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畝產千斤的超級大豆

第249章 畝產千斤的超級大豆

魯省,先正達的一個農業基地。

總裁汪德走進一個快速育種植物車間,瞬間感到一股清涼愜意,裡面溫度適宜,光照充足,將外面的酷熱完全隔開,完全就是一個四季如春的小世界。

他已經帶着他的種子團隊成員,在這裡呆了好幾天了。

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廢寢忘食地呆在快速育種植物車間裡,跟大豆專家們一起觀察和等待。

等待着今天的到來。

而今天,就是基因大豆收穫的日子。

期待多年的種業翻身仗,馬上就要見分曉了。

他不自覺地感覺到一絲緊張,不過看看四周架子上的培養槽,一片綠意盎然,心情頓時又放鬆下來。

很快來到熟悉的大豆培植區,入目所及是一片代表豐收的黃色,心情頓時大好,嘴角也情不自禁地上揚。

走進一看,葉片已經開始脫落,莖稈幹黃,土壤上有零星的豆粒散落。

最讓人欣喜的則是植株上密密麻麻的豆莢,顆顆飽滿,枯黃乾脆,用手輕輕搖晃,能聽到裡面籽粒碰撞莢殼的清脆聲音。

這些大豆已經徹底成熟,正是收穫的最佳時候。

“開始吧,讓我們一起享受這收穫的喜悅吧。”

汪德看着周圍等待的人羣,一揮手,下達了收割的命令。

豆莢一顆顆裂開,金黃色的大豆如流水般在工作人員的手中聚集。

很快,所有的大豆都被收割,裝箱。

接下來,就是激動人心的時刻。

刷刷!

所有人的目光全都看向一個地方。

收穫的大豆開始了秤量。

大家屏息靜氣,等待着最後的結果。

這次試種的大豆有3個品種,都是根據國內已有的幾種高產大豆進行了基因編輯,然後又優中選優挑選出來的。

現在就在根據不同的分類進行秤量,然後計算每個品種的畝產量。

一位大豆專家大約是等不及了,自行湊了過去,緊盯着電子秤上的數字。

“品種GD001,總重量31.2公斤,單層栽培架綜合產量每平方米0.78公斤,相當於畝產…517公斤!”

專家口中喃喃自語,熟練地換算着結果,數字一出來,頓時全身一震,目瞪口呆。

他快步上前,再三檢查,確定工作人員沒有弄錯,這才放下心來。

隨之而來的就是狂喜,他扭頭大喊道:“天啦,畝產千斤的大豆,這,這可是破了記錄啊,你們快過來看這個超級大豆!”

全場譁然,所有人激動萬分地涌上前去,圍着大豆看個不停。

每個人臉上都是抑制不住的狂喜,笑聲,議論聲此起彼伏。

整個植物車間變成了個大菜場,無比喧囂。

汪德矜持地笑了笑,當真正的結果出現在面前時,他反而沒有想象中那麼興奮了,就像長途跋涉登頂的登山客,看過絕頂的風光後,就要開始考慮下山的事情了。

他大聲道:“別心急,把其他兩個品種也都一起秤一下。”

衆人瞬間安靜下來,一個個無比期待地看向其他兩個品種的大豆。

結果很快出來了。

另兩個品種,一個畝產800多斤,一個畝產900多斤,產量都很驚人,不虧是精挑細選的高產品種。

當然,產量最高的還是GD001,畝產1000多斤,可謂是破了國產記錄。

要知道,小麥,玉米,水稻畝產超過1000斤是很正常的情況,但種植大豆一般比較低產,畝產超過500斤就算高產了,一般情況下畝產在400斤左右浮動。

而大豆有史以來的最高產記錄是在鷹國的密蘇里州,在2007年種植出了畝產1388斤的大豆。

但是這種產量是不可複製的,且不說鷹國種植的轉基因大豆品種,當年的大豆能夠獲得如此高產,除了土壤肥沃以外,當時的氣候也十分適合大豆的生長,如此多的因素疊加,才能出現這個產量。

而這還是鷹國的轉基因大豆的產量,若是國內的原生大豆,產量就更低了。

無論是平均產量還是最高產量,華夏都與鷹國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其中既有環境因素的制約,也有種植模式和大豆良種的原因。

國內種植的大豆爲原生大豆,近幾年大豆的平均畝產量僅有265斤,與鷹國大豆的435斤的畝產量,有着不小的差距。

更不用說跟鷹國中西部高產地區800~1000的畝產量相比了。

拋開畝產,再看一看最高產量。

黑省是國內最重要的大豆種植區,是名副其實的東北糧倉,在那裡的高產田塊中,大豆的畝產量能進一步提高到500多斤。

而就在去年,黑江省農科院大豆研究所的‘河農71’實驗田,實收5.2畝,平均畝產672斤,刷新了東北三省大豆的高產紀錄。

在19年,疆省試驗田的大豆還創下了895斤的畝產,這也是我國目前最高的大豆畝產紀錄。

在黃淮海一帶,一些大豆品種的平均畝產也高達618斤(百畝測產),籽粒飽滿,蛋白含量高,外觀性狀好,深受當地農戶歡迎。

然而,以上這些試驗田中的少數高產案例並不具有普遍意義,無法代表國內大豆生產的整體水平。

國內大豆的均產都處在200多斤左右,高產區大豆產量也只有500多斤,尚未有畝產超過1000斤的先例。

不論均產還是高產,國產大豆畝產都只有鷹國大豆產量的60%。

整體而言,我國和鷹國的大豆在單產和最高產量上都有着不小的差距,國產大豆還有很大的增產空間。

然而,國內大豆近年來的平均產量雖然也在穩步上升,但是漲速非常緩慢,要突破300斤的畝產量依然有不小的壓力。

這也就導致我國自產的大豆嚴重不足,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僅僅在去年我國進口的大豆就多達1億噸,是全球第一大買家,自給率不足20%,卡脖子的問題非常突出。

