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天才

人會因爲熬夜而變傻,這可不是老人家用來嚇唬小孩子的“善意謠言”。這是經過醫學實踐和研究所得出的結論。

去年的Science就刊登了這樣的一篇研究報道,研究團隊通過腦電圖和磁共振等技術手段首次確認,在人處於睡眠狀態下時,大腦內的神經元會同步短時間關閉,從而減少大腦內的血供需求。而在血供減少的時候,腦脊液則會在血供減少的時候充分活動。

研究人員對這個獨特的變化提出了猜想——同步關閉的神經元減少了大腦所需要的氧氣和其他營養物質,而這個減少的血供則爲腦脊液的活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壓力差。

作爲一種分佈於腦室和蛛網膜下腔的無色透明的液體,腦脊液的生理作用除了支撐和緩衝大腦以及脊髓所受到的衝擊以外,同時也具有清除代謝產物以及炎性滲出物的作用。而當大腦主動減少血供需求,從而引導腦脊液積極活動時,這個生理活動做起到的作用很明顯就是衝着“清除代謝產物”去的。

這個研究小組的研究目的是阿爾茲海默症,但這並不影響他們所發現的這一生理特質的價值。

睡眠有助於腦脊液活動,而腦脊液活動則有助於清除代謝產物。這就構成了一個邏輯推論——睡眠對於大腦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通過腦脊液活動清除代謝產物。

雖然這個推論的強度堪憂,但用來支撐朱敏華的論據還是夠用的——熬夜真的會讓人變傻,至少有可能增加之後罹患阿爾茲海默症的概率。

“沒熬夜,真的。”袁平安在自己老師面前老實的像一隻被嚇破膽了的耗子,“我就是最近睡的不太好……”

“睡得不好可以跟神內的醫生們說一聲嘛。”孫立恩在旁邊毫不留情的戳破了袁平安的藉口,“我剛到雲鶴的時候也天天失眠,後來都開始吃安眠藥了。”

袁平安看了一眼孫立恩,然後嘆氣道,“我要能和你一樣沒心沒肺就好了。”

·

·

·

袁平安的壓力很大。

當年非典的時候,袁平安還在上初中。那一年的首都人心惶惶,但對於袁平安來說,他對那場疫情幾乎沒有什麼印象和記憶。MERS時期他倒是已經上了大學,但由於國內防禦措做得好,這種疾病一直就沒有在國內有過流行傳播情況。

冠狀病毒,對袁平安來說就是一種只存在於書本里的東西。

這一次和孫立恩以及其他同事們一起來到雲鶴之前的想法很簡單,他覺得雲鶴目前最大的問題其實也就是患者人數過多。醫療資源耗盡的情況下,許多患者根本無法接受治療。只要醫療隊支援到了,有足夠的人手開始收治病人,雲鶴的情況很快就會有好轉。

而在紅區裡幹了一週之後,袁平安有點扛不住了。

疫情一眼望不到頭,防疫物資不足、醫療器械和藥物也出現了短缺。重症患者死亡率高,搶救措施和治療措施對這些危重症患者幾乎沒有用處——甚至還有反向作用。

患者血氧低,醫生們冒着被感染的風險做插管。結果通氣管一插進去,患者就突然心跳停了。

這太搞心態了。連着搶救了三個這樣的患者之後,袁平安甚至對自己的行爲產生了質疑。要是不插管,這個患者會不會就沒有這麼快去世?

