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

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

幽州刺史韓馥,想要邀請劉儉一同討伐董卓,不曾想劉儉根本就沒尿他那一壺,韓馥的體量相較劉儉差的太多,於是便只能是灰溜溜帶着兵馬往南而去,去酸棗與中原的諸侯們會和討董。

但是眼下,不論是袁紹,還是奮武將軍曹操,亦或是其他的幾路諸侯,都沒有時間理會韓馥。

因爲現在,諸侯聯軍各處戰場的戰事,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而且眼下的情況,對於諸牧守聯軍來說,並不是十分有利。

董卓當年西進,討伐邊,韓涼州賊寇,爲了平定這場叛亂,在袁氏的支持下,董卓取代了張溫和皇甫嵩,幾乎取得了大漢朝最精銳兵馬的指揮權,隨後他擊退了邊,韓等人之後,又利用自己在涼州的影響力,大肆招募羌胡並涼州猛士爲己用,成立了強大的西涼騎兵,隨後又在雒陽接受了何進的勢力。

所以說,在董卓佔據雒陽之前,他就因爲戰爭,取得了大漢王朝最精銳兵馬的指揮權,偏巧就在他取得這些權力還未交還的時候,劉宏還死了。

因爲這個時間差,使得董卓所掌控的實際兵力和戰力,比之地方的牧守要強大太多。

雖然如今諸侯聯軍之中,沒有袁術攪局,袁紹幾乎可以全盤控制衆人,兵馬數量甚是還多於董卓,但論及單兵作戰素質,聯軍中的兵卒和西涼軍,還是沒有可比性。

當然,隨着日後戰爭經驗的累計,關東諸勢力的兵將的整體戰鬥素質會逐步脫胎換骨,減小戰力差距,但是現在這個階段,他們跟西涼軍比還是不行。

董卓殺死了袁隗和袁基之後,用他們兩個人的腦袋祭旗,隨後調兵遣將,派出十萬精銳之衆,分兵三路與關東諸牧守交戰。

初平三年七月初四,董卓親自率領大軍出雒陽,對付北面的朱儁和王匡。

朱儁與王匡將兵馬屯紮在孟津,孟津地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形如魚脊,東部南北兩側爲洛河黃河階地,較爲平坦,主要把守住東南兩方,就可以固守,而且只要從孟津過了黃河,那他們距離雒陽也就只有八十里了。

朱儁與王匡在此地紮營,基本就算是把營寨紮在董卓的臉上了。

董卓自然無法容忍,他率領兵馬直出雒陽北上,從東面渠道河陽津,想要在此處渡過黃河,攻擊朱儁和王匡的聯軍。

王匡得知了消息,當即決定將大部分的兵馬轉移向東,在平陰縣駐紮,在此地深溝高欄,嚴密佈陣,嚴防董卓渡水攻打其營。

但是,這條戰略卻被朱儁否定了。

朱儁告知王匡,董卓乃是善戰的名將,用兵數十年,深通兵略。

而己方兩個人在此地屯兵,距離董卓乃是咫尺之遙,在這種情況下,董卓對待他們兩人,肯定是想要採取速戰速決的戰法的!

所以,根據朱儁的猜測,董卓的目地應該偷渡小平津,在西面攻打他們,而將兵馬向東,其目地是爲了吸引己方的兵力,造成西面的空虛。

這就是所謂的虛張聲勢。

在用兵方面,王匡自然是不能和朱儁相提並論的,他也自知自己遠不及朱儁,於是便虛心的接受了朱儁的建議,並聽從他的調遣。

事實證明朱儁說對了。

董卓果然是命令手下的大將樊稠,率領精銳甲士去偷渡小平津,想要去攻打河內聯軍的西面……但很可惜,計劃失敗了。

……

“相國,屬下無能,累及三軍!”

樊稠渾身浴血,渾身泥濘的跪倒在董卓的面前,請求董卓降罪。

身穿精甲的董卓並沒有責怪樊稠,他伸出舌頭舔了舔嘴脣,遺憾道:“此事不怪你,是老夫的疏忽,你莫要自責……折了多少人馬?”

樊稠的臉上露出了羞愧之情。

“折、折了兩千餘衆……”

“唉。”

董卓從原地站起身,在帥帳內來回跺着步子。

“首戰不利啊,朱公偉果然不同尋常之人,想要速敗於他,卻不容易,若只是有王匡匹夫,老夫今日一戰可定!”

