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劉儉抵達幽州

很快,按照劉儉的吩咐,鄴城大小文武官員紛紛來到了正廳。

而此時此刻,韓馥也覺得有點兒不對勁了。

很顯然,劉儉識破了他的用意,並不打算殺他助其揚名。

此時此刻,韓馥想要臨時撤走,只怕也是不行了。

他只能是硬着頭皮跟劉儉硬碰到底。

很快,一衆冀州的主要官員都來到了鄴城牧署的正廳。

劉儉在下手旁空下了一個主要的賓客之位。

衆人都到了,便見他伸了伸手,對韓馥說道:“文節公請坐。”

韓馥聽了這話,略有些猶豫。

劉儉卻似笑非笑的看着他。

“文節公死尚且不懼,還拒坐乎?”

這句話,算是頂到韓馥的腦門上了。

韓馥心想,我如今也算是走投無路了,我來這裡就是想求死,留一個好名聲於後世。

不錯,都到了這般地步,我還有什麼可怕的?

“坐就坐,有甚懼哉!”

說罷,韓馥就一甩衣襬坐在了劉儉的側面。

劉儉低頭環視下方諸人。

“文吏何在?”

話音落時,冀州的書文筆吏遂站出數人。

“將軍。”

“今日廳堂之中所言諸事,汝等需好生記錄,不可有一字偏差,如有擅自歪曲事實者,定斬不饒。”

“唯。”

隨後,這些文吏命人準備桌案簡牘於堂上,手持小篆開始記錄。

劉儉來回掃視諸人,緩緩開口:

“文節公身爲幽州方伯,近日丟了兵馬,來此處與我理論。”

“事關劉某人清白,我不敢擅專,故請諸公到此以爲證人。”

“稍後,我與文節公就事論事,爾等只需靜聽,明辨是非,無需多言。”

以田豐,審配,沮授等爲首的一衆冀州官吏,紛紛應諾。

隨後,劉儉看向韓馥。

“文節公,鄴城在職官吏大部皆已到場,如今諸人俱在,文吏亦在,我劉儉再是霸道,也不可能當着這麼多人的面顛倒黑白,你有什麼委屈,當衆說出來就是。”

“哼!”

韓馥重重的一拍桌案道:“我還怕汝不成?”

隨後,便見韓馥滿嘴噴吐沫星子,將劉儉指使荀彧奪走了他兵馬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與在場諸人說了。

期間,他一直怒視劉儉,並着重強調了劉儉乃是——僞君子,真小人,以強壓弱,奪他人兵將,並圖謀不軌等等……

發泄的可盡興了。

那些文吏按照劉儉的吩咐,將韓馥所言一字不落的記載在了簡牘之上。

待韓馥說完之後,就見劉儉衝着那些文吏勾了勾手指。

“將你們記錄的東西交給韓方伯看。”

那些文吏遵守劉儉之令,將抄寫的簡牘交給韓馥過目。

韓馥大致的看了一會兒之後,覺得並沒有什麼問題。

他故作強硬的將那簡牘甩回給了文吏。

“好,既然韓公覺得我冀州文吏所記並無問題,那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

衆人見劉儉要說話了,都調整好了狀態。

“昔時,幽州張氏反,勾結丘力居,烏桓以重兵臨之,若未有荀文若,關雲長,公孫伯珪,張翼德,黃漢升等齊民而戰,北疆必動!”

“荀文若,幽州民之望也,朝廷柱石,自到幽州之後,整和民力,生擒張純,退丘力居,擊張舉縮於肥如,功勳赫赫,天下皆知。”

說到這,劉儉伸手指了指韓馥:“當此時節,文節公都做了什麼?”

