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章 電影是奢侈的藝術

關金鵬狠狠的誇讚了一番片子之後,一錘定音道:“這部片子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亞洲DV電影競賽單元完全沒有問題,我甚至可以保證一定能夠入圍。”

正當賀新和寧皓一臉欣喜的時候,老關卻神情有些遺憾的砸吧了一下嘴,道:“其實你們這部片子在調色和音效方面再做的精細一點,然後轉膠,完全可以拿去參加歐洲的電影節。”

“歐洲的電影節?”賀新一愣,下意識道:“導演,您說的是戛納?”

不過說完他馬上反應過來,這個時候報名戛納時間上肯定來不及,又道:“威尼斯?”

關金鵬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新,你現在的眼界真的是高了,動不動就歐洲三大電影節。但你別忘了歐洲不止這三個,還有很多不錯的電影節。”

說着,他推了推眼鏡,語氣變的認真道:“歐洲三大電影節畢竟競爭激烈,就算是報名也不一定能確保入圍,尤其是象小寧這樣的新人導演。所以我建議不妨把起點放的低一些,法國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聽着關金鵬一本正經提出的建議,寧皓的腦子完全是懵的,他原來最大是希望就是能參加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亞洲DV競賽單元,結果話題一下子跳到了歐洲的電影節。這就好比一個新人戰戰兢兢去一家公司面試,原本想得到一份月薪有個兩三千的工作就滿足了,結果那家公司的老闆一看,哇,人才啊!不但把人招進來,還馬上升職加薪,年薪百萬,配房配車。讓人一下子跟不上這個節奏,簡直就像做夢一樣。

想想國內那些名聲鵲起的所謂第六代導演們,大概就除了運氣爆棚的賈科長,他的處女作《小武》當年是入圍了歐洲三大電影節之一的柏林電影節論壇單元,其他的如王曉帥、樓燁、張遠等人,一開始也是從什麼鹿特丹、巴黎、曼海姆-海德堡,還有希臘的什麼電影節等這種國際B類或者C類電影節起家的。

難道自己也能混到這種程度?

這一切對於初次茅廬,一心想成名的寧皓來說,感覺好像幸福來得太快了,反而有點不真實。

賀新在欣喜之餘,卻突然想到了一個現實問題。如今的他早已不再是啥也不懂的菜鳥,剛纔關金鵬口中的調色、音效和轉膠,後兩者倒是難度不大,國內的製片廠都能夠做,但問題就出在調色上。

因爲調色是數字電影的產物,如今數字拍攝在好萊塢逐漸開始興起,比如象《完美風暴》、《玩具總動員》、《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等這些大片都是數字電影。

但是相比傳統的膠片電影,在色彩的還原度和飽和度上,數字攝影機和膠片攝影機的差距很大,數字技術幾乎不可能達到膠片對色彩的敏銳度。

而且在對比度方面,當畫面明暗對比比較強烈的時候,數字電影的暗部細節就會很少,甚至黑乎乎的一片,而膠片電影卻能呈現出非常微妙的細節和色彩對比。

於是便誕生了調色這個電影后期製作的新的行當。就好象膠片需要通過配光來確定一定藝術要求的印片條件一樣。當然作爲新興的高科技產物,調色要遠比配光來的昂貴的多的多!

國內數字拍攝雖然也剛剛開始萌芽,但是目前還缺乏種針對電影調色的人才和設備,拍出來的數字電影一般都是送到美國或者韓國、日本去做調色處理,而且據說價格不菲,從二三十萬的到五六十萬的都有。

比如去年賈科長的那部《任逍遙》,當初也是用DV拍攝的,後來爲了參加戛納電影節,專門拿到歐洲做了調色和轉膠,光這筆費用據說就將近花費了十萬歐元,折成人民幣得八十多萬。

