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反對

沒有人知道這流言從何處傳來,而到今天,龍衛府和黑冰臺也依然沒有追查出最先傳出流言的人到底是何人,又是爲了什麼,故意散播這樣的流言。

這種中傷皇帝的言論,龍衛府和黑冰臺自然不會心慈手軟。更何況,事實到底如何,一直留在咸陽坐鎮的嬴一、嬴騰、馮去疾等人都是很清楚。

正是因爲清楚,而流言出現的時機也實在是太過不合時宜,那個時候胡亥剛剛平定南海,聲望最盛之際。所以,嬴一和嬴騰等人對流言的傳播採取了極爲酷烈的方式。

好在,關中百姓見識流言也不是第一次第二次,更何況在李斯死後,皇帝對李斯的追封以及一應措施,從哪看都不像是皇帝逼死的樣子,信者寥寥。

但是,大秦的幾個重臣卻是很清楚。而朝堂之上對於皇帝同李斯之間的暗鬥以及李斯的死本身就有衆多的疑點可查,所以,這流言信的最多的反而是大秦朝堂上的一衆臣工。當然,明面上自然不會有人會議論。

如果事實真如流言所說那樣,那麼胡亥對李斯,同當初始皇帝對呂不韋,所作所爲是何其相似。甚至比始皇帝猶有過之。

要知道,二世皇帝可是先殺了自己的老師,然後待大權在握的時候再將一手將自己推上皇位的李斯給逼死,事後更是給李斯極盡尊容,李嫉依然爲後,李由更是得任右丞相。

心志和隱忍,相對於始皇帝而言,似乎更甚。

再想到李斯死了之後,胡亥在朝中所言所行,誰都知道。這朝中已經沒有人再值得皇帝如同對待李斯那般忌憚,就連蒙恬也不能。正如今日的幾道詔令一般,皇帝根本沒有同任何人商討過就直接宣詔天下。

不愧是父子。

咸陽宮正殿落針可聞。

坐在殿內羣臣中的胡忠,第一次見識到強盛的大秦帝國朝會,第一次見識到如此富麗堂皇仿若天宮般的宮殿。更讓他敬畏的是,那個似乎比他最小的兒子還要年輕不少的大秦皇帝在滿殿文武中的威儀。

一念能斷萬人生死,一念能讓草雞變鳳凰。

“那好,既然諸位愛卿沒有異議,那朕就來給朕的御史大夫解釋一番。來。頓愛卿,你上前來。”對這樣的場景,胡亥早就有所預料,能說諍言和能做諫臣的人,在華夏數千年的歷史上本身就很好。

難得。如今的大秦還有一位。

頓弱並沒有矯情,舉步來到胡亥身後,躬身一禮,不再言語。

“這是朕命龍衛府花費了三日時間做好的大秦地圖,愛卿可看出有何不同?”胡亥摸摸下巴,盯着地圖頭也不回的道。

說實話,這幅地圖讓胡亥很滿意。至少目前是這樣。

頓弱瞅了一眼地圖,躬身一禮:“回陛下,多了四郡之地。”

“還有呢?”

“回陛下,恕老臣眼拙。”

“。。。”胡亥臉上的笑容不由一僵。

“好吧。頓愛卿年紀大了,朕可以理解。”胡亥乾笑兩聲,伸手接下自己腰間的軒轅劍,拿在手中。揮舞着在巨幅地圖上揮斥方遒起來。

“這裡是羌族和月氏領地,這裡是狼居胥山。嗯這裡是西遼河,這裡是呼倫貝爾湖,這裡一直到這藍色的區域就是海了,這片廣袤的地方,愛卿可看出什麼?”

“回陛下,這些地方,距關中近則數千裡,遠則萬餘里!”