袁平安對自己是有極高要求的。他畢業於全國最頂尖的醫學院校,他是從神經外科轉到急診科的“落魄王子”,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會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什麼自己一點辦法都沒有的情況。

孫立恩當然是個了不起的天才,

這一點袁平安心知肚明。但就算是孫立恩,在很多時候也需要自己幫忙提供數據和分析。袁平安總覺着,自己和孫立恩的配合相當不錯,只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就算是再麻煩的疾病,他們至少也能有點辦法。

但新型冠狀病毒這一場疫情徹底打垮了他的精氣神。孫立恩仍然保持着一向的“昂揚鬥志”,他提出了一項又一項的治療方案和治療原則。其中大部分治療手段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袁平安卻感覺自己有點跟不上了。

他開始夜不能寐,輾轉反側。失眠開始之後,袁平安甚至開始對夜晚產生了恐懼。他知道自己需要好好休息,這樣纔能有力量應對第二天至少四個小時的工作。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好好睡覺然後才能維持一個好用的頭腦。但他就是睡不好覺。

只要躺在牀上,袁平安就開始琢磨起自己見到的孫立恩。孫立恩承擔的壓力肯定比自己大的多,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孫立恩仍然能在極高的壓力下保持靈活思維,甚至還有餘力和胡佳一起替大家疏導壓力。

說白了,袁平安現在的精神狀況主要來自於對自我定位的懷疑和不甘。孫立恩確實很厲害,但自己應該也不差纔對。

要是就這麼被孫立恩甩的越來越遠,那自己在寧遠還繼續待個什麼勁呢?

孫立恩被袁平安的話逗樂了,他非常自豪的拍了拍胸口,“人吶,就是要沒心沒肺一點,這個日子才能過得下去。”他指着朱敏華認真道,“不然你以爲爲啥當初朱老師一定要讓你來四院?”

“爲了讓我成爲一名合格的急診醫生。”袁平安答道,這話當初朱敏華是對自己說過的。

“那你現在一點都不合格。”孫立恩認真對着袁平安說道,“該放下的時候,要放下。”

孫立恩其實沒啥資格這麼教育袁平安——他自己放不下的事情可能比袁平安更多。

吳友謙院長當年對自己的批評至今仍然迴響在孫立恩的耳邊,老頭的教育確實讓孫立恩受益頗多。

“因爲生命無比珍貴,因爲我們的力量微不足道,所以每一次診斷和做治療,都要毫無保留的用上所有的知識和能力去做。每一次竭盡全力,這樣纔不會在失敗之後可憐兮兮的詰問自己‘我是不是什麼地方做錯了’。”孫立恩對袁平安說道,“想要問心無愧,首先要竭盡全力。”

袁平安剛想說點什麼,結果突然又沉默了下來。

看着袁平安的樣子,朱敏華輕咳一聲對孫立恩說道,“你先去ICU吧,老劉現在情況還行。正好你先替我過去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方案的地方——我和小袁聊兩句,等會過去。”

看着孫立恩走遠了,朱敏華纔對袁平安突然說道,“其實你是擔心自己被他甩太遠對吧?”

袁平安猛地擡起頭,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朱敏華,半天沒說出話來。

“這麼看我幹啥?”朱敏華被袁平安的動作逗笑了,“別看我這樣,我走過的橋可比你走過的路還長。經驗這種東西不光能用來給人看病,也能看出來你小子的腦子到底哪根筋搭錯了。”

·

·

·

朱敏華太熟悉這種感覺和表情了。在他成功畢業並且進入同協工作的時候,這樣的表情也曾經出現在他的臉上。

當時的朱敏華和袁平安一樣,研究生階段,朱敏華是朝着神經外科方向發展的。他一心想要成爲一名優秀的神經外科醫生,幫助自己手下的病人們戰勝病魔轉危爲安。

最重要的是,柳平川在神經外科手術上的天賦展露無疑。教授們都高度評價柳平川,覺得他應該能夠成爲同協醫院神經外科的下一個臺柱子。

同協醫學院雖然是全國最好的醫學院,而同協醫院同樣也是最好的綜合型三甲醫院。但在神經外科這一專業上,同協從來都不是最優秀的那個。

首都醫學院纔是神經外科最強的醫院,在首都範圍內,同協的神經外科只能勉強排在第五的位置上。

同協醫院的老教授們哪裡能受得了這個委屈。同協天下第一的傲氣在胸中作祟,這讓他們對於學生的培養和訓練就越來越嚴苛。

柳平川和朱敏華都是被“重點關照”的對象。柳平川有做神經外科手術的天賦,而朱敏華則是因爲被批評後進步巨大,同樣被教授們當做了“可造之材”拼命開小竈。

然而朱敏華自己卻從來沒有把“進步”當成是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他的壓力很大,大到了幾乎沒有辦法再以“他柳平川做的到,我憑什麼做不到”的地步。

