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富有經驗

[]

潘大姐的情況再次穩定了下來。但這一次的穩定……更像是踩在了千丈深淵上的鋼絲上。別說輕舉妄動,說不定一陣微風吹過,她就會徹底墜入深淵摔個粉身碎骨。

到了這一步,對於醫生們而言反而沒有什麼可以擔心的了。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針對患者的情況開始調整方案。潘大姐的病情原因是明擺着的,只要解決了她體內的新型冠狀病毒就好。但解決了病毒感染之後能不能順利脫機並且活下來……這個只能看她自己的求生慾望夠不夠強烈,看她的身體能不能趕在全面崩潰之前修復好損傷了。

兩位主任又討論了一下細節,然後李承平纔想起來另一件正經事,“孫主任還沒到?”

“我今天聽他那個組的醫生說,早上吃飯的時候他好像碰見什麼大事兒了。”呂志民皺着眉頭答道,“剛纔我問胡護士長的時候,她也說早上就沒看見孫主任。”

“這就怪了……”李承平有些好奇,孫立恩在雲鶴這麼長時間,一向都以“拼命三郎”的形象著稱。作爲最年輕的主任,孫立恩從來都是把自己當成一線醫生在安排。敬業和拼命已經成了孫立恩在兩位主任面前的代名詞。而這麼一個年輕醫生,今天突然無故脫崗,這事兒就有點蹊蹺了。

“別是遇見什麼事兒了吧?”呂志民被李承平這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搞毛了,他摸出手機撥通了孫立恩的電話,一邊聽着鈴聲一邊說道,“我先給孫主任打個電話問問再說吧。”

電話響了半天,孫立恩那邊才接了電話,“喂?”

“孫主任,你在哪兒呢?”呂志明非常小心的問道,“今天早上沒見你,我和老李討論病例的時候總覺着缺了點什麼。”

“啊,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電話那頭的孫立恩終於回過神來了,他連忙道歉道,“我現在在同德醫學院高新院區這邊……上次去會診的那個患者情況有點變化,所以一大早我就先到這兒來看看。”

“哦,就是患者情況有點變化了是吧?”呂志民鬆了口氣,“你沒事兒就行。”他頓了頓安慰道,“還有很多很多病人在等着我們去解救,孫醫生你可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別自己也成了病人吶。”

“好的好的。”孫立恩點了點頭,然後把這句話當成了前輩帶有深意的規勸,“我會多注意的。”

掛了電話,

孫立恩有些發愁的撓了撓頭。他原本的打算是儘快回酒店換條褲子,然後直奔醫院。但現在……

這到底是哪兒啊?

離開了醫院之後,孫立恩試圖通過手機上的打車軟件叫一輛網約車。但……這樣的意圖並沒有辦法得到實現——雲鶴現在實施的是全面交通管制,出租車和網約車全部都停止了運行。

孫立恩自己認識的雲鶴人並不多,除了幾位衛健委和自己對接的工作人員以外,他認識的雲鶴人就僅限綜診二科的幾位同事,以及陳天養而已了。

這樣的“熟人”分佈,讓孫立恩壓根就不具備“打個電話請人來接自己”的條件。於是,他成功的開始發起了愁——這裡距離雲鶴市傳染病院足有十幾公里,總不能騎自行車回去吧?

孫立恩惆悵了一會,決定先刷一輛自行車走一段再說。他記得前面有個交警同志的執勤口,或許自己能在那兒尋求到一點幫助。

雲鶴今天的天氣其實非常適合騎自行車郊遊,氣溫不高但是有太陽。陽光和煦而且分外暖人。最重要的是,沒啥風的天氣非常適合孫立恩這種沒有戴手套習慣的人騎自行車——它不凍手。

孫立恩現在一共就兩副防寒用手套,這兩副手套還全是胡佳送的。這次來雲鶴,孫立恩壓根就沒戴這東西。

要不是因爲今天天氣實在是太好,孫立恩可能會選擇一路小跑到執勤點去。

騎車努力了十幾分鍾,孫立恩終於趕到了之前路過的那個查車執勤點。

警察同志早就看見了孫立恩的身影,但等到孫立恩靠近了之後,他們才反應過來,這是剛纔那個坐着卡車過去的醫生。

“警察同志,我想跟您打聽個事兒。”孫立恩有些不好意思的問道,“我現在要趕到雲鶴市傳染病院去上班,但是找不到出租車或者網約車……”

·

·

·

坐在風馳電掣的警用摩托車後座上,孫立恩不禁感慨了一下。啥叫有困難找警察啊?好傢伙,這摩托車開的速度怕是已經有80了吧?

