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圍京

這些諸侯王前往長安,並沒有攜帶多少兵馬,因爲他們只是來這裡只是爲了商討朝廷今後走向,卻並不是來奪權的,帶太多的兵馬,則很容易引起旁人的懷疑,到時候便是渾身長嘴也說不清了。

因此,他們每人大概只攜帶了幾百名護衛,而這一路上,他們所行進的路線,大多也要經過劉儉所掌控的地盤。

而比較紛亂的中原地域,也有以張邈爲首的八廚集團替他們開通道路,因此,這些劉氏宗親和諸侯王們前往長安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大概也就是在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前來長安的諸侯王中,大部分都已經抵達了雍州的境內。

而此時,已經是興平七年的年底,整個長安附近都已經是一片風霜了。

年底之前的寒冬之季算是徹底的到來了。

而在這段時間,劉儉雖然沒有進兵長安,但是針對雍州的民生情況一直都在做着處理。

昔日司州的李響雖然被劉儉打敗了,但是雍州這邊也有不少的叛軍,他們大部分都也是普通的黔首黎庶,因爲小錢之政而導致了糧價上升,吃不起飯。

因此,雍州的情況並不比司州要好,雖然這裡沒有李響那樣巨大的惡賊,但是中股和小股的流民匪寇則到處都是。

這也使得雍州諸郡的郡守和地方縣長們頗爲頭疼和恐懼,甚至已經有很多縣長被叛軍給殺死了。

李傕和郭汜在沒有被劉儉處置之前,一直在負責評定雍州的匪患,但是他們的平叛行爲只是治標不治本,哪裡有匪患,他們就去哪裡殺人,根本解決不了的問題的關鍵。

所以劉儉把李傕和郭汜除掉之後,發現雍州的匪亂並沒有多少減緩。

劉儉來至後世,深深的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對待民間之亂,單一的使用軍事手段是絕對不行的,他的八萬大軍倒是可以將各個匪患全部擊破,但是擊破了一部叛逆,普通百姓們的生活若是得不到保障,他們還依舊會奮起反抗,繼續組成新的軍隊來反抗朝廷的。

所以,當務之急,是解決百姓們的生存,讓他們能夠過冬。

對待雍州叛軍的方式,應該仿照對待司州叛軍的方式,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首先還是要穩定糧價,廢除小錢兒之政,另外,還要有足夠的糧食。

不過和司州方面不同的是,劉儉現在已經奪下了司州,佔據了雒陽,司州方面的政策全部由他己出,但是現在的雍州終歸還是有朝廷,劉儉卻沒有最高的執政之權。

所以,廢除小錢,他暫時沒有辦法直接在雍州下達,畢竟雍州這地方都是屬於長安直管,長安那面兒沒下達詔書,也沒有下令開倉濟民,劉儉若是擅自行事,就多少有僭越的嫌疑了。

不過令劉儉感到安慰的是,如今很多的雍州望族以及豪強都開始紛紛從王允、楊彪那邊反叛過來了。

他們暗中寫下書信,派人來見劉儉,表示想要投靠到大將軍的麾下。

這也是能夠理解的,現在的劉儉軍事實力震天,自打進入司州之後,就連續打敗了擁有百萬叛軍的李響,還打敗了擁有八萬荊州精銳的袁紹,可以說是風頭無兩,甚至連西涼軍的猛將李傕和郭汜都被他斬首示衆了。

而楊彪以及王允等人則是在李傕的供詞之下身敗名裂。

現在,皇帝在他面前也根本連個屁都算不上。

這些豪門望族弱,若還要跟着王允、楊彪等人一條道走到黑,他們的家族只怕也就徹底完了。

但是這些人想要投靠到劉儉麾下,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畢竟這些高門望族昔日都是王允和楊彪的附庸,他們變着法的擁戴王允,楊彪與新政作對,與劉儉作對,現在他們想要反悔來劉儉這邊效力討生活,劉儉又豈能輕易原諒他們?

原先做出了什麼錯事,現在就要拿出等價的東西來抵償,人活在世界上,是需要負責的。

任何人做錯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現在這些雍州本地,包括先前在司州本地與劉儉作對的望族,他們想要重新融入劉儉今後所建立的太平盛世,那就需要拿出糧食,拿出他們的財富以及他們的誠意,來平復安定現在雍州和司州的流民,使百姓的生活能夠重回安定。

劉儉將他的要求派人向這些想要投靠過來的望族傳遞了回去。

這些望族聽到劉儉的通知後都是心中不忿!

畢竟這些人都是常年來從普通百姓身上攝取利益的蟲豸,百年來他們逐步滾雪球似的滾到今天,在他們的概念裡,都是從普通的黎庶身上榨取了資源,哪有可能又將資源分給普通人呢?

