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硯臺的人應該都知道,清代硯臺是中國硯史的巔峰之作。
清代硯材取用、造型、紋飾、雕琢工藝、題銘諸方面,多逾越了前代,到達硯史的岑嶺。端、歙、松花、澄泥、紅絲、洮河等名硯各擅其長;漆砂、磚瓦、紫砂、玉石也爲硯用。
硯的造型仿古、仿動植物、幾何形、隨形等,在清硯中各佔一席。
此外,紋樣題材也越發淵博。雕琢技法以陰、陽線刻與淺浮雕爲主,參以局部的鏤空雕,展現出生動、細膩的威風凜凜威風凜凜。
從雕琢手法和風格來看,這確實是清代的作品。
楚老看了幾眼,微微點頭:“是方不錯的端硯,應該是清代初期的,還遺留明代的一點風格。”
清代初期的硯尚承明末士林遺風,有儒雅之風。到乾隆時期,清代制硯,最爲鼎盛。
一方面迭創新式,造型奇巧,無所不有。
另一方面,仿古覓舊,囊括歷朝舊制。其中不乏高仿精品。但也有摹形而不得神韻者,誤人視聽。
“端硯的材料還可以,就是這雕工有點馬虎了。”霍啓華則是說道。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於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久不變,端硯若佳,無論是酷暑還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幹,故古人有“呵氣研墨“之說。
而端硯石本身也有不同品種和等級的。
像什麼冰紋、魚腦凍、天青凍、鴝鵠眼、玫瑰紫青花、鵝毛氄青花、五彩斑等等,都是老坑名品。
“有石眼,是挺好的。”江楓也讚道。
石眼是端硯獨有的特色,是天然生長在硯石上猶如眼睛一樣的“石核“。大家都應該清楚,長有石眼的端硯石十分寶貴和難得。
據江楓所知,在水巖、坑仔巖、麻子坑和梅花坑的少數硯石中可以見到石眼,宋坑硯石也偶有發現。
石眼形體圓正或尖長,長在天青或青紫色的硯石上,呈青綠或翠綠略帶微黃色,瞳子碧黑,深淺相間。其形狀如鳥獸的眼睛,猶如晶瑩可愛的明珠。
“而且,這還是個高眼。”江楓又補充。
石眼按其生長位置,分高眼、低眼。石眼在墨池頂端正中或偏旁者叫高眼,長在其它位置者稱低眼。
“估計是普通工匠做的,可惜了這塊硯石,我看也就值三十來萬。”霍啓華感到可惜。
撇開材料本身,硯臺的價值還取決於雕刻工藝、工匠名聲,以及有無名人用過等要素。
雕工越精湛,價格自然是越高的,毋庸置疑。
而雕琢藝人的名氣,也能直接影響作品的價值。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普通畫家花幾年才完成的作品,可能還不如齊白石等名家隨手幾筆,這就是名氣效應。
大師出品的作品,價格往往要比普通工匠高很多。
眼前的這一方硯臺,完完全全就是硯石本身的材料支撐起來的。
他們話音剛落不久,那位婦女就拎着她認爲的老物件出來。
“吶,兩位弟弟,你們隨便看。”
她壓根沒有招呼楚老和楊瑩的意思。
說話間,又摸了一把江楓的手。
這時候,外面傳來敲門聲:“嫂子,我潤哥出去了吧?咱們快……”
女人臉色一變,立即跑出去,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反正爭執了一會後,
那男人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了。
江楓幾人相視啞然,這都什麼家庭呀?
沒有一個正常的嗎?
女人回來解釋:“我一個弟弟,想來我家借錢的。這年頭,姐姐我也手頭緊呀!哪有閒錢借給他?”
江楓“理解”地點頭:“知道姐姐你難,這不,我們不是給你送錢來了嗎?”
“還是弟弟貼心。”
楊瑩都要聽吐了。
你們收斂點吧!
江楓指着那方硯臺:“這東西,姐姐你隨便開個價。阿輝看上了。他要敢討價還價,我讓他好看。”
他不敢說楊瑩看上的,生怕這女人立即獅子大開口。
果不其然,聽到是霍啓華看中的,女人還是手下留情,不能給帥哥留下不好的印象。
“既然是阿輝弟弟看中的,那隨便給一兩千吧!這合適吧?”
霍啓華連忙配合演戲,點頭道:“合適,合適!那我給兩千。”
犧牲點色相算什麼?還沒賣身呢!
他也不小氣,直接給兩千。這麼一來,後面要是看中其他的,這姐姐心情好,還能繼續優惠。
見霍啓華給兩千,女人更加開心了。
楊瑩想要伸手去拿老物件看,被女人瞪了眼,只能識趣地收回爪子。
別提楊瑩,就連楚老這種見多識廣的人,也頭一回碰到這樣的事呀!真是長見識了。
江楓和霍啓華居然冒出種有人撐腰的感覺。
見鬼了。
別說,還有點享受,怎麼回事呀?
江楓拿起一樣東西,是一個木質的筆筒。
本來霍啓華也看上這個的,但既然被江楓先拿,他也不好去搶,只好將目光掃向其他物品。
筆筒是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據文獻記載,它的材質有鎦金、翡翠、紫檀和烏木,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傳世器物,大多是用瓷或者是竹木製作的。
這種文房用具,具體是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已經不可考究。
但三國就有關於筆筒的記錄了。
然而,從傳世品來看多爲明代中晚期之物,墓葬出土之物,亦不見有宋元筆筒。
在古代,筆筒以其藝術個性和較高的文化品位,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
江楓手上的這件,是紫檀做的。
首先這材料,很多人都應該知道,肯定不便宜了。
當然了,紫檀木也分貴賤等級。像小葉紫檀,那肯定是無比珍貴。而像綠檀等,那就差太多了。
江楓看它包漿厚重,是有些歷史的。
包漿是古玩行業專業術語,指文物表面由於長時間氧化形成的氧化層。“包漿“其實就是“光澤“,專指古物器物經過長年久月之後,在表面上形成這樣一層自然的光澤。
瓷器、木器、玉器、銅器、牙雕、文玩、書畫碑拓等都有包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