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

數日後,這支車隊進入關中。

進入關中後,陳須和陳嬌兩兄弟忽然間就感覺心裡有些發毛。

甚至有汗毛倒豎,渾身雞皮疙瘩的感覺。

特別是,離長安越近,他們的感覺就越強烈。

而等到他們接近渭橋,長安城的輪廓出現在眼前的時候,陳嬌甚至從心裡生出一股想要調轉馬頭,逃回安東的衝動!

實在是,這座名爲長安的城市,承載了他們太多的記憶。

尤其是那些年少時期,輕狂無知,幼稚和放蕩相混合的記憶,讓他們此刻回想,有些感到羞恥。

但更重要的,還是……

兄弟倆都回憶起了那個統治了他們一生的女人,他們的母親的身影。

館陶太長公主。

漢室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女性之一。

在外人眼裡,她是一位雍容華貴的貴婦。

但在這兄弟兩人的眼中,他們的母親,堪比史前巨獸一般,讓他們生出種種發自靈魂深處的顫抖。

對於旁人而言,富貴歸鄉,炫耀擺譜,這是難得的裝逼機會。

但對這兩兄弟來說,他們寧願放棄這個機會,永生不回長安,也不願意再去面對那個對於他們而言,實在是太過可怕的母親。

可惜……

這是不可能的。

沒有辦法,兄弟兩隻好硬着頭皮,勉強跟着隊伍,朝着長安城而去。

從渭橋渡過湍急的渭河,就已經進入了長安城的範圍了。

與數年前,他們離開長安時相比,此時的長安城郊,已經是完全的變了一個模樣。

一座座高大的水車,矗立在河流兩側,阡陌連野的田地裡,此時已經出現了農忙的農民。

冬小麥的推廣和發展,讓整個關中的農業經濟和社會機構,發生了翻天地覆的變化。

而隨着冬小麥的種植技術不斷髮展,各種工具不斷推陳出新。

今天,關中農民,已經可以用五十畝地,就養活過去需要一百畝地才能養活的人口。

所以,僅僅是因爲小麥能解決溫飽這個原因,小麥的種植面積,就迅速的擴大。

到今天,關中七成的土地,都已經換種了冬小麥。

但與耐旱耐澇,用不着花費太多力氣照顧的粟米不同。

冬小麥需要更好的耕作方式,更多的人力照顧以及更好的灌溉方式。

所以,百姓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土地上。

好在,因爲技術的進步和工具的革新,在實際上使得,其實今天耕作一百畝冬小麥和過去耕作一百畝粟米,在本質上來說,消耗的體力是相同的。

所以,一夫狹五口而治百田的社會模式,依然正常運轉。

不過,在某些地方,已經表明了這種社會模式,正在轉型。

尤其是那些工坊產業發達的地方。

因爲今天,百姓只需要耕作過去一半的土地,就可以維持乃至於超過過去的糧食產量。

這使得很多底層百姓,在空暇和農閒之餘,開始投身工坊,出賣自己的勞動力,換來五銖錢,補貼家用。

而這些人,基本都是過去的佃戶。

工商業,開始跟農業爭奪人口。

不過,陳嬌一行人,是看不到這些深藏在關中基層的問題和矛盾。

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堪比傳說之中三代之治時的盛況。

整個關中,幾乎家家戶戶的倉庫,都堆滿了各種糧食。

在關中,開天闢地頭一遭,實現了大部分人民的溫飽保障——哪怕是無地的農民,只要不懶,去工坊做工或者去上林苑種地,也可以填飽全家的肚子。

所以,當今天子的御用文人司馬相如曾經驕傲的寫道:今聖王在位,天下治隆,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九州道路無豺虎……

便是從未見關中模樣的且之,看到這樣的盛世,也從心底心悅誠服的發出了感慨:“中國皇帝必神人也!”

除了神,還有誰能塑造出這樣一個只在幻想之中的烏托邦?

至於那些移民組成的士兵,則都是驕傲無比,人人挺直了腰桿。

因爲,這就是我們的神京!

今天的關中,未必不是明日的天下!

陳須陳嬌兄弟,也是感慨萬千。

越過城郊的莊園區,長安城的城牆,就已經近在眼前。

大鴻臚公孫昆邪在城門將薄世一行,接入長安城內。

入城後,且之立刻就被安置到公車署,然後被當成滾滾一樣,小心的保護起來。

他需要在公車署接受基本的禮儀訓練,然後,大鴻臚會精心挑選一個良辰吉日,讓且之這個匈奴右賢王,親自將他的奏疏,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敬呈天子。

而薄世則帶着陳須陳嬌,穿過北闕,進入了未央宮的宮牆。

…………

“臣安東都督、懷化郡郡守世敬問陛下聖安!”

“臣安東都護府西部都尉須敬問陛下聖安!”

“臣安東都護府西北都尉、隆慮候嬌敬問陛下聖安!”