韓馥的臉色通紅,牙齒咬的咯吱咯吱響。

劉儉緩緩道:

“君雖有名士之命,然實爲庸才,幽州刺史,本董卓所舉,然但有州郡蜂起,汝即聽紹而舉兵,此乃小人之行,朝秦暮楚,是爲不忠。”

“西平曲義,遠來相投,君以之爲掌兵之人,卻不授予其實職,有功不表,是爲不賢。”

“幽州兵亂,張舉反叛,公身爲方伯卻無良策治亂,是爲不智。”

“荀文若設計破張氏叛亂,安定幽州,民心歸附,公心懷嫉妒,背後中傷,是爲不義。”

“曲義等一衆將士,屢立戰功,是爲白身,故而出走,文若納之,皆有朝廷章法可尋,公憤了抨擊,毀人名譽,是爲不德。”

“曲義昔時爲公征戰,糧草短缺,本欲退兵,汝卻爲了一己之私,強行令曲義征戰,卻不顧糧草短缺,兵無戰心,是爲不仁。”

“似汝這等傲而無禮,寡性少親,不忠不賢不智不義不德的庸才,也敢來我面前撒潑理論?”

“汝今來此,蓋不過是因爲失了人心,在幽州無立錐之地,又嫉妒荀彧功績,欲將罪責覆於我頭上,然後求死已成名節。”

“我劉儉豈能中你的區區小計?”

“汝若要尋死,可也。”

“今日伱我之所言,皆已被文吏抄錄,更有冀州百官在此爲證。”

“今日廳堂中事,來日我便命人散播於天下,你我今日所語皆可讓世人所知,如此,便也算成了你想以死揚名明的計策。”

“你若真是個問心無愧的,待今日之言散佈天下之後,天下人自會還你一個公道,我劉某人也自然會因今日之事而成爲一個臭名昭著之人。”

“如此,你稱心如意否?”

說到這兒,劉儉轉頭對着那文吏道:“將我所言之物,交韓公驗看,若無差池,則與他的言語一併封漆送往雒陽,交天子裁處,並抄錄百份,廣佈於天下,由天下士林中人評論便是。”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我就不信一個碌碌而爲,毫無功績,嫉妒他人的庸才,還能將這天下間的白事描成了黑的不成?”

那文吏不敢怠慢,匆忙的將手中的簡牘再次拿起,交到韓馥的面前。

同時,他看向劉儉問道:“主公,用不用方伯簽字摁印啊?”

劉儉冷笑的看向韓馥:“文節公,我與你共同簽字畫押,以證此言確實,你可敢否?”

而此時此刻,韓馥的臉色已經變得發紫。

額頭上青筋暴露,雙手來回打顫,牙齒緊咬,眼睛瞪得如同牛鈴,雙眸之中佈滿了血絲。

若非廳堂中的人太多,韓馥都想撲上去與劉儉玉石俱焚,同歸於盡了。

這邊郡小兒着實是欺人太甚。

我乃天下名士啊。

他和曲義不過都是區區的邊境莽夫,他們有什麼資格和我鬥?

他們憑什麼可以鬥得贏我?

不公平,不公平,這個天下何時竟然變得這麼不公平了?

想到這兒,韓馥顫抖着擡手指向劉儉,罵道:

“你,你!劉儉匹夫,你敢……”

“啊——!”

喊到這的時候,卻見韓馥突然捂住自己的胸口,身體向着側面栽倒下去。

他躺在地上,兩眼翻白,口吐白沫,渾身不斷的抽搐着。

“韓方伯?”

“文節公倒了,文節公倒了!”

“速速找醫者爲其救治!”

看着倒在地上的韓馥,劉儉的眸中沒有一絲惋惜,全是冰冷。

一旁的劉備則是嘖嘖的搖頭。

……

很快,醫者來到這裡,替韓馥把脈診治。

此時的韓馥渾身哆嗦,口歪眼斜,已是不會動了。

經過醫生的診治,判斷韓馥是氣淤攻心,導致了失心症狀,且症狀較重,從此之後,怕是會成爲半殘廢的癱子。

本來是跑到劉儉這裡求死,死後撈一波名聲,哪曾想死沒求來,名聲也沒撈到。

最後竟被氣的中風癱瘓,還落了個庸才的名頭,這輩子怕是怎麼都擺脫不掉了。

聽了醫生的敘述,劉備就問道:“德然,似此應該如何?”

