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河東河東(一)

“無妨,只是兩匹馬,縱養死了,我亦賠得起。”劉昌郝說。

“也不易能死……”孔押司繼續說:“兩匹馬,是我刻意挑來,其乃河北所養之馬,是契丹馬,最怕的是從西南那邊運來的川馬(包括滇馬、西川馬、藏馬),養幾年能有一半死掉。次之是吐蕃馬(河湟馬),亦不大好養。党項馬稍好養一點,亦不大耐中原氣候。最好養的便是契丹馬種。”

馬按照大類得分爲乘馬,就是宋朝百姓所說的戰馬。次之是馱馬與挽馬,馱馬是負重馬,挽馬是拉貨或耕田的馬,在宋朝,馱馬與挽馬劃分得不大清楚,且,有用來拉貨的,但即便有挽馬,因爲馬貴,也沒有多少百姓用之耕地。

朱三他們下去,僱傭的多是馱馬,奔跑速度還行,本身比乘馬便宜,好的不過二十幾貫,差的只要十幾貫,當然,租費也會隨之便宜。

孔押司所說的幾種馬,全是乘馬。

“謝過押司。”

劉昌郝看着兩匹馬,似乎比朱三他們騎的馬還要稍稍矮小。不過契丹馬便是蒙古馬,體型不是太高大,然其能吃苦耐勞,也易養。但不能以爲它們易養就能隨便養,那養得不好,還會死,劉昌郝又問:“孔押司,馬吃何飼料,平時有何注意事項?”

孔押司說了一些相關的飼養注意事項,隨後連飯都沒有吃,便離開了。劉四根與曹錄事胡思亂想,其實孔押司真沒有拿多少劉昌郝的好處,主要是李闊海欠了劉昌郝的情份,以及劉昌郝本身的“才情”。

前面替劉昌郝辦好了事,後面卻送來兩匹馬,不但掃了他自己的面子,多少也掃了劉昌郝的面子,讓孔押司頗有些不大開心。

劉昌郝繼續看着馬,苗苗也看着馬,劉昌郝摸了摸,兩匹馬溫順地用舌頭舔了舔他的手。

“我是一級德魯伊唉。”劉昌郝想起來了,苗苗也要摸,劉昌郝將她抱起來,苗苗大着膽子摸了摸,發出銀鈴般地笑聲。能讓她摸,就是好馬……不讓她摸,則不是好貓。

劉昌郝將馬牽到山溝,山溝有一些雜草,有的馬吃,有的馬不吃,劉昌郝對秦瓦匠說:“眼下是雨季,須立即建馬棚。”

保馬法執行了很長時間,秦瓦匠懂的,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帶着人去建馬棚。

劉昌郝又將韋小二他們叫來說:“這段時間,你們傍晚時,皆抽出空閒,學騎馬。”

它是孔押司說的,馬主要是吃草,對劉家來說沒問題,反正過幾個月,山上苜蓿漸漸長大,僅是兩匹馬能吃多少苜蓿,餘下便是少量精飼料,麩皮搭配一些粟子黍子,少許鹽,冬天喂乾草,若是捨得,放一兩個雞子,煮熟了切碎給它們吃。

似乎豆枯效果也不錯,李闊海開始送豆枯到馬場,馬場的人也不大放心,但李闊海說了,須用文火蒸上近半個時辰,控量餵食,又給了一些好處,馬場的人才大着膽子嘗試。幾個月下來,餵過豆枯的馬,明顯比沒有喂豆枯的馬要健壯不少。因爲如此,李闊海又與駱駝岡馬場的人談好了交易,定期提供一定數量的豆枯給他們。

它們是乘馬,平時抽空要溜一溜,千萬不要整天關在馬棚裡。對於劉家來說同樣沒問題,反正山灘面積很大,不大了騎着它們跑上一圈。

對於普通人家,保馬法可能是一項弊政,簡單的,誰捨得用它們來乾重活?

即便能幹重活,養十幾年必老死,也不大划算。但對於劉家,不算是弊政。有了馬,以後出行會十分方便。那些人出行,主要是劉昌郝自己,韋小二、武兆麟。

繼續忙碌,先是去信陽軍的方波回來,不算快。

如劉昌郝家山塘有礦,劉昌郝不能標註劉樑村與山塘,說不清,但在地圖上標準了烏頭渡草市,黑水河,以及這一帶的崗陵,這樣還找不到,那也不要做牙人了。而且這兩個皆是幾千萬噸巨儲量量級大礦,也不要全部找到,只要找到一個便足夠了。方波去了信陽軍後,持着地圖,不久便找到了。不是找到便能開採的,沾到了礦,在宋朝也說不清楚。

先估算它的開採成本,包括開採難度與深度,然後請當地人開採,再讓他們將礦石運到船上,由各牙人付錢,然後押船回來。方波也大約說好了價格,不過得回來確認一下。

劉昌郝看着手中的礦石,辨認許久,說:“二郎,就是它。”