百多年的習俗,一代一代的傳承,已經養成了他們的這種思維模式與惡習,任誰也無法輕易改變。

故而,當劉儉向他們提出了這個要求的時候,好多人都表示不願意。

這些望族開始在私底下暗中串聯,覺得劉儉有點太過分了!

他們這麼尊貴的身份都已經主動倒向劉儉這邊,而且大家表示會支持劉儉,甚至對於朝廷以後的新政什麼的,也不會再像先前那樣反對了,這等於給了劉儉天大的面子。

可劉儉不但不撫慰他們,極力拉攏他們,反倒是讓他們現在拿出錢去救濟那些普通的百姓,這不是在打他們的臉嗎?

堅決不能慣着這劉德然的毛病。

就在這些望族如此籌謀的時候,劉儉那面也突然行動了。

劉儉已查實了右扶風的李氏家族與京城中的“判賊一系”有所勾連,於是他派出大將顏良率兵五千,攻打了李氏家族的鄔堡,將李氏家族一族中人盡皆斬殺。

反叛之賊,殺全家並不爲過。

既然有人想在關中煽動政變,那劉儉就廢其家族,沒收其錢糧、田地、財產、宅院等等所有。

至於李氏家族所掌管的徒戶,也通通充公,他家族的人則是斬盡殺絕,一個都沒留。

畢竟,這可是謀逆的大罪,怎麼可能留下活口呢?

劉儉這一舉措,可把關中所有的望族給看傻了。

他們現在才反應過來他們與劉儉的位置立場。

他們現在也明白了,現在根本不是他們與劉儉討價還價的時候。

劉儉用李氏家族作爲例子告訴他們,自己現在是在給他們機會,而不是在與他們談條件。

給臉不要的結果,那就是全家死光光!

死光光之後,還得把全族數代積累的財貨都拿出來賑濟災民。

左右都是得用你們的錢來賑濟災民,安撫民心,你們要主動願意拿出來那最好,你們要不願意拿,我就直接替伱們拿了,就看你們到底怎麼選。

右扶風的李家被劉儉直接從大漢朝的版圖上抹除了,所有的財產都被抄沒,這下子雍州的望族諸人心中都知道應該怎麼辦了。

他們不敢再跟劉儉談條件,而是紛紛按照劉儉的要求,將自己手中的糧草按照被要求的數額捐獻了出來。

當然,劉儉這個人也不是太兇太貪婪的。他所要的糧草數額都是事先經過計算的!

他不會要了這些家族的命,不可能讓他們把所有的糧草全捐出來,但是也必然會索要甚巨。

數額方面,應該是讓會讓這些家族感到非常的肉疼。

正所謂慢刀割肉,這有些事兒就得溫水煮青蛙,不能給這些家族逼迫的太緊,不然回頭就容易起到相反的效果,到時候就適得其反了。

取得了足夠的糧草之後,關中的亂民安穩了下來,再加上劉儉未來會在雍州之地進行土地丈量,同時會落實屯田之政,爲這些流民分配土地,故而雍州的叛亂短時間內還是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畢竟劉儉說過的話從來沒有不算數的,特別是對普通的黔首黎庶,他一向是以最真誠的態度和最仁慈的心去對待。

與普通的當權者不一樣,劉儉從來不把大漢朝的子民當成是羔羊。

他將大漢朝的子民,都當成了是大漢朝的建設者。

在劉儉看來,大漢朝離不開這些萬千的黎庶子民,只有這些子民貢獻出他們的勞動力,貢獻出他們的力量,才能使這個王朝,使這個國家更加的興盛,更加的強大,更加的富足。

關中這些望族拿出了糧食,再加上河北商貿協會的支持,以及河北官方的力量,終於在這個冬天,使得雍州大部分的流民都能夠渡過這個寒冬了,雍州的反叛人數銳減,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叛軍都會向劉儉投降。

