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

第159章 華夏應該有自己的諾貝爾獎

接下來,各大高校相關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都打來了電話,透露出深入合作意願。

衛康一一答應,許諾下大筆資助,只有一個條件,就是這些項目都要在新的盤古研究所開展研究,且每個重點實驗室都要派出骨幹科研團隊。

如此一來,皆大歡喜。

長期以來,投入不足是多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共性問題。

這些國家重點實驗室每年的經費大部分來自國家撥款,雖然國家每年都投入幾十億巨資支持,但全國有那麼多所重點實驗室,平均下來經費就不多了,而且處於僧多粥少的境地。

幹得好的實驗室每年有數千萬經費,差的實驗室最多也就兩百萬的經費。

實驗室內部,對經費的競爭也十分激烈,許多優秀的科研人員想要研究感興趣的課題,經費就是一個大問題。

一些重點實驗室就算能與企業達成項目合作,但他們所依託的企業,大都希望研究成果立馬見效,形成效益和利潤,因此,企業大多數都投入給了應用技術研究,基礎理論與共性關鍵技術方面研究投入明顯不夠。

這並不利於實驗室的長遠發展。

要知道,科學研究走得越深入,技術突破後帶來的影響力和產業變革才能越大。

根扎得越深,大樹才長得越高,底層科學研究對整個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至關重要,也是決定性的。這些基礎研究和產品技術不一樣,需要人才,科研設施投入,以及長時間的積累。

而現在,三清藥業這個大金主入場了。

只要科研人員有明確的目標,能提出紮實的研究方案,他都願意資助。

當然,前提是對方能夠腳踏實地地進行研究,而不是隨便找個課題騙經費水論文。

這方面他會好好把關,只挑選最優秀的人才和最重要的課題。

畢竟,他想要的是,一心一意做研究的真正科研人才。

長期以來,國內的科研環境一直被人詬病,都說國內科研環境太差,導致人才都向往國外,紛紛跑出國搞科研。

最爲人們所熟知的是待遇問題,一直有各種科研人員薪水太低,多年不漲薪於是跳槽去企業,年薪瞬間翻好幾倍的新聞爆出。

但是這並不是最致命的問題,國內科研人員那麼多,也有不少不在乎待遇,只想做科研的人才,然而,他們還是不能如願以償,導致鬱郁不得志。

原因有許多,一個原因是人脈關係大於一切。

現在國內的科研圈經過幾代的利益分配已經形成了堅不可摧的階級壁壘,1%的大佬掌握着99%的資源,普通人想混下去必須千方百計的和大佬們攀上關係,甚至不少人採用非常手段,就連項目經費評獎都是人脈大於成果。

最扯淡的事,大佬們每次爭權奪利,基層跟着受苦受累。

科研最講究心無旁騖,把相當一部分精力用在搞人脈關係上,往往是本末倒置。

還有一個原因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官本位風氣。這些地方大多數都充斥着一股濃郁的官僚主義氣息,最直觀的表現就是行政人員凌駕於普通科研人員之上。

