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匈奴人的這種行爲,讓劉徹開心不已,立刻就抓住機會,發佈詔書,告知天下:漢匈本同宗,匈奴之先乃桀子淳維也,朕今受命於天,作天下王,爲百姓民父母,孰能不拯之乎?
一方面,將漢匈戰爭,從兩國之間的戰爭,妝點成了內戰,而另一方面,也給漢軍的擴張,披上了一層光鮮亮麗的外衣。
如今,便是最反戰的人,也再也說不出反戰的話了。
因爲,漢軍如今不僅僅是替天行道,拔除無道,驅逐夷狄。
更是拯救那些被暴政和苛政殘暴統治,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手足同胞的義舉。
所以,漢軍北伐,那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師,正義之師。
是世界的救星,給廣大塞上草原各部族帶來希望和生命以及自由的解放者。
更將這些可憐的人們,重新收納到中國天子的仁慈懷抱,使他們也能享受到天子雨露恩澤的正義之舉。
對此,不管其他人信不信,反正劉徹和他的大臣、將軍紛紛表示:哥是確信無疑的。
而劉徹和漢室的這個行爲,卻出奇的沒有引來包括北匈奴在內的其他當事人的反對。
無論是北匈奴還是西匈奴,都默認了劉徹和漢室的觀點。
至於夏義,更是逢人就介紹:“吾乃夏啓之苗,淳維之後,大禹子嗣,天子欽封匈奴歸義單于……”
就差沒在自己額頭上刻上:我祖宗是大禹!這六個字了。
至於爲什麼?
夏義的行爲很好解釋,精神中國人,沒什麼稀奇的。
在這個西元前的世界和之後漫長的兩千年曆史上,有的是這樣的例子,何況夏義現在完全仰賴於漢室的支撐和扶持。
而西匈奴和北匈奴的行爲,就很有意思了。
劉徹自然知道,他們爲何如此?
答案很簡單,預留後路罷了!
劉徹打蛇隨棍上,藉着匈奴人承認自己是大禹子嗣的機會,將漢匈戰爭變成內戰。
那對於匈奴人來說,特別是高層的匈奴王族而言。
這其實就是一個機會!
想想看,倘若漢匈的戰爭是內戰。
那麼,最終,假如匈奴敗亡,漢軍全面勝利。
作爲勝利者,漢室不大可能清算他們。
甚至說不定,還得以禮相待,冊封他們爵位,給與他們土地和財富。
若在敗亡前,及時投降,說不定還能混一個什麼歸義王、安樂侯的地位。
而假如,漢匈之間是國戰的話……
作爲勝利者的漢軍,極有可能會選擇斬草除根。
整個匈奴王族和其貴族,全部都會被連根拔起。
換了你是匈奴人,你怎麼抉擇?
尤其是,如今的北匈奴和西匈奴的高層,基本都是漢朝通。
那且渠且雕難,甚至還是劉徹的烏孫候呢!
於是,現在的東北亞的畫風,在元德六年之後就忽然大變了。
本來,漢匈兩國,一個喊着‘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誓要將匈奴連根拔起,斬草除根。
連尹稚斜的腦袋,都掛到了長安北闕的城樓上去吹風了。
ωωω●тTk an●C ○
而另一個則喊着‘搶錢搶糧搶娘們’,虎視眈眈,做夢都想要入寇長城。
但,當燕薊之戰落下帷幕。
匈奴人確信,自己哪怕開掛,怕也打不贏漢軍。
於是選擇了遠走幕北,同時,西匈奴建立,歸義單于被冊封,匈奴正式三分。
這時候,漢匈相互看了看對方,然後悄悄的放下了兵器,對着對方大喊:我們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啊。
這樣滑稽的畫風,在整個地球上,也只能出現在東北亞。
而由此帶來的影響,則毫無疑問的改變了整個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和軍事格局。
當國戰變成內戰,草原上的非匈奴部族,紛紛一副日了X的模樣。
於是,一些原本不願意承認夏義地位的部族,也不得不考慮,承認這個歸義單于,承認歸義單于的主子是天單于。
而另外一些人,則生出了其他心思。
這些人覺得——麻痹的,你們匈奴人和漢人打生打死幾十年,搞到最後,特麼是親戚啊!
X你大爺!
勞資不跟你們玩了,勞資要獨立!