一旁的張濟道:“朱儁雖善於用兵,但對方的兵力與我軍相差甚多,我等鼓足全力強攻,必可使其敗績!何必非要偷偷摸摸的?相國可使飛熊軍爲先,強行渡河,未必不能勝之!”

“沒那麼容易。”

董卓擺了擺手,道:“我軍之所長,彼軍之所短,老夫心知肚明,朱儁也心知肚明,彼屯兵在孟津,非爲奪取雒陽,只是爲了牽制老夫而已。”

“老夫若是動用大軍,強行渡河,朱儁必半渡而擊之,使我軍受損,待老夫渡河之後,他再撤兵回河內腹地,不與老夫正面交鋒,”

“老夫若要進兵河內,他必勾結幷州張揚、欒提於夫羅之輩,一邊固守一邊騷擾,使老夫深陷於北地泥潭!”

“而老夫若是撤兵回了南岸,那他必然是會再次驅兵來孟津,遙望雒陽,如懸利劍於首……唉,真他乃公的煩人!”

樊稠嘆道:“這等打法,戰又不戰,退又不退,就是在這拖着相國,偏生還讓相國不敢輕易離開!着實可恨!”

“若是隻有他這一路也就罷了,咱們就跟他耗着,但中原和荊、豫那邊都有戰事!誰知曉那邊的戰事會如何?”

董卓無奈地仰頭,心中頗爲苦楚。

倒不是說他怕了朱儁,只是每每到了這種關鍵時刻,他總覺得自己左右乏智謀之人。

手下這一衆將官皆善戰之人,衝鋒陷陣,排兵佈陣,他們一個頂十個。

但論玩大局,玩手段……董卓還這就是隻能靠自己。

就在這個時候,一名西涼侍衛匆匆入帳,向着董卓拱手:

“相國,牛中郎將在帳外求見!”

“嗯?”

董卓聽了這話頓時一愣。

“他怎麼來了?他不是在平白波嗎?讓他進來!”

在諸牧守討伐董卓之前,黃巾餘部郭太,就在司隸河東郡白波谷重新起義,以“天補均平”爲口號,廣招流民,組建白波軍,繼續與漢朝政府進行鍼鋒相對的鬥爭。

白波軍的勢力不及黑山,但也相差不遠了,他們主要活動於幷州太原以及三河諸地,又與於夫羅勾連,勢力不小,給雒陽朝廷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對於這股勢力,董卓自然是不能放任的。

於是他便讓自己最信任的女婿牛輔爲中郎將,率兵討伐白波軍,解決掉雒陽周邊的隱患。

問題是,牛輔和白波軍打了幾個月,並沒有見到任何的成效。

你要說白波軍的戰力在牛輔的軍隊之上,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白波軍的幾個首領確實是有一定的能力,而且在對白波軍的凝聚力和思想灌輸方面,他們也是遠超統帥青州黃巾的司馬俱,徐和。

而牛輔的能力,其實並沒有那麼強,但他畢竟是董卓的女婿,很受董卓信任,所以才能作爲中郎將,做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可惜的是,他的用兵能力,在西涼軍並未達到一人之上。

在諸將綜合軍事水平中,牛輔屬於打狼的。

要不是關東諸侯們領兵過來圍毆董卓,董卓也不好將白波軍全交給牛輔一個人處理!

眼下實在是沒辦法,有用的人主要還得去對付那些關東諸侯,白波軍那塊,也只能交給牛輔一人負責了。

不指望他能夠擊潰白波軍,指望在這段時間,他能擋住白波軍,不讓他們給自己添麻煩就行。

可是,牛輔如今突然出現在自己的軍寨……

董卓的心中,陡然出現了幾分不好的預感!

該不是,敗了吧?

“速速讓他進來!”

董卓急忙喊道。

不多時,便見牛輔大步流星的走進了董卓的帥帳。

還未等牛輔開口,便聽董卓大聲喝道:“損失了多少兵馬?”

牛輔被董卓這一嗓子喝的有點發愣,不過他很快回過神來。

“沒,沒損失啊!”

牛輔滿臉不解神色地望着董卓:“岳丈,我是來向您……”

說到這的時候,牛輔看着董卓淒厲的眼神,似是想起了什麼,當即改口道:“相國!末將牛輔,已經擊退白波軍,特來向相國報捷,並向相國請示,我軍下一步當如何行事!”

牛輔說完此言,在場所有的人都愣住了。

他居然也能戰退白波軍?