“我冀州沒有米糧養這等閒人,且等他稍稍好轉之後,將他送回潁川老家,或是交給袁紹就是了。”

劉備聽到這,不由哈哈大笑。

“此人端的不是個聰明人,他既然已經知曉在幽州無望,那就自行撤回潁川老家,或是前往投奔袁紹就是了,可偏偏還要留在這裡自取其辱,也不知是何道理。”

劉儉說道:“這就是望族名士的一種習慣,覺得天下之人都要爲他們讓路,都欠他們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以他們爲先,但凡是有了不如意的事情,就覺得世道不公,非要來個玉石俱焚,死磕出個理來。”

劉備搖頭道:“理沒磕出來,倒是磕出了一身病啊。”

劉儉搖頭道:“他自找的,能賴誰來?且不管這個庸才了,你我兄弟,這就北上,先回涿郡老家看望親人。”

……

……

時隔多年,劉儉和劉備兄弟再次返回了涿郡。

涿郡,依舊是那個涿郡,但是,住在這裡的人卻已經是大有不同。

數年不見,劉儉家的老宅整個翻新了一遍。

佔地比原先擴大了許多,牆體和屋舍也增多了,放眼整個涿縣內,儼然已是沒有任何一家的規模能與劉儉的家相媲美。

劉備的母親也從樓桑村搬到了涿縣裡居住,她的宅子就在劉儉家旁邊不遠。

雖然規模跟劉儉家相比差了不少,確也是非同一般人家了。

見了自家母親,劉備的鼻子一酸,上前就跪倒在了母親的面前。

劉備的母親,這些年吃的好,穿的好,精神上也沒有很大的負擔,所以身子骨還算硬朗。

但劉備畢竟是她的獨生子,雖然在外面雖然做下了好大的事業,但劉備母親依舊是思念他極深。

見了劉備之後,劉母控制不住,抱住劉備嚎啕大哭了起來。

劉備當着衆人的面,本來是不想哭的。

但母親一落淚,他也有些忍耐不住了。

他抱着母親,與母親一起哭了起來。

不遠處,劉周,胡氏,還有劉儉一家三口,看着久別重逢的劉備母子,感慨唏噓。

“瞅瞅,你瞅瞅,像什麼樣子!這剛一見面,就這般哭嚎,哪有一點大家之相……我若是像他們母子這般,早羞憤的找個地縫鑽進去了。”

胡氏一邊擦着眼淚,一邊抽噎着說道。

劉周在一旁看着胡氏硬裝的樣子,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只是無奈的嘆息。

胡氏扭過頭看向劉儉。

“兒子,你都有孩兒了……這次回來爲什麼沒有將我那兒媳和孫兒一起帶回來呀?”

劉儉當即跪在了劉周和胡氏的面前。

“孩兒不孝,這些年來,使二老在家盡受思兒之苦,我家中的一妻一妾剛剛生產,不能輕動,故未曾帶他們前來拜見,還請阿父阿母責罰。”

劉周急忙將劉儉攙扶起來。

“你這孩子,莫要胡鬧。”

“你如今已經是一州之主,執掌北方軍民,便是各郡的府君見了你,也要以你爲尊,怎能輕易與人下跪?簡直胡鬧。”

劉儉道:“我跪天跪地跪父母,又不是跪旁人,莫說我如今是州牧,便是成仙成神,給父母下跪,以報養育之恩,也是天經地義的。”

劉周聽到這裡,眼眸中也泛起了淚花,感慨道:“吾兒真豪傑也!”

胡氏在一旁道:“說的可不就是這個理兒,我自家的兒子給我下跪,礙着別人什麼事?我就樂意看我兒子給我跪,別說是兒子了,便是你這老傢伙,平日裡也沒少與我跪着。”

劉周擦了擦眼角,嘀咕道:“今日是兒子回來了,我不與你一般計較。”

胡氏道:“兒啊,晚上讓玄德和他母親都來咱家,咱家一起吃團圓飯。”

劉儉很高興的點頭:“好!”

