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

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

廳堂之中,郭嘉和劉儉之間,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沉默。

劉儉目光炯炯的看着郭嘉,而郭嘉在一陣驚愕之後,似若有所思。

其實,從郭嘉剛纔給劉儉報出的那些書名來說,一般人就能大概聽出郭嘉主攻的是一個什麼方向。

《三略》《六韜》《孫子》《吳子》《司馬法》《尉繚子》,毫無疑問,郭嘉是以軍事方向爲側重的。

或者說的更確切一點,郭嘉是以陰謀詭計,謀算人心爲專長的。

因爲他不能像是正常的將帥一樣領兵打仗,所以不能稱之爲軍事家。

換個方向來說,這樣的人專業是搞心理學的,是專業琢磨人的,專門搞事的人。

郭嘉雖然在讀書的方面側重於軍事,但是在歷史上,郭嘉卻沒有任何獨自領兵的記錄和經驗,可以說他一直是在以一個參謀的身份留在曹操身邊輔佐他的。

一位純純的參謀對於一位霸主來說重要嗎?

對霸主而言,參謀是重要的。

但對於一個國家而言,“純粹”的政客參謀都不會是國民最需要的人。

雙向型的精英人才,纔是世界真正能夠需要的人!

而也只有這樣的人才,才能真正做成大功業,爲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歷史上,劉基能參謀否?

答案是擅謀!

但同時劉基也精通於時政,並精研學術思想,也能參與制定大明律,對於依法治國也能夠提出其明確獨到的見解。

諸葛亮能參謀否?

答案是善謀。

或許諸葛亮的謀體現不到特別精準精細的地方,但是單從他能夠提出“隆中對”,就可以看出,他是善謀的,對整體的大局,諸葛亮是有他的遠見和謀劃的。

但諸葛亮僅僅善謀嗎?

自然不是。

制定法律,治戎爲長,軍事發明,親統大軍,踵跡增築,改善水利……這些事諸葛都做過,而且也確實取得了成就!

若只是能夠單純的揣摩人心,搞機謀,定計策,那上限最多不過是一參謀!

然若能在參謀的基礎上,有能力指揮千軍萬馬,決勝陣前方爲將帥!

或是,若能在參謀的基礎上,可以興政治法,制定法律,福澤萬民,留名千古,可爲相!

歷史上的郭嘉,在曹操帳下,雖然做到了名留青史,但是你看他爲曹操所做的每一件事,幾本都是利用自己的智慧,去揣測人心,去分析去諫言,去分析時局。

他在歷史上的基本工作就是侷限在嘴上。

當然,這不代表郭嘉沒有成就。

郭嘉最大的成就,就是洞察人心,他能看穿劉備,能預言孫郎,能理解曹操,能幫曹操決策……

但他卻不能臨陣決機佈陣爲將帥,也不能治理一方爲相。

他主要做的,就是給曹操分析各種敵方的意圖,曹操想什麼,郭嘉都能心領神會,平時一起聊聊,關係也挺好,要打袁紹時,他拋出十勝十敗論,讓曹操信心大增……但到了具體打袁紹時,他卻啥也沒幹。

不是說歷史上的郭嘉做的不好,而是劉儉覺得……這是一種屈才。

通過郭嘉試主的行爲,還有他適才應對自己時所說的那些話,劉儉覺得,像郭嘉這樣聰敏有潛力的人,應該能比歷史上學的更多,做的更多,成長的更多!

他應該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

郭奉孝,不應該只是將自己侷限在一個“參謀”的圈子裡。

若是單純的參謀,劉儉的麾下已經有一個賈詡了。

賈詡是一個沒有什麼大志向的人,他的志氣不足矣爲將或是爲相!

他當參謀,是可以的。

可劉儉覺得郭嘉,不應如此。

一個完全有資格和能力登將入相的人物,只是當參謀,太可惜了。

……

……

就這樣彼此對視了一會之後,卻聽郭嘉突然言道:“將軍莫非對郭某有所不滿?”

劉儉的臉色露出了驚訝的神色:“奉孝何如此說?”

“郭某適才曾對將軍言,郭某昔時所研習者,乃《三略》《六韜》《孫子》《吳子》,然將軍卻以……時政民生外交諸務付郭某……想來,是因爲剛纔郭某故意出言,試探將軍,以至將軍對郭某有所誤解,方纔如此的吧……”

“哎,這你就是誤會我了。”

劉儉沉吟片刻,又道:“既如此,我最近有意,再從三河之地招募三千銳士,並從北地再重新徵調三千匹戰馬,組建一支騎兵,用以擴充中軍騎兵隊伍,奉孝既是常年研習《三略》《六韜》之術,此事我就交給你去辦,並由奉孝擔任這三千精騎的別部司馬,包括操練,佈陣,以及日後指揮其征戰調度諸事,皆由奉孝你來處置,也就是可以獨領一軍,如何?”

郭嘉聞言,一瞬間又不做聲了。

說實話,率領三軍,如同盧植,劉儉等人一般征戰沙場,攻必取戰必克,也非其所長也。

或者說,那也不是他的志向。

眼見郭嘉依舊不說話,劉儉心中深感惋惜。

他長嘆口氣,緩緩開口,一字一頓地道:“天生郭奉孝,豪傑冠羣英,腹內藏經史,胸中隱甲兵,運謀如范蠡,決策似陳平。”

郭嘉驚訝的看向了劉儉。

他萬萬沒有想到,初次跟自己見面的劉儉,居然就會用這樣高的評價來評價自己。

從他詞句的內容來看,劉儉似乎很瞭解自己,

如此,就說明他適才並不是在難爲自己……

難道他是真的有意在出言試探,希望自己能夠接下他適才所拋出的任務中的任何一個!

