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

興平四年初,時值春深,劉儉與劉備所率領的軍隊,終於抵達了徐州目前的首府,郯城。

這一次班師回徐州,劉備着實是體會了一次什麼叫做盡得民心,什麼叫做夾道相迎,什麼叫做簞食壺漿以迎之。

特別是行經逼陽縣城之時,幾乎有上萬的百姓夾雜在縣城之外鄉路之上,他們見到了劉備的大軍北上,皆是爭相向着將士們提供食物和水,並在鄉聚旁邊打掃出了一大片乾淨的空地,供給劉備等這些人屯兵駐紮。

劉備其實挺不好意思的,他不想在這裡過多的駐紮叨擾百姓,不過劉儉顯然卻抱有不同的態度。

“我們今夜,就在這住上一晚。”

劉備很是不解地道:“爲何?此處已經距離郯城不遠了?爲何要在這裡特意停留駐紮?”

“一則呢,是兄長不應違背民願,你看看,這上萬的百姓夾道相迎,簞食壺漿的迎接你,如此盛情,豈能推卻,二則,兄長要學會親民,這些年,咱們的官位是越做越大了,勢力也是越做越大了,但兄長不要忘記,載我者民也,養我者亦民也。”

“我們要與黎庶百姓保持通暢的溝通,特別是有的時候,要親自下來走一走看一看,體察一下民間疾苦,畢竟民間的事,不只是下面之人用疏呈上來所說的那麼簡單。”

劉備聽到這,若有所思。

於是,他們兩人當天晚上就住在了這裡,軍民同樂。

劉備沒有佔百姓們的便宜,他沒有憑白的接受當地百姓的饋贈,而是拿出來一部分軍糧,用來和當地的百姓們作爲交換,甚至可以說,劉備給百姓的糧食的價值,要遠遠超出本地鄉民對於軍中士兵的饋贈。

當天晚上,劉備親自招待了鄉中三老以及聚中諸鄉官,劉儉作陪。

爲了不嚇到這些老人家,劉儉沒有報上自己的姓名,只是以劉備身邊的一名副將的身份旁聽。

“劉將軍啊,這一次曹軍征伐徐州,虧了將軍率兵來此啊,不然……不然……不然我們……”

說話的乃是此地有秩,屬於鄉官,掌聽訟收稅等事。 Wшw¤TTκan¤¢O

說話之間,就見他的眼淚噼裡啪啦的就流了下來。

劉備見狀忙道:“有秩何必如此?劉備此來徐州,道義所致,然實則卻未做出什麼大事。”

旁邊的三老急忙爲劉備解釋道:“將軍,李有秩的戶籍雖在本鄉,卻是外贅,其家中兄弟姐妹皆在廣陵,只可惜……這一次,曹軍北上,將廣陵的鄉民流民強行遷往江東,李有秩前一段時間歸鄉去看,已是不見其親,故而傷感。”

劉備聽到這,長嘆口氣,唏噓不已。

曹操此番北上,攜大勝之威,強行遷移了不少鄉戶人口去往江東開墾,雖然是有利於江東的發展,但卻將徐州南面弄的是一塌糊塗,人去樓空,極度衰敗。

當然,那麼多人,曹操是不可能能遷移的完的,他只是瞄準了幾個人口聚集的大縣,強令軍士督促遷移。

曹軍雖然有些具體的規劃,但他遷移的計劃和手段並不完善,所有的遷移費用以及食宿,全都需要被遷移的徐州百姓自行解決。

說實話,這等於是在某種程度上將鄉民變成了流民,而在這種混亂的遷移下,也勢必造成很多人與曹軍發生正面衝突,導致鄉民離散死亡。

雖不能說是人間煉獄,但對於普通的黎庶來說,一場既倉促同時有沒有具體規劃的遷移,無疑是一場災難。

而對他們還在徐州的親戚來說,這也無疑會使親人離散,從此恐終生再也難見一面。

誠然,曹軍在徐州所做的事,並沒有歷史上屠城那般惡劣,但他們對普通的徐州百姓,也極不友好。

劉備聽着鄉佬,有秩,嗇夫,遊僥等人挨個訴說着曹操的惡行,雖然這些人都是在東海,並沒有受到曹軍的直接傷害,但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很多都是在彭城與下邳,特別是最近從下邳北上涌來了很多的流民,極大地擾亂了東海的治安,同時從這些流民口中,百姓們也能夠知曉曹軍的惡行,因此無人不心懷恐懼。

故而,一直在南方前線,與曹軍戰鬥的劉備,就是英雄!

