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

第272章 劉儉迎荀彧

鄴城的城樓之上,望着漸漸遠離的劉儉一衆,直至他和三千精銳的身影完全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中,沮授和審配方纔收回了目光,各自心有所思的走下城樓。

而在鄴城之下,田豐正矗立在那裡,對着鄴城之中的各級官員下達命令。

他朗聲言道:“今使君率衆離城,雖不過一日,不過難免會有什麼宵小作祟,城門令不得因使君離城而放鬆警惕,務必固守本職,守好城廓纔是。”

“使君此番出城,乃是爲了迎接賢才入冀州,執禮樂之官當組織樂師,修檢樂器銅鑄,以便使君回城後用。”

“如今正值春深,牽典農當督促冀州境內各屯,按時翻地播種,不可懈怠,以免耽誤年收。”

“劉玄德,關雲長和公孫伯珪在青州安排調度黃巾降衆,雖一切順利,然黃巾之事不可預期,隨時可能都會有什麼變故,諸武官皆不可懈怠,當慎之又慎,隨時準備出兵青州,協助鎮壓。”

“……”

在田豐說完這一番話後,在場的數十位鄴城文武官吏紛紛對着田豐一拜,口中齊呼:“喏。”

審配看了看田豐,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略有鬱悶的離開了。

沮授則是駐步在旁,看着田豐將一衆官吏們安排的妥妥當當,遂陷入了沉思之中。

少時,待一衆人散去之後,田豐便即要走。

但他扭頭看見沮授站在不遠處,遂對他喊道:“公與,何故在此矗立?”

沮授挪步來到了田豐的身前,問道:“元皓此時,尚能靜心整治鄴城軍政之務?實在令人敬佩。”

田豐疑惑道:“此乃你我份內之事,又有何奇哉?”

沮授見田豐的表情真摯,不似做僞,遂坦言道:“主公率三千甲冑出城,迎接一位潁川外士,你心中難道就不曾起一絲波瀾嗎?””

田豐皺起了眉頭:“主公去接誰,幹什麼,自去做他的便是,與我何干?”

“難道……”

“難道什麼?”

沮授終於是鼓起勇氣,問道:“難道元皓你就不擔心麼?”

田豐很是不解:“我有什麼可擔心的?”

“伱難道不擔心,外來士族在冀州主政,從此壓在你我河北本土士人頭上,使你我任其驅使?位居其下?”

田豐聞言先是愣了愣,隨後他長嘆口氣,搖了搖頭,轉身就往反方向走去。

沮授見田豐不回答他,同時還丟下了自己,立時有些慌了。

他急忙快步追上,問道:“元皓,你這是何故?”

田豐的表情嚴肅,說話很是直接:“某與汝無話可說!”

“緣何無話可說?”

田豐卻是不搭理他,只是大步的要往前走。

沮授急了,使勁的拽住田豐,迫使其停下。

“元皓,你這是作甚!有什麼不滿,你直言就是,何故如此!?”

田豐站在原地,面有怒氣的看着身旁的沮授。

“公與,你我雖是一郡高門之首,但如今既已認主,就當甘爲附翼,爲主盡忠,又爲何要因心生妒忌,而耽誤了大事?”

“你也不是沒看到,如今天下變亂,四方盜寇蜂起,各州之民,死喪略盡,國中終日行,不見所識!主公到冀州後,安定諸郡百姓,授土田,官給耕牛,修渠擴田,置學師以教萬民,爲存者尋立身之地,百姓喜悅,萬民歸心,實不愧爲當世英主!”

“你我身爲人臣,自當以得此主爲榮爲幸,襄助主公安撫天下,拯救萬千黎庶是爲志氣,何其卻因主公禮賢他州之士,反心生妒忌?若因此耽誤時政,耽誤了河北發展,焉是高士之所爲?人臣之所爲?義士之所爲乎?”

沮授被田豐一通教育,臉色發紅。

田豐的話,雖然有些古板執拗,但不得不說,現在的田豐在個人境界上確實很超脫。

或許當年他剛剛投入劉儉麾下的時候,還藏有一些身爲冀州高門望族的私心。

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沮授明顯感覺得到,田豐被劉儉的行爲和舉動影響了不少,甚至於連他的人生觀也多少發生了一些改變。

但其實何止是田豐,他沮授何嘗又不是如此呢?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自從在劉儉麾下任職之後,不論是田豐還是沮授,他們的眼界和思想,在劉儉的影響下,逐漸變的開闊,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也更加明悟,思想更是得到了昇華。

若說他們原先的眼中,只有家族利益的話,那現在,他們的眼界和胸襟,已經上升到了懷抱國家之大利大益了。

當然,對於他們而言,家族之利依舊不可拋棄,但在劉儉的潛移默化之下,家族利益已並非其心中的一切。

而眼下看來,田豐在這方面的進步,似乎比沮授還要高一些。

沮授的臉上露出了羞愧之情。

不是那種假裝的愧疚,而是被田豐說的,發自內心的感到羞愧了!

