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重要的牌

第238章 重要的牌

其實,若是能夠沉得住氣的將領,斷然不會在這個節骨眼上尋釁滋事,跟冀州軍對着幹。

畢竟,劉儉是奉了朝廷的召令,專程回來與董卓共同收拾幷州軍的,而且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劉儉也確實應該是“收拾”了李既那數千的幷州敗兵。

從大局着想,牛輔不應該與劉儉交惡,畢竟他現在沒有董卓的軍令,一旦隨意和冀州軍動手,引起了別的什麼突發事件,他回頭在董卓的面前可是無法交待的。

但牛輔在董卓的手底下待的時間長了,又是董卓的女婿,平日裡比較囂張跋扈,今日被張飛當着兩軍之面呵斥,若是不給張飛一些顏色看看,牛輔日後如何在涼州統帥三軍?

丟不起那人。

他心中打定主意,一會待張飛駕馬來到他的身邊時,他就一把將張飛從馬上拖拽下來,摔他一臉土,然後狠狠的呵斥張飛一頓,教育教育他什麼叫做禮貌,隨後再揚長而去,定能讓三軍將士服氣於他的威勢。

如此,既算是教訓了對方,長了自己的面子,同時也不算是得罪了冀州軍,劉儉不可能因爲他這點小事與董卓鬧翻。

我又沒殺人,我只是純粹的羞辱。

……

眼看着張飛狀若隨意的打馬向着自己走來,牛輔心中愈發來氣。

這環眼賊是真不將自己放在眼裡啊……你看看他這個囂張的狀態!一點看不出緊張害怕。

一會讓你知曉厲害。

牛輔深吸口氣,兩腿一夾,便向着張飛的方向打馬行進了過去。

呂布見牛輔神氣活現的打馬出去會張飛,張了張嘴有心想要提醒他一下。

別衝動呀……

但他後來一想牛輔適才那副囂張的樣子,估計自己就算提醒他也是白白提醒。

當着兩軍將士的面勸他,反倒是顯得牛輔矮了對方一頭,惹的牛輔回頭怨恨自己卻是完全沒必要的。

他自己願意去找揍,那就讓他自己去吧。

真是個賤骨頭的。

很快,張飛和牛輔的戰馬就在戰場之中相交。

張飛衝着牛輔拱了拱手,懶洋洋地道:“這回離的近了,汝可細聽俺言……”

話還沒等說完,就見牛輔一伸手,一把拽住了張飛的手臂,大聲喝道:“你給我下來吧你……”

但是,對面的坐在戰馬上的張飛,卻猶如鐵塔一樣的紋絲未動,他只是似笑非笑,輕蔑的看着牛輔。

“你幹什麼呢?”

牛輔愣住了,隨後他又一用力:“你給我下去!”

對方還是不動。

這,這怎麼回事?

下去,下去,下去!

張飛冷笑一聲,反手用力一扯,將牛輔從戰馬上直接揪了過來,按在了自己的馬背之上,然後一勒馬繮繩,就向着己方的陣營退去。

這一下子變故,直惹得在場所有的軍士都有些傻了眼,特別是西涼軍軍士,眼下皆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此事了!

呂布大喝一聲:“張飛!汝要作甚!”

但呂布也只是喊了一嗓子,沒敢往上衝。

張飛單人獨馬返回軍陣,笑呵呵的衝着劉備道:“兄長,你看我捉了誰回來……”

“放肆!”

劉備一聲怒喝,將張飛嚇了一跳。

接着,便見劉備急忙翻身下馬,將被張飛“生擒活捉”回來的牛輔從馬上攙扶了下來。

隨後,便見劉備當着兩軍將士的面,向着牛輔長長作揖,道:“舍弟頑劣,冒犯將軍虎威,還請將軍恕罪!”

牛輔狼狽不堪下地,他急忙用手扶了扶自己的兜鍪,又整理了一下身後的披風,看着面前執禮甚恭的劉備,剛要發怒。

但話到嘴邊,卻又說不出來了。

因爲他猛然發現,劉備身後的趙雲,張郃,高覽等人,都在冷冷地瞪視着他。

微風輕輕的吹過額頭,場間的氣氛瞬時間讓牛輔感覺到了一股清冷之意。

他現在可是身處在冀州軍的軍陣之中,周邊全是對方的人……

“呵、呵呵、哈哈哈!”