這位左將軍,冠軍侯,他到底在想些什麼?

就在郭嘉心中嘀咕,不解其意的時候,卻聽劉儉突然言道:“我近日,剛剛在軍中設下了一個新的職務,叫做軍師祭酒,目前設有兩席,一位我帳下的賈詡,賈文和,另一個職位還待懸空,若是我適才所言的職位,奉孝皆無心擔任,那就在我府中,擔任這軍師祭酒之職便是。”

郭嘉拱手相詢:“敢問將軍,這軍師祭酒,是爲何職?”

劉儉意味深長的看了他一眼:“參贊軍機,出謀劃策,算是我府中的首席軍師了。”

一聽劉儉如此說,郭嘉心中頓時大喜。

第一次見面,就破格委任自己爲軍師!?

此等愛才之人,確實天下罕見!

相比於那沒有胸襟的袁紹,左將軍確實要勝上許多!

“嘉多謝將軍厚恩,適才出言無狀,直言試探將軍胸懷,實乃是郭某浪行,還請將軍勿怪!”

劉儉隨意的擺了擺手,道:“不妨事,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仕,奉孝與我第一次見面,出言試探我的城府,也是理所當然的。”

“只是……相比於這軍師祭酒的職位,我更希望你……唉,算了,罷罷罷,還請奉孝今後多多相助,有大事決斷之時,替我多多籌謀。”

“嘉必盡心竭力,不辱君命。”

隨後,劉儉便命人擺上宴席,親自招待郭嘉,並與他談論天下諸事。

郭嘉侃侃而談,利用自己卓越的眼光,替劉儉將天下諸多勢力,特別是董卓與袁紹,袁術,曹操等人目前勢力的長短利弊,盡皆分析的頭頭是道,被劉儉好生稱讚。

但不知爲什麼,即使是聽着劉儉的稱讚,今日的郭嘉,心中依舊總是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那種不舒服的感覺不是來自劉儉。

而是來自他自己。

本來明明已經見到了一個胸襟寬廣,能夠容人容物的英主,且對方還給了自己一個在郭嘉心中,最爲適合自己的“軍師”崗位。

但不知爲何,郭嘉心中就是有一個疙瘩,一個揮之不去的小疙瘩。

雖然席間,郭嘉與劉儉表面上談笑風生,縱論天下大事,但時不時的,郭嘉的腦海之中,總是不時的浮現出一個畫面。

那就當劉儉詢問他:“可否替自己制定律條,可否定商貿,可否溝通異族,可否處理災情、可否恢復生產、可否開通互市、可否興學……甚至於可否組建、操練並獨領一支三千人的騎兵之時……”

自己那無所適從,既不能也無法去接這些任務的時候,那份無奈的場景。

還有劉儉最後,那句沒有說完,意味深長的話……

“只是……相比於這軍師祭酒,我更希望你……”

這些紛亂的念頭,在郭嘉的腦海之中揮之不去。

他原本對於人生的規劃和執念,似乎產生了一些小小的動搖

那一天晚上,郭嘉喝多了。

……

……

劉儉和董卓和談了,牛輔和魏續也被送還到了董卓的大營。

雖然,雙方便開始各自履行約定。

劉儉的大軍逐漸向北移動,撤出司州境內的主要縣城,他們按照既定計劃陳於雒陽周邊,只等劉儉一聲令下,再撤出司州境內。

但是劉儉雖然收了兵勢,但他卻不能撤兵回河北。

因爲他還在等一件東西。

一件他跟董卓商量好,但董卓還沒有履行的東西。

不過那件東西,劉儉估計也快了。

……

……

自董卓遷都之後,大漢王朝的京都便改爲長安,舊日宮殿亦重新修葺,並根據漢三宮原有的佔地規模,重新構建整修,使宮殿重現往日光景的三分氣勢。

當然,相比於當年長安舊日宮殿的盛況,臨時修建的宮殿在巍峨氣勢上還是要差了一些。

昔日展現大漢富足強盛的西漢宮殿,已經是毀滅與新莽的戰火之中了。

“撫遠大將軍?”

長安長樂宮內,太后何氏與天子劉辯並肩而行,劉辯將董卓星夜派人送來的奏表,向何太后和盤托出。

何太后聽了之後,頗爲驚訝:“這是個什麼軍位?爲何我從未聽說過呢?”

(本章完)

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第28章 大郡的兵曹史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584章 “曹軍”報仇!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448章 劉,董將會今天做個小微創,明天開始恢復三更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170章 劉十億第465章 從細節入手觀察第19章 審鮮卑第536章 徐州真正的威脅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75章 與誰買醉?第561章 紹,術,譚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687章 涼州戰第232章 夜襲者何人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276章 各有佈局第25章 負荊請罪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572章 曹操要議和第347章 劉儉放煙霧彈第515章 東海糜家,甘心歸北第771章 十年磨劍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679章 張趙駕到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342章 老江湖們盯上劉儉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523章 此曹操非歷史之曹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590章 前援後追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364章 冠軍侯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371章 彼爲宗賊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395章 平定烏桓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404章 關鍵的東西,要在自己手裡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724章 汝居然讓我割地?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169章 來冀州,先會田豐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362章 曹操邀請袁術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486章 撫遠大將軍確立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596章 認真做事的學子,諸葛亮第511章 只屬於劉儉的部門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423章 司州大混戰,拉開序幕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631章 虎落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576章 試探第622章 師兄請罪第340章 董卓謀三獨坐第557章 最大的痛苦第749章 苦肉陽平關第10章 以少搏衆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538章 龍虎再聚第334章 校尉,黃忠!揚名!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發燒了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737章 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