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董卓謀三獨坐

第340章 董卓謀三獨坐

朝會乃是公議全國軍政大事的地方,是朝中公卿們用來磋商帝國關鍵性問題的最大會議室。

在這樣的會議室外,到處都站滿了全副武裝,殺氣騰騰的西涼兵,這算是怎麼回事?

試想,一羣拿着紙筆來開會的人,一到會議室門口,就看到裡三層外三層的拿着開山刀,機關槍,穿着黑色西裝、戴着墨鏡,脖子上紋着大龍大鯉子的一羣人,這些開會的人都會是一個什麼心情?

現在的雒陽朝議給這些大臣們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上朝,彷彿被人用刀架在脖子上一樣的上朝。

但即使是如此,這朝依舊還得上。

沒辦法,若是這朝不上了。回頭董卓真的遷都,大家就真沒話語權了。

朝堂之上,董卓今日再度提起了遷都之事。

但是,今天提這事兒,與往日卻不相同。

今日的朝堂之上,除了大殿之外到處都是鐵甲林立的西涼兵士,便是朝堂之內,也都是一隊隊的甲士侍立於側。

而負責率領這些甲士的人,正是董卓麾下的大將華雄。

按道理來說,華雄在前番被劉儉俘虜放回來之後,本就不應該再得到什麼重用了。

畢竟,被敵人生擒,對於一個武將來說,乃是畢生的羞辱。

特別是最後還被敵人放了回來,那更是大耳瓜子抽臉上抽的嘎嘎響。

牛輔是董卓的女婿,雖然也是被生擒了,但董卓不可能不用他。

華雄可就不一樣了。

說實話,這次被劉儉放回來之後,華雄自己都覺得自己在董卓麾下的軍旅仕途要完了。

但萬萬沒想到的是,董卓不但沒有責怪華雄,反而安慰了他。

他不但讓華雄依舊統領原先的軍隊,擔任心腹將領,還當衆鼓勵華雄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時之勝敗,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前程能力,華將軍雖一時受挫,但必然知恥而後勇,今後必成大器。”

這一番話着實是給華雄感動的夠嗆。

他當場就衝着董卓跪倒了下去,言:“相國後恩,必當誓死以報。”

有了這麼一次事兒做鋪墊,華雄是徹底的成了董卓的小迷弟兒。

這一次,就連率兵進駐朝堂監管百官朝議,董卓連呂布都沒有用,而是用的華雄。

現在的董卓要是讓華雄把滿朝公卿全宰了,華雄眼皮子都不會眨一下。

其實以董卓原先的性格來說,華雄的過錯,他是絕對不能忍的。

但是現在董卓和原先可不同了,年紀越大,對人的忍耐力和包容心就越多。

況且,現在的董卓自知處於一個比較艱難的階段。

遷都有很大的阻力,滿朝公卿都是董卓的敵人,如果想要達成他的政治目的。首先就必須要保證自己的心腹對自己絕對支持讓,讓西涼軍隊對他保持絕對的忠誠。

如何能在這個關鍵時刻,激發起西涼軍絕對的忠心呢?

毫無疑問,華雄這件事是一個非常好的契機。

可以通過華雄這一件事,讓西涼軍全體將士對董卓心生感激。

畢竟華雄在西涼軍將士中威望極高,同時,董卓也是想通過這一件事來展現自己的寬厚仁慈。

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

此時此刻,朝堂之中,身披玄甲的華雄,在大殿之中來回溜達着。

畢竟是朝會,即使是華雄等一衆西涼兵也不能帶着配劍,着履上殿。

不過即使不佩戴武器,華雄衆中西涼兵的威懾力,也足矣讓滿朝中人生畏。

“啪,啪,啪,啪……”

華雄在大殿中,來回挪動着步伐,每一步的腳聲,都重重的擊打在在場人的心中。

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朝臣都是心驚膽顫,壓力異常之大。

很多人都開始額頭流汗。

“相國到!”

