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節 歷史中的故事

太原。

漢軍太尉行轅所在。

此時,整個城市,都是一片肅穆。

一個個漢軍士卒,擡着一具具棺槨,莊嚴的走入這座城市之中。

太原的居民,都站立在街道兩旁,注視着這些英靈的歸來。

“想不到,郅都所部損失是如此之大……”周亞夫站在城頭上,看着那一具具覆蓋着黑龍旗的棺槨。

有資格在棺槨上覆蓋象徵漢家的黑龍旗的人,自然都是高級軍官。

шωш•ttκǎ n•¢O

最起碼也是隊率以上。

但,現在,這些棺槨足足有上百具!

換句話說,郅都的軍隊已經殘廢了。

超過一半的高級軍官陣亡,使得郅都所部其實已經徹底的失去了戰鬥力。

除了軍官的損失,士兵的陣亡也高的離譜。

灞上軍幾乎折損了三分之二。

棘門軍折損了一半以上!

哪怕是陌刀兵,也損失超過三分之一。

弓弩兵損失了四分之一。

即使是忠勇軍,也折損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兵力。

這還是漢家的隨軍軍醫團非常給力的原因!

他們救活了至少八百個本來必死的重傷員,還讓兩千多傷員,得到了妥善的救治。

如此可怕的戰損,在漢家歷史上,前所未見!

哪怕是當年的楚漢爭霸時,高祖在彭城大敗。

也沒有這麼慘過!

大抵,也就只有當年亥下之戰的慘烈局面能與河陰之戰相比了。

不過,即使損失如此參戰,但是……

這支軍隊並未被打垮!

反而……

更加悍勇!

那一個個擡着棺槨的士兵,就是這次退回長城境內修整郅都所部。

本來,周亞夫是提議讓太原郡兵擡棺。

但,被郅都所部的將士們拒絕了。

按他們的說法是:吾等要將這些英靈,送歸故里,這是吾等的職責與使命!

“王老,此次,又讓貴家犧牲了……”周亞夫回頭看着自己身側的一位老者,這是一個已經將近九十歲的老人,他微微顫顫的拄着柺杖,望着那一具具覆蓋着黑龍旗的棺槨。

這些棺槨裡,有四具是他的重孫的。

“王氏,當年得蒙高皇帝不棄,許以官爵,世代爲漢家效死,這是本份!”老者望着那些棺槨,沉重的說道:“老朽年九十,生有七子,五子死王事!有孫二十餘,十三人死王事!今又有重孫四人,爲陛下捐軀,這是我王氏一門的驕傲!”

太原王氏,是一個傳承數百年的大家族。

這位老者,更是了不得。

他的父親就是在鉅鹿之戰自殺的秦國名將王離!

王離兵敗後,其子嗣四散,其中,老者這一支,返回了太原祖地。

而自漢興以來,王氏一族,爲劉氏可謂是流盡了鮮血。

當年,太宗皇帝回到晉陽,宴請名單裡,就有王氏。

今上即位後,聽說了王氏的事情,甚至曾經下令,要從王氏族中選一女爲妃。

不過爲王氏家主所拒絕。

事實上,王家若是想攀附劉氏,早在太宗時就可以了。

不過,可能是因爲當年秦國之事,所以王家對於帝王家族,是敬而遠之,不願意捲入那個旋渦之中。

望着這個老者,周亞夫心裡也不由得生出敬重。

他對老者拱手道:“老大人,日後若有難事,可隨時差人來長安尋我……”

老者卻只是笑笑。

他揚起手中的柺杖,道:“老朽已是將死之人,有生之年,能再看到王師,收復九原,已經很滿足了!”

對他來說,九原不僅僅只是一個故土,更是他的故鄉。

他就是出生在榆林塞之中。

他的父親,當時正奉始皇帝之命,鎮守榆林塞。

在九原和榆林還有高闕,都曾經留下過他的父兄的腳印和他的身影。

作爲當年的秦國望族,名門。

老者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密辛和內幕。

當年的秦帝國的滅亡,難道真的只是因爲趙高李斯背叛了帝國?

難道僅憑趙高李斯,就可以摧毀那個曾經如日中天,睥睨世界的帝國?

事實是——爲了一己之私慾,而背叛了帝國的人,遠不止一個趙高李斯。

不然的話,登上皇位的就該是公子扶蘇,而不是胡亥那個大家一眼就看出來的廢物和白癡!

