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將近十年的時間中,鄴城作爲劉儉的政治與軍事要地,也是他調兵遣將的大本營,是絕對容不得有一點閃失的。
問題是,河北的望族與豪強脈絡複雜,劉儉在冀州的一系列整改,可以說是極大的動搖了他們的根本,觸動了他們的利益。
在過去這十年時間裡,冀州方面爆發了兩次巨大的望族聯合的叛亂,但是都被劉儉以非常的手段扼殺在搖籃裡的。
而除了大規模的叛亂,小規模的叛亂以及冀州豪族安插指揮山賊進行的代理人征戰,卻在時不時的都在發生。
所以說,冀州一直都需要一名能徵觀戰的猛將鎮守,並對周邊所發生的叛亂進行鎮壓。
而這個人,就是劉儉當越騎營校尉時所收服的心腹大將徐榮。
徐榮這些年一直爲了保護劉儉在冀州的根本而兢兢業業的努力着。
也只有他在鄴城,劉儉纔敢放心的離開這裡,南北爭戰,而不會擔心自己在外爭戰時自己的老家被人反掏或是出現窩裡反的情況。
但是,經過了十年的穩定與發展,冀州已經越來越趨於安定了,而劉儉所設立制度也已經深入民心,爲廣大黎民和普通豪強還有一些地方的士族乃至於望族所接受。
而那些最頂級的閥閱,雖然失去了政治資源,但是蓬勃發展的冀州,還有巨大的資源的給了他們更好的營商和拓展環境。
他們的家族雖然不能再獨霸一方,但是能夠做的生意與外貿卻越來越多了。
劉儉是不讓這些人干預政治併成爲寡頭,壟斷國家的資源,但卻不會妨礙這些最頂級的家族去賺錢,去擴大自己家族的生意,也不會阻礙他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畢竟每一個人都有生存的更好的權利,普通的黎庶有,寒門士族有,有頂級的閥閱和。望族也有。不過,大家都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或者說是相對公平的環境。
現在冀州已經基本步入了正軌,反叛已經日漸趨少,民生安定,對於北疆外族的各項產業也非常穩定,大量的外族人口進入河北境內充當徭役,爲河北的產業建設也提供了不少的人力,而民族對外的文化滲透也正逐步進行着,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利。
雖然期間也會有一些反叛和抵抗,但是這些都是在劉儉、荀彧、郭嘉等人的預料之內的。
在這種情況下,鎮守在河北的大將徐榮,作爲前部先鋒終於出馬。
而鄴城的城防則是交給了羽則和李大目。
這兩個人這些年跟在徐榮的身邊,一直做着輔助徐榮的工作,在平定河北各處叛亂的期間,他們兩個人也作爲徐榮的副手,一直跟在徐榮的身邊應付各種叛亂,並得到了徐榮的傳授和教導,增長着自己的軍事閱歷。
身爲河北的第一老將,徐榮和黃忠的年紀相當,而羽則和李大目在他的培養下,可謂是進步神速。
所以根據劉儉的判斷,離開了徐榮之後,鄴城在羽則和李大目的鎮守之下,也不會有任何的問題。
而且這一次劉儉的最終目標不只是關中,到了關中之後,還有西面的涼州。
涼州纔是大漢朝百年來最爲吃痛的病根,若是想讓大漢朝興盛,不把涼州以及西域的事情整理妥當,那是絕對不行的。
而昔日在張溫手下參加過涼州平叛戰爭的徐榮,肯定是非常熟悉當地的情況。
所以一定要帶上他去往涼州,作爲自己以後在涼州平漢以及收復涼州的主要人物。
劉儉的軍令下達之後,各部都在積極調兵遣將,並準備糧食,徵集民夫,安排車馬。
而身爲前部先鋒的徐榮則是急匆匆的來找到了劉儉。
他的意思是,作爲前部先鋒,很感謝劉儉給他這次機會,能夠再次西向關中,兵指涼州,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而且徐榮也已經是人過中年,奔着五十歲使勁了。
誰知道他以後還有沒有這個機會。
如今,劉儉讓他作爲這次大軍西征的前鋒先鋒,很顯然是給了久未出戰的徐榮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這讓徐榮的心中非常的感激。
不過,爲了能夠更好的在西州發揮自己的能力,徐榮來向劉儉請求兩件事情。
第一件就是請劉儉不要讓上黨太守公孫瓚作爲自己的副手,擔任副先鋒職務。
劉儉聽了之後,奇道:“我伯珪兄也是一名長於征伐善於用騎兵的猛將,若是能夠讓他擔任你的副先鋒,可以說是如虎添翼,徐將軍爲何不願?”徐榮嘆了口氣:“若是大將軍真想用我與公孫府君同時西征,那就請大將軍以公孫府君爲正先鋒,徐某爲副先鋒,如若不然,就莫要使我二人共同前往西州。”
劉儉何等的聰明,只是聽徐榮這麼說,就大概明白了他的話中之意。
“你是覺得,我伯珪兄的身份太高,若是讓他當你的副手,恐不聽用,是嗎?”