教授副教授低聲下氣的找財務處科研處審批經費,某教授想招個人還得去求人事處通融,這些事情衛康當初在學校的時候都屢見不鮮。

而這些行政人員,還經常搞出一堆莫名奇妙的考覈,嚴重影響科研工作。

最後一個原因,急功近利的科研風氣,這可能不僅僅是科研圈的問題。

科研工作,尤其是基礎研究,有其特殊性,短期內看到成果是不現實的。

再看看現在各大高校研究所的考覈要求,三年非升即走成爲主流,甚至還有每年都考覈,還跟工資掛鉤的。這種違背科研規律的方式最終只能變成領導大佬打分制,一地雞毛。

華夏的科研環境這麼多問題,其實還是一個字,錢的問題,資源太少,科研人員又多,導致瘋狂內卷。

所以衛康創建盤古研究院的目的也非常明確,就是爲了解決這幾個問題。

他要每年投入巨資,養起一批華夏學術界真正的優秀人才。

讓他們全心全意投入在基礎科研上面,研究經費不用愁,待遇給夠,人脈關係和官僚作風在這裡更是不存在的。

至於長期的科研成果,他也等得起,反正三清是他的一言堂,利潤足夠高,又沒有資本的短視干涉,每年幾十億上百億的科研投入也花得起。

像鷹國的科研環境爲什麼那麼好,因爲科研經費實在太充足了,不但國家投入大,還有各大企業爭相創辦科研中心。底盤夠大,經費夠多,科研人員去哪都能活得很好,自然可以誰都不鳥,專注在科研本身上。

他要把從全球病人身上賺來的錢,投入到國內的基礎研究中去,創造一個良好的科研環境,促進華夏的科技騰飛,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而且他還有一個私心,等幹了一段時間以後,裡面最優秀的人才,他都要儘可能留下來。

來了,就別走了。

這話當然不是狂妄。

現在的他,的確有這份能力。

拋開諾獎不談。

在全球醫療界,許多大佬都私下將他稱作醫藥界的“愛因斯坦”,這無疑是對他科研實力的最大認可。

事實上,他現在醫藥界,已經擁有了極其強大的號召力,不論國內國外,許多年輕科研學者,都將他視爲心目中的偶像。

再揮舞金錢大棒,給足待遇和經費,足夠挖來各種高端人才。

而且,盤古研究院不但要吸引國內最優秀的人才,國外的尖端人才,他也要。

博士後工作站正是爲此而設。

從來都是國外的機構和高校,吸引全球以及華夏的人才。

如今,盤古研究院,也可以。

假以時日,這必將是一座全球最頂級的科研機構。

而且,衛康心中還有一個計劃,正在徐徐展開。

他早就有一個想法,要打造屬於華夏的最高科學獎項。

針對全球各個基礎科學領域,打造一個能與諾貝爾獎齊名的科研獎項。

諾貝爾獎爲什麼能成爲影響力如此巨大的獎項,一個原因是公正,另一個原因就是高額獎金。

當年諾貝爾設立獎金的時候,給的標準是,能讓一個科研學者20年無後顧之憂,從而心無旁鷲地投入到基礎科研上來。

所以每年諾貝爾獎的獎金一直都在膨脹,到現在已經是一百二十萬美金左右的鉅款了。

國內能與之媲美的是國家最高科技獎,獎金800萬,但是授予人數只有一兩人。

衛康的野心則還要更大一點。

畢竟,現在一線城市,800萬獎金也就夠買套房。

他想要給的,其實很簡單,一如諾貝爾當初一樣,能讓一個科學家,不管在哪裡,都能有房有車有存款,下半輩子不用爲生活發愁。

只要三清集團還存在一天,這個準則就不會變。

一個科學獎項的成立,離不開國內學術界的支持,這也是他要跟各位院士大佬一起商討的原因。

看看時間,會議時間已到。

衛康登錄視頻會議,很快看到了熟悉的各位院士們。

物理學界的齊院士,生物學界的常三維院士,醫藥界的塗悠悠院士,航天航空的謝院士,等等,足有三十餘人,全都是華夏科學院裡面各行業的領軍大佬。

衛康看着面前的屏幕,不由一陣恍惚。

不知不覺,他竟然已經結識了這麼多的院士了。

不過他很快調整好情緒,恭敬地開始發言。

“感謝各位院士的支持和厚愛,實在讓我感激不盡。大佬們的時間都很寶貴,那我就話不多說,直接進入主題了。”

與會諸人紛紛露出一絲笑容,隨即專注地聽了起來。

“之前已經透露過,三清集團想要成立一個基礎科學領域的國際大獎,將邀請諸位以及其他數百名海內外享有盛譽的科學家作爲評委,每年評選出獲獎人,併爲該獎的各項運作提供指導。”

“一份獎給在數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物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化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生命科學領域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一份獎給在醫學和生理學界有最重大的發現或改進的人。”

“每份大獎可由1位或2至4位獲獎人分享,獎金爲,”衛康看着面前神情變得凝重起來的大佬們,深吸一口氣道:“2000萬人民幣或等值外幣。”

“什麼?”