就是匈奴的本部,各氏族之間,也一度非常混亂。
正是爲安撫氏族,北匈奴的句犁湖,甚至宣佈,將來要入主中國,奪回屬於匈奴人的王位——天子之位。
北匈奴人怎麼想,劉徹現在不想管,也管不着。
但這幕南地區,他卻是不得不管,也必須去管。
他拉着夏義的手,對他道:“卿就國之後,請代朕,爲匈奴先王,舉行祭祀之禮!”
劉徹拍拍手,一直侍立在左右的一個尚書郎,立刻就捧着一份帛書,站到夏義面前,打開來,宣讀道:“天子詔,單于夏義接詔!”
夏義立刻跪下來,三叩九拜,頓首道:“臣歸義單于夏義恭聽聖命!”
“朕聞之,詩云:夷狄是膺,荊舒是懲。匈奴之先,夏后氏也。夏桀無道失國,湯乃放之於南巢,其子嗣四散。淳維奔外,是爲匈奴之先!今荊舒已中國之土也,夫匈奴豈不爲臣乎?匈奴先王,冒頓、老上,不識天數,頑抗王師,不敬中國天子,誠有大罪也!然,朕既爲天下王,作百姓民父母,憫其久在夷狄之中,不識禮樂教化,其赦冒頓、老上之罪!
封冒頓爲漢無義單于,封老上爲漢失道單于,命歸義單于祭之,告於天地鬼神:此皆禹王之遺澤也!”
詔書宣讀完畢,夏義立刻就頓首拜道:“陛下嘉大惠,臣謹待匈奴上下,謝陛下之隆恩!”
這當然是隆恩!
而且是天大的恩典!
你想,如今龍城已經在漢室控制之下。
老上和冒頓甚至是頭曼等數位匈奴單于的陵寢和其妃嬪的墳墓,都已經在漢室的掌握之中。
在這個情況下,哪怕漢軍將之掘墓鞭屍,挫骨揚灰,也是完全合理的。
現在,劉徹卻赦免了這些匈奴先王的罪過,還讓夏義去祭祀和告訴天地鬼神:這些人都是禹的子孫,請看在禹王和朕的面子上,寬恕他們。
以劉徹如今的地位,這幾乎等於是給這些人的陵寢和屍骨上了個保護符。
更可以令夏義受益無窮,令他可以從冒頓和老上身上借到權力,穩固和坐實他的地位。
夏義自然很清楚這一點。
至於,詔書中那些侮辱性的封號。
什麼無義單于,失道單于什麼的,雖然聽起來不好聽。
但總比屍骨被拔出來挫骨揚灰好多了。
且有了這封號,這兩位單于也可以得到相應的祭祀和血食。
說起來,當初,劉徹曾經設想過,在佔領龍城後,就指使別人,將冒頓、老上等人的棺槨挖出來,挫骨揚灰。
但,現在的漢室,已經不需要這麼low的手段來宣揚自己的厲害,震懾其他人了。
且,這樣做,在如今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掘了冒頓和老上的墳墓,不過是出一口氣罷了。
但代價,卻是會激怒整個匈奴。
別管冒頓和老上在中國的名聲如何,但在草原上,這兩人的地位,就如同漢高帝和漢太宗一般。
受他們恩惠和好處的部族,多如牛毛。
當然了,若只是一味的去討好和拉攏匈奴人,譬如說給老上和冒頓換個順眼點,好聽點的封號,還給予禮遇、厚待,甚至如同中國帝王一般的規格。
那就是扯淡了!
劉徹很清楚,如今,雖然漢匈都互相聲稱:我們是親戚啊!
但實則,漢匈就是兩個民族。
無論文化、信仰、制度、飲食還是外貌甚至是基因,都是各不相同的。
指望懷柔的手段,就可以讓他們臣服,這無疑就是在做夢!
夷狄,從來畏威而不懷德。
形象的說就是,又要打又要拉,人家纔會服氣,纔會真正的認可和尊重你。
就像現在,一方面,尊重了冒頓和老上的地位,給與一定的優待,另一方面又是一巴掌抽在他們臉上,讓匈奴人知道——哥雖然覺得咱們是親戚,但你們也是壞親戚,沒有學好前,哥打人可是不會留情的!
就像現在,夏義不就感激涕零了嗎?
至於,那北匈奴和西匈奴知道後有什麼想法?
那與劉徹何干?
他們又沒有跪下來!
或許,等再過兩三百年,當匈奴人徹底融入了中國之後,子孫後代,可能會重新給冒頓和老上做一個歷史定位。
但絕不是現在。
現在,匈奴是漢室的敵人,冒頓和老上也是漢室大敵!