“。。。”

“東胡百姓歸附大秦,原本東胡領地愛卿以爲該如何?”胡亥深吸一口氣,控制自己不要讓手中的軒轅劍不要不小心砸到頓弱頭上。

他卻不知道,殿中羣臣看到胡亥解下腰中長劍可是都嚇了一跳,生怕胡亥直接就在這咸陽宮正殿內一怒拔劍把頓弱給砍了。

“回陛下,繼續交予東胡百姓放牧養馬即可,爲何要建城?”頓弱一臉本該如此的表情,看白癡一樣看着胡亥反問道。

“你……”胡亥氣急。

難道這老兒真的要自己在這咸陽宮正殿內當着胡忠的面說設郡是爲了圈住大片的土地,土地下面都有海量的礦物。建城是爲了能夠長久的佔據這片土地,順便讓東胡人跟匈奴人殺的你死我活?

“陛下息怒!”

馮去疾、嬴騰等人齊齊起身高聲道。

“你退下吧,頓愛卿,朝會之後來書房見朕,朕再好好同愛卿探討一二。”胡亥發現這樣的事情還真不好在大朝會上討論,只能退而求其次。

“老臣遵旨!稟陛下,望陛下三思!”頓弱躬身一禮,隨後補充了一句。

“呵呵,兩位丞相、各府愛卿朝會之後同來議政堂,再議此事!”

“喏!”

……

頓弱這一糾結,讓胡亥沒有了繼續就設郡以及建城之事在這大朝會上討論個結果出來的想法。他發現,有時候自己還是想的太簡單了。

確實,這個時代不似後世,任何一個以往從不曾注視過的旮旯裡都可能引發一場戰爭、引起兩國無休止的口水仗。

看來觀念還有待改變啊。

連頓弱這樣的老臣都認爲內蒙古、東北平原那一塊是蠻荒之地,更不用說普通的大秦百姓了。

“胡忠何在?”

“偉大的皇帝陛下,您的僕人胡忠聽從您的召喚!”

胡忠先是一愣,隨即一溜煙從坐席中奔出來,匍匐在胡亥腳下,看樣子似乎還有要親吻胡亥鞋子的意思。

“平身吧。”胡亥退後兩步,躲開胡忠要親吻自己鞋子的舉動,笑着道。

不知道爲什麼,每一次看到莫乎爾這樣的異族人穿着大秦袍服,使用着草原遊牧民族和大秦混雜的禮儀,都能讓他心情莫名的好上不少。

自己做的是不是有點太沒有人情味了呢?

定了定心神。

“東胡百姓將會劃爲兩部,徵召二十萬東胡百姓回到大遼河畔,成爲內蒙郡人;剩餘東胡百姓則是跟隨你常駐平夷郡。兩郡所建之城,就交由東胡百姓了。愛卿以爲如何?”胡亥和聲問道。

“偉大的皇帝陛下,您的命令就是東胡子民的使命,您的東胡子民願爲您赴死!”

“”

胡忠現學現用的能力,確實不錯。

“你很好。”胡亥緩步上前,拍拍胡忠的肩膀。

“平夷郡多半爲匈奴之土,其中應當還有爲數衆多的匈奴部落,愛卿可領部落騎兵徵召匈奴人築城。若是徵召朕的東胡子民築城,則依照朝廷法度按月撫卹糧食和銅幣,朕會命尚坊告知愛卿。

然匈奴人雖然被朱雀軍大敗,但賊酋冒頓仍在,日後必會反撲,愛卿需當心。當然,朕也會命太保大人九原軍北上平夷,圍剿匈奴蠻夷,然九原同平夷郡相距甚遠,大軍輜重難行,愛卿切莫大意,可不要讓朕失望纔是。”

匈奴反撲,這在胡亥看來是必然的。而九原軍更不可能衝殺在對陣匈奴的第一線。九原軍出現的時機也只能靠蒙恬自己把握,想來蒙恬此刻已經知道自己新設四郡尤其是平夷郡的目地了。

不過這些話,胡亥要跟莫乎爾說清楚。遊牧民族崇尚強者,同樣也不喜歡拐彎抹角。正好胡亥也不喜歡拐彎抹角,一些可能出現的情況說在前面,莫乎爾心中有數纔會更加盡心爲大秦辦事不是?