華夏大豆的困境,很大程度上就出現在良種上。

衆所周知,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和核心競爭力,有了好種子才能獲得高產量,大豆也不例外。

我國的大豆種植面積高達1.40億畝,雖然比不上鷹國的5.3億畝地,但也相當可觀。

如果真的有畝產1000斤的大豆,以我國那麼大的種植面積,年產量將突破7000萬噸,比起現在每年的1000多噸大豆產量,增產高達6000萬噸。

比起每年進口的一億噸大豆,缺口瞬間就減少了一大半,只需要進口4000萬噸了。

而如果再增加幾千畝大豆種植面積,華夏很快就再不需要從國外大量地進口大豆了。

徹底做到大豆自給自足!

再也不怕任何國家在糧食問題上卡脖子了!

想到這裡,汪德終於忍不住了,心中無盡的喜悅化作一陣陣痛快的笑聲。

其他人也跟着笑了起來,整個種植車間裡洋溢着歡暢的笑聲。

這幾天上海解封,又要復工又要忙這忙那,還要排隊做核酸,簡直比封在家裡還讓人痛不欲生。這幾天假期,爭取多多更新,祝大家端午快樂!

(本章完)

第395章 噬菌體和解塑酶第538章 尿毒症患者的福音第306章 手機廠商:心動不如行動第312章 直播登頂,智能手錶顯身手第523章 抗氧化奇蹟第255章 FDA的主動邀約第252章 若無遠慮,必有近憂第154章 三清稅第48章 這個價格真的太低了第92章 全球矚目,患者終於有救了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198章 風景這邊獨好第22章 跨國巨頭聞風而動第50章 喜提國民老公稱號第656章 再次升級,衛氏科學獎第107章 全球醫藥科研競賽第581章 電競逐夢人第290章 第一次公佈年報第528章 驚變第346章 樣品上了空間站第115章 全球仿製藥:狼來了第467章 院感有救了第31章 三家都談崩了第398章 老闆,我想做個好人第258章 大豆豐收,一紙訴訟第26章 身價百億,史上最大海外授權合同第166章 人工智能首次發威第434章 第一次航天訓練第59章 生髮液的誕生,脫髮黨的狂喜第26章 身價百億,史上最大海外授權合同第484章 萬事俱備第182章 互聯網新醫療,病人自己的電子病歷第52章 買買買,新總部對標水果飛船大樓第230章 獅子大張口第496章 視頻選拔第556章 人道主義豁免手術第23章 衛總人設,神秘病人第476章 深入合作,滿載而歸第114章 被拯救的罕見病患者第61章 被坑哭的美妝博主第565章 嘴強王者的摘袋方案第92章 全球矚目,患者終於有救了第103章 拉斯克醫學獎第151章 化妝品的營銷神話第299章 大豐收第352章 航天人狂喜,太空骨流失有救了第413章 小試牛刀,軍方動心第36章 父愛如山第203章 遲遲未到的基因測序儀第234章 掙了筆60億美元的小錢第464章 突如其來的院感第106章 王子與禿之神的對決第154章 三清稅第82章 逆推合成方法第379章 極端高溫,新流行病來襲第521章 實驗方案設計第42章 全球首富馬布斯的怒火第638章 3D打印支架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215章 分配任務第292章 藥王的誕生第96章 海外臨牀終於重啓第589章 生物人工腎第308章 水果上門,只要硬件第253章 他們急了,它們也急了第318章 猝死統計,航天來人第568章 新的腦機接口項目第83章 治標容易,治本難第193章 徹底火了第369章 攻克HIV,震驚全球第369章 攻克HIV,震驚全球第207章 優勢在我第256章 地貧新藥海外上市第39章 《柳葉刀》腫瘤治療論文發表第586章 半自動手術機器人第241章 英雄腦梗癱瘓,誰能救?第579章 腦機接口震驚全網第150章 時代週刊封面,馬布斯竟成頭號粉絲第586章 半自動手術機器人第419章 實戰演習,升級完成第596章 如何把自己的導師培養成傑青第170章 巨大的爭議,驚人的療效第104章 生髮液震撼上市第544章 暢想未來,診斷亭立項第244章 餘震第10章 三清揚名,新美躺槍第497章 爲國出征第136章 可憐的戴維斯第560章 億萬富豪的續命遊戲(中)第636章 漸凍人的醫學奇蹟第444章 單方面斷供第331章 還沒上市,就成了戰略物資第16章 國際巨頭雲集,吳總心驚第478章 積分兌換,再次提取第323章 一篇Cell引發的巨震(下)第300章 再次抽獎第201章 新居聚會第96章 海外臨牀終於重啓第543章 最完美的工具人第336章 華夏友人的含金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