人和人確實是不一樣的。朱敏華在失眠了幾乎一週後得出了這個結論。

世界上的事情千千萬萬,解決問題的方式也相應的有無數種。朱敏華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永遠不可能像柳平川一樣,在無影燈下所向睥睨。他不是這樣的人。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過去八年就成了虛度的時光。只要他還有這個意願,柳平川自己仍然可以成爲一名醫生。只不過是和柳平川不同,在其他領域奮戰的醫生——比如醫院裡剛剛開始設立的急診科室似乎就不錯。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八個字不光是要讓你學習黨史用的。”朱敏華講完了自己的故事之後對袁平安認真道,“孫立恩這種天才並不是常態,咱們這種努力工作學習的人才是最普遍存在的。一個天才的誕生能夠推動整個行業和學科進步幾年甚至十幾年,但沒有我們這些普通人,天才的誕生就沒有任何意義。”

袁平安的表情有些變化,他低聲問道,“可是我……”

“不甘心太正常了。”朱敏華笑着揉了揉袁平安的腦袋,“大家都是一個鼻子兩隻耳朵的人,憑什麼他就比我強呢?”

袁平安點了點頭。

“因爲人和人不一樣。孫立恩的天才可能表現在他的診斷天賦上,可能表現在他的基本功紮實上。”朱敏華認真道,“但是你也有自己的天才的地方啊。總不能因爲他孫立恩表現得好,你就把自己的天才當做不值得一提的東西吧?”

“你是我見過的,最適合搞急診診斷的醫生,甚至比孫立恩更加合適。他擅長的是罕見病,但對於常見疾病的判斷未必就能比你強多少。”朱敏華拍了拍袁平安的肩膀道,“和別人跑在同一條跑道上,你永遠都要面臨無數人的競爭。但只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道路,找到屬於自己的跑道,你就能成爲領跑在最前面的那個人。”

天才自然是令人羨慕的,但天才並不是天生的。

在朱敏華來看,人人都可以是天才——只要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道路,並且堅定不移的在這條路上奔跑下去,天才就誕生了。

·

·

·

被朱敏華認定爲“診斷天才”的孫立恩正在ICU外的辦公室裡,仔細閱讀着重症醫學科醫生們爲劉連志院長開出的處方。

劉連志現在的情況還算可以。孫立恩能透過監視儀看到病房裡面——劉連志現在正半靠在牀上,用手拿着手機。

雖然還在依靠ECMO維持着血氧水平,但至少劉連志現在的生命體徵還算穩定。剛剛進辦公室的時候,孫立恩還聽到劉連志正在通過對講機,用嘶啞的聲音和辦公室的同事們開着玩笑,“我現在要是去遊東湖,從東面游到西邊連換氣都不用!”

劉連志的心理還可以,這也離不開他夫人的細心照顧。ICU的護士長是劉連志的妻子,兩人自從雲鶴封城開始就一直沒能見上面。如今突然在醫院裡又能朝夕相處,不知道劉院長心裡究竟是個什麼滋味。

但願是他能感覺到自己舒服點吧……孫立恩挑了挑眉毛,他在劉連志的治療方案裡看到了好幾個醫生的習慣痕跡,粗略一數,至少有七八位醫生在這個治療方案裡貢獻過自己的力量。

同樣是進行護肝治療,有些醫生喜歡用多烯磷脂酰膽鹼,有些醫生則喜歡用二氯乙酸二異丙胺,而還有些醫生則會考慮給一些注射用核糖核酸進行輔助。

孫立恩的習慣就比較……暴力且直接。輔助用藥上他可能會考慮多烯磷脂酰膽鹼,但主要的治療手段則肯定是用人工肝替代。反正現在設備都有,甚至連人工肝系統的發明者李院士自己都在雲鶴。治療方案几乎不需要猶豫,用最好的就行。

