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

最近幾天,長安真是如走馬觀‘花’一般,上演着一幕幕大戲。

先是吳軍攻陷棘壁之後,兵鋒直指樑都睢陽。

爲了保住睢陽,樑王劉武一面調兵遣將,一面不斷的派人來長安告御狀。

告周亞夫坐視睢陽被吳楚圍攻。

樑王一告狀,東宮就急了起來。

劉武可是竇太后的寶貝心肝小棉襖,東宮一日連發三道懿旨督促皇帝下令讓周亞夫大軍立刻救援睢陽。

甚至,連劉徹這個太子都被叫到東宮,施加壓力。

但其實,這個事情,現在就連長安城裡的三歲小孩子都知道了,朝廷,這是在借刀殺人呢!

也就只有竇太后相信是周亞夫在故意不救樑國,坐視劉濞的軍隊猛攻睢陽。

經此一事,劉徹也算是看明白了,竇太后,其實就是個普通的瞎眼老太太,只是因爲她的身份特殊,才被人敬畏。

因此,劉徹知道以後怎麼伺候或者說忽悠這位皇祖母了。

簡單的很,順着或者說由着她的‘性’子就好了。

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周丘的侵襲被控制住了。

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件事情。

兩個月前,衡山國遭遇雹災,在劉徹提議下,衛綰掛衛尉銜率領一萬五千漢軍前往衡山國救災。

本來,按計劃,衛綰是該領兵回到長安‘交’付兵權的。

但此時,吳王劉濞起兵。於是,衛綰大軍原地駐紮,同時。衡山國的軍隊也在其統帥下,加起來大概有五萬人左右。

周丘攻陷下邳之後,天子就下令授權給衛綰全權負責鎮壓和調度。

於是,衛綰就獲得了衡山、淮南、廬江、城陽四國的兵權。

衛綰雖然是個老好人,但,終究也是武將出身,打仗還是會的。

他先是率領衡山與城陽兩國的軍隊南下救援沛郡。在沛郡東部與周丘率領的軍隊發生了戰鬥,擊敗了周丘臨時湊起來裹挾的下邳軍隊,並將之驅逐出了沛郡的土地。

豐沛這個龍興之地。劉濞的故鄉算是保住了。

因此,長安彈冠相慶。

宮廷裡喜氣洋洋,彷彿過節一樣。

同時,劉濞起兵到現在也有十幾天了。

各地的諸侯王。就算再遲鈍。也反應了過來。

那些與朝廷關係親密的諸侯王,開始組織勤王大軍了。

尤其是劉徹的兄弟們。

更是一個個都積極無比。

簡單一點來說,那就是形勢一片大好!

是以,劉徹這個太子也能安下心來,專心在自己的思賢苑裡種田攀科技樹。

這一日,劉徹剛剛在思賢苑的幾個作坊裡視察了一圈。

最近幾天,劉徹是死乞白賴的從少府令岑邁手裡搞來了幾個大師級的工匠。

其中一個叫白權的老工匠,甚至還是秦代少府中負責軍械生產的左戈令的後人。

左戈衙‘門’在秦代又稱佐戈。主要職責,除了掌管皇帝的弓弩騎‘射’之外。就是負責督造天下弩箭。

秦代仗之無敵於天下的秦弩,大部分就是左戈令的督造下設計、製造出來的。

即使是如今,漢室的大黃弩的製造,也是歸於左戈衙‘門’。

左戈衙‘門’是少府中最龐大的一個衙‘門’。

總共有一令九丞,分作十二個部‘門’,同時還擁有自己獨立的武力。

堪稱少府中的一霸。

劉徹就記得,去歲漢室祭祀宗廟所用的大雁,全部是左戈衙‘門’從上林苑獵來的。

總數是一萬多頭……

而這位白權,祖祖輩輩都是從事弓弩設計製造。

據說,大黃弩的設計工作,他也在其中摻了一腳。

因此,劉徹能把他挖過來,費的力氣真不小!

劉徹將其挖過來,是希望其繼續改進大黃弩,最好能達到宋朝時的神臂弓的程度。

因爲此時的大黃弩,強力是很強力了。

但奈何太過於高大上,十石的拉力,限制了大黃弩的發揮。

相較而言,宋代的神臂弓無論是製造還是保養、使用都很平民化,至少,北宋軍隊中許多接受過訓練的士兵,就能熟練的使用。

不像大黃弩,非猛將勇士,根本連鉉都拉不動!

