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節 李廣出擊(1)

怎麼辦?

義縱聽到這句話,難耐心裡的激動,幾乎是吼着道:“當然是搶光了!”

在這個時候,他不再是大漢帝國的車騎將軍東成候了。

他彷彿回到了七年前,在河東郡的大澤和荒野之中,他與張次公晝伏夜出,行剽做盜,遇到肥羊,就必定忍不住想要下手。

原本,義縱以爲自己早已經洗去了土匪的風氣,成爲了一個貴族。

但現在他才發現——他自己從來就不是什麼貴族。

在骨子裡,他其實還是那個土匪,那個路霸,那個殺人越貨的綠林好漢!

漢軍將官們聽了,也都是激動萬分:“將軍,您說,我們怎麼搶?”

此刻,整個漢軍高層,根本就不像王師。

反倒是像一夥聚衆爲亂,佔山爲王的土匪。

沒辦法!

這個世界,財帛動人心!

正所謂,人爲財死鳥爲食亡。

而對漢室軍人來說,一匹好馬,尤其是可以作爲胸甲騎乘用馬的良馬,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名貴的珍寶,最值錢的寶物。

千金也難換!

特別是如今,漢家的主力野戰軍團之內,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極強。

在高闕之戰後,天子命令御史大夫衙門派員奔赴各軍,組織和整理軍史,更是將這種集體榮譽感和歸屬感提升到極致!

尤其是軍官們,對自己的部隊的認同感,飆升到了一個極致。

這使得軍隊的山頭主義風行一時。

但同袍之情,卻也更加深重。

現在,漢軍各部之中,受到公羊派思想和法家思想影響,在有文化的軍官階級裡,興起了一股‘今日吾以xx軍爲榮,明日xx軍以我榮’的風潮。

而帶起這個節奏的,就是義縱的羽林衛。

而依據現行的漢家軍法和戰利品分配原則,在一般情況下,戰利品,誰繳獲誰受益。

換句話說,假如大傢伙能夠將對面的那批大宛馬、烏孫馬收歸囊中。

可能,這些戰馬,大傢伙現在並不能馬上享受到。

它們會被作爲種馬,在漢家的馬苑裡繁育和培養。

但它們的下一代,卻肯定是優先分配給大傢伙的。

而未來,軍史和隊史之上,自己的大名,就會留於其上,讓後來者仰慕和崇拜,未來,更可以自己的軍隊,壓倒其他競爭對手。

譬如棘門軍啊灞上軍啊。

甚至,超越羽林衛和虎賁衛!

誰不想成爲下一位田叔公、魏尚、欒布?

別說是這些高級軍官,就是下面的司馬隊率,聽說了以後,也是激動萬分,不能自已。

現在,漢軍之中,攀比的就是那支軍隊的胸甲更多。

其次纔是訓練情況和戰鬥力。

而且,通常情況下,胸甲的數量,就代表了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和排名以及享受的資源多寡。

激動過去,義縱開始冷靜下來。

他知道,就算從前在河東郡當綠林好漢的時候,遇到肥羊,也得講策略。

況且,他現在的戰略目標,還是要將匈奴主力分割包圍,逐個擊破。

這些好馬,確實讓他心動,但,不能莽撞行事。

他舉起手來,道:“傳我得將令:只等李廣將軍的信鴿,我軍便立刻南下!”

至於這些大宛馬和烏孫馬……

那就先寄存在匈奴人那裡好了。

反正他們又跑不掉。

當然,假如這些匈奴人不知死活,那先吃掉他們也無所謂!

“派出信鴿,通知郭都尉……”義縱接着說道:“請郭都尉南下百里後,從潮山繞行,渡過要水,到要水北岸待命!”

“諾!”

至於白檀?

義縱當然是不會去打的。

那是個死地,就算打下來了,也會面對匈奴人的瘋狂圍攻,而漢軍現在的軍糧,只剩下兩天多一點的儲備了。

即使算上橐他和戰馬產的奶,也最多隻能多撐一兩日而已。

所以,義縱先得給漢軍補充一下給養。

孫子兵法有云:食敵一鍾,當吾十鍾!

匈奴人在要陽之後囤積的牲畜,纔是他此行的目標,甚至是最重要的目標!

吃光或者殺光這些牲畜,匈奴主力就會陷入斷糧,至少也是缺糧的危機之中。

沒有了食物來源,匈奴人就將成爲死蛇!