而且陶謙的軍隊被曹操大敗之後就龜縮不出,完全沒有了和曹操繼續交手的勇氣,因而在一衆鄉官和鄉民的眼中,只有劉備能夠保衛他們的徐州了。

而且,誰知道,曹軍下一次還會不會再來啊?!

“劉將軍,您能不能不走啊?”

也不知道是誰突然說了這麼一句,緊接着,就見一衆鄉官紛紛起身,向着劉備跪倒了下去。

劉備見狀頓時嚇了一大跳,他急忙起身,去挨個攙扶在場的這些人。

但這些人依舊是堅定的跪着。

“劉將軍,現在的徐州不能沒有您啊!”

“我等小民之命,唯賴將軍才能得以保全!”

“將軍若是不在,等下一次曹軍再度北上之時,徐州又該如何?”

“將軍,求您了!”

“……”

所有的人都在場間跪着,弄的劉備焦頭爛額,一句接着一句的安撫着,讓這些人趕緊起來,但這些人就是不起。

最終,卻見劉備無奈地長嘆一聲。

“天下民心,實如千鈞重擔,讓人難以負之。”

就在這個時候,突聽劉儉開口道:“諸位的心情,我家劉將軍甚是理解,只是有一點,此事非劉將軍本人能夠做主,不是劉將軍不想在此護民,實在是劉將軍也有很多苦衷的。”

在場的鄉官紛紛看向了一旁的劉儉。

劉儉嘆道:“諸位,汝等需知,徐州,從來就不是劉將軍的管轄之地,這裡是陶使君的執掌地界,陶使君不鬆口,試問劉將軍又如何能夠留下?”

“而徐州現在各地,都盛傳我家劉將軍的功德,而對陶使君多有指責,試問以我家主公的情況,如何又能長久的留在徐州呢?”

按道理來說,劉儉這番話可謂是說的情真意切,這些鄉官理應都能夠理解了。

但事實上,他們卻並不在意。

“劉將軍爲國爲民,得百姓愛戴,理所應當!”

“難道因爲陶使君的風評不如劉將軍,劉將軍就不能留在徐州了?”

“這算是什麼道理!”

“我等不服!”

“陶使君若是要風評,大可勤政愛民,體恤百姓就是了。”

“對啊,轟人家走算什麼?”

“……”

在場之鄉官彼此間喧鬧個不停。“受害人”劉備,反倒是成了和事老,一個勁的勸在場的這些人。

而在這個時候,帳外有一個人衝着裡面的劉儉使了一個眼色。

劉儉隨意會意,跟着那個人走出了帥帳。

正是負責東南諸事的校事府校尉李谷。

“主公。”

“什麼事?”

“主公,郯城那邊傳來消息,陶謙應是受了小人曹宏還有他那兩個兒子的勸諫與挑唆,決心不讓玄德公入城!”

“另外,屬下查探,陶謙目前也正在派人到處散佈謠言,稱先前徐州境內對其之言,皆有人惡意污衊,其意乃指玄德公也。”

劉儉聽到這,無所謂的一笑。

“陶恭祖外慕聲名,內非真正,如今這狐狸尾巴終於是露出來了。”

李谷緊忙道:“依主公之意,末吏當如何行事?”

“該怎麼辦事,就怎麼辦事,難道吾養汝等校士,論及在這方面的本領,尚不及區區與陶謙乎?”

李穀道:“校事府,自然不會讓主公失望!”

劉儉轉頭看向了帳內,指了指那些鄉官,道:“看到了嗎?這纔是真正的民心所向,王道在吾劉家,定當無往而不勝!”

“去吧!”

“喏!”

……

……

數日之後,東海國境內發生了一件大事。

以郯城爲中心,大概有五十餘鄉的鄉官,居然不約而同的一同持萬民表,一同前往郯城,請求陶謙留下劉玄德在徐州,保衛徐州百姓。若是一兩個鄉的鄉官上郯城諫言書,倒也是罷了,對於陶謙而言,並不算是什麼大事。

但是五十餘個鄉的鄉官一同上訪,來苦諫者多達三百餘人,而這三百餘人背後的鄉聚之民,又何止十萬?