而另外幾人,則是擺‘弄’金屬的行家。

譬如一個叫鄭大的工匠,是專‘門’給少府製造的寶劍以及寶刀淬火的牛人。

又如一個叫張力的工匠,一歲炒鋼將近五百斤,被少府奉爲圭壁。(注1)

而劉徹看重的卻不是他們淬火有多少牛‘逼’,或者炒鋼效率有多高。

劉徹看重的是他們的經驗。

在後世,材料學是工業的基礎之一。

而板甲的突破,恰恰需要有着材料學的支撐。

不然,鍛壓不出合格的板甲。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劉徹心裡想着:“楊子重啊楊子重,你什麼來呢?”

剛回到行宮,王道就過來稟報:“殿下,您要奴婢找的人,奴婢已經找到了,此刻,正在外面候着!”

劉徹聞言,大喜,連忙道:“快請!”

臉上也‘露’出些期待的神‘色’。

前世,楊毅楊子重與他這個倒黴的河間王之間的‘交’情,可謂是很深厚的。

在某種程度上說,兩人甚至是惺惺相惜的。

一個是爲世俗所不容的墨家子弟,一個是被弟弟嫌棄,諸侯疏遠的倒黴國君。

今生,一切都不同了。

劉徹也沒把握,能說服楊毅爲他效力。

蓋因爲,墨家,基本都是些聖母、無可救‘藥’的苦行者。

權勢什麼的。人家根本不看在眼裡。

榮華富貴,在墨家面前更是渣渣。

你就是擺座金山在一個真正的墨家子弟面前,在他眼中。估計還不如萬有引力定律更有吸引力。

好在前世,劉徹跟楊毅打過七八年‘交’道,對此人的脾氣和‘性’格很瞭解。

心裡這纔多少有些底氣。

而只要能成功說服楊毅……那麼……劉徹就能將現在天下大部分墨家子弟全部招致麾下,爲其效力。

這是有先例的,秦孝公就曾經讓天下墨家聚集在秦國的旗幟下,秦國發達的科學技術體系和完整的軍械製造體系,就是在墨家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

秦國依仗於此。才能稱雄宇內,橫掃六國,統一天下!

不多時。一個穿着粗麻布深衣,頭戴方巾的年輕男子,在王道的帶領下,走了進來。

劉徹一看。與記憶中的那個放‘蕩’不羈。灑脫無比的墨家學子楊毅不同。

現在的楊毅還是很青澀的。

即沒有長出前世那滿臉的絡腮鬍子,也沒有前世那種看淡了一切的心態。

只是,跟前世一般,劉徹從楊毅眼中看到他與生俱來的那種對權力的藐視。

墨家講究三表,看一個人是不是真正的墨家,就要看他認不認同三表。

墨家的三表,既是: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通俗的解釋就是根據歷史的經驗,考察百姓是否接受是否是對百姓有用。

這個X可以是科學技術,也可以是道德倫理,甚至是國家制度。

三表法構成了墨家思想的核心,所謂的兼愛非攻,皆是圍繞三表闡述開來的思想。

前世,劉徹與楊毅相處許久,自然耳聞目濡,也被動的知道和了解了墨家的許多思想和見解。

楊毅走進這殿中只見有一個頭戴九旒身穿冕服的貴族少年,朝他微笑着。

他自然知道,這就是那個將他從雒陽傳召來長安的太子。

於是,楊毅按照路上別人教給他的規矩,跪下來,叩首拜道:“草民楊毅拜見家上!”

不要以爲墨家的人都是些不懂規矩,甚至是不合羣的孤僻之人。

實際上,墨家除了思想有些聖母,愛鑽技術和科學的牛角尖外,其他的與常人無二,若是放在後世,也不過是些滿腦子悲天憫人的技術宅而已。

而且,尤爲重要的一點是,墨家在本質上,也屬於秩序的維護者。

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殊途同歸。

因此,墨家也是臣服或者說順從劉氏王朝的統治的。

只不過,這些傢伙的政見和主張,跟過去劉氏的天子‘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但劉徹卻不管這些。

管它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

“孤最近讀書,讀至腹?殺子之時,常常扼腕嘆息,若世人皆如腹?,何愁法令不通,政令不行?”劉徹卻看着楊毅,緩緩的道:“於是,遍問諸臣,可知有墨家傳人?有左右曰:雒陽楊子重,墨家子弟,可以一觀……”

劉徹笑眯眯的對楊毅道:“楊毅……你來跟孤解釋一下腹?何以殺子?”

