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來將獻禮,同鄉問責

第354章 來將獻禮,同鄉問責

於是,簡雍當晚就在曲義的軍營住了下來。

次日一早,曲義就悄悄地率領幾名親衛,前往後方先去見韓馥。

張舉這一段時間一直是深溝高壘,避而不戰,曲義連續幾日想辦法逼迫張舉,也未曾見到他率兵出戰,故而此時轉馬一日暗中去見韓馥,此地應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曲義畢竟是常年在軍旅之人,行動速度極快,很快就見到了韓馥。

此時,曲義在前線有四千精銳,而韓馥手中,則是掌管着近一萬的人馬。

這一萬人,屬於是他韓馥的老本。

……

“末吏曲義,見過方伯!”

韓馥正老神在在的斜靠在桌案上,手中拿着一卷《尚書》,捋着鬚子認真地讀着。

曲義一看韓馥這個狀態,心中多少就覺得有些來氣。

都什麼時候了,火燒眉毛了,你如何還有這個心情?

韓馥越是如此,曲義便越是覺得韓馥對他不住。

自己在前線愁成了狗,他在這老神在在的樂呵着?

“方伯,我已經連續十日請方伯催辦糧草,並支援兵卒,爲何方伯至今依舊不爲所動?難道張舉之亂,方伯不想平定了嗎?”

韓馥將手中的簡牘放下,長嘆口氣。

“有些事啊,不能急於一時,還需慢慢操辦,慢慢操辦纔是。”

曲義聽了頭疼。

韓馥就是這樣,辦什麼事都不緊不慢的。

慢慢操辦?

打仗,平叛!

這事如何慢慢操辦?

“方伯,前線的將士們兵糧短缺,現分發糧食之時,皆已是用大斛換了小斛,三軍士氣不振,士卒已有怨言,還怎麼慢慢操辦?”

韓馥很不高興:“此等刁卒,端的無禮!國家正值危難之際,韓某與司馬皆有一時之困,這點小事,他們忍忍就是了,待日後韓某籌集了糧秣,再補發就是,司馬你身爲一軍統帥,還需動用軍法,治軍嚴苛纔是!”

就這個方面來說,曲義和韓馥確實是溝通不了。

他們一個是常年在涼州邊郡帶兵打仗的人物,知曉底下人的脾氣秉性。

三軍將士,自當行之以軍法約束其行。

然,如今不是三軍士兵的問題過錯……是身爲將帥,缺了將士們口糧!

一軍征戰,最忌諱的就是糧食供應不足。

這可不是靠軍法殺人就能鎮壓的。

本來就缺了將士們糧秣,如今還要用軍法鎮壓,豈非大謬?

韓馥出身於潁川士族高門,乃是經學名士,亦是袁氏門生,其家族勢力在潁川之地根深蒂固,他的生長環境,是建立在高門家族壓榨普通人之上的。

故自年少時起,韓馥就習慣了普通人爲他們這些士族望門,高階之士讓路。

不論是仕途上的,還是實際資源利益上的,大漢朝的名士高門,都有一種天然養成的習慣,那就是一切事要以他們爲優先。

就算是底層的人吃苦受窮,累遭劫難也一樣……吃苦受難,那是你們本有的生活狀態,是應該的。

如今,這種思想也被韓馥拿來用到了曲義軍中的士兵身上。

“方伯不知兵,此等形勢之下,豈能以軍法嚴苛士卒,如此豈不引起譁變,當務之急,是要想辦法趕緊籌措到糧食,如若不然,我就只能暫且退兵,與方伯合兵一處了!”

“萬萬不可!”

韓馥急忙道:“我遠歸幽州討賊,正是立威樹信之時,如今各郡諸家對我皆持觀望態度,縱然拿不下張舉,也一定要打個勝仗給他們看看,不然韓某今後在幽州如何立足?”

韓馥的想法,就他個人的角度來說,並沒有什麼錯。

問題是,你要打仗,你把後勤做好啊?

光讓打仗,後勤不做?

曲義舔了舔嘴脣,最終長嘆口,他心中對於韓馥的最後一點期待,算是徹底的消亡無存了。

“曲某有一法,或許可解此燃眉之急,請方伯靜聽!”

