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
劉希望董卓能夠幫他替張飛、劉表等人與當地的羌族溝通一下,使他們建立起良好的關係。
董卓當然是不可能拒絕這個要求的,不過羌族這邊情況非常複雜,他們在涼州的生存時間遠比漢朝人統治這裡的時間要長的多。
現在就董卓大概知道的在涼州生存的那些羌族大概有上百個部落,這些部落有大有小,多的有數千乃至上萬人,少的也就幾十個人。
羌族在涼州具體有多少人,董卓也說不上來。
但是依照董卓的推斷,至少比在涼州本地登記戶籍上冊的漢人要多。
而董卓年輕的時候也馳名於羌人之中。
在隴西郡、漢陽郡、金城郡,很多羌族部落跟董卓的關係都很好。
特別是有幾個達到了上萬人規模的羌族部落的首領,跟董卓乃以兄弟相稱。
也難怪董卓能夠與羌人的關係這麼好。
大漢朝律令對耕牛極爲重視,普通的民戶禁止屠殺牛,而只有一些病死的或是意外喪生的牛肉,才允許報備後將其分割食用。
在禁止宰殺食用牛肉的大前提下,漢朝的很多權貴爲了能吃上牛肉,經常向官署謊報牛病死,或是出了交通意外死,甚至是跌下懸崖摔死等等……
總之,在大漢王朝,牛的死法是千奇百怪,每年牛出意外死亡的概率比人要多的多。
摔死的,淹死的,磕死的,碰死的,乃至於憂鬱而死的。
雖然大漢朝的很多豪門望族用這些方法來謊報牛的死亡,但是這些死去的牛,他們一般都是用作家宴的,或者是用來款待非常重要的客人,很少有用牛肉來招待不熟的人。
至少在涼州這個地界,很多豪強是不捨得用各種死法的牛去款待羌人的。
但是董卓這個人的行爲方法和普通人就不一樣。
他經常用死在他家中的那些牛與羌人們共同使用。
在當時的涼州,幾乎是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辦得到這種事的。
董卓給予了羌族極大的尊重。
對,就是尊重。
對於涼州的羌人還說,一直征服他們的漢朝政府之所以不被他們信任,就是因爲大漢朝的這些漢人沒有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
這也就是羌族們屢次反叛的一個客觀原因。
劉儉之後又向董卓打聽,現在與他有聯繫的大羌族部落還都有哪些。
董卓大概的掰了掰手指頭,從漢陽郡、金城郡、隴西郡等中數出了十來個羌族,說這些羌族的首領當年都是年輕的小崽子,跟着他屁股後混,現在也都成爲了羌族部落的當家人。
他董卓雖然很久沒有見他們了,但是隻要派人寫書信和持信物過去,這些羌族的首領還是會非常給他面子的。
聽了董卓如此自信的話,劉儉的心隨即放了下來。
他笑着對董卓說道:“太傅今日是可否留我在府中飲宴,咱們兩個人一起談一談有關羌族的事情。”
董卓聽到這,頓時一愣。
他如今雖然是貴爲太傅,但是朝中的事大多跟他沒有關係,整日在長安城中閒散晃盪。
雖然是好吃好喝的過日子,但卻沒有什麼朋友。
也就只有他的弟弟董旻,還有華雄以及一些西涼軍昔日的舊部,如今還在京西涼舊部會偶爾來看一看。
像劉儉這樣天天處於百忙之中的人,董卓更甭尋思有機會跟他一起對飲了。
難得劉儉今日竟然主動要求和董卓一起喝酒。
“既然是劉丞相的邀請,那老夫自然是無所不應,老夫這邊命人備下酒席。”
隨後,在董卓的宴請之下,劉儉與董卓在客廳中開始了一場飲宴。
董卓今日招待劉儉的肉食很特別,居然也是牛肉。
在看到客廳桌安上牛肉了一剎那,劉儉有點愣了。
“太傅怎麼會用牛肉招待我?現在這世道牛肉可是金貴,特別是各地農耕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
“你我身爲朝廷官員之首,理應作爲表率,不可善食耕犁之牛啊。”
董卓捋着自己的虯鬚,哈哈大笑。
“丞相誤會了,這些牛肉可不是老夫擅殺的,而是老夫的食邑之內有耕牛一不小心墜牙而亡,故而將他們的肉運到這兒來供咱們食用。”
“劉丞相放心,老夫的這些牛肉來路都是合理合法的。”
劉儉聽到這,眼皮子不由跳了一跳。
還特麼墜崖而亡……
雖然對董卓的說辭嗤之以鼻,但劉儉還是沒有多言,而是耐心的與董卓對飲,同時向他詢問羌人的事。
對於劉儉而言,現在更多的瞭解羌人以及如何結交好羌族纔是重中之重。
至於董卓擅自吃牛的事情,罷了罷了,就不跟這老傢伙一般見識了。
“聽聞太傅年輕的時候在各羌族部落中往來縱橫,有豪俠之名,而且與各羌族首領都相交甚善,就算是涼州人,可與羌族能夠交好到這般地的步,只怕也只有太傅了吧。”
董卓聽了劉儉的詢問之後,很是得意的說道:“別的方面我與丞相相比確實相差甚多,但是論及與羌族結交,哈哈,老夫可是有幾十年的經驗。”