還好這輛警用摩托車上還帶了一個頭盔,路上沒什麼車且這位警察同志開車確實很穩。要不然孫立恩可能幾分鐘前就得喊着要下車。

感情布魯恩平時喜歡的都是這種東西?用身體直接硬抗強風……真不愧是德州人喜歡的運動。

大排量的摩托車加速起來真是越跑越有,孫立恩不止一次的感覺自己的體感速度恐怕已經超過了每小時130公里——這是他開着自己的沃爾沃所達到過的最高速度,比這更快的速度他也沒什麼親身經歷。在幾次試圖習慣速度失敗後,孫立恩乾脆認命似的把眼睛一閉,然後強忍着這種速度感對自己帶來的不適。

過了大約十幾分鍾之後,孫立恩感覺交警同志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又過了幾分鐘後,他聽到自己身前的交警同志說道,“大夫,我們到地方了。”

孫立恩艱難的從車上翻身下來,交還了自己頭上的頭盔之後,孫立恩向這位英姿颯爽的交警同志鞠了一躬,“麻煩您了。”

交警同志稍微一愣,然後朝着孫立恩敬了個禮。雖然口罩遮蓋住了對方的臉,讓孫立恩看不到笑容,但聽聲音,這位交警同志一定是笑着的。“是我要代表全雲鶴人民謝謝您,謝謝您來爲我們的家鄉治病。”

孫立恩笑着點了點頭,然後扭頭朝着傳染病院跑去。

·

·

·

“我可看見了,你是坐着春風摩托車來的。”剛到了北五區的綠區,孫立恩就被布魯恩一胳膊摟住了肩膀,只見這個德州人兩眼放光的問道,“感覺怎麼樣?”

“額……快。”孫立恩想了半天就想出這一個形容詞來,他看着布魯恩和其他幾位在綠區的醫生問道,“你們今天排的是第二班?”

“呂主任和李教授都在紅區裡,他們那邊現在人手充足。”布魯恩答道,“我剛纔問過了,他們也是看到了早上的那個新聞之後被嚇了一跳,急匆匆趕過來準備迎接大批患者入院的。”

孫立恩偷偷翻了個白眼,看新聞只看標題的事兒看來確實普遍存在。就連李承平教授也中招了。

“今天咱們病區要轉幾個進來?”既來之則用之。紅區裡有一個半重症醫學科主任在,孫立恩自己進不進去似乎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我記得北五區還有七八張空牀是吧?”

“昨天晚上呂主任收了四個病人,今天早上往北六區轉了兩個,走了一個。哦對了,北六區送了兩個病人去集中隔離點。”布魯恩現在已經可以熟練的掌握“收、轉、走、送”這四個字在醫院系統裡的用法了,“等於咱們新增了一個病人,北六區收治的患者總數不增不減。”

收和轉比較好理解,但“走”和“送”就必須得嚴格區分使用了。醫院系統裡,尤其是住院部中“走”特指的都是病故的患者。送則特指出院。

送四個病人,這會讓醫生們感覺到煩躁——出院病人是要辦理出院手續,並且完善出院病歷、帶藥醫囑和繳費,送病人就意味着大量的文書工作。

可要是一天之內“走”了四個病人,那醫生們恐怕要瘋。就算是ICU,一天之內連續走掉四個病人也是幾乎無法讓人接受的。通知家屬情況、開具死亡證明、完善相關文書報告、打電話給太平間讓他們轉運並暫存患者遺體,然後讓家屬完成繳費出院操作……最後還得把病例和醫囑以及所有檢查統一起來封存進病例盒中,完成全科的死亡病例討論後交由病案科歸檔儲存。

這樣複雜且極其耗時耗力的流程,讓所有醫生從根本上也不可能會故意放任患者病情嚴重乃至病故。對於負責的醫生而言,放任患者情況惡化完全不符合自己的職業道德,而對於混日子的醫生而言,放任患者情況惡化完全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

孫立恩盤算了一下,覺得今天好像壓力確實不怎麼大。他拿過手臺對着李承平道,“李主任,您現在帶着人來了……要不咱們兩邊今天換個班?”