派人下去,會有用費,買一石用費是那麼多,一百石還是那麼多,反正以後會用上它,用量也不少,劉昌郝便買了一千石。

方波遲疑一下說:“劉有寧,我們用費並不多,運費亦有限額,然其硬度大,開採難度高,且恐場務將其當藥材徵稅。你家最好派一人隨我一道前往。”

珍珠岩硬度是比較高。

不但開採難度大,所經過的水路,河流皆不是太寬闊,許多地區比較偏僻貧困,則意味着各個場務胥吏會膽大包天。

正規交過稅肯定不行,只好給一些好處費,同時還要考驗方波的嘴皮能力。那麼回家報賬,多半看不到相關的朱鈔,一旦用費多,方波說不清楚。

“二郎,多者幾何?”

“數量越多,成本越低也,若是千石,多者,我估計每石不過八百文。”

“縱是八百文,亦比藥鋪裡便宜,一旦至藥鋪,往往一斤須幾十文錢,且汝爲八百緡錢貪墨乎?”

方波小心是沒錯的,終有瓜田李下之嫌,但他縱貪,也不敢貪得多,派人過去,方波想貪,貪得又少,依然看不出來,不如做得漂亮一亮,全部交給他處理,劉昌郝說:“我即用你們,須相信你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我非是擔心你們貪拿,而是水上,且是淮水,兇險實多,須注意安全,切記一條,船萬萬不可超載也。運費稍多無妨,亦須請經驗豐富之船伕。”

在岸上快,上了船,開始兜了,先下溮水、淮水,從正陽鎮轉入潁水,在蔡口鎮轉入蔡水,再轉入潩水,別看它是離京城最近的,然而上了水路,七兜八兜之下,多是逆流而上,許多河流又比較湍急,反而是最困難最危險,也是成本最高的旅程。

“無妨,幾年前,我亦去過信陽買花木,故三郎他們託我去信陽,我對這段路程並不陌生也。”

還有馬的問題,許多河流不大,不能行駛大船,馬不能上船了,只好在京城買一匹馱馬,到了當地賣掉,可能折上幾貫錢,但幾貫錢無所謂了,隨後人上船,押船回來。

不能帶現錢去信陽軍,不過劉昌郝在邸店裡存了不少錢,他拿來六百緡錢契條,讓方波去邸店取錢,然後去便錢務換便錢,帶着便錢去信陽軍。

…………

“其是莊稼,”謝氏心痛地說。

www▪Tтkā n▪¢ O

翻耕到了尾聲,幾十畝租戶地的作物劉昌郝也未要,全部翻耕下去。

“阿孃,雖是莊稼,然其耗地力,地力不足,瓜與花皆長不好。”劉昌郝一邊說着一邊注視着謝四孃的臉。主要是看她的氣色,最後一趟甜瓜,劉昌郝去了京城,與馬大夫做了一些交談。

馬大夫有的做法很科學,特別是他所說的針炙與藥湯雙管齊下,深得劉昌郝贊同。不僅這兩樣,馬大夫還用到了藥浴與食療,幾乎是四管齊下對謝四娘進行着治療。

有的,劉昌郝認爲不大科學,如他所說的草木始發,陰下陽上季節,可能中醫裡是有一些類似的說法。但謝四娘病拖得太久,早治早好,而不是等什麼季節。

人家是神醫,不能置疑人家的說法,劉昌郝換了一種委婉的說法,對馬大夫說,我家條件簡陋粗樸,阿孃生活又質樸,捨不得吃穿,因此我想讓我阿孃留在京城多看一段時間。

不怕花錢,留在他醫館裡看,那肯定是最好的,並且謝四孃的病確實很難纏,馬大夫同意下來,於是又拖了二十餘天,幾乎看了兩個月,才讓謝四娘回家。

但是讓劉昌郝看,依然什麼也看不出來。只能說蓋氏經過漫長的冶療,病確實康愈了。

謝氏又看牡丹,是必然,它可能會成爲劉家未來最重要的收入,看了一會:“是死了不少。”

現在未死或未枯萎的,基本上都活了,頂多極個別品種是假活,但至少芍藥根是活着的,能爲假活苗提供養分。也能估出其成活率,49%左右,比劉昌郝預想的要低得多。

“朱三郎他們已經替我買基質,明年會更好些。”

“找到乎?”