隨後,就見沮授雙手環抱,身軀微躬,向着田豐行禮。

田豐急忙向側面閃開半步,讓過了他這一禮。

“你這是作甚?”

沮授愧道:“元皓所言,秉公無私,實乃立身之良言,君胸襟開闊,眼拓萬澤,勝授千倍,聞君一番話,實令沮授汗顏無地,自認枉讀了多年的聖賢之言。”

聽沮授這麼說,田豐的臉色緩和下來。

他嘆息道:“人非聖賢,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你我共扶英主,今後當互勉之!”

沮授忙道:“甚善!甚善!”

……

……

與此同時,已經進入安陽地界的荀彧,躺在自己的輜車上,正劇烈地咳嗦着。

按時間上來說,荀彧其實早就應該抵達冀州境內了。

但是偏生不巧,行至黃河邊境渡口的時候,荀彧不巧染上了風寒,而偏偏找不到合適的醫者,以至於耽誤了他的病情。

好在這個年頭,身爲士族子弟的人,自身多多少少的都懂一些醫術的。

荀彧自己給自己診治配藥,勉強穩定了病情,不過因爲他人在外地,這一路上養病的條件有限,故而一直不曾痊癒,身體時好時壞的。

在這個年代,疾病實在是太過可怕,甚至比戰爭還恐怖。

任何一種普通的病,都可能要了人的性命。

荀彧的隨從諫言,請他暫時尋一處縣城養病,待康復之後再行趕路,但卻被荀彧拒絕了。

世道不太平,既然是出遠門,那就力爭能夠趕快抵達目的地,沒有必要在路途中過於遷延。

萬一出現了什麼變故,背井離鄉的人在外地想要將事情了結的妥妥當當,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而此時此刻,輜車在官道上慢悠悠的行駛着,荀彧則是躺在輜車中沉睡着。

爲了不影響在輜車中的荀彧休息,他的侍從將輜車的速度放的很慢,力求不要顛簸到了他。

最近一段時間,他們每日都是這樣趕路,一行人的速度很慢。

就在這個時候,不遠處響起了一陣馬蹄之聲。

荀家的幾名侍從擡起頭,看到的是一名身穿甲冑的貴人,帶着另外幾名身穿精甲的侍衛來到了他們不遠處。

只是打眼一看這些人的馬匹和穿着,就能看出他們的身份地位極高,絕非一般尋常人。

荀家的隨從也都是見過世面的人,他們並未驚慌,只是將車輦趕到道邊停住,給這一衆貴人們讓路。

不過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貴人們並沒有直接過去,他們也都是停住了馬匹。

劉儉沒有驟然帶着三千甲冑前來迎接荀彧,他只是將大部分兵馬在遠處排列,一會用作歡迎陣勢,他自己則帶着趙雲、顏良等少數親衛來迎。

劉儉翻身下馬,來到了車輦旁,問道:“不知這可是潁川荀氏、文若先生的車駕?”

領頭的侍從一聽對方的貴人是專門來找荀彧的,很有禮貌的施禮,道:“文若君,正是我等家公,現在輜車內午睡,不敢問貴人身份。”

劉儉聽說荀彧正在車內休息沉睡,隨即對後方一衆人做了一個禁聲的手勢。

隨後,他衝着趙雲和顏良揮了揮手。

顏良見狀有點沒反應過來。

不過趙雲卻已經是領會了劉儉的意思,直接翻身下馬。

顏良這才恍然,趕緊跟着有樣學樣。

一衆人紛紛下馬,從騎乘改成了牽馬步行。

劉儉微笑着對那侍從道:“吾乃劉儉是也。”

一句話說出來,差點沒把那荀家侍從頭頭給嚇趴下。

乃公的!居然是一州之主?!

雖然他知道眼前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不俗,但他萬萬想不到對方居然是自家家主這次來投奔的冀州最高官,一州牧守,如今黃河以北勢力最強的霸主!

“拜,拜見劉,劉使……”

“噓!”

劉儉攔住了那人的話頭,道:“既是文若先生正在午睡,那就不要打擾他了,讓他繼續睡吧,我與你們一同往鄴城去!”

說罷,便見劉儉等一衆人步行牽馬,和荀家的侍從們一同往北方緩緩而去。

那些荀家人哪曾見過這等架勢,一個個都不敢吭聲,只能是小心翼翼的跟着劉儉一行繼續往北走。

那領頭的荀家侍從低聲對劉儉道:“劉……使君,要不,我、我還是把家公叫,叫醒吧?”

劉儉笑着搖了搖頭,很是隨和地道:“按道理,一般在這種路上,車裡的人是睡不踏實的,就算是我們這些人比較小心,但一般人怕是睡不了這麼沉,文若先生是身體有恙?”