韓馥一聽曲義有辦法,急忙道:“曲司馬但說無妨!”

曲義道:“末吏手下的斥候探得,張舉有一部分的糧草,目前皆屯於肥如西北的碣石道,據聞數目頗豐,若是能夠將這些糧秣拿下,一則可打擊張賊的士氣,二則可以用以充實我軍軍需,不知方伯意下如何?”

韓馥頗有些疑惑:“還有這等好事?只是張舉兵在肥如,爲何要屯糧於碣石道?”

曲義冷笑道:“這是張賊在給自己留後路呢,碣石道臨近渤海渡口,以末吏度之,張賊必是打算,若幽州戰事不勝,他便從碣石道出海,走水路直奔遼東!糧秣屯於碣石道,也是爲了方便搬船!”

韓馥聽到這裡,恍然而悟。

“曲司馬既然已經探查出了彼之虛實,何不速速派遣人馬,去奪其糧以充吾軍?”

麴義搖了搖頭,道:“我手下只有四千人馬,且多以弓弩軍士爲主,陣地防守尚可,然作爲突襲之軍,卻不堪大用!張賊之軍的主力雖在肥如,然碣石道乃是其最後逃走所用之命脈,必有準備!”

“我這四千人馬,去了必無所成!”

韓馥問道:“司馬需多少人馬,方可辦成此事?”

曲義低着頭,仔細地想了片刻之後,方開口:“最少,也得需要一萬人馬才行。”

聽了曲義的建議之後,韓馥似乎是有些猶豫,他坐在原位,捋着鬚子細細沉思。

一萬人讓涼州人曲義執掌,韓馥不放心。

曲義言道:“若是方伯覺得有險,那曲某這就回前線將兵馬暫時撤回,咱們再作計較。”

“哦,不!不……要打,還是要打的!”

韓馥急忙伸手擋住了曲義道:“司馬此時不可退兵,一旦退兵,日後幽州諸豪皆不服我,只是服氣那荀彧和關羽,我日後還如何與他們在幽州之地一爭長短,萬萬不可!”

隨後,韓馥叫來了他從潁川帶到了此處的心腹,現今的武猛從事張刑。

“吾着張從事引六千兵馬,會同你那四千精銳,共計一萬,隨你去攻打碣石道,如何?”

曲義道:“有此一萬兵將,必可成功!”

……

……

隨後,曲義便在肥如的五十里外安營紮寨,並廣樹旗幟,多建帳篷,以爲疑陣,他自己則是暗中率領一萬兵馬,夥同那幽州刺史部的張刑從事,星夜奔着碣石道而去。

而韓馥則是靜候曲義佳音。

可哪裡能夠想到,數日之後,他派往督軍隨同曲義一同攻打碣石道的張從事,居然單人匹馬而回。

見了韓馥之後,張刑當即哭拜在地。

韓馥見了此景,大爲疑惑道:“張從事隨同曲義一同去碣石道取糧,如何會孤身一人回返?莫不是被張舉的兵馬所算,兵敗了?”

張刑大哭道:“不是張舉的兵馬坑害我等,實乃是曲義背主之賊,他率兵奔襲碣石道,行至盧嶺之外,設宴請我共飲,我不曾設防,被他灌醉,隨後他竟乘機扣押於我,然後自去收我兵將,並派心腹之人將我押解而回,末吏後又派人前去探查,那曲義攜裹一萬人馬,自去無終縣投荀彧去了!”

“什麼?!”

韓馥聞言頓時大驚失色。

他愣了半晌之後,隨即臉上露出了震怒的表情。

“我派汝跟隨曲義而去,就是恐他這涼州人信不過!讓你隨同,乃是爲了監管我的兵馬,汝卻如此誤事,讓曲義盡吞我衆,如今一萬兵馬皆失,汝讓吾日後如何在幽州立足!”

“末吏對不起方伯,末吏死罪,死罪……”

“汝確實死罪!”

說罷,便見韓馥站起身,衝着廳外高聲喝道:“將他拉下去,斬首!”