任憑他們的騎兵再多,軍隊再強,也會慢慢的拖死。

………

此時,李廣正在鄺平的漢軍後勤基地巡視。

這一戰,打的最激烈的地方,不是漁陽塞。

而是他所防守的虒奚-獷平一帶的長城,匈奴人在過去一個月,集結了七個萬騎的力量,輪番狂攻此地。

而長城防線,從虒奚到滑鹽塞這一帶,長達百里,匈奴人只要突破此地,漢軍就不得不在獷平與之決戰。

因爲,倘若獷平一失,則薊城門戶大開。

居高臨下的匈奴騎兵,可以在一日之內,將兵鋒推到平谷,切斷漢軍與右北平郡的聯繫,同時包抄到漁陽塞的背後。

如此一來,整個燕薊防線都會瞬間崩潰。

燕國百萬百姓的生命,危在旦夕。

是以,李廣在此率領漁陽郡兵,與匈奴死戰至今。

在戰前,漁陽郡有郡兵一萬四千人,編爲五個校尉部,其中有一個在漁陽塞協助薄世防禦,其餘四個全部在李廣率領下,堅守虒奚-滑鹽一帶。

在最初,在燕國援兵沒有來之前,漁陽郡兵承受了巨大的傷亡。

短短三天,陣亡的士兵就超過了三千人,還有五千人負傷。

幾乎整條防線都搖搖欲墜。

在危急時刻,樓船將軍衙門的水兵們,拿着武器,穿着甲冑,加入了戰場。

這才堪堪維持住了這條防線。

除此之外,李廣當初選擇在獷平建立漢軍的後方基地的決策,也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若無獷平這個大後方,可以讓負傷的士兵得到救治,讓重創的部隊可以撤回來修整,重新恢復戰鬥力,並且補充兵源,恐怕虒奚和滑鹽都可能早就被匈奴人所攻佔。

而戰爭打到現在,李廣的部隊越打越多,就像滾雪球一般,現在,他麾下的兵力,已經達到了七萬餘人,其中騎兵超過一萬!

而在平谷,在狐奴,更多的漢軍,正在趕來。

虒奚和滑鹽的危機終於解除了。

現在,該輪到匈奴人頭疼了!

不過,李廣現在沒興趣也沒有時間去思考匈奴人的問題。

他行走在獷平城之中,現在,這個城市的所有民宅和官衙,都已經成爲了一個個的漢軍傷兵救治所。

超過一萬傷兵,在此養傷。

李廣逐一的走進每一個傷兵的救治所,看望和勉勵這些在前線與匈奴人頑強戰鬥的士兵和軍官。

每到一處,李廣都會親自給傷兵換藥,並且爲他擦拭身體。

這也是李廣的性格。

不同於其他漢軍大將的高冷範,他走的從來都是平民風格。

無論是一開始的騎都尉,還是後來領兵平吳楚之亂,還是出任衛尉,或者在朝那塞訓練新兵。

他都是如此。

跟士兵們打成一團,毫無架子,也沒有將軍的脾氣。

他的部下,也都非常信賴和依賴他,視他爲親人,如同父兄。

也正是如此,李氏家族,纔會在他這一代興盛。

曾經的歷史上,李廣雖然屢屢無功而返,外號迷路大將軍。

但,李氏家族卻越發興盛。

其兄李蔡,官至丞相,其子侄皆爲漢軍高層。

所以,太史公評價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講的就是李廣數十年行伍生涯,收穫的軍心和人望。

而李廣的這些遺澤,是如此深厚,乃至於其亡故二十多年,依然有人願意爲他的子孫後代鋪路、引路,一度,李氏將門,居然可以衛霍相提並論。

毫不誇張的說,李氏將門,就是第一代的關隴軍事貴族集團。

當然,現在的李廣是不知道也不清楚這些的。

他也沒有那個野心和期望。

他心中所想的,也只是守住虒奚,完成天子交託的任務。

正如他現在,蹲着身子,爲一個在戰場上,受了重傷,至今依然昏迷不醒的傷兵喂藥一般。

“讓軍醫好生照料……切不可讓一個士兵因爲醫藥問題而亡……”站起身來,李廣叮囑着負責此處的軍官說道。

與其他漢軍大將不同,李廣除了是軍人外,他還是一個醫術不錯的醫生。

甚至在沒有入伍前,李廣本人就是一個醫生。

《黃帝內經》《素問》《靈樞》他可以倒背如流。

這是他的家傳,他祖上是老子之後,傳到他這一代,雖然已經是支脈了。

但,家教還在,基本的教育還在。

等到李廣去了朝那塞,負責練兵,彼時,漢家的軍醫制度初建,李廣就乾脆通過關係,從太醫署要來了十幾個軍醫,然後,自己帶隊,帶着親兵們,學會了許多戰場救治之術。

旁的忙可能幫不上,但緊急包紮和止血,還是可以的。

所以此次大戰,李廣的親兵們,就是戰場上的軍醫。

三百親兵,救回了無數重傷員。

這也讓李廣在軍隊裡的人氣和人望越發的高漲起來。

到現在,不僅漁陽郡兵,就連來援的樓船軍隊和燕國的豪強,也對李廣高度認可。

所以,李廣命令一下,將官們就連忙道:“諾!必不負明公之望!”