白波軍雖然是黃巾軍,但根據這段時間,己方與他們的會戰來看,白波軍的戰力極是不俗,非等閒可比,依照牛輔的指揮作戰能力,若是與白波軍彼此僵持,就算是不容易了,如何還能戰勝白波軍?

董卓上下打量了牛輔幾眼,道:“伱用的什麼方法,戰勝白波?”

牛輔拱手道:“回相國,末將未曾與白波軍硬拼,只是派能言善辯之人未使者,去向郭太陳述以厲害,並在幷州散佈流言,故使白波軍退兵!”

董卓眯起了眼睛,道:“你用的什麼流言?”

牛輔笑道:“白波軍近年來人數增長極快,幷州與司隸流民皆往投之,不過賊勢如此猖獗,皆有賴“天補均平”四字,如今此言已是深入白波軍卒之心,末將就派人在幷州境內散佈流言,說天下財富,皆被掌於關東高門、衣冠巨士之手,如今關東士人集羣攻打朝廷,兩強相爭,若助關東聯軍,便是助高門也!”

“相國試想,白波軍如此的宗旨,並非是恢復黃天之世,而是攻打望族豪右,均平富,現在這個節骨眼上,白波軍若是與朝廷爲敵,豈非是相助望族成事?郭太也不是愚鈍之輩,自然不願意背上一個與衣冠巨士同流合污的罵名,畢竟他是靠“天補均平”起家的!”

董卓聞言似有些驚喜,他上下打量着牛輔,道:“想不到,汝竟還有這般應變之能?着實是令老夫驚歎!”

說罷,董卓來回看着一衆人道:“如今賢婿的三萬兵將,也算是從白波軍那邊抽身了,老夫等於憑空多了三萬兵力,似此,這周旋的餘地倒是更大了!”

今日之事,對董卓來說,實乃是一喜一憂,憂者,樊稠小敗。

喜者,牛輔退了白波軍,可謂大捷。

董卓來回看向營寨中諸將,問道:“接下來,老夫當如何行事?”

牛輔拱手道:“相國,末將有一法,可勝聯軍!”

“講!”

“是!”

隨後,便聽牛輔乾巴巴的,猶如背書一樣的對帳內衆人道:“關東諸侯,皆各地衣冠巨室所推之軍,後勁綿延,兵馬錢糧不絕,以我軍在關東的底蘊,不可長久與戰,若要成事!非得是速戰不可!”

“關東牧守所懼者,相國也!我涼州將士所敬者!相國也!只要相國本人能夠作爲奇兵,親往中原各處戰場,定能做到出其不意,大獲全勝!”

牛府的話使董卓充滿了好奇。

“好,你且說說如何使老夫能夠出其不意地前往各處戰場。”

牛輔忙道:“朱儁在此處屯兵,所爲者不過是想將相國拖延在孟津罷了。”

“既如此,相國不妨以虛避虛,相國可將自己的親衛兵以及纛旗皆安置於此處,表面上佯裝在此與朱儁對峙,留下一名重將代替相國防備朱儁,謹守各處渡口!”

“朱儁想拖相國,那相國也可以反過來拖延着他。”

此言一出,董卓心中明白了。

“好方法,老夫留人在此,佯裝未走,實則則率領精兵先往酸棗,再往南陽破了袁紹以及他手下那一幫徒衆,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只要收拾了袁紹,朱儁在這面拖延的時間再久又有何用?妙哉!”

西涼軍諸將聽了這番話後,都竊竊私語,交頭接耳。

不過看他們的樣子,也都是非常認可這個方法的。

這些人看向牛輔的目光之中,也多了幾分敬佩之意。

董卓也似上下打量牛輔。

“看不出啊,看不出……你竟然還有這般智計,這方法是誰教給你的?”

牛輔聽了這話,愣了愣神。

他沒有回答,只是嘿嘿的乾笑。

董卓看他的樣子,心中暗自嘆息。

他自然知道牛輔的主意是誰給他出的。

那個人既然願意採用這種方式,倒也是無所謂了。

反正不論怎麼傳遞,只要這話傳到自己耳朵裡,就是好的。

董卓環視了一圈,最後把目光落在了李傕的身上。

“稚然,代替老夫留守在此的任務,就交給你吧!”

李傕站起身,朗聲道:“諾!相國放心,有屬下在此,保管不會讓朱儁向雒陽進兵一步。”

董卓滿意地點了點頭。

李傕性格勇猛詭譎,善於用兵,有辯才,是董卓非常看中的人物。

但就在這個時候,卻見董卓的一名近侍慌張地走進了董卓的帳內,在他的耳邊低聲耳語數句。

聽完這話,便見董卓的臉色頓時變了。

他對着那名進士伸手道:“拿來我看!”