劉徹端坐在宣室殿的上首,望着跪在殿中的這三人。

薄世,去年回過一次長安述職,所以,在劉徹印象裡他的變化不大。

倒是陳須陳嬌兄弟,變化幾乎可以用天翻地覆來形容了。

在劉徹的印象裡,這對小舅子,與其說是活寶,不如說是逗逼。

他們曾經是長安四害,更是讓無數百姓爲止戰慄的紈絝子弟。

晉之周處,年少之時,也不如他們!

這兩個渣渣的光榮歷史,數都數不清楚。

最典型的,莫過於他們居然做出了拿人錢財,卻不替人辦事,最後事情鬧大了,還想黑人錢款的可怕之事。

其節操之低,道德之淪喪,讓整個天下貴族都爲之瞠目結舌。

但現在,這兩人,都已經脫胎換骨,完成了新生。

他們曾經瘦弱不堪的身體,現在已經壯實無比,魁梧的身材,不遜於任何武將,嘴脣上更是都留着髯須,看上去已經是一個成熟的男人了。

“卿等平身……”劉徹笑眯眯的擡擡手,然後,站起身來,走到陳須陳嬌身側,看了看這兩兄弟,問道:“陳須、陳嬌,你們兩人在安東可還過的習慣?”

“回稟陛下,爲王事盡忠,談不上習慣不習慣,臣以爲,能爲陛下效犬馬之勞,便是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陳須恭身說道。

喲!

劉徹眉毛一揚,頗爲驚訝。

要知道,當年把這兩兄弟趕去安東時,他們可是撒潑打滾,死活不肯去,最後還是劉徹大棒加胡蘿蔔,才勉強讓他們同意去安東的。

尤其是陳須,劉徹可是記得清楚,當年,他完全就是一個幼稚而且極爲荒唐的紈絝子弟!

典型的二世祖和米蟲。

但,他現在卻已經如同一個典型的官僚一般,學會了拍馬溜鬚!

這太難得了!

東宮竇太后若知道,恐怕要高興的落淚!

館陶更是得給自己一個一噸重的獎狀!

“臣亦然……”儘管在私底下,現在兩兄弟雖然談不上水火不容,但卻也是針鋒相對的典型,但,在此刻,陳嬌還是保持了一副兄友弟恭的模樣,非常乖巧的道:“臣等兄弟,當年蒙陛下不棄,用仁德感召,至安東後,痛改前非,至有今日微薄之功,臣等感激涕零,唯爲陛下效死,以報陛下恩德萬一!”

這些話,頓時就讓整個大殿的其他大臣聽了,都是面面相覷。

許多人想起了自己家裡那些不成器的二世祖!

想當年,陳須陳嬌,可是比自己家那幫二世祖更紈絝,更放蕩,幾乎無可救藥的渣渣。

但今天,這對當年千夫所指,人棄鬼厭神憎的兄弟,似乎都已經成長成爲了漢家棟樑。

那,自己家的敗家子,應該是可以搶救的!

許多人都在心裡打起了將自己的那幾個不成器的渣滓兒子,送去南方的南越叢林或者東北的安東,吃吃苦,鍛鍊鍛鍊的想法。

即使依舊不成器,也壞不到哪裡去!

要是萬一鍛煉出來了呢?

那豈不是賺到了?

但劉徹知道,其實,這兩兄弟在本質上依舊沒有改變本性。

只是,他們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了而已。

不用看別的,就看看陳嬌腳下那累累的倭奴白骨以及死在陳須手裡的那些鮮卑、烏恆奴隸。

你就知道,他們依然是過去那對渣滓兄弟。

他們不過是將施暴對象,從過去的同胞,變成了異族。

但,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劉徹甚至都已經打算,未來讓這兄弟去草原或者西域,矯正一下匈奴人或者西域諸國的三觀。

讓他們知道,中國既有王道之仁,也有怒目金剛!

“朕記得,當年,兩位愛卿離京之時,朕曾經答應過你們的事情……”劉徹淡淡的道:“君無戲言,今日,爾等兄弟級已經如約立功,朕自不會食言!”

劉徹從懷裡掏出兩個玉佩,交給陳須兄弟,道:“此物,兩位愛卿收好吧!”

陳須和陳嬌連忙恭敬的接過那兩塊玉佩,小心翼翼的將它們貼身收好。

贖死信物,這可是了不得的東西!

未來,或許能救自己一命!

當然,他們也清楚,此物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因爲,真要惹毛了天子,別說是免死玉佩了!

就是先帝的詔書,也是一張廢紙!

因爲,漢家素來就沒有什麼免死鐵卷,更不存在什麼可以豁免一切刑罰的東西。

真要有那種玩意,第一個不幹的,必然是御史大夫,然後,廷尉也會罷工!

對於漢家而言,法律就是法律。

天子雖然擁有赦免罪犯的特權,但是,在那之前,該走的程序依然要走,該判的刑罰依然要判。

判了再被赦免,大臣可以接受。

但還沒有判決就赦免,這就是踐踏法律和祖宗制度了。

整個法家都會寧死抗爭。

黃老派也絕對敢於硬脖子。

清流這種生物,可不是儒家的專屬。

事實上,任何學派都存在清流。

也就是所謂的原教旨主義者!