牛輔的嘴角先是尷尬的勾起,隨後其笑容幅度逐漸擴大,最終變成了哈哈大笑。

問題是,這種時刻,笑的越歡樂越顯尷尬。

可他也實在是沒有辦法呀。

牛輔衝着劉備拱手道:“玩笑,玩笑,適才劉君與我之所行,皆爲玩笑之語,你家劉使君與相國乃是故交,今番又奉朝廷之令回兵相助剿賊,牛某敬佩還來不及,如何會怪罪,小意思,都是小意思而已……回頭我自會返回雒陽,向相國稟明此事。”

劉備依舊是態度謙恭地道:“牛將軍心胸開闊,着實是令人折服!劉備佩服萬分!來人啊,快送將軍歸陣。”

牛輔在兩軍士卒的注視下,被劉備派人送回到了自己的陣中。

他翻身上馬,看向一旁的呂布。

卻見呂布低着頭,也不知在想些什麼,彷彿沒有看見眼前的事情一樣。

牛輔輕輕敵咳了一聲,紅着臉道:“冀州兵馬,已經盡除叛逆,咱們在這裡也沒什麼意思了,回雒陽,向相國稟報!”

……

……

與此同時,雒陽城內。

沮授開始將劉儉的家中財貨向着雒陽城外運送,同時他又前往了袁基的府邸,受命搬運一些財貨物品,只言乃是昔日劉儉寄存在袁基府上的,需要一併運送出城。

對於沮授所要運出城中的貨物,以及隨行人員,每日都要經過西涼軍的三道嚴防關卡盤查,特別是所有的隨行人員,都要按照戶籍逐一差點核實。

就是運送出城的每一樣東西,要都覈查清點。

同時,只允許沮授帶入城中的搬運貨物的人隨行,其餘閒雜人等一概不許。

而每日盤查之後,西涼軍的人都會去向董卓稟明今日所盤查的結果。

董卓坐在主位上,聽着下方的西涼軍隊率向他稟明瞭今日盤查沮授一行人的情況。

他又看了看沮授今日運送出城的物品記冊,見沒有什麼異常後,便將那表冊隨手扔在了桌案上。

“你們說,他這是想玩什麼套路?”

董卓似笑非笑地看着坐下下首的李儒和賈詡:

“其實老夫早就琢磨過味來了,劉德然饒了一個這麼大的圈,無非就是想將袁基的獨子接出去麼!嗨,他和姓袁的乃是刎頸之交,想幫他保全一個後人,此事老夫也能理解,想接走就接走吧,無礙之事!一個小屁孩,又能如何?要不就跟老夫直說,老夫難道還會攔他?非得弄的這麼神神叨叨!整的這麼隱秘!”

李儒捋着鬚子,似笑非笑地道:“相國錯了,彼此次不是怕做得不夠隱秘,他這是怕天下人看不出來他在做什麼!特意弄的個滿城風雨,表面上隱秘,實則如同昭告天下一般,包括這次來雒陽幫忙運作的沮授也是一樣。”

董卓聞言一愣:“什麼意思?”

李儒冷笑道:“相國,雖然只是接一個孩子,但這裡面的水可深了!相國雖然雄才大略,但對於關東士族的行事之風,恐怕並不瞭解。”

“哦?”董卓聞言來了興趣:“願聞其詳。”

李儒慢悠悠地道:“那沮授乃是廣平郡的望族魁首,一州茂才,在冀州那個士族高門龐雜之地,廣平沮氏依舊可列爲當中翹楚,不論是土地還是人丁私奴,皆是不缺,如今對身爲一族之長的沮授來說,最缺的是什麼?”

董卓哈哈笑道:“聲望麼!你們士人,最喜歡這個!”