進入紅區是需要消耗防護服的。雖然現在的雲鶴雖然有了全國的供應,而且雲鶴市傳染病院是保障供應的重中之重,但防護服這樣的東西仍然緊巴巴的——北五區現在時不時的還得用工業防護服呢。

所以防護服這種東西能省則省,只要穿着防護服進了紅區,沒有特殊情況下,醫生們都會最少堅持四個小時再出艙。而實際的醫療過程中,醫生們基本都會在進艙後五六個小時再考慮出來的問題。

“行。”李承平教授非常痛快的答應了孫立恩的請求,“反正現在也沒有什麼大批量收治患者的壓力,這點小場面我們罩得住。”他頓了頓說道,“孫主任你先帶着你們組裡的醫生回去吧,趁機趕緊休息休息,今天晚上又是個夜班。”

·

·

·

打發走了孫立恩,李承平又和呂志民溝通了幾句,然後也送走了這位在黃區值守了十幾個小時的同事。

醫療隊的隊員們現在對臨牀工作已經非常適應了,李承平揹着手在紅區裡完成了今天的查房之後,稍微調整了一下醫囑的執行內容。然後一個人上樓到達了北六區。

錢紅軍是北六區目前唯一的三線醫生。而這麼一個病區,雖然大多都是輕症患者,但想要靠錢紅軍一個人壓陣明顯也是不太實際的事情。因此北五區的主任們每次查完房之後,還得上到北六區來看看。

在北六區工作的醫生和護士們大多沒有什麼重症醫學科的工作經驗,北五區的主任們上來看看,一方面是爲了確定患者們沒啥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抓緊時間給這些還比較稚嫩的醫護工作人員們補補課。

等他們成熟起來之後,北六區醫護人員也能參與到北五區的輪班過程中來,這就能進一步降低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們的壓力了不是麼?

作爲呼吸與重症醫學科的大主任,李承平自己算得上是半個重症醫學科的醫生。而多年的執教經驗則讓他具備了呂志民和孫立恩都沒有的教學技巧——在高壓力的環境下,讓年輕的醫生們快速學習必須的知識,同時還要讓他們適應壓力盡快成熟起來,這是需要技巧的。

到了北六區之後,李承平首先去看過了關谷雪一家三口。小趙鶴安今天的情況算是平穩——明顯的好轉還沒有觀察到,他的血氧飽和度仍然不太夠。不過關谷雪的康復進展倒是挺令人開心的,對她進行的CT檢查提示肺部感染竈有了明顯的縮小跡象。

“爲什麼孫主任要提倡加快產婦恢復速度,並且建議產婦儘早開始母乳餵養呢?”李承平來關谷雪一家三口的病房裡查房當然不可能是自己一個人來,在看過了大概情況之後,李教授向其他的年輕醫生們提出了問題。

“因爲早期母乳中含有抗體。”這個問題不算很難,雖然對母乳免疫方面的研究進展非常有限,但母乳對於新生兒產生的保護作用已經成爲了醫學界的共識。

“母乳中含有最多的是IgA抗體,也就是免疫球蛋白A。”李承平點了點頭繼續道,“這種免疫球蛋白主要存在於……?”

“黏膜。”

“而新型冠狀病毒可能會導致的症狀中, 就包括病毒攻擊腸道黏膜所導致的腹瀉。”李承平對於年輕醫生們的回答非常滿意,“所以我們一直都提倡和建議母乳餵養——但各位可不能本本主義,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說到這裡,李承平再次提問道,“假設我們新收了一名確診產婦,而採集到的羊水樣本和對孩子進行的早期PCR檢測中,新型冠狀病毒核酸均爲陰性,那還應該繼續建議母乳餵養麼?”