隨着殿外的宦官高聲呼叫,就見董卓大步流星走進來殿內。

今天的董卓也已經與以往不同了。

他也是全副武裝,身披玄甲。

董卓來到大殿的最高位上,來回掃視着在場的一衆人。

“諸位,今日朝聚,老夫想要與你們商討兩件大事。”

“這第一件就是咱們一直在商討的,敲定從雒陽遷都長安的細節……此事,已經商定,不必多言,諸公只管對如何遷都諫言,有什麼好的想法,但說無妨。”

這一番話說出來,非同小可。

誰也沒有想到,董卓居然不與衆人商議到底是否遷都,而是就遷都的細節開始與衆人商議。

朝臣們瞬時間就憤怒了。

先前的朝堂中,楊賜隨先帝劉宏而去,去年,袁隗,袁基兩個人被董卓殺害,望族魁首在短短數年中相繼而亡,致使能夠統領滿朝公卿貴胄的領軍性人物,暫時出現了真空。

現在想在朝中,尋找一位袁隗或是楊賜這樣的人物,已經找不到了。

古文經與今文經在天下的勢力依舊是涇渭分明,不過朝堂之中的士族公卿,繼袁家和楊家之後,倒也是出現了幾位傑出的人物。

雖然沒有達到類似袁,楊兩家家公那樣一呼百應的境界,但卻也勉強算是能夠各成一派了。

似現在的司隸校尉張溫,司空荀爽,接替袁基的太僕王允,少府楊彪,司空淳于嘉都逐漸在朝堂中崛起。

而此番頂住了董卓的壓力,不贊成遷都的人就是以這幾個爲首的。

雖然這幾個人平日裡很少有串聯,但是在遷都這件事上,他們還是非常一致的。

聽董卓說出了這樣的話,楊彪當先站了出來。

“自光武中興以來,雒陽便是我大漢帝都,祖宗太廟皆在此處,不可輕易遷移,陛下若妄自遷都,又有何顏面對先祖光武?”

楊彪很是聰明,他沒有直接質問董卓,反倒去詢問天子劉辯。

劉辯是個懦弱的性子,他沒有說話,而是小心翼翼的看向旁邊的何太后。

何太后冷笑道:“楊愛卿此言差矣,光武中興,雖定都雒陽,然高皇帝創立大漢之時,則是定都長安,高皇帝乃是光武之祖,那光武中興定都之時,可曾想過,日後有無顏面去見高皇帝?”

何太后這話雖然說的有些道理,但平心而論,說的卻極沒有禮貌。

而且多少有些難聽,甚至有些數典忘祖的嫌疑。

卻也難怪,畢竟是一個屠戶之女,說話又哪裡會顧及得了那麼多?

楊彪聽了何太后的話,心下大怒,他剛想回言,卻徒聽董卓說道。

“老夫,適才說了,議如何遷都乃是第一件事……”

“這一件事已經是老夫與天子所做出的決定,斷沒有更改的可能,諸公不必多議,咱們只管看第二件事。”

說罷,便見董卓拍了拍手道:“把人給老夫押上來。”

隨着話音落時,就聽大殿之外響起了一陣沉重的腳步聲。

緊接着便見呂布大步流星的押着一人進了正殿。

那人渾身是血,面容枯槁,披頭散髮的被呂布扔在了大殿正中。

他只是穿了一件單衣,在那單衣之上,到處都是一條條的血痕,顯然不知道是被抽了多少鞭子。

已經是被打得皮開肉綻了。

“伯慎公!”