徐榮嘆道:“不聽用到也是罷了,就怕是我們二人將帥不和,到時候影響了前方的戰事,恐挫大軍銳氣。”
“公孫府君身爲上黨太守,乃是兩千石的官身,更兼還是盧公的弟子,又是大將軍的師兄。”
“這樣的身份,我又如何能調動的了他呀?況且公孫伯珪昔日在遼西之勇略,我多少也有些知曉,畢竟我是遼東人,對他們公孫家的人都有些瞭解。”
“他生性高傲,自視甚高,雖有能力,但覺不甘於平淡,這樣的人傑怎麼可能給我這樣一個身份的人當副手了?”
“昔日關雲長與他同在幽州任職,雲長身爲幽州第一猛將,公孫伯珪尚且不太服氣的,只是礙於大將軍的顏面,還有大將軍與雲長的關係,未曾有所表露。”
“但是換在徐某這裡可就不一定了。”
“徐某雖然受到大將軍提攜,再來河北之前也立下了諸多功績,但是這些年來主要以守城爲主。”
“公孫府君肯定是不會服氣徐某的,所以懇請大將軍以徐某爲副先鋒,使公孫伯珪爲正先鋒。”
劉儉擡起手,擋住了徐榮的話頭。
“我既然說了以你爲正先鋒,那就自然有我的道理,不過,公孫兄那面的事情,確實是我考慮的不夠周全,,我一開始只想到了他在邊境戎馬作戰的水平,卻未曾想到他與你之間還有這一層的身份關係和顧慮,險些就埋下了隱患,這一點是吾之疏忽。”
“公孫兄副先鋒的職位就此免了,就以你爲正先鋒,我給你增兵到一萬人,你先行去往三河,前軍之事,皆由你處置。”
“我率領中軍,隨後就應你。”
徐榮聽到這兒,不由大是感動。
很顯然,劉儉是非常器重自己的。
連他的師兄公孫伯珪的副先鋒,他說拿下就拿下了,可見劉儉對自己的偏愛。
“末將定盡全力,爲大將軍平定三河之地,爲大將軍進入司州和關中打下基礎。”
“不過,末將還想要問大將軍,請求另外兩個人爲副手。”
“誰?”
“一個人是曲義,一個人便是徐晃。”
“這兩個人,末將還是頗爲了解的。”
“那曲義出身於涼州的西平,徐晃則是出身於河東。”
“他們對於本地的情況定然都比我們要更加了解,有這兩個人在末將身邊,末將相信一定會非常順利。”
對於徐榮的眼光,劉儉非常佩服。
這兩個人如今在河北諸將中的表現雖然不搶眼,但論及潛力來說,劉儉可是非常看好他們的。
而徐榮一下子就要將這兩個人全部帶在身邊,足見徐榮這老將的眼光卓越。
“徐將軍既然都已經向我提出要求了,我又怎麼能夠不答應你呢?一切都由將軍之請。”
“謝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