在李廣走後,這個傷兵營裡的士兵和軍官們更是紛紛議論着:“向使將軍皆如李公,何愁匈奴不滅?”

不過,也有許多人對李廣這一套不太感冒,甚至反感。

在這些人眼裡,軍隊,本是一個等級森嚴,上下尊卑有序的地方,軍法無處不在,等級無處不在。

但李廣的所作所爲,卻將這一切打亂。

堂堂郡守,燕國中尉,天子親自點的將,卻跟士兵們打成一片,甚至一起喝酒吃肉,如同家人。

士兵們和李廣倒是爽了。

但軍隊的秩序和紀律,卻也因此蕩然無存。

但……

這些人看看了軍中,再看看了那些士兵們,只能乖乖的把這些話埋在肚子裡。

不過,雪花般的彈章,卻也已經在前往長安的路上了。

…………

李廣對這一切渾然未知。

他本就不是什麼會玩政治的人,不然,他也不會放棄長安的繁華和九卿的風光,跑去朝那塞練兵,還甘之如飴,樂此不疲了。

過去這一個多月,李廣覺得,比他過去六年還要過的舒坦。

每天與士兵寒暄,看着鐵馬金戈的戰場,聞着硝煙的味道,他感覺自己整個人都年輕了起來。

“李將軍……”一騎從遠方奔馳而來,來到李廣面前,翻身下馬,拜道:“車騎將軍緊急飛鴿傳書!”

說着他就將一個密封的竹筒,交給李廣,李廣連忙鄭重的接過來,打開竹筒,倒出裡面的信件,粗粗看了一眼,李廣立刻對身後的將官們道:“走!去虒奚!車騎將軍有令:我軍必須不惜一切代價,纏住北上的匈奴主力!”

“諾!”將官們聞言,全都是大喜。

他們和整個燕國的軍民,等待這條命令,已經很久了。

就像久旱逢甘露一般!(。)

第417節 匈奴公主(4)第522節 滄海君的迷茫第757節 抵達(1)第684節 這波不虧第1557節 周亞夫致仕(3)第913節 不虧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1226節 安排第245節 太子劉德(1)第666節 烏恆與鮮卑(1)第1009節 高闕會戰(2)第60節 微服(2)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561節 左勾拳第1333節 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第889節 聯姻第115節 高廟事變(2)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720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3)第437節 收買(2)第928節 薄世的麻煩第434節 忽悠與變化第1463節 裁決第61節 微服(2)第358節 微服(1)第1603節 僵持(2)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803節 出關第102節 抓捕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1441節 龍城大會(3)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540節 最後的林胡王(1)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509節 禍事第342節 背鍋俠(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1409節 成功的開始第124節 喪心病狂的第五題第1374節 破而後立(2)第261節 人口爆炸帶來的思考第899節 封禪博弈(1)第1108節 高闕會戰(1)第147節 陽弋第1487節 加強法家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312節 下邳危機第282節 終結第13節 橄欖枝第309節 交易(1)第533節 釐定歷史第399節 悲劇的朝鮮第1260節 動員(2)第207節 調查(1)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931節 雁過拔毛(2)第263節 不教而誅是爲罪(1)第272節 新思維(1)第1203節 命運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85節 匈奴的消息第973節 陌刀威武(1)第810節 王牌對王牌(1)第1114節 你也配姓攣鞮?(2)第1030節 日蝕第1280節 戰上谷(1)第87節 萬石君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305節 晁錯的感激第757節 抵達(1)第1188節 明主(1)第1340節 帝國主義!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1525節 北匈奴的反應第879節 構想第943節 微行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35節 厚恩第103節 張湯的明悟第224節 你行的!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1144節 經濟(1)第1292節 帝國的毀滅(1)第959節 猛將第1488節 田叔去世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205節 未雨綢繆第1260節 動員(2)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755節 鯨川海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316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2)第1354節 天若有情天亦老第1337節 狼性還是狗性?(3)第846節 善後(3)第1150節 絕望的匈奴人(2)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