而且,這還只是以郯城爲正中心附近的鄉聚。

誰知道再往遠了觀察,會不會有人依舊來徐州,諫言要留下劉備?

當陶謙看到了那些所謂的“萬民表”之後,他咳嗦的聲音更加劇烈了,甚至還咳出了兩口鮮血。

而此時,負責給陶謙診病的華佗,看到眼前這種情況,很是無奈。

他覺得,這陶謙當真是救不了的。

咳完之後,就聽陶謙聲嘶力竭的吼了一聲。

“這劉備,萬萬不可讓其留在徐州!”

……

“兄長,您看,那裡就是郯城了!”

順着關羽所指,劉儉看到了郯城的城池。

郯城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南部、臨郯蒼平原腹心地帶,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沂河、沭河、中運河水系,流向多爲自北向南,沂河、沭河縱貫縣境,爲過境主要河道,其長期作爲郯郡、東海郡和徐州刺史部等州郡治所,乃是魯南糧倉。

劉儉仔細的觀察了一圈郯縣周圍的形勢,嘖嘖稱讚。

好一塊平原河流縱橫之地,若是好好發展,必然會成爲富庶之所!

徐州之地,必須要到自己的手裡。

他勢在必得。

大軍在郯縣不遠的地方屯紮,劉備派人前去郯城,稟明陶謙,希望陶謙能夠給自己的兵馬一個屯紮之地,然後再分撥些許糧秣以勞軍。

本以爲應該很是順當的事情,未曾想卻出現了差錯。

使者連陶謙的面都沒見上,直接就被郯縣之中的人給送了回來。

對方同時還派了一名使者,並攜帶一千石糧食,相贈於劉備,並對劉備陳明:陶謙現在病的很重,實在是沒有辦法接見劉備,劉備遠征勞苦,不宜跨境在徐州久待,還請劉備率兵返回青州纔是,今日之恩誼,容日後再行報答。

很顯然,這是要攆劉備走了。

雖然沒有翻臉不認人,但是卻距離撕破臉也差不多了。

劉備這個人是挺好,但不代表他就是一個老好人。

有時候,劉備的脾氣一上來,那比誰都要可怕。

“啪!”

當着徐州使者的面,劉備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顯然已經震怒。

“我帶領兵將,從青州來此,不爲其他,只爲仁義和公義,相助陶恭祖去戰曹操,期間艱難萬險,將士多有損傷,如今兵馬北歸,路過郯城,汝主卻連個屯營的地界都不給準備,只給了千石糧草打發,難道欺我劉備沒見過糧食不成!”

“好個薄情寡義之輩!”

那使者聽到這,急忙道:“玄德公勿要發怒,陶使君病重,如今正臥牀療養,實在是無法招待玄德公……”

話還未等說完,就聽張飛冷笑道:“陶使君病重,徐州就無旁人了嗎?陶使君一人病重,徐州大小諸事就全都停了,軍政諸事皆荒廢了不成?”

“這……”

劉備言道:“來日,我親自去郯城之下,希望你們一方能夠派有資格的人來與我談,務必陳明諸事……讓你家陶使君派個明白人,好好解釋一下他今日之所爲也!”

那使者連忙應諾,隨後匆忙告辭。

“簡直是目中無人!”

劉備憤怒的在帥帳中來回跺着步子,突然他看向了一旁微笑的劉儉,隨後道:“德然,你說此事如何是好?”

劉儉漫不經心地道:“徐州諸事,我已是全權委託與兄長,兄長該怎麼辦,就怎麼辦,我只管看着,不參與……如何與陶謙溝通,全憑兄長。”

“這、你就在這裡坐着,我如何能做得主?”

劉儉微笑道:“今番諸事,我全都不管,就你做主。”

說罷,劉儉轉頭看向了帳外一片蒼藍的天空,無奈道:“可嘆我大軍遠征來此,爲徐州解除憂患,事到如今,連城池都入不得……甚至連句謝謝都聽不到。”

劉備聽完,臉色頓時變的有些發青。

他的雙手在不知不覺間攥緊成了拳頭。

……

……

次日,劉備帶着張飛和程普來到了郯城南門,本來以爲對方會派人來見劉備,至少也得是開個城門,放個吊橋,來人與劉備說話。

哪曾想對方的城門根本就未開。

而城牆之上,早有曹宏,陶商,陶應三個人守護在那裡了。

劉備先前曾經與曹宏,陶商,陶應等人在郯城有一面之緣。

此番相見,便見劉備衝着城上拱手,道:“二位賢侄,爲何要在城頭上說話?何不開城門一談?!”