張刑乃是韓馥同鄉,本以爲韓馥會顧念舊情饒他,一聽韓馥要殺他,頓時大驚失色。

“方伯,方伯!此皆曲義之過,與我無干啊……”

韓馥哆哆嗦嗦的指着他道:“還說與汝無關?!汝今日所犯的乃是重罪,害我在幽州最後的權柄皆失,我豈能饒你,斬!”

……

張刑被殺之後,韓馥左思右想,着實覺得氣不過,他當即也顧不得張舉了,便帶着他手下的四千兵將,前往無終縣去見荀彧,誓要討個說法。

荀彧如今名義上,乃是劉儉任命的兩千石,同時此事也稟明瞭朝廷。

董卓方面,對此不置可否,既沒正式敕封,但也沒有不允。

所以說,荀彧如今勉強也算是右北平郡的太守了。

而韓馥身爲幽州刺史,在名義上來說,有監管諸郡太守之責,但同時他的秩俸卻沒有一衆太守要高,所以說是刺史和太守彼此牽制的局面。

誰見了誰,也不必客氣,大家有事論事,不分高低。

況且韓馥身爲潁川人,昔日就與荀彧相識,見了面有話直說,也不需藏着掖着。

一見面,韓馥出言就指責荀彧:

“荀文若,汝與我同州爲官,彼此互爲呼應,本當同心協力,共伐反賊,何期謀我兵馬?汝欲造反乎!”

韓馥一來就衝着荀彧咋咋呼呼的大呼,不過荀彧倒也沒有生氣。

其實,他多少還是能夠理解韓馥現在的心情的。

雖然這件事,乃是出於他的算計,但在名義上,他和韓馥確實是同州之官,皆是執掌一州最高軍政,謀了他的兵馬,在官場義理上確實說不過去。

不過荀彧畢竟非同尋常人,針對此事,他早就有了措辭。

只見荀彧的臉上露出驚詫之情。

“文節兄此言何意?彧不明也,我好端端的在無終縣治政,何時謀過兄之兵馬?”

韓馥哆哆嗦嗦地指着他的鼻子,道:“你還不承認?你勾結曲義,謀了我麾下一萬將士!如今此事早就傳遍諸郡縣,你還敢抵賴?!”

荀彧急忙起身,親自爲韓馥倒水,並讓他坐下。

荀彧給韓馥遞上了一卮水,道:“文節兄,此事真是天大的誤會啊,那曲義乃是白身之人,率義從前來投我,我自思如今幽州有戰亂,官署缺兵少將,故而收留,怎就成了謀取兄之兵馬?”

韓馥氣道:“荀文若,你少裝傻,那曲義的一萬兵,乃吾之軍士!”

“啊?真有此事!”

“自然是有的!”

荀彧詫然道:“可那曲義自言乃是白身之人啊。”

“什麼白身?他是我麾下的別部司馬!”

荀彧皺起了眉頭,道:“若果真如此,此人當真可惡,身爲刺史部的司馬,卻擅自帶兵轉投地方郡署,擅移曲部,合該斬首示衆!”

韓馥冷笑道:“汝還知曉他合該斬首?”

“好!既如此,還請文節兄將任命曲義爲別部司馬的文書於我,我覈實之後,當稟明左將軍,請其定罪,斬殺曲義!”

這一句話問出之後,韓馥頓時愣住了。

“文,文書?”

“正是,兄委其軍職,難道不曾備案,也不曾上奏朝廷?”

韓馥一下子蔫吧了。

當初曲義帶領部曲投奔他的時候,正是韓馥響應袁紹之令,帶兵南下討伐董卓之時。

他當時曾口頭任命曲義爲別部司馬,不過這千石的軍職,若是要走正規程序,需要公稟朝廷,在中央備案,然後由朝廷下達任命,並擬刻印,同時再由韓馥這邊代朝廷授予印。

可問題是,當時的情況……韓馥沒法備案啊!

現在他也沒法向朝廷稟報備案。

韓馥是董卓親手任命下放的幽州刺史,是董卓爲了拉攏地方士族而任命的,可結果他一到任,立刻就反水,投了袁紹討伐董卓……

韓馥現在給中央上書任免官職,中央怎麼可能會給他答覆?

確切的說,董卓又怎麼可能給他答覆?

在董卓眼裡,韓馥就是個反賊,反賊設的官也是反賊,豈能在中央備案?

