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涼神都。
雖然距離元日已經過去了半月有餘,但是元月未出,大涼神都依舊滿是喜慶。
緊趕慢趕,方孝孺終於返回了神都。
看着一街兩巷,孩童們歡聲笑語,方孝孺的心情,似乎又好了一些。
宮中。
女帝早早就收到消息,知道方孝孺今天返回神都,故而早就安排人在宮外等待。
一看到方孝孺,馬上傳召。
她很想知道,自己讓唐燦這個狗東西養馬,這狗東西,是怎麼表現的。
除此之外,他安排嚴立本的事情,也不知道進行了怎麼樣。
……
時間不長,方孝孺步入宮中,在甘露殿見到了女帝,還有高元一。
一見面,不等女帝開口問話,方孝孺朗聲開口:“聖上,臣在高昌,明白了一件事情。”
女帝秀眉微蹙。
這個方孝孺,怎麼感覺腦袋有點不太正常。
“先不說這個,朕讓你辦的事情,你做的怎麼樣。”
“啓稟聖上,臣……有負所託。”
方孝孺沒有任何遮掩,將高昌王都發現的事情,事無鉅細,完完本本的說了一遍。
末了,像是沒有注意到女帝滿臉怒容,自己則是滿臉笑容:“恭喜聖上,實乃一樁好事!”
女帝的拳頭,瞬間握緊,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方孝孺,一字一句:“你說說,有什麼好事兒!”
“是。”
方孝孺答應一聲,不疾不徐:“當時,臣也沒有想明白這件事情。”
“但是等到臣回到鎮北軍大營,冥思苦想一番之後,還真的讓臣想到了。”
“當初,唐燦與臣等分別之際,說了一句話:行了,走吧。”
“這四個字,就是關鍵!”
女帝眉頭皺的更緊了一些,眼神冷漠:“說人話。”
方孝孺不慌不滿,繼續說道:“聖上,今次臣去高昌。”
“那些學子,讓臣明白了一個道理。”
“不要那麼多的廢話!”
“大涼會弱,弱於學子。”
“爲什麼會因爲他們,因爲他們不行。”方孝孺沉聲說道:“當時,臣看到了唐燦眼中一抹嘲諷的意味。”
“本來,臣一度以爲他是在嘲笑大涼。直到後來,才明白,他嘲諷的,乃是國子監那些自視過高的年輕人!”
女滴不置可否,漠然道:“這件事情,你如果是才知道,那朕真的要懷疑當初爲何要讓你出仕了。”
“若非是覺得那些年輕人自視過高,朕何必讓他們去一趟高昌!”
真的是!
女帝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就那麼“行了,走吧”四個字,方孝孺竟然腦袋犯抽。
只不過……
方孝孺卻皺了皺眉,輕聲說道:“那大王知不知道高昌年輕人,爲何弓馬嫺熟?”
這種事情,小孩子都知道。
但是他此時提出來,女帝卻是怔了一下。
方孝孺微微一笑,眉宇間閃過一絲堅決,朗聲說道:“因爲高昌人,從孩提時,變開始練習弓馬,待到成年,自然入如臂驅使。”
“想我大涼,普通人家,孩童自有與長輩一同勞作,成年自有手藝。”
“官宦世家、書香門第,自幼讀書,故而養成了他們眼高於頂的惡習。”
“不對。”高元一輕笑一聲,不衝動:“方公莫不是忘了寒門子弟科舉出仕?”
方孝孺也笑了笑,笑容甚至有些自嘲:“寒門子弟出仕,可是出仕之後,那些寒門,難道不是官宦世家?”
“長此以往,難道就不是書香門第?”
“如此周而復始,那羣年輕人眼高於頂,目中無人的毛病,怎會改過來?”
這一番話說的。
不僅方孝孺眉頭微皺,女帝心中,也生出一陣漣漪。
難道說,這個方孝孺去了一趟高昌,腦袋開竅了?
這個事情,她不是沒有想過。
可是以她的聰明才智,都沒有任何解決問題的思路。
“行了,行了,行了啊!”
方孝孺的情緒,忽然變得有些激動。
“聖上有所不知,當初唐燦剛剛找到臣,商議變法之事的時候,曾經提出過一個設想。”
“要讓大涼百姓,人人讀書識字!”
“聖上!”
“試問,如果大涼百姓人認識字!國子監的學子們,有何自傲根本!憑什麼自視甚高,眼高於頂,視百姓於無物!”
“倘若人人讀書識字,百姓知法懂禮,天下又是一個什麼樣子!”
一番話,擲地有聲!
方孝孺則是深吸了一口氣,緩緩說出最後的結論:“臣這一次見到國子監諸學子的所作所爲,深有感觸。”
“臣覺得,行了,這件事情,可以開始了。”
甘露殿中,無論女帝還是高元一,眼中都寫滿了震驚。
良久。
高元一像是聽到了天大的笑話一樣,“哈哈”大笑了起來。
好半晌,才收斂笑容,冷笑一聲:“你說的輕鬆,如今天下,如何撐得起讓所有人讀書識字。”
“全都讀書識字,誰來耕種,誰來做事?”
“胡言亂語!”
“謝樑王誇獎。”方孝孺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一點都不生氣,反而笑眯眯的說道:“這件事情,我當初也和唐御史說過。”
“而他,也給了我解決辦法。”
“當初想來頗有些荒誕,現在看來,倒像是給我大涼量身定製一般。”
一直沉默的女帝,這時候終於挑了挑眉,輕聲說道:“繼續說。”
“是。”
方孝孺點了點頭,繼續說道:“大涼各縣有縣學,州有州學,國有國子監。”
“這麼多的學子,平日受朝廷供養,讀書免費,衣食無憂。”
“他們所需要做的,只是在學校裡,專心做學問。”
“可就算這樣,每年科舉之時,也並非所有高中之人,都出自學校,另有多人,以民間族學、私塾。”
“究其根本,沒有競爭、沒有壓力,讓他們的日子過的太舒服了。”
“專心做學問,做出來的,終歸只是一些酸腐的儒生。”
“與其讓他們白白受朝廷供養,倒不如讓他們每日讀書學習之餘,爲孩提開蒙。”
“如此,開蒙時,有可溫故而知新,一舉兩得。”
這一番話任何人說出來,都足夠驚天動地。
更何況說話的人,是大涼文官之首,讀書人之中影響力最高的方孝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