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經驗性用藥

孫立恩和自己的治療組佔領了整個第九診室。原本就不怎麼大的房間裡硬是被放進了兩張桌子,可以一次性接待四名病人。孫立恩,帕斯卡爾,徐有容,周策作爲第一梯隊,而布魯恩和袁平安則作爲後備。如果他們四個人中有誰太累堅持不下去了,就會由後備梯隊來頂替。

“只是咳嗽是麼?有沒有發燒?有沒有覺得特別累?”孫立恩的診斷速度不自覺的正在加快,他幾乎每隔兩分鐘就能完成一次診斷——如果只靠狀態欄而不詢問病史的話,這個速度甚至可以被壓縮到十五秒以內。但這麼做的話,不光坐在隔壁的帕斯卡爾博士會驚訝,只怕病人們也會覺得孫立恩並沒有認真看病,只是想把他們打發走而已。

“都沒有是吧?就是有些咳嗽?”孫立恩又問了一遍,然後在面前的電腦屏幕上快速打了幾個字,“沒關係的,您這個狀況恐怕連感冒都不算。回家多喝點熱水,好好休息兩天就行了。”這個患者的腦袋上確實沒有什麼負面狀態,只有一個人人頭上都有的“焦慮,恐慌”。

“不用開藥?醫生,你至少給我開個消炎藥吧?”那個中年男人有些爲難道,“我這嗓子確實難受的厲害……”

“消炎藥是要有炎症才能開的。”孫立恩耐心解釋道,“你的嗓子也沒有紅腫,也沒有吞嚥困難,沒有指徵,我不能給您開消炎藥。”他指了指中年男人身後的人羣道,“這種輕微症狀,以後能不來醫院就別來了。您看看身後這麼多人,要真有個什麼傳染性疾病,您反而容易感染。”

中年男人一聽,連忙點了點頭,然後用袖子捂住了自己的口鼻。

“這裡有口罩。”孫立恩順手遞了個口罩過去,“戴上趕緊回家吧,最近這些天,沒有什麼不舒服就別出門了。”

送走了又一個患者後,孫立恩連伸個懶腰的動作都來不及做,就又準備叫下一個候診的人進來。這時,他眼前忽然閃過了一連串的紅色警報,還是熟悉的老三樣,“警告,高傳播風險”,“警告,致命風險”,“警告,病原體變異風險”。

孫立恩“的瞳孔猛的縮小了一下,然後他強行剋制住了自己清場的衝動——門口走進來的這位臉上帶着一個N95口罩,而且還是不帶呼吸閥的那種。這表示他傳播疾病給其他的的風險比較低。

“沈友華,男,58歲。高血壓(27743.55.16),????冠狀病毒感染(158.22.42),低燒(33.14.51)”孫立恩看到了他頭上的狀態欄,然後示意對方坐下,自己則稍微往後移了移凳子,“您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麼?”

“我啊?沒什麼特別不舒服的。”沈友華朝着孫立恩點了點頭,“就是有些頭疼……我四天前去過雲鶴市開會。今天上午纔回來的。我老婆說去過雲鶴的回來了都得自己隔離一下嘛,在加上我吃的控制血壓的藥也吃完了,而且體溫稍微有點高”

“體溫有點高?多少度了?”孫立恩一邊拿出了體溫計,一邊詢問道,“有三十七度五麼?”

“差不多吧……?”沈友華想了想,不確定道,“大概三十七度八左右?”

孫立恩想了想,開出了影像檢查的醫囑,“您帶着這個檢查單去交個費,然後到影像科那邊拍個片子。”孫立恩儘量讓自己的表情顯得鎮定一些,“畢竟您有云鶴旅行史,這個症狀也有些疑似,還是先拍個片子排除一下比較好。”

孫立恩說的小心,但第九診室還是齊刷刷的出現了一陣腳步聲。不少焦急的站在診室裡等着看病的候診病人,都退後到了診室外面。甚至有些人一臉緊張的嘟囔着,“這個有病!”

沈友華也一臉緊張,“醫生……你是覺得我也……也感染了?”

“得經過檢查才知道。”孫立恩硬着頭皮說着違心的謊話,狀態欄的提示不能拿來當證據,還是得經過相關檢測才行,“您先去拍個片子,等會我看看。”他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您從雲鶴回來之後,沒回過家吧?”

沈友華搖了搖頭,“沒回過……”他指着自己臉上的口罩,“這個口罩還是我在雲鶴上高鐵的時候,那邊的商店老闆送給我的。”

“麻煩您提供一下過來的時候乘坐的列車編號。”孫立恩臨時加了一步診療指南上沒有要求的內容。按照四院的幾個感染病例來推算,這一趟列車上恐怕也會有不少人感染。及時明確對方的交通過程,這也有助於疾病控制部門明確密切接觸者,並且展開醫學觀察。

“對了,去拍CT的時候,不要摘掉你臉上的這個口罩啊。”孫立恩在沈友華離開前叮囑了一句,“等拍完了片子之後,你就直接回來。”

·

·

·

“你臉是有點黑。”第九診室一上午接診了兩百名患者。這個成績其實並不算好,因爲在早上十點二十五分的時候,沈友華的CT結果出來了。雙肺彌散性毛玻璃影,高度懷疑病毒性肺炎。因此整個第九診室臨時關閉,開始進行徹底的紫外線照射加地面消毒。而沈友華本人也被收容到了搶救室的負壓隔離室——傳染病科的隔離病房目前只接收確診患者。看着CT結果,曹嚴華醫生穿着一身防護服對孫立恩感嘆了一句,“今天來就診的幾千號人裡,就你碰見一個疑似的。”