如此說來,沒有走過正規程序的曲義,在一定意義上來說,就是白身!

韓馥給他的司馬,現在屬於空口無憑,沒有任何佐證的。

面對着一臉赤誠的荀彧,韓馥的臉漲得通紅。

他顫抖的指着荀彧,氣道:“荀文若,你我乃是同鄉,你竟夥同涼州狗欺負我!”

荀彧長嘆口氣:“文節兄,我只是尊朝廷制度章法辦事,何來欺辱一說?難道我不按照朝廷章法辦事,依着同鄉之誼徇私,夥同你殺了曲義,卻還拿不出佐證,那就對了?”

“你……你……”

韓馥突然一低頭,伸手捂住了自己的胸口,冷汗淋漓。

似乎是氣的胸口疼。

“文節兄,你這是怎麼了?”

“莫要碰我!”

韓馥咬牙切齒的道:“那曲義何在?吾要當面與他對質!”

荀彧長嘆口氣:“曲義已經往鄴城去了,去見左將軍。”

“什麼?他跑到鄴城做什麼?”

荀彧正容道:“曲義白身之人,帶一萬義從投軍,我區區一郡之地,如何能擅收這般多的兵卒?如今大戰之時,河北諸郡,唯左將軍有假節鉞之權,我自當將曲義推薦往左將軍處,請他授權任命,並規定這一萬兵的歸屬……文節兄,你說我吞了你的兵馬,可你看看,我所行之事,皆照章程辦事,絲毫未曾逾越啊。”

“你,你……你行!你厲害!你拿章程壓我是不是?信不信我現在就奏疏朝廷,盡陳汝之罪責!”

荀彧嘆道:“兄若要奏疏朝廷,那我也自當奏疏朝廷,盡陳其事,以證清白了。”

韓馥臉上的肌肉來回抽搐着。

刺史和太守之間屢屢發生矛盾,故而經常需要稟明朝廷,斷定是非。

是非曲直不能分,而結案的判決多以先讓有司知事者較有利。

所以,韓馥和荀彧這樁案子,按道理來說兩方誰的使者先到京城,誰就能佔主動。

但那只是在正常情況下。

可如今韓馥在董卓那裡已經掛上號了。

他們現在若要同時稟奏,毫無疑問,只要荀彧想辦法讓董卓知道這件事,累死韓馥在京城也喊不出冤來。

牙打碎,也得往肚子裡咽。

最終,韓馥悲憤的一拍桌案。

“曲義不是去鄴城了?我也去!我就不信,還講不出個理來了!”

(本章完)

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620章 亂民是漢朝的根第159章 袁基想要讓劉儉站隊第763章 益州危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326章 大殺器,是時候祭出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645章 坐山觀虎第303章 趙子龍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453章 董卓說:你真是我剋星啊第183章 因爲我料敵於先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462章 荀彧薦才第750章 誰用誰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135章 特來取張君首級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539章 我當然還有宏圖第670章 丞相的使者看重張遼第302章 同爲宗親,你的人馬就是我的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15章 家中豪飲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575章 昏聵的刺史第607章 張飛除賊第145章 常山國賊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97章 太平五行第677章 兩大名將歸朝第193章 廣積糧第337章 劉儉,直接任命了一位兩千石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779章 國運之戰第428章 龍虎鬥第509章 咱們一起吃大釜飯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第76章 袁基竊鹿第331章 劉儉手中有件利器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425章 猛將如虎第707章 袁家後人第494章 劉儉手中刀,何其利也!第573章 劉儉的行動,謀徐州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510章 霸業已成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186章 劉虞新任東青州牧第191章 天子大行第618章 皇帝急了問太監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413章 出兵除王匡,據河內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215章 攔路虎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755章 陽平亂第109章 太平張角第763章 益州危第189章 劉備,是劉儉的好兄弟!第780章 跨海急先鋒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285章 旦夕之間,大功可成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第321章 多智的曹操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請假第201章 控制諸侯王軍第158章 突如其來的大媒人第391章 司州絞肉機第162章 劉儉立牧第773章 孝順的孩子第493章 進入幷州,張趙先功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715章 以待天時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428章 龍虎鬥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119章 曼成之苦無人知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277章 雒陽,袁家之殤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