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

第223章 劉儉,沮授共論天下大勢

李傕很是不理解。

自己都把話說到這種程度了,劉儉還在此思量個什麼?

這還有什麼可思量的?

要麼你入京和董司空聯手,咱們邊郡中人在雒陽一起共成大事。

要麼你現在就撤走,帶兵回冀州,董司空許諾你左將軍之位,並擢升縣候,再加上你南冀州牧使和假節鉞的權力,稱雄一方完全不成問題。

就這麼簡簡單單的兩個事,想明白了就答應一聲,墨跡個什麼勁!

李傕皺起了眉,剛想說點什麼,卻聽一旁的賈詡突然再次清了清喉嚨。

這是在提醒他,不要做多餘的事。

李傕面露不甘之色。

如此返還雒陽面見董卓,尺寸之功未成,實在是大大的折損顏面。

但無奈李傕並不能違背賈詡的意思,因爲在離開雒陽之前,董卓就曾經叮囑過李傕,務必以賈詡爲重。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但李傕可不能當聽不着。

對於董卓,李傕這個人還是比較瞭解的。

董卓外表上看着是個大咧咧的人,性格慷慨豪邁,但統治欲極強。

你平日裡嬉笑怒罵,哪怕當着他的面說幾句髒話,發幾句牢騷,他都不會當事,反倒會說你真誠直率,不虛僞不做作。

可一旦真碰到了事情,特別是在董卓吩咐過的事情上……你稍稍敢有違背之意,試試?

那真是說變臉就變臉,兇如猛虎,狠如豺狼。

李傕記得,在征討邊章和北宮伯玉的戰事中,當時叛賊在隴右的一處據點堪危,董卓分六路兵,圍定縣城,要求寅時末六路齊攻。

當時那處縣城已經堪危,董卓的手下們打下來完全是不費什麼力氣的。

所以,當時在六路兵中,有一路是董卓的嫡系將領,領兵者是董卓的在族中的子侄輩,爲了立功,先行出兵了一刻鐘。

真的只是一刻而已。

而且最後,縣城確實被攻下了,而且那位董氏一族的子侄輩確實立下了很大的功勳。

但是等待他的,並不是軍功獎賞,而是一道軍法。

立斬!

毫無半分猶豫,甚至連眉頭都沒皺一下。

這就是董卓在表明他自己的態度。

對待違背自己意識的人,哪怕只是一小句話,董卓也是絕不手軟,他就是這樣的性格。

無奈之下,李傕只能向着劉儉告辭,帶着他離開了劉儉的軍營。

出了冀州軍的大營,再回返的路上,李傕不滿地詢問賈詡:“文和,適才爲何不讓我向劉儉提出異議?他這麼拖來拖去,豈非令咱們無功而返?”

賈詡面色很是平和:“李公精通戰陣,卻少於外交,如今雒陽生變,劉儉屯紮於此,斷不可能輕易撤退,這不是我們一次前來與彼談判就能定下之事,依末吏來看,劉儉還會屯紮在雒陽很長一段時間。”

李傕很是不明:“他到底想要做什麼?”

賈詡淡然的看向李傕:“李公覺得,劉儉爲何要扣下陳留王?”

………

冀州軍帥帳內,劉儉正在和田豐和沮授,共論天下大勢。

此時此刻,沮授終於展露出了他的睿智。

“雒陽之事足矣看出,董卓於今日蓄謀已久,心懷異志,然其出身西涼,恐天下士人並不服他!”

“沮某料想,不出一年,天下必亂,恐國將不國,戰禍四起。”

“然當此時節,董卓佔據雒陽,坐擁天子,挾天子而號令於天下,久後必爲天下之禍患。”

“依某愚見,如今使君已得陳留王,而先帝在時,據說也有立陳留王之意,使君何不立陳留王爲帝!糾集天下諸傑,立大義,舉大事,則四方豪傑歸附,使君以帝王名義,集冀州兵馬,威控黃河之北,號令天下,數年之內,大業可成!”

審配在一旁聽的心潮澎湃,忙道:“沮公與此言甚善!還請使君納之。”

劉儉笑着看向沮授,道:“先生果然是高瞻遠矚,只是若立新帝,只怕也沒有那麼容易吧?畢竟不符合正統。”

沮授言道:“若是隻有使君一人擁立新帝,恐名不正,言不順,但若有袁家支持,則事必可成!”

“如今袁家三兄弟,袁遺在漢中,袁紹在宛城,袁術在壽春,皆把控一方,更兼京中有使君摯友袁士紀,若使君能夠得到袁家支持,則陳留王稱帝之後,足以與雒陽的皇帝相抗!”

