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風雲突變

我是阿斗

聽到曹操在洛陽去世的消息,已是春暖時節。三位大臣聽到消息的第一反應是,機會來了!

曹孟德,這個名字一直如一座大山般壓在諸人頭上。雖然他有着極明顯的缺限,也曾犯過一些頗顯幼稚的錯誤,一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讓世人爲之側目。但正如瑕不掩瑜一樣,他的遠見卓識,他的文治武功,他的兵法將略,運籌維幄,都在當代樹立起一座常人高山仰止的豐碑。

縱然是名動天下的孔明,也曾評價曹操“智計殊絕於人,其用兵也,彷彿孫、吳。”戰場上的曹操,思維極爲舒展開放,將兵行詭道之旨演繹得無比充分。劫燒烏巢之糧,曹操用兵神速,硬是在袁紹援軍堪堪抵達前的一剎那,大功克成;破張繡,曹操故意安步當車,以日行三五里的速度誘敵深入,再反戈一擊;襲擊烏丸,曹操甘冒奇險,先故設迷障,再精兵突進,在誰也沒有料到的時刻,誰也沒有料到的地點,突然一彪軍殺出。戰呂布,曹操計謀百出,時而詐死誘呂布來襲,時而讓婦女充任疑兵,時而又佈置間諜以爲內應,終使呂布計窮智竭,在白門樓束手就擒。如逼公孫康斬二袁之頭,“抹書間韓遂”,皆顯出其靈活應變、計出當場的智慧。甚至,對於曹操的生平,我與諸葛喬曾細細分析,認真體會,每次論及,都覺得與如此人物相抗,實在是危險至極的事情。

而此時,這樣厲害的一個人死了,被他壓制已久的天下再次動盪起來。而他的一班虎將名臣中,五大謀士已去其四,郭嘉早逝,二荀亡故,程昱病危,只餘一個賈詡;而唯一可與孔明相較的司馬懿也沒還沒被重用;武將裡大將軍夏侯惇病危,張遼病重,李典、樂進俱已去世,夏侯淵死於黃忠、龐德之手,於進降關羽,尚在東吳手中,曹洪等將領皆歸洛陽,曹操四子爭位,實已無力西顧,正是用兵良機。

正在我與法正三人商議出兵的時候,兩道奏摺幾乎同時來到。

法正拿起其中一道,看了一眼便丟在案上,然後取過另一道,笑道:“魏延果有大將之風,他已提出

出兵隴右、扶風,取雍、涼二州之事。”

孔明卻搖頭:“魏延其人,言過於實,爭強好勝,隨漢中王入川時便常與黃忠爭功,若非黃忠救助,不知敗了多少次。只主公縱容他,方令其守漢中,過此,恐無力擔當也。”

我心中早有人選,見他們俱不開口,便從案上取法正丟棄文卷,一看之下,大吃一驚。

那分明是一封血書,講述的亦是攻取雍涼之事,下面墜着一個醒目的名字:“平西將軍都亭侯臣馬超泣血拜表”!

“這……”我望着法正,手開始發抖。

法正嘆了口氣,並沒說話,我轉向孔明,孔明亦無言,許靖道:“這已是第十二封了。”

第十二封了!

許靖續道:“馬超因其滿門被害,立意報仇,收復涼州,但主公不允。俱都壓制下來。”

父親!他爲何如此壓仰馬超?我恨不得立即回宮問他,但想到還有大事未議,強自寧定下來,笑道:“既如此,我回宮請示父王便是。”

然後另議取才之事。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蜀漢到了後期無人可用,一直是我最擔心的事,所以我不顧當前軍務政務之繁重,一定要提前着手,加強這方面工作,請太傅許靖親自掛帥,並讓荊州來的王甫輔佐他。王甫在關羽手下時,對趙累等人的評價給我留下極深的印象,讓他來和許靖學習學習,在許靖去後應該可以擔擋選才重任。

許靖年輕時,與其兄曾在汝南城開壇,專評當世人物。每月一次,史稱“月旦評”,轟動當時,凡受過他兄弟肯定或讚揚的人,身價陡增百倍,名揚四海。於是,每月初一,來找他們評價的人如過江之鯽,只爲他的一句話。甚至已經亡故的曹孟德都來找過他們。當時許靖之兄許勳曾給曹操一句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大笑而出。以此時許靖之名望,重開月旦,就算不能吸引天下英雄前來,至少也會讓蜀中人物動心的。

許靖笑道:“老朽之人,眼花耳聾,難識世事,況於知人乎?”話雖如此,眼光中但卻大有躍躍欲試之意。

我說道:“世宗孝武皇帝(漢武帝)爲太子時,衛綰爲太子太傅,他曾說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太子要想有所作爲,關鍵在於得人。太子又問,北方匈奴氣焰囂張,如何是好。衛綰答,得人。太子再問,晁錯七國之亂後,國家仍有內憂,又當如何。衛綰再答,得人。太子復問,民生凋敝,怎求殷實富裕。衛綰還答,得人。於是太子不復問。軍師在隆中時,亦與父王言:北讓曹操佔天時,東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以此可見,人乃國家之本,才爲社稷之基,得人者得天下。若興漢室,唯有得人。

太祖高皇帝(劉邦)爲一介市井流徒,然胸懷大志,長於用人,於是統率羣雄,逼西楚霸王自刎於烏江,將齊王韓信而統一天下,帷幄當中,則有張良、陳平,朝堂之內,伴有蕭何、曹參,爲大漢開創一代風氣。世宗孝武皇(劉徹)帝黜百家,尊儒術,撫南蠻,驅匈奴,締造數萬裡大漢王朝,成就四百年帝王榜樣。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出身稼穡,志在天下,雲臺二十八將輔佐左右,戎馬生涯,南征北戰,掃平奸賊王莽,重興漢室基業。縱以曹操之奸雄,亦三舉召賢令,惟纔是舉,得而用之,東征西討,平定中國,虎視天下。我父自斬黃巾而起,縱橫天下,威名鼎盛。然向無尺寸之地以立足,及得軍師,如魚得水,定荊州,平益州,乃集羣賢。可知得人之要。

