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神經支架,讓脊髓再生

“漸凍症能治啦!!!”

這個消息就像病毒一般,在漸凍人中迅速蔓延。

一開始,病人們還不敢相信,以爲是哪個自媒體炒作的謠言。

以前也不是沒發生過這種事,病人們天真地以爲自己的病能治了,歡天喜地地去問醫生,結果發現是空歡喜一場。

“狼來了”聽得多了,大家已經習慣看到任何新聞都要先讓子彈飛一會。

不過,當第一批參與臨牀實驗的患者,馬軍,王平,這些人一一曬出自己的檢查結果,現身說法之後。

幾乎是一瞬間,大家都相信了。

於是三清的客服熱線被打爆了。

還引來了媒體的關注,連續登頂熱搜。

熱度一大,說什麼的都有,尤其這又是聽起來就很神秘的幹細胞療法。

頓時各種亂七八糟的猜測滿天飛。

有說三清從嬰兒臍帶中抽取幹細胞的。

有說三清買胎盤壓榨乾細胞的。

還有說三清克隆人類胚胎切片提取幹細胞的。

甚至還有說三清買了一大批死嬰,精煉幹細胞,治療效果才這麼好。

這些謠言混雜在各種自媒體對漸凍症的科普中,真真假假,防不勝防,糊弄了一大批九漏魚網友。

逼得三清官方不得不發佈公告闢謠。

“我司幹細胞治療漸凍症的臨牀一期實驗進展順利,取得良好效果。”

“參與治療的25名漸凍症I至III期患者,病情都已得到控制,恢復了自理能力和正常行走。”

“實驗室採用了患者自身的口腔黏膜細胞,經過多輪分化爲神經幹細胞,進行脊髓鞘內注射,最終分化爲神經元細胞,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目前這一療法只適合早中期患者,晚期患者暫未開展臨牀治療,現臨牀二期名額正積極開放中,歡迎大家在龍圖app上報名參加。”

“根據規定,新療法需經過三期臨牀驗證,才能通過審覈上市,具體時間還未可知,請大家耐心等待。感謝關注!”

公告末尾還貼心地附上了一篇發表在《生命》期刊上的論文鏈接。

這一下,自媒體瞬間熄火了。

他們光速打開論文,卻迷失在專業詞句和實驗數據的茫然大海之中,一時間手足無措,只能等待內行人的科普出現,再好好借鑑了。

畢竟三清官方都親自說,用的是患者自身的體細胞,跟什麼人類胎盤壓根就沒一毛錢關係,他們也不能硬着頭皮造謠,免得被讀者扔臭雞蛋,口碑崩塌。

但是論文實在太專業,這羣理科文盲實在看不懂啊,想瞎編一通都不知道從哪入手。

這些詞句分開看都認識,湊在一起就跟看天書一樣了,只能乾瞪眼抓瞎!

倒是B站上的科普up主們,瞬間迎來了狂歡。

許多up主都受過高等教育,起碼高中生物知識還沒歸零,學習一下幹細胞的資料,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難事。

Up主們連夜加班加點,肝出了一期期科普視頻,看得觀衆們連呼過癮。

也對漸凍症和幹細胞療法有了更多的瞭解。

得益於冰桶挑戰的宣傳,再加上霍金這一活生生的名人案例。

漸凍症在民間有着巨大的名氣,不說人盡皆知,許多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這個病。

就連影視劇也與時俱進,主角們不再得什麼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臟病了,也不再變成植物人了,因爲這些病統統都能治好了。

留給導演們的絕症不多了,他們翻箱倒櫃,終於找出了漸凍人這張王牌。

不但名氣大,還有各路名人站臺,還有天然的冰桶挑戰宣傳,而且真的是人類無法攻克的絕症。

於是就紛紛摁在了主角們的頭上。

但是劇才播了一半,就聽到了漸凍症能治好的噩耗。

導演們簡直就如同晴天被雷劈了一樣,驚得一個個面無人色,心中不住慘嚎。

這下,絕症都被三清給霍霍完了,在他們貧瘠的大腦中,能安排給主角的絕症是真的一個也沒有了。

且不說影視劇的絕症危機,網友們此刻卻是歡欣鼓舞,在網上熱烈地討論着。

“太好了,終於有治療的藥物了,希望能早日上市,緩解很多患者和家庭的痛苦。”

“人生在世,短短數十年,身體健康,能吃能喝,能跑能動纔是最大的財富和幸福啊。”

“每次看到這些絕症患者,我都感覺沒那麼焦慮了,起碼我擁有健康。”

“用愛爲生命解凍,三清你真棒!”