“偉大的皇帝陛下,您的僕人胡忠謝您的恩賜!您的僕人一定會讓匈奴人爲偉大的皇帝陛下建造一座偉大的城池,送給偉大的皇帝陛下。”

果然,聽到胡亥的話,莫乎爾再次匍匐在地感激涕零。

任何事情,有了對比,就有了正反教材。顯然,此刻的大秦同先前奴役東胡一族的匈奴人相比,誰是正方,誰是反方不言而遇。

“朕會命九原定期給愛卿平夷郡運送糧食和鹽巴等物,愛卿有何所需,儘可告知坐鎮九原的太保大人。朕會命太保大人全力相助愛卿。至於平夷、安侯、呼倫貝爾三城,朕同愛卿就以五年爲期如何?五年之後,朕會北巡新設四郡,若百姓安生,衣食無憂,朕會重重有賞。”

胡亥再次對着莫乎爾拋出一個大餡餅。

……

莫乎爾心滿意足的退下了,也許這就是所謂的被人賣了還在替人數錢。

胡亥走上玉階,俯視着殿中羣臣。

“命太僕府即刻遣人前往九原,將一應東胡馬匹無論老弱病殘登記造冊。朱雀軍所獲之匈奴戰馬,挑選良馬配給九原軍,至於數幾何,太僕依太保大人所需即可。

平夷將軍李信明日跟隨胡忠回返九原,朱雀軍五千兵將同行。十萬平夷軍需在三月內抵達呼倫貝爾湖,籌建黑龍江郡。

蒙雲抽調九原軍五萬騎兵,護送二十萬東胡百姓北上,籌建內蒙郡。同樣以三月爲限。青龍將軍徐闖待到青龍軍回到咸陽之後,即刻領軍北上,籌建遼寧郡。

上計府、治粟內史府、宗正府遴選官吏,抽調糧食輜重和軍械,龍衛府和黑冰臺先行遣人進入新設四郡,繪製地圖,爲大軍進入做好萬全準備。四郡所有之新建城池,盡皆以五年爲期,不必急於求成。”

“臣等遵旨!”

第39章 天下大勢第105章 這是忠告!第37章 兵臨湟溪關第128章 一觸即潰第56章 十二親衛第102章 玄武利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191章 試射第157章 老卿出馬第51章 灞宮第47章 黑衛,俸祿第8章 攻城第204章 王巖的烏龍第287章 兩詔天下驚第23章 騰蛇軍第294章 灞宮陰陽第158章 白駒過隙第17章 審之,用之?第144章 人禍第25章 尉繚第32章 敗亡第249章 會師,出京第139章 血與火的戰場第202章 倒戈第17章 陳縣第264章 田仁入閣第27章 尉繚相助第32章 除夕夜第186章 老謀深算馮去疾第15章 李斯第148章 樊雨,秦天第249章 尉僚之策第100章 廝殺起第45章 淮河兩岸第3章 流言第78章 流言第46章 范增第229章 撤兵第87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三)第43章 土地之議(一)第232章 戰第306章 聖道之劍軒轅第19章 紫薇帝星明第212章 湖中小樓第278章 歸程第86章 流言止於智者第152章 第一強軍第3章 玄鳥在行動第16章 報復第203章 虎賁西行第181章 建設兵團第22章 教習第243章 召見第145章 畜生五十二章 項羽破營二第76章 神邸和草雞第102章 你很好第206章 不寒而慄的猜測第2章 遼陽郡中第20章 城下變幻大王旗第111章 馮鬆第201章 小產和急報第56章 十二親衛第14章 咸陽第278章 鼓勵生育和東胡牧邊第262章 神秘女子第172章 蒙恬致仕第56章 搶灘登陸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73章 上蔡首戰第277章 巡狩莎車城第244章 嫉妒第9章 黃雀現(下)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43章 腄縣第93章 河西郡和安南郡第235章 平衡之道第23章 南越來人第22章 教習第169章 任後人評說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108章 人頭小山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116章 王綰第140章 岌岌可危第112章 他,是個好皇帝!第273章 呂雉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180章 第三方勢力第32章 河西攻略第89章 誅殺殆盡第122章 朕,喜歡你!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171章 雪中咸陽第190章 南越風雲(一)第125章 河西遇襲第264章 教訓第110章 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