那侍衛急忙將一卷簡牘放到了董卓的手上。

董卓將簡牘展開來看,越看,他的臉色便越是發紅,顯得異常氣氛。

終於,便見董卓突然將簡牘重重的擲於地上。

“劉德然!!吾誓殺汝!”

董卓爆發出了少有的怒吼聲。

便是今日,樊稠戰敗,也未見董卓如此發怒。

西涼軍衆將都瞭解董卓。

董卓這個人是面善心狠,他一旦發怒,很有可能就要見血了。

因此,一衆西涼軍將士們在此時刻,都不敢輕易吭聲。

唯有牛輔敢於壯着膽問董卓:“相國,何事如此憤怒?”

“劉德然這個小賊,竟敢爲了袁基那廝,與老夫翻臉!他在冀州集結三萬兵馬,皆穿白衣白甲,還打着‘報仇雪恨,踏破隴右’的大旗,想要與老夫一決生死……老夫,老夫……”

說到這的時候,董卓都已經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此事了。

“老夫平日裡對他笑臉相迎,他是不是就覺得老夫好欺負?!”

牛輔自打上一次被張飛羞辱過之後,心中早有報仇之念。

他對冀州軍早就看不過眼,道:“相國,末將願意請命,率兵去戰劉儉,打垮冀州軍,讓姓劉的知曉相國的厲害!”

董卓眯起了眼睛,道:“劉儉也是當世名將,老夫只恐你非劉儉敵手。”

牛輔很是不服氣。

“相國,末將也是追隨相國多年,身經百戰,豈不及劉儉一黃口孺子乎?”

董卓搖了搖頭,道:“問題是,他可不是一般的小兒……”

“末將願立軍令狀。”

董卓斜眼看了看牛輔,遂道:“罷了,軍令狀你就不用立了,探子回報,劉儉的兵馬已至黎陽,要走延津渡口來南岸,”

“你且率兵,沿黃河南岸去設營阻攔劉儉,如今鮑信,曹操,張邈,張超,劉岱等一衆賊子皆在滎陽,老夫先去會和奉先收拾了他們!你且對劉儉行以震懾,他若是還不知悔改,老夫在對他用兵不遲!”

牛輔聞言大喜,當即領命而去。

“等會!”

“相國何事?”

“沒有老夫的軍令,不要輕易對劉儉用兵,且攔住他就是,另外有什麼事,多聽聽那個人的!”

牛輔聞言愣了愣,接着臉色一紅。

原來岳丈早就知道……

望着牛輔離去的背影,董卓暗暗嘆了口氣。

劉德然啊劉德然,怎麼到了這個時候,你反倒是犯傻了起來?

那袁基又不是你的親兄弟!什麼刎頸之交,不過是世人強塞給你們的稱謂而已,虛名!都是虛名!

你又何苦當真呢?

因爲袁家人與老夫爲敵,還偏偏不與袁紹聯合,你真是愚不可及。

你當老夫是個好脾氣的嗎?

你既然不知天高地厚,要對老夫用強,那老夫就讓你知道知道老夫的厲害!

給你兩條路,要麼你死!

要麼,讓你從今往後,服服帖帖的給老夫當狗!

……

牛輔回到了自己的營寨,立刻召來了已經被任命爲都尉的賈詡。

“文和,你讓我告訴岳丈的,我都已經稟報過了,岳丈此番對我頗爲滿意!”

賈詡不置可否,問道:“中郎將可對相國諫言虛張聲勢,穩住朱儁,暗中前往各處破敵之策了嗎?”

牛輔大笑道:“說了、說了!岳父已經採納!”

賈詡輕嘆道:“如此,雒陽無憂矣。”

而他心中此刻在想的,則是雒陽無憂,則我本人亦無憂也。

但是,牛輔下一句話,卻讓賈詡再度緊張起來。

“聽說劉德然要爲袁基報仇,興兵伐我岳丈,岳丈讓我率兵沿黃河南岸,順流往延津去,與劉德然交手!”

“什麼?”

賈詡聽到這,頓時一驚。

“劉德然要討伐相國?”

“哼哼,正是,這個小賊,活的不耐煩了!本將軍,正想收拾他!”