“給三清點贊,希望漸凍人們能夠早日解凍。”

“我媽媽就是這個病走的,從確診到去世才3年,如果早點有這個藥就好了。”

“我爸也是,得病五年就走了,雖然這個藥他現在用不上了,但我也會給他燒柱香,告訴他這個好消息。”

“我哥也是這樣,生活沒辦法自理,一家人照顧他,不過他現在知道這個消息,已經在申請臨牀實驗名額了,祝他好運。”

“每次看到漸凍人的報道,都會讓我想起媽媽,她去世3年了,我真的好想她。”

“我爸就是這個病走的,看着實在太痛苦了,先是手不會動,然後是腳不能動,最後是呼吸道,慢慢的連話都說不了,人乾癟癟的剩下皮包骨就沒了。”

“哎,我侄子也是這種病,已經11歲了,1歲多就確診了,現在能治療了,看來老天爺終於顯靈了。”

“這個病很可怕的,怎麼產生的原因都不知道,發作起來沒有任何預兆,我一個領導以前當過兵,身體一直很好,突然就感覺不得勁,然後查出是漸凍症,熬了一年就走了,才45歲。”

“小部分是遺傳,大部分人病因不明,其實三清這個藥也是治標不治本,但已經是最好的治療藥物了。”

“漸凍症是什麼情況下發病的,還需要現代醫學繼續研究,看到底是什麼原因,這樣才能徹底根治。”

“看三清給出的論文,這個病算是控制住了,以後只要早點發現早點治療,就能一直拖下去,別的不說,起碼命是保住了,沒準能像霍金一樣,拖上三四十年。”

“造福蒼生,善莫大焉。”

“希望以後多一些這樣的報道和科普,少點明星熱搜和八卦。”

“真好,不知不覺中,醫學都這麼發達了,慢性病罕見病都能有尊嚴地活着了。”

“我有個疑問,現在早期漸凍症能治療了,那晚期患者呢?就等死嗎?”

“很難說,目前只能延緩病情惡化,還無法逆轉已經惡化的病情。”

“以三清的研發速度,應該很快就能治療晚期患者吧。”

“願晚期漸凍症患者也能早日走出困境。”

“三清加油,一定可以的,我們能看到光。”

“這世上絕症太多了,希望有朝一日,科技突破,天下無絕症!”

“世界五大絕症,是不是都被三清攻克了?”

“癌症,艾滋病,白血病,漸凍症,類風溼,前面四個都能治療了,白血病還是癌症的一種,算下來應該只剩下類風溼了。”

“類風溼也算絕症嗎?感覺我不少親戚都有這個病啊。”

“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實比你們想象得要可怕。”

“絕症指的是沒有特效藥,無法有效治療的疑難雜症,並不是說死亡率很高才算絕症。”

“這樣啊,那還差不多,希望三清再接再厲,幹掉類風溼,徹底消滅人類絕症。”

“樓上醒醒,三清是醫藥公司,不是許願池。”

“說實話,現在人類只剩下一種絕症了,那就是窮病。”

“扎心,但真實。”

“是我了,雖然表面看着健康,但皮下面的身體早已被窮病腐蝕得千瘡百孔。”

“媽的,三清要是能治這個絕症,我願意把衛總當祖宗供着。”

“不要給衛總這麼大壓力,這個病也不是他一個人的力量能做到的,還是要靠大家努力。”

“確實,這要看人民羣衆的覺悟了,好日子只能靠自己爭取,不能指望別人的施捨。”

