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8節 諷刺

因爲不是拍馬屁,朱文的神色,依舊如常,他望着滿場的公卿和士大夫,開始了自己的第二部分的論述。

“吾嘗聞,淳于髡曰:物以類聚,人以羣分!”他輕聲的敘述着道:“今天下之勢,名分而羣類之勢,越發顯然!”

“身爲士大夫,吾輩不敢不觀之,視之……”

這也是荀子一系的儒生最大,也是最明顯的特徵了。

他們從來不避諱去研究和觀察事實的本質。

當年荀子入秦,深入秦地,雖然與秦昭王談崩了,但是,荀子卻依然毫不避諱的讚揚秦國體制和系統。

而不是跟其他儒生一般,言必稱暴秦……

同時,荀子學派還是儒家內部唯一一個關注於社會學的派系。

在其他儒家派系,一個個專注於天命,天道的時候,荀子就已經透過了問題的表面,直入真正的核心關鍵所在。

提出了名分使羣的觀念。

這是最古老的人類社會學。

如今的世界變化,是根本逃不過這些信奉荀子思想的學者的眼睛的。

但是……

朱文並非狂士,只會想要自己爽了,而不管其他人。

他很清楚,這個問題,只能淺嘗輒止。

他更明白,他提出這個問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引起當政者,尤其是當今天子的注意——如今的社會形勢變化之快,超乎想象。

甚至可以稱得上是自宗周禮法制度崩潰以來,天下變化最劇烈的時刻了!

前者,催生出了地主階級和自耕農階級。

而如今的社會變化,卻在催生另外一個階級與羣體。

雖然如今還看不出端倪和全貌。

但根據朱文的觀察和估計,最多二十年,很可能某些地區會出現,工商業的從業人口,追上農業人口的事情。

這個事情,國家和當政者必須及早的注意到!

不然,很可能會發生災難!

劉徹自然聽出了對方話裡的意思。

“不錯啊,荀子的門徒,果然厲害!”劉徹在心裡讚了一聲。

不過,可惜的是,至少在現在,荀子學派是不可能成爲主流,也不可能真的影響國策。

原因很簡單,條件不允許!

現在的社會,連孟子都不可能成爲主流。

何況比孟子還激進還先進的荀子?

要知道,孟子還只是喊喊民貴君輕而已,荀子是直指人民有權力推翻暴政,並且號召人民去推翻暴政的!

如世人熟知的——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紂亡。

但幾人知道,荀子思想裡還有更加河蟹的東西?

譬如‘湯、武存,則天下從而治;桀、紂存,則天下從而亂。’

要不是劉徹是穿越者,恐怕也會嚴厲打擊和打壓這個學派,不使它有任何復活的機會!

更別提,荀子思想之中,不河蟹的東西,比比皆是,荀子三十二篇,隨便哪一篇擺到任何一個君王面前,都會是不能忍!

就目前來看,百年之內,荀子學派別想翻身。

除非……

漢室能夠跑步進入工業化,完成資本主義的積累……

從這裡,你就知道,荀子思想,究竟超前了多少?

這纔是荀子學派,荀子死後,就漸漸消亡的真正原因。

不是他的弟子門徒們不想去宣揚。

實在是宣揚等於作死!

他們只能妥協,退而求其次!

也就是現在,隨着漢室思想界和言論界的桎梏鬆懈,才讓一羣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輕人,聚集在一起,搞風搞雨。

當然,這也跟荀子本人的教育策略和方陣有關。

荀子自己就說了: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

他教授弟子,並不希望弟子盲從自己。

而是希望他們青出於藍,超越自己!

這與荀子本人的法后王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這一點,劉徹也很欣賞。

這個世界,倘若不能一代更比一代強。

那麼,人活着又是爲了什麼?

難道非要去追求退化?

