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金城郡,文聘程銀就等着馬超呢!這是以合圍的姿態,迫馬超入南安郡,過南安,入天水,便可直達漢中!根本不會給馬超別的想法,要知道在金城郡之後,程銀早已封鎖了金城至會寧之路,就算他突破了防線,也會被阻於靖遠和漢陽!

“不可走了馬超!”

文聘和程銀高舉手中的劍,三軍吶喊,卻是隻圍不擊,但這聲音已然足夠,馬超逃亡之人,早已成爲驚弓之鳥!

“少將軍,走這裡,文聘部要想阻擊,必須要急行軍一個時辰,有這一個時辰,我們已經過了金城!”

“好,所有人聽令,快馬而過!我們衝出去,只要衝過了這裡,董杭就再也追不上我們!”

雖然他們經過一戰以後,已經很累了,可是眼下是生死一線,只能拼盡最後的精力,換得他們惟一的生機。

“報,馬超已領着殘軍走了南安道。”文聘手一揮,報信官直接退下。

“程太守,我們該走了!”文聘拱手一拜!

“後會有期,文將軍!”

正好,大軍下山,董杭並沒有下車駕,就在這車駕之上,和程銀遙遙一禮!

“恭送大都督!”

董杭轉頭,大軍分出一道,那是李儒蘇烈押着馬騰,他們要走祖厲回長安!要走的還有關羽!

關羽已經和董杭在烏鞘嶺說過了,西涼之戰已經結束,他要回洛陽了!

“大都督,末將告辭,他日長安再見!還有諸位,後會有期!”

“雲長保重!”

“關羽,我們可還沒有分出勝負呢,你可不能先被敵人斬殺了!”龐德拱手一禮。

“放心,天子不是馬上要大婚了嗎,到那一日,我們就在長安比一比。”

“一言爲定!”龐德大笑。

“雲長保重!”董杭同樣笑道。

“大都督也保重,關羽走了!”關羽調轉馬頭,向着祖厲飛馬而去。

董杭嘆氣,關羽,忠義之人!對劉備始終如一爲終,和自己徵西涼,明知做爲人質,還盡心盡力,斬樑興,破馬騰,爲大義!

天下第一義士,竟不能爲自己所用!

“大都督,爲何不留下關羽?”楊書問道。

“道不同,何必強人所難,可惜,這忠義之人,不能爲我所用啊!”董杭嘆了口氣,轉身進入車駕。

“只是不知道,將來若是敵對的話……”

最後一句,似乎誰也沒有聽清楚……

“出發!”宋憲傳達着董杭的軍令!

大軍緩行,保持着壓迫馬超逃亡的姿態,卻追而不攻!

“傳命,每日晝行夜伏,入夜就紮營!”

“是,大都督!”

董杭纔不急呢……

十日後,長安!

人未押到,但大勝的消息已經傳回來了,朝堂之上,董卓揚眉吐氣,讓那些準備看笑話的百官公卿全都不敢吭聲!

“稟陛下,相國,涼州城已破,西涼之地已盡歸王化,馬騰被押,馬騰之子馬超領着千騎逃亡,大都督現在正引軍追擊!”

“他現在到哪兒了?”

“稟相國,大都督已從金城入南安,走的是南安道。”

“好!”

“相國,大都督這是要領兵進益州嗎?”劉焉之子劉範一愣,趕緊出列!

嗯,劉焉之子劉範劉誕正是在朝廷任職,劉範爲左中郎將!

要知道,董杭可領着十數萬大軍呢,這是明着追擊馬超,其實是圖謀益州啊!

“大都督這是要把西涼殘部斬盡殺絕!”董卓說道。

“相國,我父可是一直忠於朝廷的,十萬大軍如果貿然進入……”

“相國三思,萬不可讓大軍進入益州!”