當天晚上,整個劉府張燈結綵,殺狗宰羊,熱鬧非凡。

劉儉和劉備兩大牧守歸來,附近所有的劉氏宗親,有臉面的人物都趕來了。

面對這兩個一手將涿縣劉氏扶持成了天下大族的少年,那些叔叔伯伯此時竟多有了些拘束之意。

席間雖談笑風生,但是很顯然,諂媚之情卻遠勝於敘舊。

不過,劉儉對眼前的這種形式還是比較滿意的。

父母歸父母,但是,對於這些同族的叔伯兄弟,劉儉還是覺得他們對自己有些忌憚要好。

不是他故意裝大,而是到了他這個位置,家族興旺已經是必然之事。

毫無意外,這個家族中的人日後從政從軍的人也將逐漸增多。

而隨着晉升的人越來越多,宗族之重,仗着自己的身份會出去惹事,私自行僭越之事的人也會越來越多。

而且一旦涉及到政壇,親人之間在政治利益上一旦越界,處理起來比對付外人相對要棘手一些。

所以能讓他們害怕自己,多少對自己懷有敬畏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現在開始,劉儉跟這些親戚不能混的太親,至少表面上不能太親近。

不然一旦有事,就容易後患無窮。

這頓飯從頭吃到尾,坐在主位上的劉儉就沒有敬過任何人一杯酒。

當然,所有來敬他酒的人,他也自然執禮還敬,未失根本的禮數。

不過這麼一來,就讓很多想蓄意攀附他的親戚,渴望跟他打感情牌的這些叔伯,有些多餘的話就沒敢說出來了。

期間還有不少同族之人,站出來給劉儉歌功頌德。

劉儉也絲毫不推拒,不否認,一應照單全收。

宴席散罷之後,劉周有些不太滿意劉儉的表現。

他提醒劉儉,是不是在這些叔叔伯伯們的面前裝大了?

還未等劉儉對劉周做出解釋,胡氏直接撲頭蓋臉的就給劉週一頓訓。

兒子現在是什麼人物?那是連先帝都引爲股肱之臣,袁基都當生死之交的頂級人傑!

今日這叫裝大了嗎?

這叫自重身份!

劉周讓胡氏噎了一通,也只能是悻悻的不說話了。

劉儉心中暗笑,別看自家母親平日裡多言多語,但在關鍵時候,還是蠻能拿捏出輕重的麼。

隨後,劉儉對劉周和胡氏提了一個要求。

希望他們兩個人,還有玄德的母親隨他一同回鄴城。

劉周聽了劉儉的話,下意識的表示,自己在涿縣老家待習慣了不想去。

還未等說完,劉周便又是被胡氏劈頭蓋臉的一頓教訓。

“你這老傢伙越活越回去了,殊不知,兒子如今在外做的好大事業,不但治一方之民,還要治理一方之軍,聲名大了,做仇的也多,咱們老兩口不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萬一哪天讓那些心懷不軌的人給咱們擄掠了,用來威脅我兒,你讓我兒如何自處?況且你不想去看孫子,我還想去呢……你若不想去鄴城,便趕緊休書休了我,我自去鄴城跟兒子享福去,你自己一個在這兒呆着吧。”

聽了胡氏的話,劉周這才恍然。

“唉,兒啊,這些年來,爲父真的是老了,看事竟然沒有你母親看的通透了,雖說你母親是歪打正着胡蒙的,但終歸還是快了爲父一步,如此爲父就隨你去鄴城。”