“兩千萬?”

院士們神情驟變,有幾位甚至驚呼出聲。

齊院士是第一個開口的,他眼光一掃,將衆人的神情都看在眼裡,笑着問道:“小衛啊,我大膽問一句,2000萬的獎金可不是小數目啊,你是認真的嗎?”

他跟衛康最熟,這也算是問出了大家的心裡話。

衛康笑着點點頭:“沒錯,五個大獎,每個獎2000萬,一共一億的獎金,千真萬確。”

“而且我很快會成立一個科學基金會,負責整個獎項的運營,獎金會以我在三清的股份做擔保,所以你們不用擔心金錢這方面的問題,只要三清集團還活着,肯定每年都會辦下去。”

“嚯!”這下連齊院士都臉色一變,倒吸一口冷氣了:“衛總不虧是衛總,果然財大氣粗。”

“一個億啊,一個億,”他搖搖頭,苦笑道:“如今才知道做企業有多賺錢,不過更難得的是,你願意把自己的錢,投入到基礎科研上來。”

他面色一肅:“我代表華夏科研界,謝謝你了。”

衛康揮揮手,頗有些不好意思:“沒事,這是我應該做的,國家不是在倡導共同富裕麼,我這靠科學技術先富起來的人,當然也要帶動科學家們都富起來嘛。呵呵。”

大佬們瞬間都笑了,看他的眼神都變得格外和藹親切,氣氛也變得歡快起來。

衛康這個2000萬大獎着實有點把大家都震住了,這可是一年一個億的真金白銀拿出來,就爲了送給基礎科學領域的科學家,簡直就是真正的慈善。

要知道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大多是對世界的探索和發現,成果都是共享的知識,沒有什麼專利,跟應用技術不一樣。

比如你發現人體中存在的一種蛋白質的結構,或者發現了一種金屬化合物的化學性質,總不能把這個知識點給註冊專利然後收錢吧。

因此大部分基礎科學研究都是國家在資助,而科學家本人,除非去創業,很難從中獲利。

大部分的科學家都不算有錢人,諾貝爾獎金對他們來說都是一筆鉅款了。

所以衛康這個2000萬的大獎砸下來,如果運氣好是由某一位科學家獨享,那直接就可以達成普通人的財富自由成就了。

就算四位科學家分享獎金,每人也能分得500萬,只要不是一線城市,足夠下半輩子衣食無憂。

常三維獨特的高亢聲音響起來:“小衛,你這個想法非常有遠見,是真正爲科研着想。有了這筆獎金,一個科研工作者足以全身心投入工作。既然你出了大錢,我們肯定會全力支持你。”

“沒錯,科研人員也是人,也要操心油鹽醬醋,而且鉅額獎金對年輕人也是一種巨大的激勵,能夠做爲一種信念,支撐他們度過一生中最困難的起步階段了。”

謝院士笑眯眯地表達支持,他可是知道,航空航天機構的很多年輕人收入都不高,又不願意放棄科研崗位去企業掙錢,如果能得獎,必然可以大大緩解年輕人的經濟困境。

在場所有大佬們都紛紛點頭。

衛康露出滿意的笑容,接着說下去。

“各位的支持,我無以爲報,只能再次謝過了。到時候還要請各位大佬對提名人進行篩選和審批,最終選拔出最優秀的獲獎人。”

“不過,爲了扶持國內的基礎科研,我的想法是,前面幾屆,最好能選國內的科研學者或者海外華人。等到了以後,再考慮全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們。”

“現在已經10月了,我會盡快邀請大家提名,預計明年春節之前選出獲獎人,公佈獲獎名單,頒發獎項,爭取讓獲獎人都能過個肥年。”

