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袁氏“歸一”

第560章 袁氏“歸一”

橋蕤當然是不能歸曹的。

他的家族當初在九江郡屬於和閻象、楊弘等家族一樣,都是袁術的鼎力支持者。

而曹操到了九江郡之後,爲了能夠快速的掌控九江郡,並震懾當地的各大家族,自然就要樹立幾個典型。

要麼是將有些親曹的家族扶持,要麼將有些親袁的家族徹底打壓。

橋蕤的家族和閻象的家族都屬於是在打壓範圍內的。

不過,橋蕤比閻象幸運,閻象的家族被曹操安了一個造反的罪名,幾乎全都給掃平了。

但是橋蕤這個人還算是比較能夠看清風向。

他用最快的速度將家族中人遷出了舊地,搬往了徐州和九江郡的邊境的村聚中暫且安置。

雖然家族中大多數人的性命是保住了,但是數代積攢的家底卻是一朝盡失,成了曹操的充公之物。

所以說,橋蕤和曹操現在根本就不可能尿到一個壺裡去了。

他和曹操之間的關係,就像是劉儉當初在冀州收拾的那四十二家反叛的家族一樣,大家是因爲時勢而彼此不能共融的生死仇敵。

勢力互相交替的時候,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情況。

橋蕤委婉的將自己家族目前的處境向劉儉大概說了一遍。

劉儉並沒有多說什麼,不過他心中卻是瞭然了。

隨後,他又向橋蕤詢問了一些他家族當初在九江郡時的具體情況。

通過橋蕤的描述,劉儉可以聽出,橋蕤的家族當年在九江郡勢力頗強橫,而且人脈也比較廣……

只可惜,如今卻是日薄西山了。

但即使如此,對於揚州各派勢力的熟悉程度,橋蕤也比大部分北方人要知道的更多。

自己的麾下有這麼一個知曉揚州各地內情的人,對於日後統一會有很好的幫助。

於是,劉儉對橋蕤說道:

“橋君既然真心想歸順於我,那劉某自然是歡迎的。”

“雲長適才所言,確有道理,不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這也是人所共知的道理。”

“你今番相救袁公路至此,也算是頗盡勞苦。”

“你的家族因受袁公路牽連而盡失祖上基業,族人輾轉流離,怎麼說你也對得起他了。”

“你若是願意相投,那以後就將你的家族盡皆遷往徐州,你就跟在我身邊。”

橋蕤聽了這話,頓時大喜過望。

他急忙衝着劉儉抱拳:“橋蕤願爲將軍效死力也。”

劉儉點了點頭,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由你作爲嚮導,引我前往彭城國,我要相助我兄長玄德對付孫堅和周瑜。”

橋蕤聽了這話,不由一陣緊張。

畢竟他剛剛被周瑜一通大火殺的大敗,心中對曹軍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驚恐之意。

劉儉如今讓自己爲嚮導,又回去那個令他恐懼的戰場……橋蕤心裡一時間確實有點難以接受。

但是很快他就將那份恐懼感壓了下去,畢竟他剛剛投降到劉儉的麾下,若是因爲這點小事都處理不好,日後他橋家還怎麼能夠有重新興旺的機會呢?

“將軍放心,末吏剛剛與曹軍交過手,多少是熟悉對方的底細的,我願爲將軍開路,引將軍去破周瑜之衆。”

“甚好。”

隨後,劉儉就命手下的軍士帶着橋蕤去換一套乾淨的甲冑,併爲他尋一匹戰馬和趁手的器械。

手下的軍士引橋蕤走後,關羽隨即對劉儉道:“此等卑劣小人,兄長爲何還要見用?”

“雲長,你對人的要求太高了,這個世界上不是隨意一個人都像你這般忠義的,大部分人還都是爲了家族,爲了他們自己而存活。”

“若想平定這個天下,興旺這個民族,就要用各人之所長,有些人雖然德行不著,但是既然他們有能爲我所用之處,就可以留用……袁術不能使之歸心的人,不代表我不能做到。”

關羽聽了這話暗自點頭。

諒那區區袁術,如何能與他的兄長相提並論?

