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

“陛下,丞相榆林候求見……”劉徹還在發呆的時候,顏異走過來稟報着。

“傳……”劉徹連忙回過神來,立刻下令。

不多時,晁錯就出現在了劉徹面前。

“臣錯恭問陛下聖安……”晁錯微微屈身作揖拜道,作爲丞相,他已經不需要再如過去那般拘謹了。

“丞相來了……”劉徹微微一笑,對晁錯擺擺手,道:“丞相上任月餘,丞相府諸事可都理順了?”

晁錯微微恭身,答道:“幸賴陛下洪福,臣基本已經理順了……”

丞相府是漢室最龐大的官僚機構之一!

自高帝開始,丞相府之下,就設有無數屬官。

包括了司直、長史、徽事這些專門輔佐丞相,梳理各方的高級佐吏,更有着一個龐大的文職幕僚官員隊伍。

標配就是丞相史二十人、丞相少史八十人,東西曹掾各數人。

以及一堆的各種曹議郎。

張蒼時代,丞相府大大擴編。

加入了數十名精於算術的計吏官員,以及上百名兩百石到四百石左右的各種從吏、令吏。

劉徹即位之初,因爲先帝忽然駕崩,所以漢家短暫的迴歸了一次左右丞相時代。

當時,張歐與周亞夫,各自都領了一大堆各種官吏。

等張歐被劉徹趕回家種田,周亞夫成爲唯一丞相,但張歐留下的架子,卻沒有被解散,歸入周亞夫的丞相府。

這使得丞相府的編制爆棚。

其後,爲了讓自己的日子過的更安逸一些。

劉徹准許周亞夫將丞相府的計吏、曹郎和徽事官員數量翻倍。

將丞相府變成了一個有史以來,最爲強大的官僚機構!

晁錯接手的這個丞相府,經過這數年的演變和擴張,如今已經是一個比少府的官僚體系還要複雜和強大的機構!

並且,開始了專業化和職能化。

自然,這使得任何接手的人,都會有一段艱難的適應期。

晁錯自也不能免俗。

甚至,他面對的問題,可能要複雜的多。

因爲他的前任周亞夫,是一個對儒家比較親近的政治家。

是以,丞相府之中的儒家士子,自也不少。

譬如,丞相府極爲重要的徽事官們,就有着十幾人是儒家出生。

一個法家丞相,面對一堆儒家官吏,結果是什麼?可想而知!

但晁錯偏偏不能對這些儒家官吏下手,最多隻能在關鍵位置上放上他的人。

不然的話,儒家肯定要跳腳罵娘了!

想到此處,晁錯就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冊子,呈遞給劉徹,恭身道:“陛下,此乃臣所調整之丞相府諸曹官吏以及主曹官……”

這也是他今次入宮的主要事務——重要的人事變動,他必須跟未央宮通氣,必須得到劉徹的背書。

劉徹接過那個小冊子,交給身旁的顏異,笑道:“丞相府大小事務,丞相自己做主就可以了……”

他笑眯眯的道:“丞相典天下誅討賜奪,大小司曹,丞相可自做主……”

“朕垂拱而治,丞相依制而行即可……”

這也是周亞夫時代的慣例了,對於具體的丞相府內部事務和人事任免,劉徹從不干涉。

丞相自己拿主意,自己做決定就好了。

他這個皇帝也沒有這麼多時間和精力去關心,丞相府下面的某個曹掾令吏究竟是誰?

丞相將本職工作做好,再將劉徹的命令執行下去,就是好丞相。

反之,那就回家種田吧!

不過……

劉徹看着晁錯,道:“朕只需要愛卿給朕介紹一下,卿所選擇的司直、長史履歷與背景……”

這也是老劉家的傳統了,皇帝一般不會干涉三公九卿有司內部的事務和人事任免。

但是,主要副手和重要官僚,皇帝是一定會控制住的。

丞相司直與丞相長史,就是漢丞相之下,最重要的兩個佐吏。

其中司直掌核舉,長史管丞相府上下大小事務。

在制度之中,這兩者都有一個相同定位:無所不監。

只不過,一者對外,管的是郡國官吏升遷和審查,一者對內,主要負責丞相府內部的升遷、審查和大小事務。

形象的說,司直相當於常務副丞相,而長史則是丞相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

兩者地位相當,都是比兩千石,在未來調整過後的漢室官員等級之中,僅此於三公九卿,爲州郡級的頂點。

在實際上來說,他們也是丞相府真正的負責人!

畢竟,丞相何等地位?也沒有什麼太多時間去盯着下面的瑣事。

具體事務,都是這些佐吏幕僚來處置,頂多知道一下結果。

“臣正要請示陛下……”晁錯自是早有準備,立刻道:“司直人選,臣決定以故丞相徽事、光祿大夫文禁出任……”

劉徹聽了,眉毛一抖,對晁錯選擇的這個人表示贊同:“文卿啊……丞相選的不錯……”

文禁是從基層一步步依靠能力爬上來的人才!