胡氏一聽劉周說她是胡蒙的,氣的臉煞白。

老東西,莫以爲兒子可替你撐腰,今晚便收拾了你。

……

第二日,劉儉在族內召集一衆青年英傑,並族中的幾位各家分支的家公。

這些青年英傑近年來都是通過劉儉的關係,在幽州的各級官場和軍中歷練着。

如今各自的本領也都是初具其形,也是時候將他們分開派往各地爲劉儉和宗族執掌要務,成爲劉儉事業上的臂助了。

另外,劉周既然要隨同自己去鄴城,那劉氏宗族的本家基業還是需要有人在這裡打理的。

畢竟涿縣是他們的根兒,不能輕易放棄。

而且幽州這個地域位置,事關大漢朝日後向北地境外殖民,涿縣劉氏一定要在這裡保證絕對的勢力與話語權。

劉周走後,劉儉決定在涿縣劉氏設立八名族老,管理涿縣的劉氏的家族事務,彼此之間各有分工,互相監督,如此也不會致使一人權柄過重。

當然,這其中肯定是包含了劉儉最爲信得過的劉齒。

其他人,也都是經過他慎重考慮、仔細遴選的。

涿縣劉氏的人選定之後。

劉儉便將目光聚焦到了幽州的戰事上。

如今,幽州的戰事已經用不着他出手了。

韓馥離開了幽州之後,關羽、張飛、公孫瓚、黃忠、曲義等人分兵數路,強攻肥如,集衆人之能將張舉打的沒有還手之力。

而當地的各大家族,在聽說劉儉到來之後,便紛紛盡全力協助荀彧,有糧的拿糧,有人的借人,有錢的給錢,紛紛支持,生怕劉儉下一個目標就瞄準到他們的頭上。

張舉見事情已然不能成,便只能是放棄幽州,直奔着碣石道而走,他想要在那裡通過海路去往遼東遁逃。

問題是曲義提前已經察覺到了張舉的意圖,並將此事告知了荀彧。

荀彧則請關羽分出一軍,在碣石道伏殺張舉。

而這一場伏殺之戰,立下首功斬殺張舉之人,竟然是趙雲的兄長趙珺。

趙珺在關羽麾下爲隊率,厚積薄發,如今立下大功,自然要被關羽重重提拔。

……

而烏桓方面,蹋頓年紀輕輕,果然勇猛。

他在荀彧的支持下,連敗蘇僕延和難樓四陣,大殺彼威,將他們從遼西烏桓的境內驅逐出去。

隨後蹋頓還集中遼西烏桓諸落的實力,向難樓的老巢進兵,想要將其吞併。

荀彧知道這件之後,立刻暗中派人資助難樓。

他是絕對不允許踏頓這麼輕易的就一統三王部的。

對於漢朝來說,一個統一強大的烏桓三王部沒有什麼必要。

按照荀彧的想法,烏桓的這場戰鬥,一定要勢均力敵,而且至少要維持兩年以上纔有意義。

只有這樣,漢朝政府才能在烏桓內戰之後,以援助好朋友烏桓人的名義,全面接手烏桓的內部建設工作。

第273章 魚水君臣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700章 弘農王,毒士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416章 玄德你要繼續進步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582章 謙亡第614章 你倆入股吧第513章 窮途末路,公路入徐州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586章 下一步的行動第467章 先生可能替我分憂?第199章 烏桓校尉的左膀右臂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573章 劉儉的行動,謀徐州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母親突然腦梗了第270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523章 此曹操非歷史之曹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602章 對待男女用不同手段今天陪老婆複查第231章 朝堂之威第632章 孫家之殤第473章 我有了新的志向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184章 能布大棋者,誰敢疑之?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161章 恐懼第69章 內外相合第708章 少年談判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181章 黑白兩道韓義公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451章 劉儉要點新技能點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537章 劉儉的王牌大將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558章 劉儉 袁術第478章 謀士們行動第171章 他一定還有後招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655章 進宮面聖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555章 袁術生死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586章 下一步的行動第213章 咱們一起死!第20章 詐!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420章 此戰之後,我就是天下第一牧守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652章 圍京第6章 人,還是野獸?春節快樂!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720章 殲援第403章 左將軍不會置萬民於水火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585章 規劃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229章 劉董聯盟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312章 一對母子皆廢物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267章 一本書,換個牧第357章 跑到我這來要名聲?第168章 潛龍入海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98章 張角高徒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570章 河北軍乃天下之冠也第459章 你的努力方向是錯的第147章 真定豪傑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487章 功業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