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節 高闕會戰(1)

……

穿越名爲‘烏海’的湖泊羣后,滔滔北河,就已經近在眼前。

在事實上,‘烏海’與北河是孿生姊妹。

烏海是北河氾濫時的產物,在某些時候,北河會與烏海貫通,形成一個巨大的澤國。

沿着北河向上溯源一百里,鴻鵠塞就出現在了漢軍的眼前。

鴻鵠塞此時已經沒有了當年的盛景,只剩下了一片殘垣斷壁。

匈奴人不懂得維護要塞,只是簡單的維持着它的存在。

而不久前,漢匈的爭奪,徹底讓這個趙武靈王的遺蹟,化爲廢墟。

望着這個曾經宏偉的塞城,義縱有些沉吟。

自出塞以來,義縱看到了許多秦趙的故城今天的淒涼模樣。

九原城,只剩下了兩面低矮的土牆。

稒陽城,徹底的消失不見,只留下了幾片散落在草叢中的瓦片。

現在,就連鴻鵠塞,也成爲了廢墟。

那麼高闕城呢?

曾經被秦人精心維護,視爲秦長城的支點的高闕城,又將是一個怎樣的面目?

還有,這些曾經赫赫有名的雄城,不過七八十年,就淪爲爲廢墟。

就像殷商的朝歌,宗周的鎬京,被青草覆蓋,爲黃土掩埋。

那麼,這個世界還有什麼不朽的事物嗎?

這讓義縱有些感慨,也有些害怕。

這讓他想起了自己曾經視爲仇敵的周陽由。

當年,他活着,就是爲了向周陽由復仇。

可現在,周陽由恐怕已經連骨頭都朽爛了。

英雄豪傑,不世之功,萬丈堅城,不朽霸業,最終都隨時間而消散。

義縱害怕,千百年後,人們會忘記他和他今天的事業。

就像義縱崇拜的那位燕國大將秦開一般。

“或許,我該向陛下建議,將來在這河間之地,建立一個紀念性質的建築,永遠紀念那些長眠於此的英雄……”義縱閃動着雙眸:“就如同在仁川港矗立的樓船雕像羣……”

這樣的建議,在馬邑之戰後,就曾經被人提起。

但卻因爲種種原因,至今還只是提議,甚至無法進入朝議。

但,此番拿下高闕後,義縱相信,再無人敢阻攔相關提議了。

誰阻攔,誰就是在與天下人爲敵。

義縱統帥的大軍抵達,鴻鵠塞中,留守的程不識部騎兵立刻出迎。

“末將見過車騎將軍!”留守鴻鵠塞的是一位漢軍的騎司馬,他來到義縱面前,行了個軍禮,報告道:“程將軍請末將轉告將軍:高闕城,已經不足爲患,請將軍做好在高闕城破後,追殺匈奴殘敵的準備!”

義縱點點頭,他已經知道,在河對面,漢軍正在建造一種可怕的攻城武器。

按照墨家的說法,在那種武器面前,連函谷關都將不堪一擊。

至於高闕?陷落已經只是時間問題了。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武器,但墨家從不撒謊,更不會有人敢在這種大事上面撒謊欺騙。

所以,高闕必然陷落。

而漢軍,尤其是義縱所部的主要責任,就是要在高闕城破後,儘可能的將匈奴人留在高闕附近。

這也是天子下達的本次高闕會戰的戰略任務——漢軍的戰略,不僅僅只是要攻陷高闕,重奪秦趙故地。

更是要儘可能的通過高闕會戰,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

河陰之戰,只是重創了匈奴兩個萬騎,殲滅一個,迫降一個。

其中,匈奴本部只有兩個。

這遠遠沒有達到漢家出塞的戰略目標。

根據戰前的預估,漢軍至少要殲滅四個以上的匈奴萬騎,並且重創四個。

因爲,假如高闕會戰順利,那麼,從此以後,再像獲得這麼好的作戰機會,其實已經不多了。

在長安的戰棋推演中,對漢室而言,最糟糕的情況是——匈奴人會放棄整個幕南,龜速幕北,藉助大幕的掩護和隔絕,經營西域,通過西征吸血,與漢家對耗。

一旦出現那樣的情況,對漢室而言,簡直是災難!

而那樣的情況,出現的概率,在漢室的推演中,佔了極大的概率!

一旦如此,漢室就喪失了速勝的可能。

漢匈戰爭,將進入可怕的艱難的拉鋸之中。

此番出塞,漢軍爲了將五萬大軍送到這塞外,與匈奴作戰,就動員了幾乎大半個北國,國庫幾乎爲之一干。

若是遠征萬里,耗費恐怕要成倍的增加!