李儒點了點頭,道:“這就是了,末吏不知道驅兵回來與相國夾擊張懿是沮授的諫言,還是劉儉的主意,”

“然對於沮授而言,這就是一個大揚聲望之機,因爲不論是天下士人還是朝中公卿,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張懿這事就是一個幌子,他們必然是有其他的事要做。”

“本來雒陽城中所有的高門貴胄對沮授來雒陽並不重視,但偏偏劉儉突然回兵打了張懿,那所有人的眼睛必然都會關注於此戰,”

“可雒陽城中沒一個人是傻子,表面上或許是會被戰事吸引,但實則,誰都能猜到,或許這關鍵還是在身爲使者沮授的身上!”

“說是聲東擊西之策,但實則這是聲東引西,生怕天下人不往沮授這邊瞧呀!”

董卓點了點頭,道:“不錯,老夫也是因爲劉儉要攻張懿,所以才特意開始關注沮授的行動,呵呵,還運點財貨出城,真當老夫是莽漢嗎?”

李儒笑道:“說白了,袁家小兒能否出的了雒陽,對沮授而言並不重要,但讓天下士人皆知曉,他沮授是行了大義之舉,親手操持着幫四世三公的家主袁基,運袁家小兒出城,這事對沮授來說很重要!”

“說直白些,那沮授和袁基沒什麼交情,運不運他兒子出雒陽,對他、對整個冀州,都沒什麼好處,他或許巴不得在最後運孩子出城時,被相國派出的人攔下,將那小孩兒攆回袁府,事情沒辦成,但他沮授做的事,卻世人皆知了!而他家主公劉儉幫助袁基偷孩子的事,也世人皆知了。”

“說白了,對沮授而言,此事最好是不成,一則什麼也不耽誤,日後也不會惹一身騷,二則他沮授和他沮授的主公劉儉都會藉此事揚名天下,爲士林中人稱讚,三則事雖沒辦成,他冀州人也不算得罪了相國,最多也就是被相國趕出雒陽,僅此而已。”

董卓用手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

“關東名士,最是能作勢裝腔,最是心思詭詐深沉!”

李儒聞言呵呵一笑。

董卓急忙又問道:“那劉儉,難道就看不出其中的門道?”

李儒捋着鬍鬚,猶豫道:“或許,是劉儉救人心切,忽略了一些細節吧。”

下首邊,另外一側的賈詡聽了李儒這話,不屑一笑,但也只是一瞬間,並沒有讓任何人看到。

董卓又與他們兩個人聊了一會,道:“老夫乏了,你們且先下去。”

“喏。”

隨後,李儒和賈詡分別出了相府。

……

賈詡沒有坐車,而是自行散步而回,剛走到一處街角,卻聽身後有人呼喚他:“文和兄!”

賈詡緩緩地轉過身,就看見李儒奔着他跑來了。

賈詡向着李儒施了一禮:“文優找我?”

李儒亦是恭敬地回禮,然後問道:“對於適才相國所問之事,文和有何高見?”

賈詡搖了搖頭:“沒什麼見解,文優適才所言皆準,讓人佩服。”

“不對吧。”

李儒笑呵呵地道:“文和此言,恐非發自肺腑真心,我雖與你接觸時間不長,但能看出,文和之智,應不在李某人之下!”

“哎,不敢,不敢!”賈詡急忙擺手,表示謙虛。

李儒伸手將賈詡拉到一旁的小巷子之中,問道:“文和,其實有些時候,先生也不必過於沉默,該說的話,還是要對相國說的。”

賈詡輕嘆口氣,道:“唉,某才智淺薄,說出來的話,實在是不登大雅之堂。”

“哈哈,謙虛,謙虛了,登不得大雅之堂,那終歸還是能入得我耳吧?此處又無旁人。”

賈詡輕嘆口氣,無奈道:“其實,適才聞文優之言,詡深感敬佩,那沮授身爲河北有名之智者,其心思能被文優看透,文優着實有高人之處,只是那劉儉……”

“劉儉如何?”

“劉儉若要救袁基之子,何不以合兵進攻張懿爲條件,向相國直接索要,豈非省事?”

李儒聞言皺起了眉頭。

“那若相國不應呢?”