寧皓的這部片子,剛纔在看的時候,故事情節、敘事方式以及拍攝手法,固然讓人耳目一新,但是這只是思想層面的東西,真正要展現給觀衆的,除了演員的表演,技術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DV拍攝的畫質很差,與其說是電影,還不如說是電視。而且由於後期製作的倉促,音效方面也很不好,有很多畫外的雜音,賀新一聽就聽出來那是當時拍攝時老百姓看熱鬧時的交談和議論的聲音。

總的來說這部片子就跟當初他看過的賈科長的那部《小武》差不多,但人家好歹那是膠片。

從關金鵬的房間出來,相比賀新的心事重重,寧皓居然還是一副懵頭懵腦的樣子,一直到進了電梯,才總算活泛過來,一把拉住賀新的胳膊,一臉不可置信道:“阿新,你說咱們這部電影真的能去參加法國的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

“應該能行吧,關導在法國還是有點關係的。”賀新沉吟着道。

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是以介紹第三世界國家電影爲宗旨,展示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優秀電影的國際電影節。

之前賈科長的《小武》和《站臺》曾兩度問鼎最高獎——最佳影片金氣球獎,去年內地導演朱聞的作品《海鮮》也曾摘得過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兩項大獎。

這年頭對於內地很多電影人來說,把片子拍出來,然後送到海外的電影節去參展獲獎,無疑是一條成功的捷徑。

之前就已經有樓燁、王曉帥、張遠、賈科長等人做出了榜樣,只有出了名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按理說越是象這種懷着私心雜念的傢伙,越是拍不出優秀的作品。

不過寧皓顯然是其中的異類,他拍電影的目的就是渴望出名,然後掙錢,而他拍出來的作品卻充滿了他個人的鮮明風格,不愧後世被人稱爲“鬼才導演”。

當然此時這貨還嫩得很,聽到賀新的回答之後,興奮的跟一大猴子似的上躥下跳的。

“不過你也別高興的太早,你剛纔沒聽關導說啊,想去參加電影節,咱這片子還得需要調色,重新做音效,如果真的送到法國去參展的話,還要有英文和法文的雙字幕,最後還得轉膠,你算過這些得要花多少錢嗎?”賀新忍不住潑冷水道。

“呃……”

這時被驚喜衝昏頭腦的寧皓才冷靜下來,扳着手指頭算了半晌,才苦着臉道:“音效如果只是消除一些雜音的話,包括字幕在內,要不了多少錢,大頭還是在轉膠方面,我估摸着少說也得三萬多塊……”

“等會等會!”賀新忙打斷道,“你說轉膠才三萬多塊?有沒有搞錯,光膠片都不止三萬!”

拍了這麼多的電影,這個行情他還是知道的,比如現在用的最多的柯達膠片,一本的市場價大概在1200左右,能夠拍四分鐘。當然轉膠的話,就不存在浪費的問題。

《香火》這部時長97分鐘的電影,大概需要25本膠片,那麼光膠片費用就要達到三萬塊左右。

“哎呦,大哥,你說的是柯達吧?咱們用國產的不就行了,價格最起碼得差一半呢!”寧皓道。

“國產的?”

賀新拍過幾部電影,還真沒見過哪個導演用過國產的膠片。

“樂凱,就保定產的,比柯達起碼便宜一半。”

“質量怎麼樣?”

“呃,這個畢竟一分價錢一分貨,比起柯達來當然要差一點,但是差別不大。”

“別,如果真的要拿出去參展,寧可多花點錢,別爲了省錢整的不倫不類的。”賀新擺擺手道。

之所以要轉膠,是因爲這年頭數字影院的數量極少。賀新剛好前不久剛剛看到過一篇報道,說是全球的數字影院一共才113家,其中美國以59家佔了一大半,中國有13家居世界第二,輪到法國才只有兩家。

雖說數字影院是將來發展的一個趨勢,但中國的13家象徵意義多於實際意義,畢竟現在市面上沒有多少數字電影。就算是《完美風暴》、《星球大戰——幽靈的威脅》這種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電影大片,在發行的時候,也都是轉成膠片的模式,因爲目前全球99%的影院還都是以膠片模式放映。

接着賀新又道:“你剛纔怎麼沒算調色啊,這個可是大頭啊!”