大殿衆人皆發出了驚呼聲。

誰曾想到,這個被扔在衆人面前,被抽打的渾身浴血的人,就是朝廷三獨坐之一,司隸校尉張溫。

而先前張溫在討伐北宮伯玉之時,還曾是董卓的上司。

不過,後來在袁隗的設計下,張溫被徵召回朝,使得董卓一個人在西北掌握了大權。

現如今的張溫在朝陽之中也有一定的威望,先前他與董卓不合,兩個人彼此皆視對方爲眼中釘、肉中刺。

這次董卓要求遷都關中,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就是張溫。

也正是因爲有張溫帶頭,其他的朝臣也紛紛上了與董卓在這件事上開始對抗。

今日,張溫沒有來朝堂,衆人還以爲他是有什麼計劃,或者說他是生病了。

哪曾想到,他居然是被董卓擒拿,甚至還毆打至此。

楊彪顫抖着指向董卓。

“董相國,你這是爲何?!張公何罪,乃至於此?”

董卓的嘴角掛起了一絲微笑。

“司隸校尉張溫,先前就曾與逆賊張角勾結,有叛逆之嫌,今番又勾結袁紹,證據確鑿,老夫將他拿下問罪,有何不可?”

所有的朝臣聞言,頓時變色。

很顯然董卓今天的舉動是早有預謀的。

他今日是要藉着誅殺張溫的事情,將遷都之事徹底敲定。

同時,董卓當年與張溫有間隙,今日之舉,乃是以公謀私。

真是好狠毒呀!

但是所有人都沒想到,董卓今日拿張溫開刀,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他要藉着殺了司隸校尉張溫這個節點,來擴充自己的相權。

司隸校尉比二千石,屬官有從事、假佐等,雒陽周邊七郡爲司隸部,司隸校尉有監督京師和監察京城周邊地方之權,朝會時和尚書令、御史中丞一起都有專席,時有“三獨坐”之稱。

東漢時司隸校尉常常劾奏三公等尊官,故爲百僚所畏憚,在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中,一方常借重司隸校尉的力量挫敗對方,如宦官單超等謀誅大將軍樑冀,漢桓帝派司隸校尉張彪率兵圍困樑冀住宅,將他殺死等事件。

在董卓看來,司隸校尉乃是“雄職”。

因此,董卓決定藉着這次遷都的機會,廢除三獨坐之中的司隸校尉,擴充自己的相權。

同時也廢除司隸部,改爲郡制,讓盧植擔任原雒陽周邊地區的太守,替大漢朝牧守東方。

真可謂是一舉數得。

(本章完)

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7章 官場利弊第592章 前無古人第476章 劉家軍團齊出策第439章 夏侯之殤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765章 天下大勢已定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133章 折磨你折磨你第634章 烏合之衆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120章 興兵破黃巾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43章 教導張飛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422章 董相國恨的人是誰,懼的人是誰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79章 劉儉,曹操,袁家兄弟第88章 放手一搏第530章 讓徐州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376章 朝廷的新政試點第268章 名士董卓第194章 黑山需要一位明白事理的渠帥第412章 河內郡未來的班子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349章 新設司州,雍州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601章 我來解姑娘生死之患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742章 大漢再度崛起第351章 雙邊美人計第337章 劉儉,直接任命了一位兩千石第491章 這場競賽,對方必輸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557章 最大的痛苦第500章 大漢的第十五個州第105章 金剛到位(求訂閱)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45章 向董卓學習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94章 劉越騎選部查英傑第569章 大將軍提十萬衆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455章 劉董談判,你想當四州之主?第78章 拼歌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509章 咱們一起吃大釜飯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245章 陷陣之威第615章 跟着大將軍吃分紅母親突然腦梗了今天母親出院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690章 有的事情不急於一時第497章 黑山降漢第235章 託 子第705章 張翼德思路清晰第407章 左將軍不會欺負任何一個人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驚司州第673章 掃清後患第98章 張角高徒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後佈局第85章 過猶不及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322章 孟德的大計第612章 養廢的王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198章 涿郡簡大龍第721章 陛下恩威致勝第32章 關長生第199章 烏桓校尉的左膀右臂第3章 兄友弟恭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第11章 官場中的白馬將軍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314章 豪門水深第611章 關中動亂的各種因素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53章 千古之賭第329章 少年英傑出世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