“嗯,有些細節老夫此刻說了,也未免如何,不過在老夫看來,與羌人結交,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讓羌族覺得,你是將他們也當成和自己一般的存在。”
劉儉聽到這兒,似乎有些不太理解:“什麼叫把他們當成和自己一般的存在。”
董卓伸手指了指桌上的牛肉,說道:“當初老夫在涼州縱橫,與各羌族相交,從來沒有藏私,就比如今日宴請丞相的這些牛肉,那是老夫府中的珍品。”
“丞相來了,老夫給丞相吃的是牛肉,但是此刻若坐在老夫對面的人,是一個羌族首領,老夫給他吃的也是牛肉。”
“漢人最大的問題就是他們自己桌上吃的是牛肉,但是給羌族人吃的卻是豚肉,雖然同樣是肉,但是在羌族人眼中那就不是那麼回事兒,而漢人自己還以爲能夠給羌人吃肉就是給了他們天大的恩德,但是對羌人而言,有時候肉並非問題所在。”
身爲後世的劉儉聽到這兒自然是聽明白了。
“太傅之言我明瞭了,看來對待羌人只是一味的給他們好處不行。”
“羌人常年生活在涼州邊境,想法與我們漢人大爲不同,且這些年來,朝廷屢次對羌人實行征服,早就使他們心中生出了逆反之心與仇視之心。”
“而且朝廷中人對待羌人也確實一直都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或許對於這些強人來說,漢人能若是能夠公平的對待他們,對於他們而言纔是最重要的。”
董卓哈哈大笑,說道:“老夫覺得丞相說的很對,不過,這當中具體的門道,老夫卻也無法告知丞相了,老夫只能將老夫原先與羌人如何結交,並與羌人發生什麼事兒都告知丞相。”
“丞相回頭與張翼德再好好的交流一下就是。”劉儉拱了拱,道:“既然如此,那劉某今日就在此細聽太傅詳述當年之事,也讓劉某品評一下太傅年輕時候的英姿。”
董卓隨即開始暢想起了年輕時候的事,他將年輕時候與羌族之間發生的事逐件回憶。
兩個人一爵酒一爵酒的喝着,酒喝的越多,董卓就越興奮,而劉儉對他當年所做的那些事也大概有了一個瞭解。
通過董卓過往的事蹟,劉儉心中也略微明白了與羌族的相處之道。
……
告辭了董卓之後,劉儉隨即回到了自己的相府。
他找來了他的長史劉艾,讓他將今日董卓給自己講述的事情詳細記下,同時讓劉艾代表自己再去拜訪董卓,查缺補漏詳細的再完善一下董卓今日所說的這些信息。
完成之後,劉儉將這份材料快馬加鞭的給涼州的張飛送了過去。
另外,董卓又讓董旻代表自己親自去了涼州一趟,與當地輔佐張飛的董璜匯合。
他們兩個人代表董卓,將現在漢陽郡本地的三大羌族部落的首領介紹給了張飛。
張飛如今已經是智勇雙全之人,在讀了劉儉給他的材料之後,就明白了劉儉的意圖,他仔細的品讀了董卓當年的事蹟,大概明白了董卓之所以在當地深得羌族之心的原因。
最後,在董旻與董璜的介紹下,張飛與漢陽郡本地的羌族首領進行了結交。
正所謂故技重施,張飛覺得自己既然要跟漢陽郡本地的羌族首領結交,那就完全沒有必要搞什麼新的花樣出來。
董卓當年所走過的路,還有做過的事,既然已經證明有用,那自己完全可以依照他的套路再次行事。
沒有必要搞那麼多的創新。
於是張飛也弄了一頭突然不小心在耕地時候抑鬱而亡的牛,在殺掉之後,與三位羌族首領共同分食,他們大快朵頤,大口喝酒,大塊吃肉。
三位羌族首領雖然是第一次與張飛結交,但是他們發現,張飛和當年他們所認識的董卓一樣,都是爽快人啊。
別的不說,聽說漢朝新任的刺史正在本地大興屯田,而張飛所帶領的生產建設兵團也正在半農耕半軍事化的操練。
這耕牛對於他們來說可以說是異常重要的。
可這張飛居然能夠拿耕牛來與他們這幾個剛剛認識的羌族首領一起吃,足見此人是一個性情豪爽之輩。
三個人都非常的感動,在他們三位羌族首領看來,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頓耕牛宴,但是卻代表了張飛對他們的重視。
張飛是真的拿他們這三位羌族首領當哥們兒了。
一頓飯吃完之後,張飛與他們形同莫逆,雖然認識的時間不長,但大家的關係很是親近。
特別是張飛如此傾心結交,而這些羌族首領對張飛的實力也非常認可。
畢竟他手中有兩萬餘精銳部隊,前段時間還剿滅了七家本土羌族的望族,而且就連馬超的部隊也被他一戰打潰了。
羌人們也都是非常尊敬強者的,張飛已經用實力證明了,他就是這片土地上一名新晉的黑馬。
同時,他也用他的行動證明了他並沒有鄙視羌族的心,而且也願意與羌人平等的結交。
這樣的一個大豪傑,這三位羌族首領怎麼可能會不願意與他攀交情呢?