******

三清總部,神經科學實驗室。

陳以清看着鏡頭下的神經細胞組織切片,眉頭深深皺起,口中喃喃自語起來。

“對大鼠的實驗證明,幹細胞療法對急性脊髓損傷療效顯著,但對完全性脊髓損傷的治療效果就不盡如人意了。”

“大部分的癱瘓病人都是完全性脊髓損傷,他們的脊椎骨有嚴重的骨折錯位或者貫通傷,這些都導致了脊髓橫斷性斷裂。”

“修復脊髓損傷的過程就像在河流兩岸之間架上橋樑,情況不同,難度自然也不一樣。”

“普通的脊髓損傷,神經斷裂後,彼此之間的距離就如同一條溪流的兩岸,非常接近。”

“這種情況下,哪怕沒有幹細胞填充,神經細胞也能自發修復,使使勁,一腳就能跨過去,連接在一起。”

“而稍微嚴重一點的脊髓損傷,斷裂神經之間的距離,就像一條十幾米或者幾十米寬的河流,單靠自身的修復力,想要連接在一起非常困難。”

“這時候,身體自己的神經幹細胞數量很少,長出來的軸突也連接不到對岸去。”

“但是河面不算寬,而且水也比較淺,所以能夠移植幹細胞解決這個問題,搭建起一座橋樑連通兩岸。”

“移植的神經幹細胞,可以分化出膠質細胞,就如在較淺的河流中填充橋墩,然後神經元細胞如同橋樑的鋼筋一般,長出軸突連接彼此,從而將信息重新傳遞到對岸。”

“然而,當脊髓損傷特別嚴重時,比如高位截癱患者,他們的脊髓某些地方已經徹底斷裂。”

“神經元需要長到幾毫米,才能連接在一起,幾毫米看起來很短,但是對微米級別的細胞來說,那就是天塹,而且中間有很多疤痕組織,作爲一種物理屏障,阻止了脊髓的癒合。”

“就如同一條大河,兩岸之間有數百米寬,而且水流還非常湍急,僅僅移植神經幹細胞,已經無法搭起橋樑讓人通過。”

“這種情況下,我該怎麼辦?”

陳以清猛然起身,在實驗室裡來回踱步,苦苦尋思,眉頭擰成一個川字,卻始終不得其法。

“橋樑,搭橋,修路……”這幾個字在他口中不斷重複,眼看着快變成了一句咒語。

突然,他想到了華夏最寬的河流,想到了長江,想到了曾經看到過的長江大橋,腦子裡頓時轟地一聲,靈光如電流般閃過。

“沒錯,修橋!連長江這樣數千米寬的河面,人類也能修建起一座6000多米的大橋暢通兩岸,神經之間的幾毫米連接,自然是不在話下。”

“我之前想岔了,修建大橋不能只用幹細胞,也需要用到其他的成分。”

“一根神經元能從大腦長到脊髓那麼長,它生長了許多年,才形成這無數的軸突,建立起遍佈全身的神經網絡。”

“現在斷裂了,萎縮了,這中間的空白,不是移植一些神經幹細胞過去,就能徹底填滿的。”

“更不用說,神經元的生長通常呈放射狀,從中心點向外擴散,非常自由散漫,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引導。”

“移植的神經幹細胞,很容易長着長着,就長到其他地方去了,沒辦法準確地形成直線,準確連接斷裂的兩端。”

“想讓它自由生長到固定的位置,簡直就是撞大運。”

“但是,我可以打造一個大一點,長一點的神經支架,連接受損神經的兩端,再在支架中放入神經幹細胞,讓它們沿着一個方向生長,就能起到效果了。”

“這樣人爲地搭建起一座大橋,才能夠連通兩岸,讓神經信號暢通無阻啊。”

想通了這一點,陳以清頓時激動萬分。

“這樣一座神經支架,必須是中空的3D結構,設計要非常精巧,才能將再生神經元引導到正確的方向,重新連接脊髓受損兩端。”

“人工神經支架就如橋樑一般,幫助神經元再生,彌合兩者間的差距。”

“如此一來,哪怕癱瘓的病人,也能夠恢復健康了。”

“只是,這個支架的材料怕是不好找啊。”

“要有極高的生物相容性,最好能代替細胞外基質,爲神經元正確生長提供支持和引導。”

“到底是膠原蛋白材料好一些,還是選擇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呢?”