孫立恩在內心裡嘟囔着“不是疑似是確診”,不過嘴上卻也只能附和道,“點背唄……”還好列車號已經拿到手了。向疾控中心報告了之後,孫立恩和袁平安換了個班,回來整理材料準備去找周軍報告。

“這個病人的治療方案你有什麼想法?”曹嚴華醫生一邊看着影像學的報告,一邊和孫立恩聊着天,“我去傳染病科那邊看過了,他們的治療方法都……比較經驗化。”

傳染病科目前收治着十八名患者(董昕醫生和黃文慧主任已經停止治療轉入觀察了),而十八名患者林林總總用着八種不同的治療方案。從奧司他韋到阿比多爾,從利巴韋林注射液到霧化吸入α-干擾素,還有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甚至用上了洛匹那韋和利托那韋。十八名患者全都簽署了“實驗性用藥”的知情書。而最早發病的0號病人,在使用洛匹那韋和霧化吸入α-干擾素的基礎上,同時還被給予了糖皮質激素衝擊治療。

“我能有什麼看法?”孫立恩無奈道,“連病毒的致病機制都沒搞清楚,現在只能憑着當年非典時期的經驗用藥,看看治療情況再說吧。”

在疫情早期,醫療機構對於疾病還缺乏認知的時候,只能通過經驗用藥先行嘗試治療。而之後隨着對疾病的研究繼續深入,才能找到相對有效的治療方案。

這是嚴肅而且有些殘酷的客觀事實,並不會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無數科研人員和醫護人員能做的,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儘量減少對患者的傷害。並且再努力加快一點速度。

“實驗室那邊出結果了。”孫立恩和曹嚴華醫生正在交流着看法,周策手裡拿着一張報告一路小跑衝進了小會議室,“電鏡確認了,是冠狀病毒!”

第一百零九章 厚賂第六十六章 九月(5月18日1/2更求訂閱)第九十七章 勇氣(5/5)第二十七章 交流會議第二十二章 緊急會診第三百九十七章 代價第一百四十二章 損傷調查(8月2日2/3更求訂閱)第二百七十六章 積極準備第九十章 角色變化D+1 day2第三百九十六章 感悟第三百二十章 貓膩第三百六十六章 蹊蹺第八十七章 大善人孫立恩第三百六十八章 天降神兵第五十八章 偏差(5月10日1/2更求訂閱)第一百零九章 瑞獸孫立恩(7月5日1/1更求訂閱)第二百一十一章 吳友謙第二百八十四章 用拳頭說話第一百七十五章 標誌物(8月22日1/1更求訂閱)第一百三十六章 他鄉遇故知(7月30日1/1更求訂閱)第三十七章 病情進展第一十四章 連哄帶騙1D-day 1第三十八章 診斷會議第四十五章 醫療事故(上)D-day 2 獻血加更48-8 D-day(下)第一百九十八章 哈克·布魯恩第三百六十九章 二個消息第六十章 尷尬對話(第二更)第二百四十八章 老東西第一百六十五章 看熱鬧第八十四章 查房第二十九章 勁爆消息第二百一十章 內訌第六十三章 大雪第二百七十四章 術前談話第五十七章 豬皮第一百二十三章 夜襲(7月22日2/2更求訂閱)袁隆平院士,吳孟超院士古第八章 第一病例(第一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突擊(9月11日2/2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三章 新的預報第一百四十八章 帕斯卡爾博士的診斷建議第一十四章 變化第一章 送別第一百四十七章 拱火(8月5日1/2更求訂閱)第三百五十九章 鎮咳第三百六十四章 修羅場第二百八十二章 火炭(第二更)D+1 day 4第二百二十五章 無名氏第三百五十章 燈下黑第二百四十五章 要命第一百七十章 同情第三百三十章 死衚衕第一百五十三章 繃不住了(8月8日2/3更求訂閱)第五十章 醫托D+5 day 1第一百五十六章 彌補錯誤(8月10日3K6更新求訂閱)第九十一章 五十六歲那一年(求訂閱)第一百九十八章 LADA(9月30日1/1更)第一百零二章 多變第二十三章 反噬第六十八章 院內會診第二百零五章 苦工(補10月8日1/1更求訂閱)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第二更)1 D-day 2第一百五十六章 人間(上)第三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一更)第三百一十八章 新的病人第六十九章 馬蹄聲與馬第六章 輪換第六十二章 寒風中一抹暖意 (第二更)D+3 day4第六十一章 講究(第一更)第一百五十四章 舊日重逢(補8月8日3/3更求訂閱)第一百六十五章 抉擇 (第二更)請假通知第一百六十二章 孫立恩的奇妙比喻(8月13日2/2更求訂閱)第七十一章 追問來的靈感(5月22日1/1更求訂閱)D-day 10 爲盟主“改名字也太貴了罷”加更1請假一天第一百四十七章 組隊查房D+1 day 6D+4 day(4)(散論文)第三十一章 覺悟第一百零七章 奇特狀態(第一更)第五十八章 偏差(5月10日1/2更求訂閱)第六十二章 細菌性痢疾(5月12日1/2更求訂閱)第二百六十九章 兄弟第二百五十七章 帕斯卡爾第三百九十一章 傻樂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次見面第四百五十九章 失控D+3 day1D-day 3-14 D-day (上)第三百三十九章 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