有一些心懷詭詐之人,就算是把糧價壓到了最低,白送給他們,他們該反還是要繼續反的。

對於這些人,劉儉毫不猶豫地派出了他手下的一衆精銳將領,對他們給予最強烈的軍事打擊,將那些叛軍全部消滅,並將賊首砍下懸掛於武關之上,用以爲震懾。

這些事情都做完後,劉儉開始準備向長安進兵的事情了。

因爲據他所知,大部分的諸侯王和劉氏宗親都已經進入了雍州境內。

劉儉若是不先進入到長安,只怕他們都未必肯進入到長安。

不過,劉儉也不是傻子,他給這些諸侯王寫信,要求大家在統一的時間內去往長安,統一進城。

這樣一來,就不會顯得是他劉儉搶先進入長安搶權了。

天下諸劉一塊兒入京,這是漢室宗親的集體行動,跟他劉儉無關。

至於入長安的日子,劉儉也特意定的非常戲劇化,那就是公元一九七年的年關佳節,也就是興平八年的除夕之夜。

在新年佳節讓諸宗親入京城,這就好像是在慶賀即將到來的新年與大漢的新氣象一樣。

年是新年,朝廷從這一刻開始也是新朝廷。

其實劉儉原先是打算在過完年之後改元的,但是照現在看來,他也用不着在今年改元了。

即將被廢的新皇帝登基之後,就會有新的年號,這大漢朝的改元以後和劉辯也沒有什麼關係了。

公元197年除夕當日,劉儉的大軍終於抵達了長安城,同時抵達到此處的還有一衆劉氏的諸侯王,以及大漢朝有名的劉氏宗親,多達百餘人。

這百餘宗親在長安城下,各個都騎着高頭大馬來到了城門外,一起仰頭看着高大的城池,一時間不由感慨萬千。

近四百年前,高祖皇帝在此處一手建立了大漢基業,時至今日傳到了劉辯手中。

此時此刻,長安城的大門緊鎖,城頭上林立着許多的守城士兵,這些士兵全都全副武裝,手中拿着長弓與弩箭,緊緊的盯着城池下那密密麻麻的人。

這些有名的劉氏宗親,還有這些諸侯王,看到這種情形,也不知道應不應該進城了。

況且,就算是要進城,他們又該怎麼進呢?

甘陵王劉忠在一衆諸侯王和劉氏宗親之中算是比較有威望,於是,在一衆劉氏宗親的催促下和請求下,劉忠便打馬走出了隊伍,衝着城樓上高聲呼喊:

“守門令可在嗎?寡人乃甘陵王也。”

“吾等一衆劉氏宗親從大漢各地趕來長安,想要進京面見天子,還請速速開城門。”

劉忠一頓呼喊,但城頭之上卻無一個人搭理他。

城頭之上,依舊是長弓和長弩架設於城垛子之上,瞄準下方諸人,氣氛異常嚴肅。

彷彿,只有有一個人敢上前一步,就會立刻將他射於馬下!

甘陵王劉忠見城門令不搭理他,隨即又再次喊道:“寡人乃是甘陵王,你們的守門令是何人,還請速速出來一見。”

依舊是沒有聲音。

就在這個時候,卻見後方的軍陣之中突然打開了一條通路,大將文丑身披重甲,持刀來到了長安的城門之下。

他舉起手中的戰刀,大聲道:

“漢室宗親,一衆諸侯王皆在此處,甘陵王親自出馬,尋城門吏相詢,區區一個城門令最多不過六百石,在這躲藏個屁,吾數十聲,若是還不出現,吾身後有一萬大軍,便即強攻城門了!到時候抓了城門令,文某定將他和他全家都千刀萬剮!”

“一!”

“二!”

“三!”

尚未數到十,只是數了三聲,便見長安的城門令便慌慌張張的站到了城頭之上,一個勁的衝着下方的文丑作揖。

“將軍恕罪,將軍恕罪,我適才出恭去了,出恭去了……”

文丑怒喊道:“什麼屎尿,拉撒了這麼半天才完?還不拜見甘陵王!”

城門令不敢怠慢,急忙道:“末吏拜見大王!”

甘陵王劉忠感激的衝着文丑點了點頭,隨後對那城門令道:“我等諸侯王以及宗親已經抵達京城,有要事面奏天子,汝可放下吊橋,打開城門,讓吾等入城!”

第390章 司州之爭第544章 大將軍不接受平等的談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438章 天下第一步兵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229章 劉董聯盟第731章 失陷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437章 虛心納諫劉玄德第447章 八廚集團第755章 陽平亂第279章 劉德然徵調六將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513章 窮途末路,公路入徐州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第97章 太平五行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188章 龍虎師徒第693章 袁紹行動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493章 進入幷州,張趙先功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86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428章 龍虎鬥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364章 冠軍侯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70章 送禮之人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763章 益州危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701章 阻擊第750章 誰用誰第693章 袁紹行動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478章 謀士們行動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416章 玄德你要繼續進步春節快樂!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708章 少年談判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504章 殺的就是你這小畜生!第12章 人爲利趨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26章 郡署徵辟第461章 盧子幹激流勇退第653章 君君臣臣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15章 家中豪飲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第435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19章 審鮮卑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713章 破袁第136章 張角的重要“遺產”第415章 斬兩千石第27章 幷州刺史第58章 劉儉上雒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7章 官場利弊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380章 劉表的決心第561章 紹,術,譚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734章 南北之利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52章 家有醜女,君敢納否?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594章 扼殺新苗第751章 老將徐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