所以,爲了達成速勝的戰略目標,漢軍必須在高闕城下,儘可能的消滅匈奴的有生力量,不使他們迴歸草原。

在這裡放走一個匈奴騎兵,未來,可能就需要花費數倍於今天的資源去消滅他們。

“高闕城及其附近的具體地圖,已經測繪出來了嗎?”義縱問道。

“回稟將軍,這是少府的堪輿司測繪出的高闕百里地域圖!”那司馬聞言,從懷裡掏出一張地圖,遞給義縱。

義縱接過來,看了看,然後下令:“全軍聽令,安營紮寨,明日渡河!”

於是,義縱率領的漢軍主力,就在鴻鵠塞的一側,安下營寨。

同時,義縱則拿着那張剛剛被繪製出來的高闕地圖,研究了起來。

少府的堪輿司繪製的地圖,哪怕在長安,也是極爲難得的珍品。

堪輿司的成員,幾乎每一個人都是聞名郡國的風水大師。

這些風水大師們,擅長於觀望地形,並且有着很深的地理造詣。

不過,在以前,他們靠着自己的所學和天賦,乾的是招搖撞騙和坑蒙拐騙的買賣。

直到,當今天子上臺,將這些堪輿派的巨頭們收編,讓他們成爲漢家專業的地圖測繪師。

望着那張地圖,義縱陷入了沉思。

從地圖上看,高闕要塞,簡直就像一道閘門,鎖死了陽山南北的交通。

想要穿越陽山,就只能有兩個選擇。

一:從高闕城後的穀道穿越。

二:繞一個數百里乃至於千里的大圈子,從草原的另外一側,通過陰山進入高闕的南岸。

幾乎不可能有第三個選擇。

因爲,北河和陽山,共同的阻斷了這個可能。

北河,在高闕之東,繞出了一巨大的彎度,並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落差。

滾滾河水,咆哮着奔流向下。

就如同龍門峽谷一樣,使得任何企圖繞過高闕的選擇,都變得不可能。

除非,漢軍能飛。

不然,就只能選擇強攻高闕。

至少,這個地圖上,並沒有除高闕外的第二條道路。

當然,你要是能翻閱高達百丈甚至數百丈的陽山,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第614節 烏孫的災難(2)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542節 酷吏(2)第202節 周陽由的末日(1)第178節 腦殘粉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37節 替罪羔羊第1293節 帝國的毀滅(2)第373節 科技樹第1004節 漢三藏第1336節 狼性還是狗性?(2)第243節 晁錯的應對第153節 薄皇后的幸福生活?第50節 五銖第93節 尷尬滴兩百八十四節勝利者決定一切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第1541節 最後的林胡王(3)第1031節 河陰與宜樑第1352節 決戰(4)第166節 周陽由的狠辣第1004節 漢三藏第374節 兩條毒蛇第325節 易手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317節 運動戰(1)第1218節 墨家的忽悠策略(1)第1491節 深海(1)第三四十三節 背鍋俠3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345節 兄弟們(1)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260節 思賢苑與改革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792節 廟算(1)第736節 王者歸來——墨家(1)第600節 民族融合第390節 展示肌肉(3)第1121節 影響(1)第963節 搶手的墨家士子第1507節 遊說(2)第1041節 河陰之戰(2)第882節 富裕的大宛第381節 殖民(1)第552節 誘餌第254節 八方英才匯聚(3)第527節 匈奴的抉擇(2)第1306節 摸着石頭過河第1381節 聰明反被聰明誤第391節 馬政第891節 君子之澤,三世而斬第387節 地獄之花第99節 水軍第1148節 壞水第1429節 在大夏(3)第536節 洗腦(1)第1302節 我死以後,哪管洪水滔天第952節 公羊學的野望(3)第1313節 賞賜(2)第3節 薄皇后第1493節 手中的牌第696節 爭權奪利第46節 舉薦來的汲黯第842節 顏異的麻煩(1)第111節 彙報第935節 刺史之制(1)第820節 匈奴的絕望與漢軍的幸福第519節 盤算第1291節 崩潰的開始(2)第1417節 天下尚武!第1583節 敲竹槓第1077節 城彼朔方!(1)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727節 進擊的二世祖(3)第491節 爭取支持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59節 微服(1)第1287節 上谷之戰(1)第1233節 威權第1174節 矯正(1)第385節 殺使第1347節 射術的較量(2)第462節 大朝儀(2)第1418節 鹿鳴宴(1)第1271節 英雄豪傑(2)第584節 軍國主義第227節 自以爲是的劉安第1236節 開萬世之太平(1)第692節 制度(1)第553節 繡衣衛改革(1)第1572節 匈奴的第三條道路(2)第588節 新世界(4)第998節 晁錯遇到了對手了第942節 濊人,不存在了第1135節 匈奴的戰略調整(3)第1543節 最後的林胡王(4)第665節 薄世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