對於此人,劉徹還是頗有印象的。

當年,處置袁盎之時,他的表現就不錯,其後轉任太僕、少府等機構也都做的不錯,可以說算是頗有政績,去年被任命爲光祿大夫,專門負責審查大農和少府的內部事務,算是一個頗爲能幹,經驗豐富的官吏了。

“至於長史人選……”晁錯頗爲猶豫的道:“臣本意想以河東郡郡守嚴熊出任,不過,臣聽說嚴郡守受命陛下,正在負責大河河堤工程,臣不敢擅調大臣,故此想請示陛下:嚴郡守是否可調?”

劉徹聽着,抿了抿嘴脣,搖搖頭道:“嚴卿暫時不可調動……”

不過……

劉徹回頭看着晁錯,對他道:“愛卿的眼光,倒還真是不錯啊!”

嚴熊可是劉徹正在潛心培養的年輕官員,而且是一個標準的符合劉徹心意的工程師官員。

他本身就是工程師!

曾經主持了龍首渠和昆明池的前期工程,甚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龍首渠工程的勘測和立項就是嚴熊與商容做出來的。

昆明池工程進行到一半,劉徹就讓他去了河東郡,負責大河防沙和防洪工程。

可能今年年末,劉徹就會成立河道衙門,讓嚴熊去擔任大河防洪防沙工程總指揮。

在未來十年,嚴熊都將在這個系統之中渡過。

直到十年以後,大河的狂暴期告一段落。

晁錯得了表揚,非常高興,他連忙拜道:“此皆陛下耳提面授,教化之勞,臣不敢居功……”

“呵呵……”劉徹笑了笑,對於晁錯這個丞相,暫時來說,劉徹很滿意。

法家的大臣們,就是這一點好,一切唯上,而且特別善於揣測和執行上級命令。

看看人家,上任不過月餘,就已經開始自動調整自己的步伐了。

所選的司直、長史等重要佐吏人選,都是劉徹喜歡和欣賞的官員。

與之相比,周亞夫雖好,但有時候太犟了!

那頭犟驢,犟起來的時候,也太恐怖了些……

“除嚴卿外,丞相可還有其他人選?”劉徹笑着問道,他現在有些好奇,晁錯會選誰了。

需知,丞相長史,乃是丞相最重要的幕僚,是丞相府內務總管,相當於丞相本人的影子。

歷史上,張湯爲時任丞相莊青翟的長史李文所陷害,自殺而亡,其後,因張湯遺書之故,武帝大怒,李文這個始作俑者被下獄死,直接牽連了莊青翟,害的莊青翟也只能自殺謝罪。

從這個故事,你就能看出來,丞相長史與丞相本人之間的聯繫究竟有多麼緊密了。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是故,歷代漢相,任命長史一定都會任命自己絕對可以信任的人。

晁錯自也不會例外!

事實上,劉徹覺得,所謂嚴熊,只是一個煙霧彈,用來討好劉徹的。

真要將嚴熊任命爲長史,保準晁錯笑着來,哭着回去!

畢竟,嚴熊再怎麼說,也與晁錯其實沒有什麼交集。

甚至,可能還有些齷齪——當初嚴熊主持龍首渠工程時,可沒少懟過晁錯!

“嚴郡守既然身負王命,臣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南陽郡郡尉寧成爲長史……”晁錯說這話的時候,內心之中忐忑不安。

寧成!

這就是他給自己選的大管家!

但天子能否批准,他卻是不清楚的。

因爲,寧成的名聲,不是太好。

但他卻需要寧成,因爲,他得拿把刀子在手裡,以此震懾羣臣。

而當今政壇,再沒有比寧成更合適的刀子了。

劉徹聽了卻是一楞,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居然是寧成?

寧成什麼時候勾搭上晁錯了?

寧成這個人毛病雖多,但能力還是有,而且,晁錯也確實可以馴服他。

但問題是……

寧成來了中央,南陽郡下任郡守,劉徹去找誰當?

這個人選可不好找!

但……

無所謂了……

大不了,到那個時候,將南陽郡的地位提高,升到中央直轄郡的地位,如河南郡一般,派遣重臣過去坐鎮。

所以,劉徹也沒有反對,只是道:“丞相決定就好了……”

將丞相府的事務暫且擱置,劉徹對晁錯道:“今日,朕傳召愛卿入宮,是想與卿談一談幕南及河間、合黎山諸事……”

他帶着晁錯,走進已經經過重修的清涼殿的一個偏殿之中。

此殿已經被改造成了一個巨大的沙盤容納宮殿。

一個足足有數丈長,兩三丈寬的巨大沙盤,被擺在殿中,只留了幾條通道供人出入和察看。

這個沙盤上,有蜿蜒的河流,有高聳的羣山,也有浩瀚的戈壁與碧波的湖泊。

它是目前技術條件下,所能製作出來的最詳細的沙盤。

幾乎囊括了目前漢家所掌握的所有幕南、河間、合黎山和河西地區的地理、地貌。

望着這個巨大的沙盤,劉徹也是心生自豪。

有此沙盤在手,他足不出戶,宅在未央宮之中,也能知數千裡外的地區的基本模樣。

晁錯更是驚懼不已,幾乎失神。

在這個沙盤面前,晁錯生出一股無上的豪邁之氣。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對於地理無比敏感,奉爲軍國重秘!

