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來到這裡,沈平就看到有不少和尚圍攏在一起,似乎在討論着什麼。
“我覺得今天最重要的事是見到慧文大師,至於那個所謂的沈平,只是跳樑小醜罷了!”
“不,我倒覺得沈平很有意思,畢竟是京城市有名的考題法王呢。”
“不!他不行,只能給學生出考題而已!”
“可是昨天他在微博已經接戰,答應我們的要求,這次的大會讓他出佛學方面的考題!”
“可是,他根本不懂啊!”
……
就在衆多和尚討論的時候,沈平湊上前來。
“那什麼,你們剛纔討論的佛學,我能參與進來嗎?”
沈平大大咧咧的問道。
他突然湊進人羣裡,讓這一片不少和尚都閉嘴不言了。
隨即,沈平想了想昨晚看過的佛經內容,想着剛纔他在後面聽到的這羣和尚討論的佛學知識……
【佛在幾千年前就說了一碗水裡面八萬四千只跳蟲’,現代要用顯微鏡下才知道,由此證明佛學的無上科學。】
……
回憶起這個佛學知識點,沈平疑惑的看向所有人,“這個佛學內容,有討論的意義嗎?”
不是沈平要裝逼,而是他真的覺得這個佛學知識太侮辱人了!
因爲,沈平昨天晚上吸收的十幾套佛經,以及佛學對科學的作用,還有佛學來源,絲毫不誇張的說,他就是這個世界上唯一瞭解佛學本質的人!
面對這種簡單程度的佛學知識,簡直就是糟蹋智商!
隨着沈平的這句反問開口,這一片的所有僧人們全都懵逼了!
看到所有人都懵逼了,沈平也不廢話,直接清了清嗓子。
這個舉動,讓在場的僧人們又懵逼了!
這個陌生青年,他準備幹啥?
只聽,沈平清了清嗓子,聲音洪亮的說出來這個佛學知識的本質……
“整個佛學書籍中,從來沒有這句話的原始經文,但是的確有出處,出處在哪裡呢?在《毗尼日用錄》中,《毗尼日用錄》是明末清初的一個佛學徒寫的。在這本書寫了如此內容:飲水偈咒,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若不誦此咒,如食衆生肉,唵嚩悉波羅摩尼莎訶(七遍如先禮佛後而飲水更妙)——就是說這個佛學徒每天起來先念咒,唸完咒就喝水。這就是個飲水偈咒,唸了這咒喝水,就不算殺生水裡的蟲子了。”
“所以這就是佛學書籍最早記載的,“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的記載,其他所謂的佛經,均無此句。也就是說,這句話,出自明末清初!”
“要搞清明末清初的佛教徒如何寫《毗尼日用錄》能寫出借用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蟲子,寫出這樣一句話,就必須介紹一個人—-孫雲球。孫雲球來自江蘇吳江縣,此人發明製造存目鏡、萬花鏡、鴛鴦鏡、放大鏡、幻容鏡、夜明鏡,改進了千里鏡(望遠鏡),以及察微鏡,也就是複合的顯微鏡,其實藉助存目鏡,就可以查看微生物了。證實因爲有顯微鏡的發明,才使得人們知道,水裡蟲子很多。”
“而寫出《毗尼日用錄》的這個明末清初的佛學徒,他自己編輯的書籍,裡面有飲水的東西,所以借用了當時的成果,寫下了“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很遺憾,要是沒有明朝孫雲球發明了顯微鏡,打死佛學也說不出什麼一鉢水八萬四千蟲的話。很遺憾,這麼一句被佛教徒津津樂道用來證明佛法廣大,無上科學超越科學的話,是後人自己添加貼金自己的。”
“所以,幾千年前的佛祖,從來沒有說過這種話!”
……
而在說出關於佛觀一鉢水,八萬四千蟲的佛學解答之後,這一片所有的僧人們全部目瞪口呆!
這個困擾了佛學界很多年的難題,竟然被眼前這位金絲眼鏡的青年如此簡單的解答出來了?
有一位中年僧人問道:“請問,您也是佛學界的僧人嗎?”
沈平不可置否,“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這次也是受到別人邀請過來的。”
在場的僧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顯然都不認識沈平。
倒也不怪他們不認識,而是因爲沈平一直在學校教書,除了那一次關於人類起源論被王老師錄視頻發在微博上之外,他從來沒有出現在公衆面前。
這些整日研究佛學的僧人們,怎麼可能認出他?
有僧人心頭疑惑,“難道,這位是其他省佛學協會的高僧?”
他們心裡不敢再小瞧沈平,畢竟,沈平如此簡單的解開了困擾佛學界多年的難題,這個青年在佛學上的造詣絕對不比他們低。
就在這個時候,負責此次佛學界研討大會的工作人員來了。
那位工作人員看到沈平的第一眼,驚呼道:“小沈老師,你這麼早就來啦?研討大會要等到中午十二點纔開始呢,您先找個地方坐着吧。”
此言一出,全場死寂一片!
臥槽!
這個青年不是其他省佛學界的高僧?
而是……微博上接戰的沈平?
不可能吧?
“阿彌陀福!”
一位中年僧人震驚道:“你是不是說錯了?他不可能是沈平啊!”
那位工作人員非常肯定道:“他就是小沈老師。”
另一位僧人不敢置信的驚呼道:“他不是其他佛學協會的高僧嗎?剛纔他用佛學知識解答出來困擾佛學界多年的難題啊!”
那位工作人員苦笑道:“我不可能認錯他,我家閨女就是他教的高二九班的生物課代表!”
“沈平?!”
“就是那個考哭了全京城所有高二學生的沈平?”
“在微博上公然謗佛的沈平?”
“被稱爲考題法王的沈平?”
很顯然,這一瞬間,在場的僧人們臉色變了!
工作人員確定道:“嗯,就是小沈老師!”
頓時,在場的僧人們差點破口罵娘了!
你妹啊!
你一個高中老師,解答出困擾佛學界多年的難題?
臥槽!
比和尚還懂佛學,究竟誰特麼纔是和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