“皆找到了,然需挖採,又要僱船運回來,需要一段時間。”劉昌郝答道,四人中只有伍貴會先回來,回來是聯繫鞭炮的,餘下三人皆分別押船,至於那一天回來,誰也說不準。

謝四娘又看着山上:“苜蓿居然開花矣。”

“阿孃,雖開花,乃是極少數,中原地區,一般是三到五月是正式花期,明年則好看了。”

紫花苜蓿是穗狀花序,單看不大好看,一旦面積多,雖不及薰衣草,也能形成一種僞花海,也是劉昌郝種苜蓿的另一個原因。劉昌郝又將謝四娘帶到山塘邊上:“阿孃,你看。”

山塘裡有一些荷花也開始含苞欲放,但與苜蓿一個樣,今年還不行,到明年,纔會變得可觀。

朱三他們回來還早,但有幾批人陸續回來。

趙父第一個回來,帶來了楊信楊明兄弟,楊氏兄弟與韋氏兄弟差不多,塊頭比較大,楊明識不少字,未成家,還有一個叫趙年默的人家。趙父與兩家人聯繫好後,一邊順便祭祖墳一邊處理家產。他們那邊的保正也可惡,趙父便說,我們是替京城一個大戶人家幹活的,你惹不起,還是讓那個保正索要了幾貫錢。

張父帶來了張大平、張二平兄弟兩,兄弟兩皆成了家,也分了家,張大平還是一個木匠,手藝比莊木匠雖差一點,但家裡缺少手藝人,讓張父勸了過來。還有一戶叫張德國的人家,說起來與蓋氏丈夫,還是堂兄弟的關係。

因爲張德奎的緣故,他們這一行,是最順利的,包括張父便賣家產,沒有一個人敢吭聲。

韋家離黃河不遠,也是最先回來的,韋父帶了兩戶,一戶叫韋小勇,一戶叫史可甫。

李父帶來白學禮、李獻文、李大原三戶人家。

武父帶回他的堂侄武初全,武初成,以及王朝進三戶人家。

王叔帶回他的老鄉王家良、王家勝兩戶人家。

褚父帶回他老鄉褚忠明、錢五和、劉鏡三戶人家,但他家最遠,也是最晚回來的人。

好在劉昌郝早就請了許多瓦匠木匠,建好了不少新宅子,十八戶人家來到後,陸續住進了新宅。雖暫時沒有什麼傢俱,各戶人家已經滿足了,不但是磚瓦房,還有院子,耳房與廚房,即便張大平會一個手藝活,在家裡蓋的也不過是土坯瓦房,還只有三間,其他人家,何謂赤貧戶,條件更差!不僅蓋房子,還有一個月,秦瓦匠他們便能落戶劉樑村。

落戶時會開戶帖,標明籍貫、丁壯、財產,劉昌郝說了一句,一旦正式落戶寫戶帖,會將各棟新宅、菜圃劃到各家客戶名下,讓它們成爲各家客戶真正的私有財產。

只一句,本來劉昌郝二媽苦勸另外兩個寡婦嫁過來,兩個寡婦有些不大樂意,畢竟荊老五兩人是“挑剩下來”的,歲數有點大,相貌也不大好,聽到這條消息後,立馬就同意了。

韓大虎說:“劉昌郝,你如此待客戶,我們村大半人家都想做你家的客戶……”

第八章 傳家寶第八十五章 退釵第186章 恭賀第121章 傳奇(下)第220章 迎春宴(一)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186章 恭賀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一章 貌美如花第九十章 茶葉蛋第151章 驚魂一刻(上)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七十六章 佔山第219章 附從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52章 驚魂一刻(下)第195章 作死(五)第四十八章 “著書”第七十二章 拱棚第133章 知曉第121章 傳奇(下)第七十七章 買山第120章 傳奇(上)第181章 大宏願第七十四章 聯親第119章 名垂史冊第202章 萬畝第六十二章 赤佬第二十二章 忽視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125章 鳳凰(下)第182章 王氣第八十一章 插釵第120章 傳奇(上)第二十六章 朱三第197章 作死(七)第116章 予之第十章 可惡(下)第160章 見(一)第197章 作死(七)第八十三章 死泥第127章 市易務第156章 隱瞞第213章 瘴病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八十四章 智慧第八十二章 大計劃第134章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六章 團行第七十九章 上墳第183章 T字第222章 迎春宴(三)第199章 安息第181章 大宏願第186章 恭賀第129章 導水第148章 瘦癡了(下)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五十章 修路(中)第十六章 跳腳第105章 真正的開竅(上)第七十八章 賠罪第四十三章 便錢第187章 菊花五月開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221章 迎春宴(二)第十七章 巡山(上)第165章 反常第212章 三年第二十九章 僱人(上)第三十四章 山塘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三十八章 漲租子第195章 作死(五)第六十四章 飼料第八十八章 箭神第225章 風暴(中)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174章 青玉案(四)第六十章 石板第140章 河東河東(二)第二十八章 臣與民第147章 瘦癡了(上)第190章 多事之夏(下)第200章 好算盤第204章 南征第六十九章 請人第137章 同歸於盡(下)第六十一章 草紙第四十二章 砧木第八十章 僞證第227章 閣對(上)第135章 請客第七十七章 買山六十五章 大手筆第四十九章 修路(上)第六章 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