陶商面無表情地衝着劉備拱了拱手,道:“劉使君,我等今日衝着昔日之情誼,叫你一聲使君,咱們兩家頗有情誼,實在不宜因爲些許人的卑劣手段,而壞了這份感情!”

“還請劉使君率兵離開郯城,日後咱們兩家還可往來,若是使君一意孤行,非要奪取徐州,那我就要玉石俱焚了!”

這一番話說出來,頓時將劉備給弄愣了。

這不是往人頭上扣屎盆子嗎?!

“賢侄,我劉備遠來徐州相助,從無此心,你此言卻是從何說起?未免太讓人寒心了吧?”

“寒心。”

一旁的陶應冷聲一笑,說道:“玄德公,你派人在徐州散佈謠言污衊我父親,聲明污衊我陶家的時候,就沒有想到過你的舉動會令人寒心嗎?”

劉備聽了這話,氣的鼻子都歪了。

“你們陶家父子在徐州的聲望與我何干?我劉某人在徐州與曹仁和孫堅苦戰,哪有心思行這些事情?你們自己的聲望,你們自己不好好維護,如今卻反倒來污衊於我。”

“就爾等這樣的品性,如何能夠坐領一州?”

一旁的曹宏道:

“劉備,是你做的就是你做的,你怎麼狡辯也沒有用,你故意污衊陶家人的聲名,想要奪取徐州作爲自己的基業,你這險惡用心能騙得了百姓,卻騙不了我們這些明白人,我告訴你,想要奪取徐州,不可能!”

很明顯,這是陶商、陶用、曹宏所商量的一個計謀。

他們自己心懷叵測,不想讓劉備來徐州,於是就用了一招潑髒水的方法,將如今陶謙在徐州受到的污衊全都扔到了劉備身上,然後讓劉備擔着這個惡名,讓他不好意思在徐州繼續呆,將其攆走。

畢竟劉備是一個非常看重聲名和羽毛的人,他們把這盆髒水潑了出來,劉備若是真的發怒攻程了,那就證明劉備確實是有奪取徐州之心,而先前污衊陶謙的那些事,自然而然就會落在劉備的頭上了。

既然劉備如此愛惜聲名,那他就斷然不會這樣做。

劉備起的渾身發抖。

他揚起手中的馬鞭子,指着城頭上的幾個人道:

“爾等如此污衊於我,莫非是欺我劉玄得心善?難道你們以爲我真的不敢攻打這郯城嗎?”

陶商道:“哼!就是因爲知道你有奪取郯城之心,我們今日纔在此苦苦相勸。”

“劉備,我父親與你都是大漢朝的臣子,你爲何如今苦苦相逼?”

這一番話說出來,差點沒將劉備氣吐血。

“好一羣不要麪皮的,你們真是欺負劉某人乃良善之人!信不信我現在就攻城?!”

“劉備,你要攻城就來吧,你有本事就把我們都殺了,殺了我們,天下人就都會知道你這個卑鄙小人的險惡用心!”

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20章 詐!第691章 羌族的朋友第170章 劉十億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617章 劉焉死了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652章 圍京第237章 誰敢造次,先過我兄弟這關第331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359章 大洗牌後,文丑前來第625章 斷彼之糧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208章 劉儉的行動第226章 遺物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12章 人爲利趨第34章 豪俠關羽第143章 心念漢室的劉虞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76章 袁基竊鹿第516章 子不類父第134章 終於分勝負了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617章 劉焉死了請個假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235章 託 子第72章 朕之族弟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63章 案 情第530章 讓徐州第512章 誠聘教師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201章 控制諸侯王軍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去醫院,請假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193章 廣積糧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77章 借事定局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708章 少年談判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372章 劉儉萬福,震懾宵小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88章 放手一搏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63章 案 情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712章 赦俘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743章 關羽平淮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466章 主從之試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87章 早晚一日,你可取代張讓第472章 郭嘉開拓了眼界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234章 袁基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