賈詡淡淡一笑:“那暗中派人與袁基接洽,仔細籌謀,喬裝改扮,以子易子,似都可以試試,爲何非要回兵,如臨大敵?”

“嗯……”

李儒皺起了眉頭,想了半天,隨後又看向賈詡。

“文和之意如何?”

賈詡搖頭道:“我也不知道,只是此幾處我實在是想不清楚……好像弄的生怕天下人不知他手中之人乃是“受難而出”的袁家嫡子……”

李儒聽了賈詡的話,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文和風趣,還受難而出……”

但隨後,他似乎又想到了什麼。

他猛然一拍額頭,喃喃言道:“原來如此!這纔是劉德然之真意。”

賈詡面帶疑惑的看向李儒:“文優這是爲何?什麼是劉德然的真意?”

“啊?無事,無事!哈哈,我還有事,先走一步,文和,你我改日再聊。”

說罷,他便向賈詡拱了拱手,隨後匆匆轉身離去。

賈詡望着李儒匆匆離開的背影。

“呵呵……”

賈詡笑了一聲,搖了搖頭,轉身離去了。

……

李儒再次回返相國府等候召見。

不過董卓年紀大了,每天都得需要午睡一陣才行。

李儒不敢打擾,只是在外面靜候董卓睡醒。

少時,待董卓醒了之後,李儒方纔敢進入其府,面見董卓。

“相國,末吏知曉劉德然所思爲何事了。”

董卓沒曾想李儒跑到外面溜達了一圈,回來居然跟自己說起了這件事情。

他很是不解地看着李儒,問道:“劉德然之意爲何?”

李儒恭恭敬敬的道:“回稟相國,以我看來,袁基將其子託付給劉德然,定然是袁家外牧對其做了什麼令袁基心寒之事,試想那丁原驟然攻打劉儉,此事應非袁隗或是袁基之所指使。”

董卓道:“你的意思,是沮授給劉德然諫言,劉德然將計就計,讓沮授行此法,爲的是讓天下之人明白,袁基的嫡子是在他劉德然的手上!”

“不錯,劉德然若是直接問相國要人,恐落天下士人口實,讓其有私通相國挾持袁家之子之嫌,但他若悄無聲息的將袁基之子暗中偷渡接走,不爲人知,日後一旦袁氏與相國交惡,袁基身死,天下誰人可以證明,他手中的這個孩子就是袁基的?就算是他有證據,恐也會被那些‘有心之人’極力否認掩蓋,反正是死無對證!”

董卓哼了一聲,道:“唯有這種閉着眼睛裝瞎子的辦法,在雒陽朝中公卿和天下士族心中跟明鏡似的情況下,接走袁家孩兒,如此既脫離了與老夫合作之嫌,日後再拿這個孩子說事,天下人也不會有人懷疑這孩子的身份了?”

李儒道:“正是如此,袁基肯定是不想讓人知曉他兒子在劉儉手中,此事劉儉不好聲張,所以既然隱秘,又要張揚,讓天下人看個透徹!如此還能落得個救摯友之子的大好名聲!”

董卓有些好奇的道:“只是老夫不明白,就算是老夫有朝一日真和袁基翻臉,處置了袁基,他拿個袁家小崽子難道還能號令的動袁氏故吏嗎?”

李儒搖了搖頭:“號令不了,卻可以分裂!”

“當今天下,能對劉氏皇權造成威脅的,只有關東的衣冠巨室,望族高門!”

“然關東的望族大多又凝聚在袁家的羽翼之下,袁家身後是萬千士族門閥,助力綿延不絕,可謂之無敵,”

“別看劉儉這些年混的風生水起,當了州牧,將軍,假節鉞,但以他的打法,真要是跟袁家正面硬撼,十個劉儉也是死!百年的積累沉澱,不是他劉德然花六七年之功玩策略就能匹敵的!積累和沉澱的年頭相差太遠。”

“對他而言,只有分裂了袁氏纔有勝算,分裂袁氏纔是等於分裂了關東望族!”

