)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1243節 軍臣的想法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591節 統治(1)第1277節 戰前(1)第709節 思慮第1550節 昭昭天命第1113節 你也配姓攣鞮?(1)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1156節 合縱(2)第1158節 合縱(4)第456節 三越第482節 視察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623節 立法精神第621 節 錯誤第838節 軍臣的條件(2)第1180節 講道理(1)第896節 風起南國(3)第929節 探尋第507節 無題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168節 祥瑞(1)第1019節 好奴才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1073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1)第710節 骯髒時代(1)第73節 袁盎第35節 厚恩第826節 匈奴的醒悟第66節 劇孟來投第90節 田叔來了第611節 匈奴體系(1)第1426節 烏丸閼氏第1341節 接觸戰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914節 解決內憂(1)第437節 猜疑第369節 無題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355節 決定第1139節 權勢改變命運第106節 爲政之道第1079節 小算盤第1249節 調整(1)第642節 廟算(4)第1591節 統治(1)第563節 貪婪第1184節 強大的工匠(2)第377節 朝覲的人們第1387節 聯盟(1)第1395節 談判(2)第106節 黑箱操作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