最後,三位羌族首領詢問張飛,他這一次在涼州有什麼目地。
張飛告訴三位羌族首領,他來這裡就是爲了劉丞相治理涼州的,只不過涼州的底子太薄弱了,不好治理。
特別是涼州本地,還有馬騰和韓遂這樣的地頭蛇,總是不斷的給朝廷惹麻煩,所以張飛想要一步一步的入手,他並不着急先對付馬騰和韓遂,他只是希望能夠站穩腳跟後,好好的發展涼州本地的產業,同時帶動羌人,讓他們與自己共同努力共同富裕起來。
張飛告訴三位首領,朝廷目前正在徵調優質戰馬,來擴充騎兵營,他可以替這三位羌族首領取得足夠的份額,讓他們獲得財富,只要這三位羌族首領能夠提供戰馬就行了。
一直以來,河北的戰馬生意已經形成了一個有效的機制。
因爲幽州以及幷州在劉儉商貿協會的管理下飼養戰馬、同時兼營戰馬銷售。
馬匹生意在河北已經是一條成熟的利益鏈條,再加上匈奴鮮卑烏桓現在都歸於河北掌控,所以大漢朝的馬匹供應的主要地域一直都是北疆。
西面的涼州站,可以說是自七八年前開始就失去了很大的市場份額。
畢竟不論是體量還是規模來說,涼州跟幽州那邊都已經沒法比了。
如今,劉儉佔據了朝廷,按照所有人的猜想,幽州以及幷州方面的戰馬渠道一定會進入到朝廷,並壟斷更多的資源。
像西涼這種地方,雖然產馬,但是飼養戰馬的都是這些各自爲政的羌人,他們怎麼可能跟河北那種成體系的馬匹銷售競爭呢?
能夠將戰馬供給到長安中樞這件事,是這些羌族頭領人人想都不敢想象的事兒。
但是如今張飛既然跟他們保證了,身爲當今劉丞相的義弟想來也不會信口雌黃的忽悠他們。
三位羌族首領也就按照張飛的提示,準備起戰馬來。
事實上,張飛確實是沒有辜負他們,很快,朝廷的第一筆購買戰馬的訂單就到了。
朝廷出手非常大方,以市價購買了戰馬,毫不克扣。
當然,這些羌人如果想要物資的話,朝廷也願意用糧食或者物品兌換成戰馬的價值給他們,他們想要錢就要錢,想要東西就要東西。
兩百匹的西涼戰馬被朝廷方面從這三名羌族首領手中拿走了,而三隊羌族首領的部落則是得到了朝廷豐厚的買馬物資。
三名羌族首領一下就激動了。
西涼本來就是一個生存艱難的地方,但是張飛現在給他們一條新的生存之路,讓他們可以用戰馬在朝廷那面換取物資……這簡直就是他們的大恩主啊。
有了這件事情作爲鋪墊,這些漢陽郡的羌族首領想不跟張飛交好也不行了。
除了這三家由董卓介紹給張飛的羌族首領之外,漢陽郡其他的羌族知道這事之後,也開始紛紛前來向張飛示好,畢竟他們聽說了張飛的行爲,覺得此人乃是一個仁義的猛士,是值得尊敬的。
而張飛也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們,並請這些當地的羌族首領能夠按照自己的吩咐在當地建設馬場。
張飛的意思是,西涼戰馬雖然雄壯,但是靠遊牧養殖並不成體系。
而河北方面由於匈奴、謙卑等族都已經歸附到了河北地方政府,而河北地方政府這些年來也一直將飼養戰馬、飼養牛羊作爲一個成體系的事進行經營,所以張飛想把這份經驗也帶到西涼來。
羌族人們生活的非常艱苦,朝不保夕。
他們雖然也進行耕種,但是耕種的手段相對落後,他們雖然善於飼養戰馬和羊羣,但是卻不成體系,不成規模。
現在,張飛想要用河北的種植經驗與畜牧經驗來幫助這些羌人,形成有效的種植、開墾並讓他們能夠成立馬場,逐漸從遊牧向着莊園經濟過渡。
這樣一來,有利於將來他們與漢政府進行融合,同時也有利於漢政府對他們進行掌控。
當然了,他們的生活也會因此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