腹?,乃是秦惠王時墨家的鉅子。

墨家的鉅子,很好理解,大抵就相當於武俠小說裡的掌‘門’人。

某次腹?之子殺人犯法被官吏抓捕,惠王下令將其子釋放,理由是腹?年事已高,獨有一子,不可讓其絕後。

這在統治者的立場很好解釋。

籠絡人心嘛!

但腹?知道後,就將其子殺了,還對秦孝公說‘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爲之賜而令吏弗誅,腹朜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這個故事被記載在呂氏‘春’秋中,後世,基本很少人知道,即使此時,假如不去翻書,還真不知道。

但劉徹喜歡看書,加之最近在編輯《新神農》,於是就看到了這麼一則故事。

從這個角度來說,墨家的人,比法家的人更尊重法律。

前提是,這個法律,得讓墨家人覺得有道理。

楊毅卻是稀裡糊塗,不知道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然而,涉及到學派的名聲和尊嚴時,他不能不回答,於是叩首道:“回稟家上,腹?殺子爲公義,其子犯法殺人,綜按漢律,以當償命,先賢殺之,是維護律法之公,天下之義也!”

劉徹聞言點點頭。

比起儒家的嘴炮,墨家纔是真正的行動派!

像儒家嘴上說什麼捨身取義,殺生成仁。

臨到頭沒幾個真正付諸行動的。

但墨家不然,史書之上,孟勝爲一諾殉城,之後墨家因孝公而效忠秦國百餘年,始終不曾泄‘露’過秦國任何機密,更不曾朝三暮四,與六國有什麼勾搭。

PS:這一章先發吧,等下還有~恩,今天這一章寫了一晚上,有點難寫~~~~目測一萬是做不到了今天~

順便,昨天有個BUG,100w斤在漢代摺合現在應該是50萬斤,2.5萬噸我數學不好,別打我~。

第494節 油脂第1573節 流血的單于庭(1)第1198節 老將第1579節 最後一戰將至第432節 廟算(4)第303節 真假楚王(1)第1210節 新法家(3)第327節 選秀(2)第135節 天威難測第857節 撫卹(2)第1274節 不教胡馬度燕山(1)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310節 交易(2)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499節 問題第15節 目標第127節 馬屁第613節 烏孫的災難(1)第565節 風暴(1)第1518節 囂張的劉榮第1346節 射術的較量(1)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52節 滅蝗策第411節 考舉(4)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18節 王娡的黑材料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595節 戰起(2)第1157節 合縱(3)第488節 移民(1)第500節 法統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523節 金山第218節 認可第773節 匈奴的試探(2)第785節 洗腦(1)第171節 投名狀第925節 授田第1569節 吹響殖民號角(2)第796節 投軍第841節 殲滅第1180節 講道理(1)第1056節 糾纏(2)第930節 雁過拔毛(1)第576節 決定第1497節 委派第1093節 天單于(1)第1198節 程序(1)第934節 分野(1)第1162節 征途(2)第222節 劉安要悲劇了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683節 壓力第1388節 聯盟(2)第190節 皇帝的新衣第114節 高廟事變(1)第1192節 戾王第1279節 匈奴會向哪裡跑?第752節 遠航(1)第581節 爲難第1201節 變革之大世!(2)第579節 視察(1)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1359節 轉移視線第548節 猶豫第1142節 團結(1)第714節 龍城大會(1)第831節 最痛苦的折磨第1022節 替死鬼(1)第1207節 撕逼!(3)第1259節 動員(1)第1148節 壞水第1029節 狂歡(3)第1326節 怎麼辦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960節 匈奴的狂歡第366節 新的時代(2)第1278節 戰前(2)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1531節 和平時代結束了第687節 平律(2)第1172節 膽戰心驚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852節 影響(2)第894節 改造石家(3)第1341節 接觸戰第1483節 爲政績論(2)第950節 公羊學的野望(1)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014節 切割第644節 懸賞第1301節 猶豫不決的軍臣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961節 膨脹的匈奴第283節 五銖錢!(1)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781節 魔鬼交易(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