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荊州,我一直擔心的東吳背盟之事沒有出現,諸葛喬與東吳交惡的情況也稍現即平,呈現一派家庭和睦,父子翁婿和諧的樣子。表面上看起來,孫劉兩家共同聯手,對抗曹魏,諸葛喬和陸遜,諸葛瑾配合的天衣無縫,可實際上呢?
陸遜的突然暴發卻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季漢攻吳之事沒有發生,孫權也並沒有把陸遜提高到與衆不同的位置,他遠遠不是後期那個權傾天下,身兼大將軍大丞相的的陸伯言。眼下他也不過是一個將軍,僅此而已,沒有什麼過於出色的表現。所以,我竟忽略了他,而先生和曹魏是從來沒有重視過他,結果,陸遜陸伯言巧施妙手,把諸葛瑾,諸葛喬,許晃,文聘等人弄於股掌之間,立下蓋世的功勞。
他取了曹魏讓出的襄樊,卻又阻住了許晃北上之路;他佔了諸葛喬費盡心力想要取得的南陽和宛陽,卻又讓諸葛喬欠了他一個大人情;他與諸葛瑾結爲好友,卻讓諸葛瑾在私下裡服從了他的號令。
他充分利用曹魏和季漢之首,從中漁利,在他的一擊之下,曹魏和季漢在荊州的部置全部落空了。
陸遜,不愧是可以和先生,司馬懿相提並論的高人啊。
我不怪諸葛喬,他的行事並沒有什麼錯誤,牽制/作完成的很好。不過,包括先生在內的所有人都忽視了陸遜的能量,結果荊州丟了。
荊州丟了解麼?我暗自搖搖頭,自己什麼時候也變得這樣貪得無厭了,根本沒有得到過的東西變什麼丟了,更何況,孫劉兩家是盟友,盟友憑自己的真本事在戰場上取得成績,用不着那樣眼紅和妒嫉吧?否則的話。孫權早就妒嫉死我了,這麼多年他都沒能有什麼發展,今天好不容易開張,雖然賺的狠了點吧,也不必要太過擔心。畢竟東吳眼下地實力只相當於戰國時的楚國,而我的實力卻遠遠超過了那時的秦國。可是,其餘的五國聯手,也不是好鬥的啊。
相對於陸遜取荊州,我對孫權的兒子們的爭鬥也充滿了好奇,不知是不是我頭腦中的知識不完整,我對他這幾個兒子的瞭解並不多。唯一知道地是那個孫慮似乎差不多該死了,怎麼現在還活蹦亂跳的陷害孫登呢?我開始考慮,是不是該暗幫孫慮一把,雖然他一直與季漢爲敵,但他治理國家的水平比孫登可差遠了。
想遠了,還是考慮洛陽的事吧。當絕頂聰明的人碰到一起,似乎這智謀也就難以起到作用了,先生與司馬懿的交鋒,反不如他在北疆時那樣天馬行空,自如自恣。他就象一個初學用兵的將領一樣小心翼翼。不敢行動。依託堅城與先生相耗。由於洛陽算是大城,而先生並不太想造成傷亡太大的強敵攻,所以目處還在僵持之中。不過,我也得想辦法給先生點支援纔是。糧草麼,該供的都關差不多了。人麼,三叔那裡的人馬對付曹真已經吃力了。不能抽調。要不,我把司馬昭弄過去擾亂一下司馬懿地心?
司馬昭這些日子以來還挺聽話,但說實話,我對他沒放過心,只把他當成不花錢的勞力來用。說起來,他的水平不簡單,一個人能頂我四五個參謀的作用,一些複雜繁瑣而又並不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都交給他去作。把本來就不胖地他累得兩眼突出,兩腮下陷,很有幾分司馬望生前的風采了。
作爲前世裡最大的敵人,我表現地並不是很寬容,很有風度,有一段時間,我居然喜歡在工作之餘去偷偷看看他,聽聽他的嘆息,竟是十分解乏。這次送他去前線,不知道能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不過,不論他是真投降還是假投降,在我們手裡,逼他去向司馬懿喊喊話,瓦解一下他的軍心還是有必要的。同理。夏侯霸也可以做這件事,可惜了,他還是星彩的親和一叔叔,在另一世界是我的車騎大將軍,在此世竟不肯降我,可算我改變這個世界發來最大地失算了。
十月中,司馬昭和夏侯霸被送到洛陽前線。
石塊雨點一樣的飛上城頭,這是每天一次的象徵性攻城。這樣做只是展示季漢的實力,雖然並不能起到什麼太大的作用,但這些新型的無可抵敵的攻城武器還是讓魏軍感到一種巨大的壓力,特意選出的數百人的叫陣兵高聲宣傳,不絕於耳,季漢軍士在城外高唱高祖皇帝的《大風歌》,營造一種故國家邦的氛圍。爲了爭取民心,孔明甚至準備城中居民每天在特定的時間裡出城取水,打柴。
司馬懿在職城中哭笑不得。他從來沒見過這樣溫和的攻城者,也沒有見過本領這樣高絕的對手。由於兵力上不佔上風,在智慧上雖然可以並駕齊驅,互有短長,卻終是無法擺脫這種困頓的局面。更可怕的是,城中守軍和居民的意志開始下降,很多人開始出工不出力,甚至一天夜裡,發生了民變。雖然司馬懿對洛陽城管控得力,用了兩個多時辰就把民變撲滅了,卻極大的打擊了他的信心。
南陽方向傳來消息,東吳陸遜突然出動,已佔領了宛城,阻住了徐晃北歸之路,眼下徐晃,文聘正與陸遜,諸葛瑾等人交戰,而北方張飛完全擋住了鄴城來的曹真部,支援是斷絕了。而郭淮在函谷關,幾次給自己發信,讓自己去接應他,自己又如何能接應得了?