“袁基身爲關東士族領袖,他一旦有事,兄終弟及,什麼袁紹,袁術,袁東,袁遺都有可能會蹦出來,他們當中很有可能就有今日設計相害袁基之人,所以袁基纔不敢將自家孩子交給同宗兄弟,但是他卻沒想到,這個孩子,日後很有可能就是使袁氏兄弟之間大舉攻伐的藉口。”

“所以,以末吏想來,劉德然此刻,是一定要帶走這個孩兒的,但絕不能稀裡糊塗的悄悄帶走,而是要在天下士人心中,在滿朝公卿的眼皮子底下,在所有人都心如明鏡的情況下帶走!”

“他此舉,是要給天下人一個感覺,袁基是不得已,偷偷摸摸的將孩子讓他帶走的,袁基此舉要防備的人,不只是相國,還有一些——別人!”

“對他而言,這是一顆必須要讓天下人都能夠看見的明棋!”

董卓略有些吃驚的張大了嘴巴,愣了許久之後,方纔幽幽道:“經你一說老夫明白了,不過他就真不怕老夫會阻止他?”

李儒道:“劉儉應是通過相國近期在雒陽的表現猜測,覺得相國會有這份眼光!”

“就算是相國沒有,他只需要暗中再派一名使者,向相國陳述其意便是了。”

董卓哼了哼。

“姓劉的小子,躲在後方,把老夫當愚夫蠢蛋似的團團戲耍!”

說罷,便見董卓一腳踢倒了面前的桌案。

李儒忙道:“相國息怒!”

董卓深深的吸了兩口氣,又無奈笑道:“氣歸氣,但是老夫也得服!他設下的套,老夫還就得是悶着頭,任憑他的指揮往裡鑽,這個小孩,送到他手裡,比在老夫的手裡,要有用的多!”

(本章完)

第430章 打出了威名第646章 李傕的使用方法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317章 兩戰而平,涼州軍驚之第185章 什麼事,都要名正言順第269章 諸侯討董第535章 曹操邀請孫堅夾擊劉備第696章 諸葛出廬第570章 河北軍乃天下之冠也第239章 義父義子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570章 河北軍乃天下之冠也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40章 孝廉 察廉 徵辟 屯邊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352章 文若公大漢朝第一的王佐,酷吏,陰第249章 賢弟真是大才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479章 皇帝的天真第574章 陶謙的慌張與憤怒第251章 劉儉的王牌第470章 太后的新紅人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280章 董卓,劉儉,關東聯軍……開戰第34章 豪俠關羽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665章 請董公入京第639章 出師有名第371章 彼爲宗賊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第649章 醉翁之意第346章 來要陳留王了第416章 玄德你要繼續進步第228章 帝與太后的新依靠第657章 倒戈過來的都是好同志第525章 劉備仗義援徐州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32章 關長生第218章 燕趙男兒,不容小覷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570章 河北軍乃天下之冠也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550章 跳來跳去的泰山豪傑第226章 遺物第77章 肉由我分第289章 是牛是馬?今天做個小微創,明天開始恢復三更第230章 青州黃巾勢起第203章 董卓要進京第638章 昏君當誅,主公息怒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693章 袁紹行動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26章 郡署徵辟第637章 廢除新政第9章 吾輩何必長爲民第244章 陷陣營,白毦士出發第506章 壯哉義從!第648章 曹操想鼎足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682章 採納衆長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274章 劉儉展現仁義的角度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176章 北方版隆中對第192章 黃忠的覺悟第577章 萬民的支撐!第703章 論袁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427章 連失臂膀第534章 玄德仗義援公路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585章 規劃第153章 皇帝的威望,唯宗室可保第564章 張韓之誼第311章 冀州猛將們搦戰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104章 幫手一個接一個(求訂閱)第697章 曹劉二度交手第338章 雒陽太守第474章 從軍師到掾吏第401章 知徒莫若師第483章 寧朝廷負我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不好意思,還得請個假第762章 左右,拿下孫策第486章 撫遠大將軍確立第641章 董卓回神第294章 猛虎的選擇第754章 火燒劉營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107章 恐嚇道師(祝大家新年快樂)第382章 毒士有計第639章 出師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