……

百官公卿都在勸啊,這有的的確是在真的保益州,另外的則是怕董杭再得益州,這西涼之地都已經被董杭打下來,估計以董杭的智慧,西涼之地已盡握在手中了吧。

這一點,百官公卿是深有體會,看看長安的周邊吧,董杭雖不在,可是談論董杭者,卻是數不勝數。

“稟相國,大都督入不入益州,並不是由大都督決定的,而是益州牧劉焉不能收留馬超!這是由益州牧決定的。”賈詡奏道。

“諸位聽懂了吧!”董卓說道。

王允和他的學生們相互看了看,這心中啊,就又有主意了。

下朝以後,王允府。

“老師,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能有什麼看法?董杭以追擊馬超的名義,實則是圖謀益州,這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試問,馬超又怎麼能從他大軍的包圍中逃脫,若真能逃脫,那隻能說明董杭根本沒有領軍之能,你認爲董杭是沒有領軍之能的那種人嗎?”王允說道。

“從他襲渙城,圍莫山,破望縣,亡張義,在徵西之戰中,又恩威並用,一打一撫,讓西涼八部土崩瓦解,打的馬騰十萬大軍只餘五千騎!”

шшш¸ тTk ān¸ CΟ

“你說的不錯,若這樣的人沒有領兵之能,我想天下能勝董杭的,也只有那麼數人而已,所以這馬超也必定是被董杭放走的,他就是要這樣的藉口,帶兵入益州。”

“若董杭真得了益州,那涼州益州豈不是都會落入董杭的手中,橫跨涼益二州,那天子當政之日將遙遙無期。”孫恆嘆道,這越和董杭鬥,越覺得心驚,現在他甚至有這樣的一種感覺,董卓掌控朝廷都可怕,可怕就是像董杭一樣,他甚至比董卓還難纏。

最主要的是,董杭可有平天下之志,試問,這種志向應該是天子該做的,而董杭卻幫天子做了,這意味着什麼……

“未必!”王允說道。

“老師何意?”

“董杭即然想要益州,給他又何妨,就算馬超入了益州,董杭也會謹慎行事,他必不會輕進,所以我們就幫他一把,讓他有足夠的藉口,並且不顧後果的打進益州,讓劉焉給我們拖住董杭的大軍,我們纔有足夠的時間在長安起事,另外董杭如進益州還有一樁好處。”王允笑道。

“老師,什麼好處?”

“蜀道難進,同樣的,蜀道也難出!只要扼漢中要道,就會將董杭困在益州。而到那個時候,只要朝廷被我們掌控,那董家將失去奉天子令諸侯的優勢。還政於天子之日,可期。”

“高!”孫恆嘆道。

“可是老師,長安現在都是西涼軍,我們怎樣翻盤?”

金城郡,文聘程銀就等着馬超呢!這是以合圍的姿態,迫馬超入南安郡,過南安,入天水,便可直達漢中!根本不會給馬超別的想法,要知道在金城郡之後,程銀早已封鎖了金城至會寧之路,就算他突破了防線,也會被阻於靖遠和漢陽!

“不可走了馬超!”

文聘和程銀高舉手中的劍,三軍吶喊,卻是隻圍不擊,但這聲音已然足夠,馬超逃亡之人,早已成爲驚弓之鳥!

“少將軍,走這裡,文聘部要想阻擊,必須要急行軍一個時辰,有這一個時辰,我們已經過了金城!”

“好,所有人聽令,快馬而過!我們衝出去,只要衝過了這裡,董杭就再也追不上我們!”

雖然他們經過一戰以後,已經很累了,可是眼下是生死一線,只能拼盡最後的精力,換得他們惟一的生機。

“報,馬超已領着殘軍走了南安道。”文聘手一揮,報信官直接退下。

“程太守,我們該走了!”文聘拱手一拜!

“後會有期,文將軍!”

正好,大軍下山,董杭並沒有下車駕,就在這車駕之上,和程銀遙遙一禮!

“恭送大都督!”

董杭轉頭,大軍分出一道,那是李儒蘇烈押着馬騰,他們要走祖厲回長安!要走的還有關羽!

關羽已經和董杭在烏鞘嶺說過了,西涼之戰已經結束,他要回洛陽了!

“大都督,末將告辭,他日長安再見!還有諸位,後會有期!”

“雲長保重!”