“又該有怎樣的熱穩定性和機械結構?”

陳以清在自己有限的材料學知識庫中一番找尋,心頭涌起一股淡淡的憂傷。

“這些材料方面的高深東西,我也不是太懂啊!”

“對了,納米實驗室,我得找他們合作!”

他猛地一拍大腿,兩眼放光地走了出去。

第120章 約會風波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發威第60章 美白產品終於上市第526章 全球聲討,漁民痊癒第320章 腦神經幹細胞的重大突破第217章 被當成貓藥販子了第233章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第70章 三清招聘,薪資直逼互聯網第365章 便攜監護儀醫院試水第447章 公佈婚禮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552章 不好了,機器人被打了第353章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福音第159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第65章 效果驚豔,口碑爆棚第15章 臨牀三期報告終於出來了第571章 衝擊第566章 活人再也不會被尿憋死第199章 新總部竟成熱門景點第459章 合作共贏第364章 三清新外號,手術粉碎機第227章 三清也有農藥?第282章 全球召回,獨缺華夏第66章 最紅小花,毛遂自薦的帶貨王第416章 有人歡喜有人心碎第255章 FDA的主動邀約第395章 噬菌體和解塑酶第192章 生物黑客一戰成名第314章 大嘴:我們的手錶要賣到全球第一第577章 零延遲的遊戲體驗第296章 大肆搜刮廢棄藥方第594章 愛,死亡,人工腎(下)第365章 便攜監護儀醫院試水第22章 跨國巨頭聞風而動第178章 搞定Menkes綜合症第228章 各顯神通第251章 大豆戰爭,我們贏定了第270章 連夜修改專利法第298章 只有一個買家的獨門生意第521章 實驗方案設計第384章 豐滿和骨感第47章 醫保談判組到來第266章 接二連三的噩耗第124章 畫風清奇的保健品第492章 超聲刀初試身手第321章 HIV治癒方案,路線之爭第501章 我們是冠軍第209章 李成敏的小實驗第253章 他們急了,它們也急了第465章 納米藥丸第210章 主播在線親子鑑定第344章 瘋狂女粉絲,戀情被曝光第582章 人工心臟上市,價格破底線第48章 這個價格真的太低了第175章 他不是藥神,他只是個父親第567章 王者歸來第355章 我真不是送子觀音第78章 新藥研發方向,阿爾茨海默症第285章 區別對待,不止一家第241章 英雄腦梗癱瘓,誰能救?第362章 幽門螺旋黴素的威力第439章 醫博會?明明是產品發佈會第18章 迴應質疑,當場打臉第625章 水牛教授的傳說第319章 全球出貨第一,大嘴吹的牛又實現了第211章 新一輪提取第181章 SMA藥價公佈,全國罕見病患者聯盟第513章 糖尿病徹底治癒的曙光第121章 千億身價曝光第71章 生化專業終於要脫坑了第294章 基因專利授權第552章 不好了,機器人被打了第268章 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橫空出世第139章 海王明星的最愛第17章 全場質疑,這數據真的沒造假?第16章 國際巨頭雲集,吳總心驚第6章 數據驚人,醫院複查第506章 第五代胰島素第111章 假藥販子的前世今生第102章 下個目標,腦神經幹細胞第165章 選定路線第650章 海外臨牀邀約,家屬的困局第206章 扶持國產測序儀第541章 小美,小美,看看我有啥病第90章 對比療效,三清完勝第198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386章 HIV消除計劃2.0第186章 共享實驗室,願華夏人人如龍第420章 醫療器械商城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98章 全球專家驚歎,競爭對手繞行第303章 手環報警,你有心梗第76章 陳以清的心結,阿爾茨海默症第481章 人造器官市場的攪局者第109章 一位走投無路的母親引發的悲劇第260章 達成和解第373章 病樹前頭萬木春(下)第178章 搞定Menkes綜合症第30章 資生堂和寶潔的方案第594章 愛,死亡,人工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