賈詡皺起了眉頭,搖頭道:“不對呀,劉儉非不識時勢之人,他這個時候與相國爲敵,豈非愚蠢?他是響應了袁紹的號召嗎?”

牛輔搖了搖頭,道:“好像不是,據說他只是命三軍將士皆穿白旗白甲,揚言要爲袁基報仇,單獨興兵,似未與袁紹爲伍!”

“哦……”

賈詡緩緩地點了點頭,似有些明悟。

隨後,他看向牛輔,道:“相國讓將軍率兵,去阻劉德然?”

牛輔道:“正是,相國讓我對付劉德然,他自率領西涼精銳並一衆猛將,去中原對付那些叛逆宵小!”

賈詡突然認真地問道:“相國可說了,讓你如何與劉儉作戰?”

牛輔剛想說,董卓吩咐他只守不攻,但話到嘴邊,又咽下去了。

他心中驟然想起,上一次在兩軍陣前,張飛當中羞辱他的事情。

如果沒有意外,那個環眼賊這次也一定隨着劉儉出征了!

牛輔麾下有三萬精銳,不是西涼猛士,就昔日中央軍的精銳部隊,而劉儉的冀州軍,並未組織多久……

牛輔仔細衡量他與劉儉的戰力,怎麼算,怎麼都覺得自己不會輸。

岳丈怕我打不過劉儉,讓我以守代攻,可事實上,那劉儉再善於用兵,但其兵卒的戰力不及我手下的軍士,他再會用兵,又有何用?

我若真將劉儉生擒活捉了回去,相國必然以爲我驕傲!

想到這,牛輔瞬時間改了口風。

“相國讓你我,擊敗劉儉,將其生擒發落?”

“啊?”

賈詡似有些驚異的看着牛輔,臉上露出了懷疑的神色。

“將軍當真?”

牛輔不滿道:“文和,你這是什麼話說的?什麼叫當真?難道本將軍還會拿此事,與你玩笑不成!”

“哦……不,不,末吏不是那個意思……”

賈詡急忙衝着牛輔拱了拱手,隨後有些疑惑地道:“只是,依照相國的見識,此時應該還是以探看劉儉的真意爲主,這上來直接就打,未免……”

“未免設什麼呀!”牛輔急忙道:“相國與劉儉認識也算多年了,自打相國掌了大權,明裡暗裡的,給了劉儉多少實惠,他可倒好!眼見各路牧守反叛相國,居然落井下石!直接叛了!相國自然想將他親手千刀萬剮!”

“嗯……”

賈詡沒回答。

“文和,你說這仗怎麼打!?”牛輔急忙向他請教道。

賈詡沉吟許久,掃了牛輔一眼,道:“縮着打。”

“啊?”

牛輔一聽這話,頓時急了:“怎麼你也……怎麼你還怕劉儉不成?”

賈詡搖了搖頭,道:“不是怕他,只是劉儉以報仇爲名出兵,麾下皆爲哀兵,復仇之人,行事不冷靜多衝動,但劉儉卻又非同常人,將軍需要觀察,我也需要觀察,懂嗎?”

“嗯……”牛輔似乎不想觀察。

他想直接幹翻劉儉!

賈詡道:“將軍若是覺得我的辦法不妥,就自率兵去會戰劉儉,詡願在後方,爲將軍督辦糧草。”

“哎?!哎,不,不用,不用!聽你的!觀察!咱們先順流直下,建立營寨,觀察劉儉的動向!”

…………

董卓將李傕留在了孟津對岸,並將能夠代表自己身份的東西都留下,佯裝他本人還在孟津。

他自己則是帶領着一衆猛將和精銳,悄悄的前往滎陽。

而牛輔,則是依照董卓的命令,去阻攔劉儉。

而此時,張邈,曹操,張超臧洪,鮑信,劉岱,橋瑁等人,則正咋與胡軫交手。

這幾路聯軍的兵馬數量不少,且中原之地多豪傑猛士,當中不乏能人,因此倒是與胡軫打的有來有往,一度甚至能夠佔據優勢。

其實按理來說,胡軫若是善用幷州軍的話,想要反壓關東諸牧守並不是什麼難事,不過他卻不想讓呂布搶了他的功勞。

在胡軫的眼中,幷州軍多少還算是外人,不可信任。

因此,他還是將呂布的兵馬安置在後方。

關東聯軍與胡軫幾番交手之後,雖未得全勝,卻也未得全敗。

於是曹操建議,請大家集中兵力,乘着董卓以及他的主力軍被朱儁牽制,應該畢其功於一役,拿下滎陽,畢竟西涼軍雖然驍勇,但胡軫的用兵之能,大家多少看在眼裡。

胡軫雖然算是一員帥才,但絕非不能戰勝的存在,曹操覺得,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就一定可以突破胡軫的防線。

就算是不能完敗胡軫,但只要拿下了滎陽,那就等於將刀架在了董卓的脖子上!