“關羽,我們可還沒有分出勝負呢,你可不能先被敵人斬殺了!”龐德拱手一禮。

“放心,天子不是馬上要大婚了嗎,到那一日,我們就在長安比一比。”

“一言爲定!”龐德大笑。

“雲長保重!”董杭同樣笑道。

“大都督也保重,關羽走了!”關羽調轉馬頭,向着祖厲飛馬而去。

董杭嘆氣,關羽,忠義之人!對劉備始終如一爲終,和自己徵西涼,明知做爲人質,還盡心盡力,斬樑興,破馬騰,爲大義!

天下第一義士,竟不能爲自己所用!

“大都督,爲何不留下關羽?”楊書問道。

“道不同,何必強人所難,可惜,這忠義之人,不能爲我所用啊!”董杭嘆了口氣,轉身進入車駕。

“只是不知道,將來若是敵對的話……”

最後一句,似乎誰也沒有聽清楚……

“出發!”宋憲傳達着董杭的軍令!

大軍緩行,保持着壓迫馬超逃亡的姿態,卻追而不攻!

“傳命,每日晝行夜伏,入夜就紮營!”

“是,大都督!”

董杭纔不急呢……

十日後,長安!

人未押到,但大勝的消息已經傳回來了,朝堂之上,董卓揚眉吐氣,讓那些準備看笑話的百官公卿全都不敢吭聲!

“稟陛下,相國,涼州城已破,西涼之地已盡歸王化,馬騰被押,馬騰之子馬超領着千騎逃亡,大都督現在正引軍追擊!”

“他現在到哪兒了?”

“稟相國,大都督已從金城入南安,走的是南安道。”

“好!”

“相國,大都督這是要領兵進益州嗎?”劉焉之子劉範一愣,趕緊出列!

嗯,劉焉之子劉範劉誕正是在朝廷任職,劉範爲左中郎將!

要知道,董杭可領着十數萬大軍呢,這是明着追擊馬超,其實是圖謀益州啊!

“大都督這是要把西涼殘部斬盡殺絕!”董卓說道。

“相國,我父可是一直忠於朝廷的,十萬大軍如果貿然進入……”

“相國三思,萬不可讓大軍進入益州!”

……

百官公卿都在勸啊,這有的的確是在真的保益州,另外的則是怕董杭再得益州,這西涼之地都已經被董杭打下來,估計以董杭的智慧,西涼之地已盡握在手中了吧。

這一點,百官公卿是深有體會,看看長安的周邊吧,董杭雖不在,可是談論董杭者,卻是數不勝數。

“稟相國,大都督入不入益州,並不是由大都督決定的,而是益州牧劉焉不能收留馬超!這是由益州牧決定的。”賈詡奏道。

“諸位聽懂了吧!”董卓說道。

王允和他的學生們相互看了看,這心中啊,就又有主意了。

下朝以後,王允府。

“老師,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能有什麼看法?董杭以追擊馬超的名義,實則是圖謀益州,這明眼人一看就能明白,試問,馬超又怎麼能從他大軍的包圍中逃脫,若真能逃脫,那隻能說明董杭根本沒有領軍之能,你認爲董杭是沒有領軍之能的那種人嗎?”王允說道。

“從他襲渙城,圍莫山,破望縣,亡張義,在徵西之戰中,又恩威並用,一打一撫,讓西涼八部土崩瓦解,打的馬騰十萬大軍只餘五千騎!”

“你說的不錯,若這樣的人沒有領兵之能,我想天下能勝董杭的,也只有那麼數人而已,所以這馬超也必定是被董杭放走的,他就是要這樣的藉口,帶兵入益州。”

“若董杭真得了益州,那涼州益州豈不是都會落入董杭的手中,橫跨涼益二州,那天子當政之日將遙遙無期。”孫恆嘆道,這越和董杭鬥,越覺得心驚,現在他甚至有這樣的一種感覺,董卓掌控朝廷都可怕,可怕就是像董杭一樣,他甚至比董卓還難纏。

最主要的是,董杭可有平天下之志,試問,這種志向應該是天子該做的,而董杭卻幫天子做了,這意味着什麼……

“未必!”王允說道。

“老師何意?”