在過去,地理知識是比兵法更受壟斷和控制的知識。

連一般的列侯,也未必能讀到地理書籍。

哪怕是晁錯這等高級文官和高級知識分子,能到手的地理書籍和知識,也是極少極少。

也就是最近幾年,相關書籍和知識才被解禁,並被廣泛傳播。

然而,長城之外的世界的情況,多數人依然懵懂。

但,在這個沙盤面前,一切的秘密,都不是秘密。

站在這個沙盤面前,整個世界都被暴露在眼前了。

沙土堆磊而成的山川河流湖泊與道路,將遠方的異域,直觀的呈現在眼前。

劉徹看着晁錯一臉震驚的模樣,在心裡微微一笑,拿起一根指揮棒,指着沙盤道:“呈現請看,此朕命少府所制之幕南、河間形勢圖……”

“自高闕之後,王師取河間之地,朕已命蒙王劉非王蒙國,而今歲,朕又令郅都安幕南全境,如今,郅都大軍與陳須之軍,已經分別蕩平幕南東部和北部諸部,諸部皆降,僅有部分不臣叛逆,依舊潛伏於瀚海之邊……”

“幕南之地,大部分不適合耕作,只能作爲牧場之用……”劉徹緩緩介紹着。

倒也不是草原上就真的不能耕作了。

事實上,武帝朝的時候,受降城、輪臺城甚至範夫人城,都曾經進行過大規模屯墾。

別看史書上說的悽慘無比,說什麼屯墾耗費國力,所得聊聊。

但,那其實是騙小孩子的。

因爲——昭宣之際,漢軍多次對匈奴發起打擊,都是由受降城、輪臺城爲進攻發起點,而這些地區屯墾的成果,也相當喜人,至少,當地屯墾所出,基本可以滿足大軍的需求。

唯一的問題——屯墾耕作,在這個時代,對於水土的損害太大了。

旁的不說,輪臺、受降和範夫人城的耕地,在數十年之中迅速鹽鹼化,然後荒漠化。

是以,劉徹不打算重複歷史的錯誤了。

在那些大河上游和環境節點上,能不破壞當地環境,就不破壞。

但,這也不是說,整個草原,就沒有適合耕作的地方了。

譬如說……

遼河流域和饒樂水流域,以及居延地區,就都是非常好的耕作地區。

只要開發得當,當地土地,甚至不比中國膏腴之地差!

第1131節 洗腦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568節 災難!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110節 收編與收買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22節 晁錯的陷阱第103節 政治第1452節 狂風暴雨(1)第1006節 繳文第1147節 漢。歸義單于!第1193節 公示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1206節 撕逼!(2)第1312節 賞賜(1)第226節 掃把星第1129節 撫慰第801節 先鋒(2)第987節 動員(2)第535節 傲嬌的閩越世子(1)第1130節 刷新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448節 孤兒軍第1507節 遊說(2)第897節 租船(2)第578節 考舉再開第728節 佈置第1298節 武貴文輕第372節 警告第1421節 仰望星空第1587節 當家做主的人第1319節 普羅米修斯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167節 明君?第317節 對未來的準備!第1142節 團結(1)第1590節 博弈(2)第358節 微服(1)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54節 遠航(3)第595節 抉擇第706節 淘金浪潮(4)第1238節 敢有再議者族!第1562節 夏務運動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1228節 權力的走狗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1314節 震動第702節 怪獸出籠第1033節 磨刀霍霍(2)第336節 兄弟們(2)第63節 修改第545節 血流成河(1)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107節 喪心病狂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1535節 恐懼的西匈奴第451節 義縱的覺悟第1328節 李廣出擊(2)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672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1)第857節 撫卹(2)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735節 心軟第229節 爭鋒相對第483節 閱兵第1198節 程序(1)第503節 鄴邑公主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1008節 假民牛馬第188節 可怕的關係網第427節 看望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293節 挖坑(2)第855節 封賞(2)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244節 儲君之位在招手第44節 財源第19節 懲處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96節 趙胡第431節 廟算(3)第881節 設計(2)第129節 塵埃落定第238節 喪母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415節 變遷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1384節 反轉第1009節 內閣(1)第948節 整頓(3)第236節 條件與答應第1430節 統一大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