那侍從不由暗道劉儉真心細。

“家公路上受了風寒,一直未曾痊癒,體力不支,平日又所食甚少,體況不佳,故一旦睡着,就睡的特別沉,小動靜家公是醒不了的……”

“風寒?”劉儉恍然地點了點頭,道:“既是如此,那就更不要打擾先生休息了,咱們都小聲些,我引你們往鄴城去,到了鄴城,我立刻就爲你們安排食宿,讓先生休息靜養!”

說罷,劉儉又衝着趙雲勾了勾手指。

趙雲牽馬來到了劉儉的近前,低聲道:“使君有何吩咐?”

劉儉道:“去通知咱們的三千人馬,一會輜車到時,讓他們不要高聲喧叫歡呼了,務必禁聲,莫要打擾到文若先生休息。”

“喏!”

趙雲剛想騎馬,突然似是想到了什麼。

隨後,便見他快步將馬匹牽出了一段距離,待離劉儉等人的小隊伍遠了後,方纔上馬直奔着北方而去。

顏良在一旁看的直咂舌!

主公這心,未免也太細了些!

就這樣,一行人又這麼安安靜靜的行出了三里路之後,卻聽輜車內傳出了一陣嘶啞的聲音。

“水,幫我取些水來。”

荀家的侍從急忙去找水壺,卻見劉儉已經先從自己的馬上,將木水壺取了下來,然後來到輜車邊。

輜車的窗戶被打開了,一隻略顯蒼白的手伸了出來,接過了劉儉的水壺。

接着便聽車裡面響起了“咕嘟咕嘟”的飲水之聲。

荀家的人,都目瞪口呆的看着站立在輜車的窗邊,幫荀彧遞水的劉儉。

同時還有一個人也非常的詫異,而這個人就是顏良。

不過除了他們之外,其他的冀州軍兵士,大多數沒有這麼驚訝。

因爲在他們眼中,劉儉的這個舉動和他平日裡之所爲,並沒有特別的出格。

劉儉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軍營住上幾日,與將士們吃同樣的住同樣的,還做一樣的操練項目。

而他還時常會前往各個軍營,對士卒們進行慰問,特別還會看望傷兵。

有時候,劉儉興致來了,還會在傷病的營帳,跟那些傷兵們閒話家常,並鼓勵他們。

雖然劉儉如此親民,但在將士們的眼中,這樣的劉儉卻比其他的貴人們更有威嚴,更值得敬重。

喝完水後,便見輜車的小車窗被打開了,荀彧疲乏的面龐出現在了小窗邊。

他將水壺遞送出去……

但是,當看到車窗外的劉儉時,荀彧頓時愣住了。

“文若先生無恙乎?”劉儉微笑道。

看到這一幕,剛剛睡醒尚還頭昏腦漲的荀彧,也是猶如他那些手下一般,懵逼了。

但是,荀彧畢竟是不世的英才,他幾乎是在第一時間久猜到了對方的身份。

“君,劉使君乎?”

劉儉聞言笑了。

“先生果然是才思敏捷,只是一個照面,就把吾之身份,給猜出來了,真是了得。”

(本章完)

第656章 十大過失今天幫老媽搬家第714章 主公啊,撤兵吧!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517章 真吾子也!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608章 王佐之才出動第53章 千古之賭第734章 南北之利第379章 劉儉舉薦的興學之人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565章 徐州的歸屬第557章 最大的痛苦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7章 官場利弊第379章 劉儉舉薦的興學之人第675章 誰都需要老婆第96章 誰纔是真正的威脅?第301章 咱倆,誰吞併誰?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29章 只有一張大王的劉宏第102章 袁基替我買下七女(求訂閱)第414章 我的盟友何在?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282章 劉儉說,我要先擒董卓女婿第484章 河東徐晃第355章 錯的,不是邊郡人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595章 清流系的謀劃第139章 黃忠的前程(第一更)第411章 朱車騎第75章 與誰買醉?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775章 袁家最強之人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24章 大漢朝的優秀演員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502章 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啊第469章 這個皇叔勢力有點大了第625章 斷彼之糧今天送母親回康復中心第315章 五十回合,定斬汝矣(五千字)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559章 強大居下,柔弱居上第542章 儒生大將第452章 相國請歇馬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551章 武聖之威(二合一)第628章 終歸還是老毒物厲害第255章 皇相失和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227章 奸臣董卓,或忠臣董卓第250章 善於騷操作的劉虞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521章 河北立法第710章 八千騎第443章 他定會仿效我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738章 兩小施政第44章 介紹一下,大家混個臉熟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76章 袁基竊鹿第356章 富貴要還鄉第436章 河北軍讓曹操很頭疼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367章 男人,是勸不動左將軍的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318章 飛將敗績 西涼軍士氣大跌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763章 益州危第333章 漢之疆,不可止第187章 皇帝死前的最後佈局第204章 袁家的夢第237章 誰敢造次,先過我兄弟這關第164章 劉儉的工具人第226章 遺物第287章 天下強軍,不是不能勝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212章 劉備欲離京第177章 冀州軍組建!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553章 影響局勢的戰役第652章 圍京第526章 校事府第652章 圍京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101章 我的喜好竟與那曹賊一般(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