“聽起來很不錯,那麼,這個大獎叫什麼名字呢?”一位氣質儒雅,戴着黑框眼鏡的中年院士提出了最後一個問題。

“衛氏科學獎。”

(本章完)

第162章 新的虛擬同事第617章 打開潘多拉魔盒第499章 征戰世界盃第200章 贏麻了第607章 殘聯的合作第603章 斷肢再生,手隨心動第407章 塑戰塑決,三清山之行第105章 程序員美夢成真第50章 喜提國民老公稱號第607章 殘聯的合作第236章 沙漠富豪組團赴華看病第339章 赴華醫療大火第474章 克利夫蘭的進修之旅(下)第343章 你研發新藥,把我手術都搶光?第64章 東方佳麗,兩代人的時尚夢第512章 殺瘋了的禮來第247章 劫富濟貧哪家強第318章 猝死統計,航天來人第642章 臨牀醫學?不,是臨牀現學第243章 奇蹟發生,徹底恢復第128章 炸裂的肌肉男,全球胖子瘋狂求購第199章 新總部竟成熱門景點第386章 HIV消除計劃2.0第503章 16省集採聯盟,快樂吃雞第85章 航天專家的執念,空間站計劃第508章 再也不用天天打針第225章 搶購一空第454章 第一次臨牀應用第495章 參賽手術視頻第508章 再也不用天天打針第133章 止痛藥千古未有之大變局第87章 患者熱捧,醜聞來襲第468章 耐藥寶寶,黃勤的夢想第567章 王者歸來第412章 拿下全部彩超第477章 坐二望一第192章 生物黑客一戰成名第276章 黑心藥廠和慈善機構的再次助攻第340章 餘波第656章 再次升級,衛氏科學獎第261章 低得離譜的專利費第5章 同心協力,臨牀試驗加速第373章 病樹前頭萬木春(下)第382章 HIV零新增的驚人成果第408章 彩超樣機,風靡公司第1章 公司破產,肝癌晚期第145章 國家最高科技獎第127章 進擊的肥仔第291章 《財富》世界五百強第647章 人豬嵌合體第630章 壞消息,狒狒死了第309章 測不準?肯定是三清的問題第450章 舉世矚目第620章 AI診斷亭第471章 NDM-1耐藥基因,聯合用藥第626章 100次基因編輯的豬第404章 廢塑料去哪了?第659章 人人心中都有了個科研夢第444章 單方面斷供第469章 應對抗生素危機,真正的科技與狠活第341章 這次升級有點猛,多功能便攜監護儀第395章 噬菌體和解塑酶第606章 風一樣的男子第401章 塑料廠的驚喜第535章 進口血管供應危機第629章 給狒狒做器官移植第278章 文化輸出第259章 針對三清的專利絞殺,第一次和解第602章 連接神經,功能測試第93章 最高科技獎候選人第107章 全球醫藥科研競賽第152章 正經和不正經的專利授權第185章 限價令震驚全球第176章 龍圖的誕生第611章 一不小心破了個紀錄第310章 是你們的問題第423章 不走捷徑第452章 國風熱潮,人造血液第587章 王大力升職記第238章 仿製藥代工廠第644章 價格大跳水,機器人下鄉第507章 不做小糖人第405章 謎底揭曉,全球震驚第211章 新一輪提取第139章 海王明星的最愛第236章 沙漠富豪組團赴華看病第629章 給狒狒做器官移植第355章 我真不是送子觀音第383章 全世界看到了消滅艾滋的曙光第559章 億萬富豪的續命遊戲(中)第583章 電子行業的三清稅第240章 網友們興師問罪,怪三清太低調?第464章 突如其來的院感第454章 第一次臨牀應用第187章 被舉報了?動了誰的蛋糕第458章 稀有血型聯盟第146章 感動華夏年度人物第341章 這次升級有點猛,多功能便攜監護儀第139章 海王明星的最愛第89章 渤健和三清的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