劉儉閉起了眼睛,認真的思考着沮授的建議,心中揣摩箇中利弊。

半晌之後,方見他緩緩的睜開了眼睛,搖頭道:“不行。”

沮授和審配,沒想到劉儉居然拒絕的如此乾脆,大是不明所以。

“使君,沮公與之言,實乃棟樑之諫,爲何不可?”審配不解道。

“原因有三個。”

劉儉緩緩的伸出了三根手指,道:“其一,天無二日,人人無二皇,這大漢朝的皇帝,只能有一個!這是規矩,不可更改,只要雒陽中的皇帝在,陳留王就決不能在我手中立爲帝,雒陽的陛下若不在了,或可再議。”

“此事關乎漢家威嚴,若是這個先例一開,大漢變成了東西兩位皇帝對峙,那日後天下,不知會不會有誰再擁立另一位劉姓帝王,第三個皇帝一出,那就會有第四個,第五個……”

說到這,劉儉重重一拍桌案,言道:“這天下,只可以有一位劉姓帝王,如有旁人立新帝,我必伐之!”

沮授心中恍然了。

劉儉這是要向長遠看,盡最大努力,保全漢室的帝王威嚴!

確實,若依照自己的話行之,劉氏宗親的皇室威嚴,必將跌落至歷史的谷底。

天命所歸的漢家皇帝論,恐會不攻自破。

劉儉慢悠悠的道:“這其二,就是我不想在這件事上與袁家聯合。”

“天下是我劉氏宗親的天下,誰當皇帝,天下誰治,是我姓劉的說了算,爲何非要得到袁家的支持才行?我偏不信這個邪!”

“諾!”

劉儉又緩緩言道:“至於這其三,如今雒陽權柄盡爲董卓所得,袁氏一族則是被涼州人利用,被自家的狗算計了,試問袁家豈能幹休?”

“我料不久之後,袁家人與董卓,必有曠日之爭,而我劉氏在地方的宗親,則就會成爲兩方努力爭取的對象,畢竟雙強爭雄,勢均力敵,彼此都想碾壓對方,那不論是董卓還是袁家,則必對我極盡示好,許利招攬。”

“但是這個時候,我若擁立陳留王爲新帝,表面上看是聲勢升隆,但實則是將董卓立爲死敵,董卓在雒陽擁立陛下,豈能與我干休,屆時我與董卓就是不死不休之局,而袁家人就可以置身事外,任憑我和董卓許利拉攏。”

“本來是袁家和董卓相爭,皆需拉攏我冀州勢力,我若現在立帝,那就是站出來替袁家檔刀,二位以爲我是否該在此時立陳留王?”

審配和沮授聞言,方纔恍然。

原來如此。

真雄主也。

“使君,既如此,適才李傕言董卓欲示好於使君,使君爲何不立刻答應,反倒是故意遷延?”

劉儉笑道:“我當然不能立刻答應,董卓的人來了,但袁家的人未至,現在撤走,委實太過可惜了。”

(本章完)

第214章 劉儉抵達戰場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694章 義子今天母親出院第759章 陽平,開了第722章 魯陽危矣第175章 沮授田豐,目光長遠第293章 是戰是和?第286章 殲敵與生擒第111章 劉儉的善後之法(爲兩位舵主和執事第23章 劉儉的後勤保障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205章 劉儉次子第408章 親民的主公第406章 袁家仲公,重新振作第33章 董卓的金燕第394章 前世死仇,今世搭檔第610章 教育改革,官方保護第163章 我的人生,義無反顧第676章 老兵的歸宿很重要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457章 自鳴得意的傢伙第41章 我一個人有出息沒用第561章 紹,術,譚第463章 壯哉德容第652章 圍京第166章 臥虎之雙爪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531章 長安朝堂的新勢力第87章 早晚一日,你可取代張讓第601章 我來解姑娘生死之患第77章 肉由我分第75章 與誰買醉?第48章 不高尚的猛將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624章 司州暗戰第82章 劉儉認爲,越騎營需要改改第636章 劉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動第173章 防寒門,如防賊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256章 最忠誠的人,是劉儉第112章 雒陽黃巾起事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306章 關某給你個機會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53章 千古之賭第364章 冠軍侯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142章 劉虞曾想過挖劉儉的牆角第36章 共成大事!第85章 過猶不及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654章 諸王之首第148章 遊手好閒趙子龍第499章 殺雞儆猴是必須的第271章 劉德然禮賢下士第79章 劉儉,曹操,袁家兄弟第558章 劉儉 袁術第507章 定胡虜!今天陪老婆複查第259章 西青州牧使劉備今天陪老婆複查第125章 陛下又做生意了第261章 潁川荀氏第308章 董卓曰:又被擒一個第707章 袁家後人第647章 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第741章 涼州得定第581章 誰人替我打徐州第419章 劉德然分兵抗袁曹第528章 袁家日後會被滅門的第763章 益州危第732章 良臣趙雲第720章 殲援第98章 張角高徒第85章 過猶不及第68章 袁紹的猶豫,曹操的果決第763章 益州危第378章 劉家賢內助第73章 坦誠待君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63章 案 情第583章 誰主徐州第97章 太平五行第434章 卓若亡,我上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421章 劉德然要招人了!請個假第341章 另立新君第118章 中郎將必破黃巾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123章 將軍之言有理,是我偏執了第225章 董卓的智慧第606章 筵無好筵會無好會第471章 軍師的任務第196章 盧老師非同等閒