隨後,劉儉又看向了那一地的屍體,吩咐關羽和張飛:“讓士兵們將這些村居中的屍體火化了吧,不要讓這些屍體暴露爲野獸糟蹋,萬一再引起了什麼瘟疫,對附近其他的人和牲畜也非善事。”

關羽和張飛領命。

……

…… 袁術等人走出了不遠之後,又碰到了一支前來迎接他們的兵馬。

那支兵馬是袁紹從荊州派往沛國的軍隊。

爲首之將,乃是袁紹麾下的嫡系大將,南陽郡出身人紀靈。

歷史上的紀靈,確實是袁術的手下。

不過,在這一世中,袁術並沒在南陽郡落腳,南陽郡反倒成了袁紹的基業。

而南陽的大豪傑紀靈,自然也就順理成章的成了袁紹手下。

紀靈見了袁術一衆,急忙派兵將他們保護住。

隨後,他來到了袁術面前。

“末吏紀靈,現任袁荊州麾下校尉,某家駐紮於沛國,得到了主公將令,聞袁公在徐州有所敗績,特來此迎接袁公。”

“袁公放心,有紀靈在此,任他由何人派來追兵也斷然不能傷公一根汗毛。”

袁術聽到這裡,面無表情,並沒有過多的表示。

袁紹這小子真不是一般人呢。

曹操是你的手下,他派兵給我打崩了,然後你又派人來接我。

還告訴我追兵不敢拿我怎麼樣?

滅我,打我的是你的人,迎接我的是你的人,還有中間那截殺我的,想來也是你手底下的人……

想到這兒,袁術心中一陣苦澀。

他竟然少有的收起了傲慢之情,對紀靈說道:“那就有勞足下領我去見本初了。”

袁術本來想是先到沛國袁忠那裡站住腳,之後看看什麼情況再去見袁紹。

但是現在,他大概已經想明白了。

既然自己已經淪落到了這般地步,而他也選擇了這條路,那他最後的結局,必然是歸於袁紹。

既然是早晚都要歸順的,那非得硬撐着等到後面幹什麼呢?

於是,袁術等一衆在紀靈的帶領下,前往荊州。

而在這期間,袁術拜託紀靈幫他召集殘兵敗將,畢竟當初的火勢燒不盡袁術的大軍,想來還是有很多兵馬是受到了火勢的驚嚇四散而走,若是能夠召集回十之二三,日後對於袁紹來說,也是有用的。

紀靈一見袁術將收攏敗兵的權力交給了自己,很是驚詫。

若是由自己代替袁術召集那些敗兵,回頭不管招回來多少,那這些兵順其自然的就會被紀靈收歸於麾下了,到時候可是一丁點都沒他袁術的份。

雖然不知道袁術在打的什麼主意,但紀靈還是照做了。

大部分的敗兵無法召回,不過紀靈還是召集回了數千殘兵敗將。

另外,袁術的舊部戰將樑綱,陳紀也得到了風聲,趕來投奔。

這些人馬算是袁術最後的資本了。

可,不論是敗兵還是敗將,最終都沒有回到袁術的手裡。

紀靈全都代替袁術接管了。

而袁術,似乎也是覺得理所應當,並沒有表現出什麼異議。

紀靈派遣快騎,將沛國這邊所發生的事情,星夜傳遞回去,向袁紹進行了稟報。

此時的袁紹正在江夏郡親自率兵平定當地的賊寇禍亂,同時藉機訓練水師。

在得到了紀靈八百里快騎傳回來的消息之後,袁紹也有些不敢相信。

“不想,這袁公路,經此一戰,居然頹廢至此,連本該屬於他的兵馬和戰將都不要了,全都交付給了紀靈……”

說到這,袁紹轉頭看向了自己的親信周昂:“真是不復當年的銳氣了。”

周昂說道:“公路遭此大敗,連嫡子都搭進去了,若是換成一般人,早就跳河自盡,他能活到現在,已屬不易,還哪裡會有什麼雄心壯志?”

說罷,周昂拱手道:“恭喜主公,公路若是來了荊州,那汝南袁氏今後便再無分裂局面,袁氏之資,可盡歸主公掌控!”

不想,袁紹卻搖了搖頭。

“別忘了,河北可還有一個姓袁的。”

(本章完)

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207章 劉備謀袁第578章 天下,自有公理(二合一)第709章 南北互市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766章 軍師歸天第449章 長於反殺!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778章 孫策最後的價值太抱歉了,今天還是沒好第219章 給你這個面子第319章 終於敗北,胡軫轟城第1章 (序章) 從兄劉備第706章 大局走向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731章 失陷第554章 德然,你又神算了第87章 早晚一日,你可取代張讓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687章 涼州戰第513章 窮途末路,公路入徐州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553章 影響局勢的戰役第324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16章 廁中爭雄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404章 關鍵的東西,要在自己手裡第202章 諸位大王必須如此第74章 新越騎校尉第513章 窮途末路,公路入徐州第150章 英魂遺孤第529章 劉玄德,正人君子也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580章 救兵來也!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684章 清洗弊端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350章 針對劉儉的計謀,又來了第609章 河北的各級學府要加學科第70章 送禮之人第597章 糜家的小心思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292章 河北劉德然,聲名大噪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今天晚上更第28章 大郡的兵曹史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687章 涼州戰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63章 案 情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758章 盡敘大義張翼德第388章 漢朝的人,真是太善良了第587章 徐州最聰明的人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今天母親出院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739章 大捷報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