今雖有土,然漢室未興,家國未復,中原陷於賊手,荊州亡於孫權。駿馬失羣,無以奮進,神龍無雨,亦難飛昇。我思羣賢,如涸澤之望雨露,嬰兒之望父母。還望太傅及諸公重之重之,切勿輕慢。”

說完話,我向眼前三位大臣深施一禮,連連拜託。

三人雖知我重視選材,卻沒想到我把選才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不由也自動容。孔明道:“少主之言絕妙,稍加修飾,便可成文。”說着提起筆來,不加思索,一揮而就,寫成一篇求賢令。

我看了看,比我所說的強之百倍,不由稱讚。許靖和法正也自點頭。

於是討論細節,我堅定的認爲,不能只延續漢時的察廉舉孝,更重要的是任賢用能。所舉之人,無論是平民還是士大夫,無論讀過書還是沒讀過書,甚至無論是漢是夷,是蠻是胡,只要有才能,就可以獲得官職;其次是設立太學,獎勵學習,以教授儒家和法家爲主,以傳授治國、理財和強兵之道爲主,國中文武,皆須入太學講學。鼓勵蜀中人出蜀遊學,對歸蜀者按其才能,任用官職;再次是舉良工,民間凡有能工巧思者,官府高價徵用;第四是舉良策,凡能提出治國、富民、理財、治水和強兵良策的,皆有重賞。第五是舉……

這樣一直商量到過午時分,許靖摸摸肚子道:“世子,我餓了,不知三位如何?”我這才覺得飢腸轆轆,很不好意思得看看三位長者,特別是許靖已然年邁,忘也隨着我捱餓。忙讓人安排飯食。

飯是早就準備好了,但議事廳有嚴令,議事期間,任何人不得打入內打攪,違令者斬,所以庖丁也不敢入內,而廳中服持的諸葛喬也聽入了神,竟未發現。

飯後繼續商議,鑑於東漢末年出現“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現象,效“月旦評”之故法,將評選結果於各縣、鄉、亭公之於衆,誰有不滿,可公然提出,評定之後,再行修改,如無異議,再行執行。這樣監督的人多了,就可以有效的解決舞弊問題。又想到好多能人未必通曉文墨,我請孔明找下王平,這位王將軍據說識不了十個字,把文告專門弄了一份可以輕易聽懂的。又讓他找通譯,譯成蠻夷各族文字,孔明大笑,蠻夷各族還沒有文字。我想了想,讓他找人編成兒歌,在民間傳唱,只是這樣一來,又要累他了。雖然孔明現在剛過四十,年富力正強,但我還是怕累了他。可國事繁重,離開他又不成,我把宮裡翻了翻,送了好多補品給這三位大臣。

三人含笑而退。

第57章 北疆之戰的序幕第11章 天降神火第54章 縱橫捭闔第36章 王雄的刺客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86章 陸遜獻計第77章 青州之戰第40章 飛軍第49章 堅守第53章 狐狸家族第69章 要命的黃匣第51章 八陣第34章 智取且蘭第43章 人心第13章 劉升之第20章 刺諸葛第100章 天下歸一第2章 帝王的兒子是什麼第83章 劉巴第34章 智取且蘭第19章 讓漢中第61章 黃權直諫第51章 開會時間第21章 沒了家的孩子第21章 長安夜第39章 內亂第45章 強敵第十八章第93章 狼煙第9章 添械增兵第37章 雪攻第25章 敗局第1章 別嫌我愛哭第29章 王濬誘敵第17章 深深的失落第97章 破敵第74章 機會第87章 迷霧重重第79章 大婚之日的戰書第43章 曹睿遷都第64章 巨星隕落第93章 王碰王第66章 漫漫的歸途第32章 口利如刀第81章 謠言四起第22章 濁浪滔天第66章 漫漫的歸途第65章 閻燮伏誅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23章 孫權稱帝第百零九章 驚變第91章 外憂內變第22章 皇后星彩第16章 曹真的念頭第52章 燃燈第79章 垂釣第11章 公子“成名”第26章 南蠻之亂第38章 謀攻鄴城第百零一章 歸來第85章 降魔神杵第17章 丟宛城第60章 諸葛昆仲第58章 劉璿劉諶第6章 嚴督查李嚴彈諸葛 學治軍關鳳亂未央第75章 蒲津渡口第17章 丟宛城第35章 隱憂第31章 谷中激戰第65章 新的格局第86章 龜陣與火攻第4章 所謂嫋雄第45章 一場虛驚第26章 南蠻之亂第51章 八陣第64章 杜摯和毋丘儉第71章 章武元年第56章 民政第75章 亡羊谷第98章 南下第8章 金鸞殿鬥口戲董昭 白虎堂設宴間曹肇第81章 謠言四起第39章 內亂第14章 林中夜宿第87章 絕境拼殺第29章 初學政事第49章 傅暇的反擊第13章 歷危機關鳳初曉世情 泄隱密廖立夜投曹魏第46章 曹真的勝利第15章 御史冷麪侍中終入獄 丞相賢良廖立感衷情第20章 軍校風雲第36章 王雄的刺客第22章 皇后星彩第百零五章 誰是獵手第53章 狐狸家族第8章 司馬昭之心第20章 軍校風雲第61章 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