對於敵人,必須冷酷無情,必須羞辱和打擊!
夏義卻是高高興興的捧着劉徹的詔書回家去準備就國的事情。
望着這貨的背影,劉徹輕輕一笑,然後問道:“西匈奴來嫁的閼氏,如今已經到了那裡了?”
“回稟陛下,據說已經過了高闕,正在前往雲中的路上……”一旁的宦官連忙報告。
劉徹點點頭。
西匈奴這次送來的閼氏,據說貌美如花,有沉魚落雁之姿。
但這無所謂,劉徹真正的關注的是,這位閼氏嫁過來的時候,還帶來了皋蘭山!
是的,按照劉徹與西匈奴的協議,皋蘭山地域,應當在這位閼氏嫁來的同時,交割給漢室!
皋蘭山在哪裡?
打開地圖,你就能看到。
這是扼守着進出河西咽喉要道的戰略重地!
歷史上,霍去病曾經在這裡與匈奴展開了血戰,據說戰鬥打的非常慘烈,打到最後,漢匈雙方的士兵白刃相接,鮮血匯聚成血河,灌滿了整個峽谷!
而如今,這個戰略要地,沒費中國一兵一卒,匈奴人甚至搭上了一個妹子。
這買賣值不值?
對漢室來說是值的。
對西匈奴來說也是值的。
唯有北匈奴破口大罵,說且渠且雕難‘棄祖宗之地,奴顏婢膝,誠爲賊奴也!’
但且渠且雕難卻非常滿意。
因爲,這個地區,不過百餘里,而且在西匈奴也算不得什麼經濟命脈和生死之地——現在假若漢軍要攻擊西匈奴,哪怕皋蘭山再險要一百倍,也是白搭,連高闕都被漢軍硬攻了下來,沒有堅城依憑的皋蘭山怎麼擋得住漢軍的攻勢?
而將此地作爲和親的禮物,送給漢室後,且渠且雕難換到了劉徹承諾加大供應‘逍遙散’以及准許西匈奴於漢室在邊境榷市的許可。
這無疑是救命的承諾!
有了這個承諾,西匈奴的小政權,總算可以喘一口氣,且渠且雕難也不需要再擔心半夜被人割了腦袋了。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的皋蘭山,不是後世的那個皋蘭山。
後世的皋蘭山在寧夏的蘭州城外。
而如今的皋蘭山,則在甘肅境內,後世稱之爲合黎山,海拔約在一千三百米左右,是中國進出河西的咽喉要道,歷史上張騫出塞,最先翻越的就是這座山,他也是在這裡被匈奴人俘虜的。
而漢室得到皋蘭山的控制後,等於將領土向河西方向延伸了兩三百里,直至歷史上的張掖郡附近。
再向前數百里,就可以見到浩瀚的居延澤了。
西匈奴的這個決定,與戰國時期,魏國對秦國割讓河西地區是一樣的性質。
等而言之,實際上,現在漢軍已經拿到了控制和宰割河西走廊的門票。
劉徹已經計劃好了,在當地建城、移民,同時封鎮兩位宗室和幾個列侯,爲將來全有河西做準備。
至於且渠且雕難和他的西匈奴小政權,就姑且讓他再逍遙幾年好了。
反正,劉徹一時半會,也不急於去拯救和解救自己的小舅子於單。
想了想,劉徹就吩咐左右:“傳朕的命令,遣宗正前往太原,迎接來嫁之公主,封其安義夫人!”
“再遣大鴻臚及太常有司,前往皋蘭山,代朕祭皋蘭山山神……”劉徹又補充道。
皋蘭山既然已經是漢室疆域,那麼,自然要按照傳統去祭祀當地的山神。
這是一種古老的儀式和習慣,從三王五帝開始,祭祀天下名川大澤就是統治者標識自己的領土的方式。
“不知何時可祀崑崙啊……”劉徹悠悠的長嘆一聲。
對帝王而言,毫無疑問,最高的榮譽,就是親自封禪泰山和拜祭崑崙。
封禪泰山是爲了向天地表功,而拜祭崑崙,則是爲了與三王五帝爭輝。
傳說,三王五帝,都曾經踏足崑崙。
神話之中,崑崙山更有着西王母的傳說。
假如封禪泰山,那是勞民傷財的話,那麼拜祭崑崙,則毫無疑問是劉徹對全世界宣告,自己已經恢復了三王五帝威權的象徵!
更是寓意漢室登頂世界霸主,主宰地球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