寧皓也是懂行的,一聽頓時哭喪着臉道:“能不能就不調色了,要不然我非賣房不可!”

賀新好歹也算是佔這部片子一半股份的製片人之一,不過現在他也犯愁。之前讓李妙雪拜託春蘭旅館的老闆陶先生聯繫那個小院子的房東已經有消息了。這個房東全家都出國了,這個小院子是祖上留下來的,原本想出租,但一直沒有租出去。經陶先生這麼一提,倒是有出售的意思,卻開出了六十萬的高價。

這個價錢賀新打聽了,確實有點偏高,按照魚山路一帶的正常房價,頂多也就五十萬左右。目前還正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如果到時真的以五十萬成交的話,那麼他現在手頭這點閒錢,加上目前正在拍的《戀之風景》這部戲的片酬全都得搭進去。

不過轉念一想,剛纔關金鵬也就是提了這麼一嘴,即便是真的要參加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現在還早着呢,因爲這個電影節每年都要到十一、十二月份纔開幕。

而且這部片子,雖說他看着不錯,關金鵬也是讚不絕口,但前景如何誰也不知道,倒不如先看看參加完這次香港國際電影節的亞洲DV競賽單元再說。要是反響不好的話,那麼即便拿到歐洲去參展那也是白搭。

兩人坐在匯泉王朝大堂休息區的沙發上,大眼瞪小眼,賀新剛想開口,寧皓倒是先提出來道:“那要不還是先看看這次到香港去參展結果如何,再說?”

顯然無奈之下的兩個窮逼想到一塊兒了,賀新忙點點頭道:“這樣最好,萬一要是能拿到亞洲DV競賽單元金獎的話,我聽說好象還有五萬港幣的獎金呢。”

“那也差老遠,這點錢估計只夠用柯達膠片轉膠的錢。”

寧皓還是遲遲不忘去歐洲參展的機會,對於他來說,絕對是個大好的機會。這貨還是有點不死心道:“真的不能不調色?”

“參加歐洲影展,評獎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把片子賣出去。影展其實本身也是一個電影交易的平臺,而電影畫面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咱們這部片子到時能不能賣出去!將來如果能多賣一個國家,這點後期製作的錢可能就全回來了。”

參加過柏林、戛納電影節的賀新對於這種歐洲影展還算是比較瞭解。象王曉帥、樓燁、賈科長這種的所謂第六代導演,他們的電影基本上在國內都是被禁止上映的,但爲什麼還會有國外的片商投資他們的電影呢?

這可不是什麼無償的國際主義精神,而是因爲他們的電影在國外是有市場能夠賺到錢的。

跟寧皓一樣用DV拍攝的電影,他曾看過兩部,一部是賈科長的《任逍遙》,另一部就是去年在南特三大洲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獎的朱聞的《海鮮》。

《任逍遙》是花了大價錢調色並轉膠的,呈現在銀幕上的畫面跟膠片電影幾乎沒啥差別,而且清晰度更高。

而朱聞的《海鮮》則沒有調色,畫面單調粗糲,跟看電視差不多。

當然《任逍遙》在歐洲的暢銷跟賈科長的名氣和之前取得的成就不無關係,但同樣思想和意境都不在《任逍遙》之下的《海鮮》卻無人問津,這大概就是源自於《海鮮》極其粗糙和失色畫面吧!

同時,《海鮮》在南特三大洲國際電影節上只拿到肯定導演和演員的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男主角,卻跟最佳影片獎失之交臂,恐怕也是因爲這個原因!

“行了,這些煩心事等你在香港拿到獎再說吧。”

賀新重重地拍了一下正一臉喜憂參半的寧皓的肩膀,站起來伸了個懶腰道:“走吧,跟我一塊兒回去吃飯吧。”

“啊?去你丈母孃家啊,我這兩手空空的不太好吧?”