這個提問換來的就是分歧了。大部分醫生都認爲可以考慮繼續母乳餵養——爲了避免母體通過呼吸傳播病毒,可以考慮用吸乳器分裝母乳然後餵養。而少部分醫生則認爲,應該完全避免母乳餵養,轉而使用配方奶粉餵養。

“所以說,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哪怕沒有足夠的數據,你們也首先應該考慮到母乳中可能含有活病毒的風險。”李承平在一旁聽着醫生們爭論了一會後出來一錘定音道,“我們對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仍然不夠充分,也無法斷言母乳中不會含有活體的新型冠狀病毒。爲了避免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母乳經口傳播,對於PCR檢測爲陰性的嬰兒,不應該建議母乳餵養。”

第二百四十四章 停業整頓第二百一十六章 女人的第六感(爲盟主“顛覆理論”加更04)第四百一十二章 搶時間已更1W2求訂閱第三十四章 新增爲盟主“墨洛絲薇瑟”加…第一百零一章 傳統習慣(6月26日1/1更)求訂閱第十六章 有眼無珠第一百六十二章 對談第二百四十六章 希望第六章 目標,寧湖第十一章 陰影第三百四十六章 普通門診第一百四十六章 劉堂春的計劃第一十二章 蹊蹺第一百五十章 充電,過飽第二百九十五章 矛盾理論第一十四章 變化第四十二章 疼D+7 day 1第四十一章 宋文第二百四十三章 合作第三章 急救D+7 day 4第三百三十七章 學術自信第一百零九章 厚賂第二十五章 帕斯卡爾第三百九十九章 換個路子第二百二十五章 無名氏第二十六章 再就業第二百三十五章 AGI-2 D-day 爲盟主星雲若雨加更11第三章 奧蘭多-23 D-day爲盟主“淹不死的胖頭魚”加更6第二百四十四章 停業整頓第一百五十八章 採訪第七十章 婚-22 D-day(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殘忍的消息第二百五十八章 有依據的方向第三百一十七章 底線第五十二章 情感問題第五十七章 豬皮第六十章 搓背第二百四十四章 求教-6 D-day第二十一章 生命在於運動第四百零四章 有備無患-19 D-day (下)第一百章 權衡第七十二章 好手段(第二更)第二十八章 轉運來的孩子第三十二章 抉擇第一百五十七章 非法添加第一百三十九章 樞椎替換術(1)D+1 day 爲盟主“改名字也太貴了罷”加更2D+4 day6獻血加更52第三百三十五章 備用方案第二百八十章 複合手術室第一百三十三章 爆炸(7月27日2/2更求訂閱)第四十二章 疼第二十六章 伽馬刀(第一更)第三百五十八章 急轉直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損傷(第一更)第三十八章 心理第三十八章 營養不足第一十二章 蹊蹺第八章 道路曲折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年計劃第八十二章 醫學院往事(下)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年計劃第七章 突發情況第七十二章 警告第一百五十二章 林偉強(8月8日1/3更求訂閱)第三十二章 庫欣綜合徵第二百五十章 遠程誤導-10 D-day爲盟主星雲若雨加更7第一百六十二章 孫立恩的奇妙比喻(8月13日2/2更求訂閱)第一百四十章 HIV陽性(補8月1日2/2更)第二百八十七章 既視感第六章 三贏第一百零三章 露怯第五十九章 選擇(5月10日2/2更求訂閱)第四章 幫倒忙第四十八章 爲來第三十二章 羣體性癔病第一百零九章 瑞獸孫立恩(7月5日1/1更求訂閱)第三百八十九章 無奈之舉第三十五章 寧遠之夜第二百五十三章 晚宴邀請第六十二章 談判第四百零九章 蹭飯對談第一百六十六章 吸引火力第二百七十一章 話療第三百三十五章 備用方案D+6 day8第三百零一章 好辦法第一十一章 紅斑狼瘡第五章 0號患者第一百九十六章 抱拙莊D+1 day 4-12 D-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