現在,陳須跟陳嬌可不是過去那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了。

事實上,他們兩個在這幾年主動或者被動的讀了許多書,他們手底下,更是各自都有着幕僚和智囊爲他們分析和出謀劃策。

所以,他們再非以前那個只知道怎麼瀟灑、開心的紈絝子,二世祖。

而是已經進化成了有知識有文化,還懂法律和典故更有着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的紈絝子。

正所謂,不怕流氓會武功,就怕流氓有文化。

而陳須陳嬌兄弟,差不多已經進化到了紈絝子弟的頂端,成爲了類似於南霸天的角色。

再繼續下去,未來,未必不能在史書之上,留下濃厚一筆。

劉徹,並不關心,這兩兄弟的道德水平和人品。

他只知道,這兩兄弟過去幾年都幹得不賴!

特別是陳嬌,簡直就是個驚喜!

霓虹徹底被他變成了rbq,隨意揉捏,倭奴們被他盡情的壓榨和剝削,但偏偏還讓倭奴們感激涕零——跟着陳嬌,他們雖然失去了自由,還要進行繁重的體力勞動。

但是……

能吃飽啊!

這就足夠了!

對於今天的倭奴人而言,一個能吃飽的地方,再苦再累,也不會逃。

其實,別說是現在了。

便是兩千年後,霓虹的武士們,也是連飯糰都吃不飽,然後被中國的走私商人,僱傭,成爲所謂的倭寇。

在本質上來說,被明朝海商僱傭和驅使的倭寇,與今天在陳嬌手下伐木、開墾、提煉鯨油的倭奴,沒有什麼區別。

甚至可能陳嬌這裡的待遇還好一點,最起碼,陳嬌的手下,只是累點苦點,但肯定不會忽然冒出一個戚繼光,開啓無雙,將他們的腦袋碼成京觀。

而且,在陳嬌手下,他們的子孫後代,有機會融入中國文明體系,成爲一個光榮的諸夏子民。

所以,其實倭奴是賺的。

畢竟,若靠他們自己的話,還要最少經歷千年的黑暗時光,才能迎來文明的破曉時刻。

然後,依靠唐朝爸爸的教化和教導,才學會怎麼做一個文明人。

但現在,他們卻只需要付出一兩代人的犧牲,就可以跑步進入封建社會,而且還是封建社會的最高形式:中國。

“太皇太后,在等着你們去問安……”劉徹說道:“快點去給太皇太后請安,她老人家一直惦記着你們!”

…………

今天有事情,十點鐘纔回家,所以晚了點!

第二更,我繼續寫,然後會定時到明天早上八點~

所以,今天就這一更了,明天12000!(。)

第879節 構想第1182節 講道理(3)第549節 比爛第981節 曲線救國的匈奴人第1155節 合縱(1)第1208節 諷刺第880節 設計(1)第167節 明君?第841節 殲滅第1183節 強大的工匠(1)第120節 過繼(1)第895節 風起南國(2)第990節 交易第715節 龍城大會(2)第829節 十面埋伏(3)第348節 諸王議政(1)第1105節 血洗龍城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1384節 反轉第1207節 撕逼!(3)第1461節 睜大眼睛第279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1)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20節 過繼(1)第69節 早朝(2)第1070節 血戰(1)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1516節 緣由第701節 移民政策第729節 圈錢第921節 齊魯第1515節 局勢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1074節 狹路相逢勇者勝(2)第44節 財源第425節 冬小麥(2)第513節 鼓譟第90節 田叔來了第383節 詔諭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352節 太子之怒!(1)第1章 復活第878節 世仇第1023節 替死鬼(2)第1050節 郅都的應對第983節 俘虜的改造(1)第1002節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第601節 魚海!魚海!(1)第1063節 屠殺(2)第1250節 調整(2)第1497節 委派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642節 廟算(4)第568節 災難!第1224節 觸動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350節 諸王議政(3)第1566節 人口帶來的壓力第1258節 匈奴的計劃(2)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412節 考舉(5)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05節 天子的決斷第406節 詔書與三老第381節 殖民(1)第95節 進擊的文青(1)第769節 昏王謝幕第1004節 漢三藏第667節 烏恆與鮮卑(2)第427節 看望第1443節 司馬遷的答案第1341節 接觸戰第1495節 積極的大鴻臚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836節 軍臣的悔意與恨意第156節 宰肥羊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1391節 勃勃野心第1253節 戰略(1)第215節 漢鼎!第988節 商賈的興起第496節 美好時代第1313節 賞賜(2)第446節 博弈(2)第1264節 變遷與新兵第165節 碩鼠!碩鼠!第319節 投機第599節 無題第199節 要走正路啊第1209節 新法家(2)第93節 尷尬第294節 悲劇之劉戊(1)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123節 赦與罰(1)第83節 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