賀新鄙夷的看着他道:“以前每次跟我去蹭飯,也沒見你提什麼東西嘛!”

寧皓忙道:“不是,以前大家都在這邊一起拍戲嘛,當然無所謂。但是現在等於是要上門做客,可不能失了禮節啊!”

第一百六十章 回京日常第二百八十三章 還是自己無能啊!第五百七十三章 無語和遺憾第五百九十一章 恭喜你啊!第七百七十一章 兩道紅槓槓第八百三十七章 約會,看電影第八百五十四章 相得益彰第五百三十三章 投入和相信第五百五十四章 男人的通病第四十四章 來日方長第二十六章 經紀人第四百五十四章 哭戲神器第六百五十九章 女編劇第六百六十八章 東京影展第六百六十五章 《賽車》首映第七十五章 《玉觀音》開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五月第九十二章 採訪(二)第四百二十九章 張奕試戲第三百九十六章 再赴柏林第九百零九章 首映禮第八百十七章 終於卸貨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舒琪感人的記憶力第八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三百三十章 陳大導善意的提醒第七百二十六章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三百七十章 誰是最合適的喬致庸第二百九十六章 果然是好演員第六百六十一章 中國版的《穿普拉達的女王》第七百三十三章 各方反應第六百四十七章 最大的贏家第六百零一章 你跟別的女人開過房?第三章 不合算第四百四十九章 不是誰都成爲呂瀟或者王保強的第八百零九章 不裝了第二百四十二章 小胖子和蕾蕾第八百十四章 每次總是很有想法的徐光頭第八百五十四章 相得益彰第七百五十章 金馬獎(一)第八十三章 實至名歸第一百四十五章 買房就是件簡單的事第六百零七章 下馬威第五百九十八章 票房喜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無極》首映第七百四十三章 闢謠第七百六十一章 偶遇第七百五十七章 都是大IP啊第三百零六章 中西宮廷古典混搭風第一百二十五章 紅姐很無奈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行,沒有理由第八百十章 拼了的宋鐵第六百七十二章 膽小鬼第五百五十八章 薅誰的羊毛這個重要嗎?第五百二十二章 你們男人是不是都是吃在碗裡的,看在鍋裡的?第四百九十一章 刁一男第一百六十九章 冰冰姐真的很神奇第八百二十四章 頒獎嘉賓第四百九十五章 謎底揭曉第五百六十一章 體驗生活的程好第一百六十七章 一頭霧水第九十八章 意外來電第七百四十八章 不行,沒有理由第三百四十一章 片場日常第三百六十八章 Perfect第三百七十一章 我不合適,誰合適第八百零一章 努力的徐光頭導演第四十七章 沒有音樂細胞第二百六十二章 《香火》首映第四百八十九章 患得患失第二百七十四章 從善如流第六十六章 日常第四百十三章 戲瘋子,瓊女郎第五百五十五章 白玉蘭獎第三十八章 紅姐第五百十章 彪悍的丫丫第七十八章 灣灣行第六百三十章 靠譜的監製第三百二十八章 考研建議和八卦第六百九十五章 一隻耳第一百三十三章 體驗生活第八百三十二章白雪的野望第一百十七章 沉默的樓導第八百七十七章 怎麼說?不好說?乾脆不說!第五百八十一章 採訪第四百四十八章 美麗的青藏高原第二百零四章 你又沒人家胖第五百八十五章 填補檔期第四百六十六章 專訪第三百九十六章 再赴柏林第四百八十七章 也許他纔是許文強的最佳人選第二百八十二章 陳導想找你談談第七百九十章 姐姐罩着你第七百九十七章 演員第二百二十五章 意外之喜第四百四十六章 別苗頭第五百九十四章 再忍忍第六百二十八章 投資過億的片子第六百零二章 趁熱打鐵第六十五章 震懾第一百零九章 過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