但以張邈,橋瑁,劉岱等爲首的人卻都不聽。

他們認爲戰機未到,還是應深溝高欄,觀察敵軍虛實爲上。

聽了衆人之言,曹操異常憤懣,他認爲己方乃是進攻的一方,爲何要反做守勢?眼下是董卓被牽制了,若是董卓未被牽制,來此支援,己方豈不危矣?

於是,曹操親自率兵往西,意圖突襲胡軫,以獲全功。

若是正常情況下,曹操此舉或有幾分勝算。

但是,他卻不知道,董卓已經悄悄地帶人抵達了這裡。

統兵之人,已經不是胡軫,而是董卓。

前方的西涼軍主將胡軫,也被董卓調往後方,反倒是呂布,張遼等輩,皆被董卓支往前線,暗中埋伏。

董卓身經百戰,他算定關東諸軍,一定會有人偷襲滎陽!

結果,曹操行至滎陽汴水,與董卓的大將呂布,張遼等人交鋒,因爲士兵戰力相差太大,曹操大敗,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從弟曹洪所救,不得已只能回至酸棗。

但曹操這個人就是不肯歇着,即使戰敗撤軍,他還是希望諸人能夠採取進取之勢,先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圍困董卓。

但是酸棗會盟的諸人依舊不肯從。

曹操在這一場大戰中,折損了好友衛茲,心中實痛,又見關東諸人不進取,只是深溝高壘的避戰,於是再度率兵南下,二次前往丹陽郡募兵,以求擴充實力再次討董。

不過曹操雖然戰敗了,但他這一次的義舉,也影響了義軍之中的許多豪傑,似張邈手下的豪傑典韋,鮑信手下的豪傑于禁等,就對曹操孤軍奮戰之舉,頗爲讚賞。

曹操走後,董卓並沒有歇着,他乘着關東諸將彼此猜忌,不敢輕易進兵之際,採取各個擊破之法,開始對一衆聯盟軍展開了猛烈的進攻。

他第一個瞄準的,是從幽州遠道而來的韓馥。

今日這章是二合一章節,字數將近八千字,我就不拆開發了

(本章完)

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149章 趙小叛逆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386章 大家都把劉德然當標杆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488章 平賊先鋒劉德然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756章 賠了陽平又折兵第289章 是牛是馬?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477章 劉玄德,太學生歃血爲誓第129章 大賢良師的堅持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68章 益州,完了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543章 攻守易位第242章 張讓,你變成了誰?第458章 撫遠大將軍第702章 大事件第468章 誰是最看重他郭嘉的人?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518章 嫡長子,是下一代的希望第429章 克服自己弱點的張飛今天母親出院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729章 許家投誠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753章 定計燒營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496章 烏桓之後,匈奴也需併入大漢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332章 讓功績與汝等第22章 商人的難處第270章 袁揚州,心有所謀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600章 清除掉隱患第236章 爲了朋友,當收養袁寵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680章 三將會面第21章 佈局今天陪老婆複查第501章 韓州一立,格局大變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737章 接班人第220章 劉儉屯雒陽母親突然腦梗了第385章 王允的佈局第460章 西域大先鋒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274章 劉儉展現仁義的角度第82章 劉儉認爲,越騎營需要改改第527章 劉儉與太史慈的交情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750章 誰用誰第397章 暴虐的奉先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599章 小五銖毀朝,志在關中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405章 主公與謀士的職責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490章 劉儉名副其實第132章 張角無可奈何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703章 論袁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409章 我願代表河內韓氏做出承諾第751章 老將徐榮第601章 我來解姑娘生死之患第450章 給爾留個念想第10章 以少搏衆第370章 左將軍麾下的名偵探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339章 不同的遷都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313章 袁術開始操刀子了第245章 陷陣之威第182章 劉使君,對不起,我大錯特錯第52章 家有醜女,君敢納否?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650章 荊州之人無法忍受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678章 宗親中的左膀右臂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第774章 袁家兄弟第387章 司州大戰的序幕第116章 涿郡固若金湯第767章 需撤往江東第586章 下一步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