三代先王和先民,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可不是爲了子孫後代回到他們的世界。

恰恰相反,先王和先民,永遠不會希望,子孫後代回到他們的時代,過他們的生活。

而生物的演化,更是爲了將更好的基因和更優秀的東西,傳遞給子孫後代。

但,這,恰恰是中國社會現在的頑疾。

劉徹也沒有太好的辦法,只能自己慢慢的去改變和改造世界。

所以,劉徹知道,這一代的荀子學派的佼佼者之後,很可能,荀子學派會進入一個青黃不接的時代。

原因很簡單。

這些人的弟子門徒,在荀子思想的薰陶下,肯定不會墨守成規,如同其他派系的成員一樣,遵奉着師長們的教誨。

他們會走上自己的道路。

就像韓非子、李斯、張蒼、浮丘伯一般。

從這個方面來說,荀子自稱自己是孔子的嫡系傳人和正統,還真沒有吹牛皮。

這手因材施教的本領,整個儒門之中,除了孔子之外,還有誰?

想到這裡,劉徹也是感慨了一聲。

學術界其實跟自然界一般。

有時候,並不是最好的最強的能夠活下來。

在很多時候,都是最適合,最適應環境的能夠生存下來。

就像在白堊紀,哺乳動物算什麼?

當時的爬行動物已經演化成了一個龐大的強大的生態鏈。

但一顆隕石就終結了恐龍的時代,並開啓了哺乳動物的世界,直至今日。

而在臺上,朱文卻是依然在敘述着荀子學派的主張。

當然是專門挑選過的,避開了許多敏感言論的主張。

但即使如此,這些主張,聽在公卿列侯耳裡,也是刺耳的很。

像什麼‘聖人者,人之積而至’更是絕對的叛逆之言!

許多列侯都聽得眼睛有些發紅。

還好,朱文在這些方面都是一言帶過,沒有深入。

否則,天知道會引起什麼爭論和問題?

最終,朱文用了一個經典的荀子式的發言來結尾。

他說道:“禮以定倫,法以定分,故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能以禮挾而貴名白,天下願,會行禁止,王者之事畢矣!”

然而諷刺的是——朱文前面說了那麼多東西,沒有一個能引起公卿列侯們的贊同和喜歡。

偏偏當他談起荀子思想中不那麼好的東西的時候,反而得到了許多公卿士大夫的同意。

這不能不說,真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683節 壓力第765節 諸王圍攻第1188節 明主(1)第1282節 可怕的‘神騎’第794節 動員(1)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646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2)第113節 題目與交易第839節 突圍第48節 忠臣第1220節 崩潰的士大夫(1)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1200節 變革之大世!(1)第964節 省親(1)第994節 戰俘換時間第571節 漢匈摩擦第1437節 司馬遷的疑惑(1)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581節 爲難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1372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2)第649節 嘗試(1)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274節 新思維(3)第1162節 征途(2)第1342節 恐懼的力量第1200節 程序(2)第991節 諾!陛下!第430節 廟算(2)第1259節 動員(1)第1020節 秦直道!第825節 腹黑第1362節 三個世界(1)第251節 論功行賞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870節 歸來的英雄們(1)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876節 戰俘的問題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569節 人心(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1250節 調整(2)第859節 季心的盤算第871節 覲見(2)第1578節 技術發展與未雨綢繆第1599節 變遷與海疆第385節 殺使第1430節 統一大計(1)第210節 貨幣戰爭第1175節 羞恥新章節已更開個單章求月票第834節 匈奴的未來(3)第1069節 反撲(1)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640節 廟算(2)第410節 考舉(3)第266節 進擊的土豪第880節 設計(1)第493節 到來第794節 動員(1)第656節 南巡(1)第513節 鼓譟第1432節 死間第170節 天使章德第693節 制度(2)第1063節 屠殺(2)第1123節 赦與罰(1)第1432節 死間第537節 洗腦(2)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54節 霍仲孺的野望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1402節 朱買臣的辦法第1233節 威權第278節 只有一個辦法!第361節 微服(4)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351節 決戰(3)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751節 南越迴歸(2)第1154節 石渠閣會議第1052節 國家力量(2)第1022節 替死鬼(1)第593節 貪婪第1110節 高闕會戰(3)第431節 廟算(3)第1582節 籌備(2)第1435節 行動力爆表的商賈(1)第1198節 老將第1597節 太初曆第712節 影響第1444節 歸一(1)第768節 軟弱的官僚(2)第654節 梟雄第1416節 萬般皆下品,唯有武勳高第1604節 說服(1)第964節 墨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