歸根結底,是當時所有人都害怕,扶蘇變成第二個始皇帝。

大家恐懼無比,戰戰兢兢。

也有人覺得,支持扶蘇,未必能有好處,但支持胡亥,卻肯定能撈到好處。

畢竟,胡亥那麼蠢,那麼天真,那麼傻,那麼好忽悠!

於是,扶蘇和蒙恬被出賣了,被拋棄了!

真以爲扶蘇、蒙恬是自己自盡的?

若真是那麼傻白甜,始皇帝也不會中意扶蘇,更不會將長城兵團交給蒙恬了。

老者,始終記得自己的父親臨死前,跟自己說過的話。

“恨啊,吾好恨啊!”

“這些,都是吾罪有應得……”

所以,王氏內部,在這老者的教育下才會涌現出那麼多奮不顧身的子孫後代。

他們難道真的是人人都好戰?

講道理的話,如今的王氏,其實完全可以轉職文官或者乾脆做在家裡,安享太平。

事實是——他們只是在贖罪。

爲祖先犯下的過錯贖罪。

榆林塞一天還在匈奴人手裡,九原城一天還在瓦礫之下,高闕城一日還不爲中國所有。

他們的罪孽就不會消除。

不過,這一場長達數十年的贖罪之旅,似乎即將走向終點了。

王氏曾經做出了錯誤的抉擇,導致了一系列讓王氏悔恨百年的變故。

而今天,這一切的錯誤,都即將被修正了。

歷史,終於重新走回原點。

這讓老者非常欣慰。

終於……終於能有面目去九泉之下見父親、大兄還有那些死不瞑目的長城軍團的叔伯了!

“請丞相代老朽,向陛下問安……”老者拄着柺杖,在家人攙扶下,慢慢走下城頭。

他要去迎接他的孫子歸來了。

都是好男兒啊。

老者還記得他們入伍前的模樣,就跟當年榆林塞裡見過的叔伯們一樣自信,一樣朝氣蓬勃……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低沉悲傷的輓歌,慢慢響起。

周亞夫望着這老者的身影嘆道:“這是一位有故事的長者啊……”(。)

第215節 漢鼎!第1230節 調、教儒家(1)第1595節 戰起(2)第776節 悲慘的烏孫人(1)第100節 網第1191節 權勢、學術、錢(2)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554節 繡衣衛改革(2)第1375節 寶藏第1600節 樓船與遠方第30節 謊言第1419節 鹿鳴宴(2)第1248節 憤怒的軍臣第954節 衆人的心思第139節 負荊請罪第493節 到來第1504節 接班(2)第275節 新思維(4)第185節 暴走的劉德第1411節 河套的開發(2)第579節 視察(1)第1054節 不如草芥第946節 整頓(1)第341節 監國太子第910節 樓船的腦洞(1)第96節 進擊的文青(2)第1129節 撫慰第1143節 團結(2)第565節 風暴(1)第1341節 接觸戰第1159節 連橫(1)第290節 忽悠匈奴人(1)第389節 展示肌肉(2)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1440節 龍城大會(2)第1131節 洗腦第1153節 會議的構想第1125節 南越內附(1)第918節 竇後退政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1444節 歸一(1)第757節 抵達(1)第425節 冬小麥(2)第948節 整頓(2)第653節 伊稚斜的計劃第782節 魔鬼交易(2)第288節 夷狄與諸夏第1491節 深海(1)第1120節 高闕陷落(2)第1499節 兩個任務(2)第932節 廣關(1)第1185節 丟臉第1378節 儒者,可用而不可信第596節 烏孫的狼性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1468節 在安東(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664節 烏恆來使第330節 第二次考舉(1)第784節 烏孫的憂慮第96節 趙胡第176節 周陽由的恥辱日第99節 水軍第11節 包裹着蜜糖的陷阱第529節 擦屁股第680節 主人翁意識第489節 移民(2)第1076節 一漢當五胡(2)第879節 構想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1190節 權勢、學術、錢(1)第795節 動員(2)第1269節 殘忍的匈奴人第89節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第754節 遠航(3)第668節 瘋子?雄主?第642節 廟算(4)第1143節 團結(2)第1569節 攪局者第1545節 不對稱的戰鬥(2)第239節 回長安第133節 志向第369節 無題第625節 大棒在手第588節 新世界(4)第887節 醫學的未來(1)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479節 安東之患(1)第1268節 大戰開幕第1515節 局勢第583節 漢越一體化計劃(1)第980節 戰略欺騙(1)第1189節 明主(2)第320節 敲打第1455節 掀桌子(1)第196節 義婼的變化第473節 中央集 權(1)第215節 漢鼎!第1063節 屠殺(1)第991節 君權與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