更可恨的是,這時自己的兒子和夏侯霸一起來了,當然是作爲俘虜被押來打擊魏軍士氣的。本來,司馬昭的丟失,讓司馬懿十分心痛,自己這兩個兒子都是天下少有的聰明之人,而司馬昭比司馬師還要強上一點。他在長安意外失手,此後音信全無,找不到,尋不着,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無人之時,司馬懿想起這個兒子的種種好處,還偷扶了幾把眼淚。
可是此刻,他寧可是自己的兒子死了。被俘也就罷了,外面兩個人,怎麼堅貞不屈的那個是別人的兒子,卑躬屈膝的卻是自己的兒子呢?
聽聽他說得都是什麼話。
“曹睿小兒無能,篡奪大漢基業!季漢之主英明,重整漢室江山!”
“我主英明,曹魏昏憒,假仁假意,無恥下流,投順於我,保得性命,降之若晚,玉石俱焚!”
司馬懿眼見自己軍心動搖,軍士看自己的眼神兒都變了,不由大怒,站在城頭之上,手持弓箭,對準城下,高聲罵道:“司馬昭,你投降季漢,便非我子,今日兩軍相戰,恩斷義絕,不是你死,便是我活。”說罷一箭向城下射去。接着他手一揮,鼓聲動天,掩如城下叫喊箭如雨下,把司馬昭射回。
司馬懿回到府中,只是長吧,長子司馬師悄悄上前,揮退左右,輕輕叫道:“父親。”
司馬懿回頭看時,厲聲道:“你不在職城頭,來此做甚?”
司馬師道:“父親,您真覺得昭弟投降了不成?”
司馬懿何等聰明,聞聽此語,立時明白,只道:“我如何不知。只他在兩軍陣前,萬馬軍中,口出大逆之言,目無君上,此事傳來京中,我司馬氏如何立足?”
司馬師道:“父親不必掛懷,陛下雖然年少,卻也是英明之主,秦皇漢武之儔,必可明白昭弟之心。況昭弟在陣前罵陣。暗隱玄機,旁人只留意他罵得痛快,卻未想到他已表明真心。只要具實以報,陛下不會怪罪。前時赤壁之戰,東吳有詐降之計,只要昭弟爲大魏立下大功,陛下不僅不會怪罪,反會有所獎勵吧。”
司馬懿嘆道:“希望如此吧。”……
司馬昭滿心歡喜,今天在陣前,他以密訕傳送消息,漢魏兩國,竟天人知覺,罵陣這種事,就算季漢主帥在時,紛亂之中,也聽不出什麼,更何況,在前線的只是些中層將佐罷了。此次來到前線,管束意比原來在長安還要鬆懈,看來他立功之日就要到了。但他心思細密,卻不表現出來,只扮作痛楚的表情,鬱鬱寡歡,如同司馬懿與他斷絕父子關係,果真令他感傷一樣。
夏侯霸在陣前只叫了聲“諸軍勿必堅守”就被堵住了口。此時他正惡狠狠的盯着司馬昭,恨不得咬下他一口肉來。而旁邊季漢軍士卻都在安慰司馬昭,讓他不要掛懷。
司刀昭乘機對身邊將佐說:“此時心中鬱悶,痛苦難言,想要在營中轉轉,散散心,而且不會出主營,身邊也可以有季漢從人跟隨。”
將佐道:“這要報與丞相得知。”
司馬昭點頭。
那人去後不久,回來道:“小將軍請自便,丞相說了,你今日陣前罵賊,大漲季漢軍威,消了魏軍士氣,爲季漢立下大功。只要守軍令,便是軍中一員不是戰俘,也無須有人跟隨。”
司馬昭暗喜,卻道:“昭這裡多謝丞相了。不過,我明白自己身份,行動之間,我自不會單獨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