。妙書屋

第一百一十六章 診斷第二十四章 殲滅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緊急出動第四十三章 走後門D+4 day7第一百九十九章 熱情歡迎第九十八章 脾破裂(6月23日1/1更)求訂閱第四十章 展望未來第二百九十九章 工作安排(第一更)-1 D-day 1第二十六章 再就業-15 D-day第二章 失憶第二百三十四章 糾結第二百五十八章 緊急出動第一百五十九章 背後一涼第八十二章 平安落地第一百二十一章 對酒當歌第十七章 代價第一百八十五章 手術方案(9月2日1/1更求訂閱)同人大賽活動提醒第一百零四章 七局夜生活(6月29日1/1更)求訂閱第一十一章 紅斑狼瘡第四百三十四章 意外發展-8 D-day(上)第八十九章 說服(補6月11日1/1更)第二百一十二章 詢問第三十章 城會玩第十七章 襲擊第一百零四章 蹊蹺關於盟主新書試閱讀的通知第七十八章 醫療過失罪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挑戰第二百三十七章 回家(下)已更1W6求訂閱第二十七章 心理獻血加更系列64,6…第二百八十二章 萬里長征第一步第二十六章 再就業第四百五十七章 決意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依據的方向第二百二十八章 新技術第二十八章 倫理管理委員會第二百三十四章 糾結第一百九十九章 熱情歡迎第二百六十章 人才引進第八章 祁鏡D+4 day8第三百七十六章 參觀學習第一百九十三章 辭職(9月17日1/1更)第三十七章 令人失望(第一更)第二百六十四章 緊急救援第三百三十九章 又來?D+4 day1第一百一十四章 過去與現在(7月14日1/1更求訂閱)D-day 51 D-day 2唐敏病例的特別說明第二百八十章 複合手術室第三十九章 學術意見第一章 菲茲傑拉德第五十四章 靈感來源徐牧羊第一百七十一章 升職(8月19日2/2更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一章 初次見面D-day9爲盟主星雲若雨加更13第三百六十章 投資第八十四章 有點麻煩(第二更)第二百三十三章 笑聲第二百六十九章 完善方案第六十四章 烤乳鴿(5月14日1/1更3000字求訂閱)第一百一十九章 無心插柳(7月18日1/1更求訂閱)第九十三章 病毒性腦膜炎 (1/5)第一百一十三章 禮物第一百四十八章 開道(200月票特別加更)第一百五十章 充電,過飽第一百章 權衡第八十章 另一場戰鬥第四十九章 過敏反應(5月2日2/2更求訂閱)第一百八十七章 曹博士(4)D+7 day 2第二百一十三章 胃出血第三百九十五章 SIADH第四十六章 習慣第四百三十九章 預見性第一百章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第二十五章 決策第一百五十三章 儘量幫一把第四百二十三章 第三方意見第二十四章 一肝兩用第四百一十二章 搶時間第一百二十四章 不明原因腦膜炎(7月23日1/2更求訂閱)第一百三十章 中國醫生(7月26日2/2更求訂閱)第三百三十九章 又來?第四百四十五章 新的挑戰第三十二章 庫欣綜合徵第一百五十七章 其他檢查(8月11日1/2更求訂閱)第一百四十三章 體質問題(8月2日3/3更求訂閱)第二百八十一章 旅途(第一更)第二百九十九章 工作安排(第一更)第四百二十九章 士爲知己者第二百二十四章 史詩級治療(3)第一百一十五章 繼續深造(爲盟主心韻淺吟,加更第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