“董杭即然想要益州,給他又何妨,就算馬超入了益州,董杭也會謹慎行事,他必不會輕進,所以我們就幫他一把,讓他有足夠的藉口,並且不顧後果的打進益州,讓劉焉給我們拖住董杭的大軍,我們纔有足夠的時間在長安起事,另外董杭如進益州還有一樁好處。”王允笑道。

“老師,什麼好處?”

“蜀道難進,同樣的,蜀道也難出!只要扼漢中要道,就會將董杭困在益州。而到那個時候,只要朝廷被我們掌控,那董家將失去奉天子令諸侯的優勢。還政於天子之日,可期。”

“高!”孫恆嘆道。

“可是老師,長安現在都是西涼軍,我們怎樣翻盤?”

“能助我們殺董卓的只有一人!”

“老師說的是呂布?”

“正是呂布,也只有他殺了董卓,長安才能盡歸於我們手中,要知道守長安的都是呂布的舊將,雖然現在長安兵權都是董杭的手中,但是惟有呂布才能號令這些人。我觀察了很久了,不論是董卓還是董杭都在防着呂布,所以呂布此人,可用。”

“對呀,老師,用呂布殺董卓,也可以免除了老師要獨霸朝政之嫌。”孫恆目光一凝。

“明白了吧,雖然董卓現在在天下人面前表現的忠義,可是他一旦身死,那西涼軍必然土崩瓦解,董杭遠水難救近火,我們雙管齊下,大事必成。”

第一百五十二章 救救孩子吧!第三百八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一章第三百零一章 巾幗不讓鬚眉(五)第七章 大局已定第五百二十九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破十二寨第一百二十六章 都去戰場第三百五十六章 益州之局第三百六十九章第三百六十八章第五百二十八章第四百九十八章第一百三十八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第二百八十三章 晚上的行動第三百零九章 夫欲取之,必先予之(四)第五百一十二章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二百零八章 五世同堂的構想第三百四十八章 你在哪裡,哪裡就是家第四百六十六章第四百四十四章第八十二章 全兵皆民第三百七十章第五百三十一章第五十章 無恥的推理第三百三十九章 破釜沉舟(六)第四百零四章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收第一百七十二章 打虎親兄弟第一百七十九章 黑夜中的戰(四)第三百八十五章第十章 這些人該殺!第二百二十八章 荀攸一計平八城(一)四百三十六章第三百九十九章第五百二十三章第二百一十章 風雪夜(一)(二合一)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一個年第四百一十二章第四百零二章第三百零五章 就你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前線(二)第三百三十四章 破釜沉舟(一)第三百八十四章第一百一十七章 你師兄師弟叫什麼?第六十一章 下一個目標第二百三十八章 漏網之魚第一百五十九章 論罪當斬第四百三十九章第一百九十一章 雪人第三百九十二章第二百二十六章 親賢第一百五十六章 關口第四百三十九章第四百六十八章第二百八十四章 攻破十二寨第四百一十章第九十一章 僅此而已第二十章 我就要娶她做側妻第三百七十八章第三百五十三章 長安盛景第五百零六章第四百三十章第九章 決策第七十九章 離間計第一百零七章 官道第四百九十二章第三百零七章 夫欲取之,必須予之(二)第三百一十四章 夜話(二)第二百六十一章 雙喜第一百九十七章 開宴第七十七章 一人一馬第三百六十一章 張魯求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家成別人的了第一百一十章 王允又作死了第二十四章 全部處死第二百六十二章 王允和呂布第三百六十六章第三十二章 遠慮與近憂第三百二十四章 和崔琰同行第二百八十五章 給你們講個故事第三百四十四章 盡收第二百三十二章 馬騰之敗(二)第五百零六章第三百八十三章第四百二十八章第二百七十四章 愉快的十日第九十七章 還活不活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八章 你的命是我的!第三百四十一章 破釜沉舟(八)第十章 這些人該殺!第三百章 巾幗不讓鬚眉(四)第三十九章 兵源第三百六十七章第四百七十五章第二百三十二章 馬騰之敗(二)第四百八十三章第四百二十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